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的原始碼
←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CC7722" align= center| '''<big>《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big> ''' |- | [[ File:汤显祖1777.jpg|缩略图 |居中|200px|[http://images.wenming.cn/web_wenming/specials/hot/wmkd/201812/W020181224362035676782.jpg 原图链接] [http://images2.wenming.cn/web_wenming/specials/hot/wmkd/201812/t20181224_4948538.shtml 图片来源]]]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作品名称: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创作年代:,明代 文学体裁: 诗 作 者:[[汤显祖]] |}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的诗。<ref>[https://so.gushiwen.cn/shiwenv_11dddffb4c2f.aspx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 ] 古诗文网</ref> 这支曲子出自《牡丹亭》第十出《[[惊梦]]》。《牡丹亭》是汤显祖在明代万历(明神宗年号,1563-1620)年间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而成的传奇作品。《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是《牡丹亭》女主人公杜丽娘偶尔来到后园游赏时的一段唱词。 ==诗词正文== {{Cquote|<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 云霞翠轩;雨丝风片, 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古诗文网>}} ==译文== 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予了破败的断井颓垣。这样美好的春天,宝贵的时光如何度过呢?使人欢心愉快的事究竟什么人家才有呢? 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碧瓦亭台,如云霞一般灿烂绚丽。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我这深闺女子太辜负这美好春光。 ==赏析== 此曲描写贵族小姐杜丽娘游览自己家的后花园,发现万紫千红与破井断墙相伴,无人欣赏,良辰美景空自流逝,感到惊异和惋惜,抒发了对美好青春被禁锢、被扼杀的叹息。全曲语言精美,以词的手法写曲,抒情、写景及刻划人物的心理活动,无不细腻生动,真切感人,流动着优雅的韵律之美。 这段唱词是《[[牡丹亭]]》在最有名的一支曲子,历久传唱不衰。全曲雅丽浓艳而不失蕴藉,情真意切,随景摇荡,充分地展示了杜丽娘在游园时的情绪流转,体现出情、景、戏、思一体化的特点。 首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写深闭幽闺的少女从未涉迹园林,这次乍进后园,只见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艳丽眩目的春园物态,予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叩开了少女的心扉,然而,主人公并非只是流连其中,只“入”而不“出”,接承第一眼春色的是少女心中幻设的虚景,她预见到浓艳富丽之春景的未来走向——“都付与断井颓垣”,残败破落的画面从另一个极端给予少女强烈的震撼。“春色如许”开启了主人公的视野,使之充满了诧异和惊喜,接踵而来的对匆匆春将归去的联想则轰的一声震响了少女的心房,使之充满了惊惧和无奈。这里夹杂着深深的伤感,自己的人生春天也同样多姿多彩,然而却无一人走进来。 女主人公心花初放紧接着又上眉头的景象,包蕴的是无奈的情绪——“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两句话突出了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之间的矛盾,指出杜丽娘黯然的心情与艳丽春光间的不谐,春天的生机强化了她黯然伤感的情怀。现实的苦闷,青春的觉醒使得女主人公对外部世界充满了无限向往。她在这里意识到生命的困境,换个角度看待这些唏嘘,则里面并不仅仅残存着纯粹的悲观意绪,主人公情绪跌入低谷之后,仍念念不忘“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云霞翠轩”“烟波画船”,美好的事物始终深刻内嵌于少女的思维深处,读者不难从中窥探出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期待,为下一段奇遇柳梦梅,为情而死的故事找到心理依据。 这段唱词既是景语,也是情语。人物的感情和景色交织在一起,映衬了主人公的对景自怜的伤感,其内心深处顾影自怜的哀愁在美好春光的感召下喷薄而出。此曲从喜乐到苦痛的情绪流变紧紧扣咬着从浓艳的实景向残败的虚景的转变,读者很难剖判外在之景与内在之情的严格界限,只因在此处,景现而情发,情入而景犹存。 此曲表现了杜丽娘游园恨晚、青春寂寞的悔怨,进而控诉了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观念对少女青春的无情摧残。杜丽娘作为一个刚刚觉醒的少女,感叹春光易逝,哀伤春光寂寞,渴望自由幸福的生活,强烈要求身心解放,这折射出明中叶后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对后世深有影响。在《[[红楼梦]]》中,即有林黛玉读这首曲时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处境无限感伤的情节。 ==作者简介== [[File:仍然汤显祖16666.jpg|thumb|200px|有框|左|[http://i.serengeseba.com/uploads/i_1_541655478x2602746467_26.jpg 原图链接][http://www.serengeseba.com/w/%E6%B1%A4%E6%98%BE%E7%A5%96/ 图片来源]]]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ref>[https://so.gushiwen.cn/authorv_f8e2f9fd947d.aspx 《汤显祖简介 》 ] 古诗文网</ref>。 汤显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原居临川文昌里(今临川文昌桥东太平街汤家山),后移居沙井巷,建“玉茗堂”(内有揽秀楼、清远楼、毓霭池、金柅阁等),故又自号清远道人,晚年又号茧翁。其祖上4代均有文名:高祖、曾祖藏书、好文;祖父汤懋昭,字日新,博览群书,精黄老学说,善诗文,被学者推为“词坛名将”;父亲汤尚贤是个知识渊博的儒士,为明嘉靖年间著名老庄学者、养生学家、藏书家,重视家族教育,为弘扬儒学,他在临川城唐公庙创建“汤氏家塾”,并聘请江西理学大师罗汝芳为塾师,课教宗族子弟,生子汤显祖、汤儒祖、汤奉祖(汤凤祖)、汤会祖、汤良祖、汤寅祖;伯父汤尚质酷爱戏曲,还从事过戏曲活动,母亲自幼熟读诗书<ref>[http://www.eslzw.gov.cn/2017/0804/575044.shtml 汤显祖的“四香” ] 快资讯,发布时间;2017-08-04 </ref>。 汤显祖一生蔑视封建权贵,常得罪名人。晚年淡泊守贫,不肯与郡县官周旋。这种性格作风使他同讲究厉行气节、抨击当时腐败政治的东林党人顾宪成、邹元标等交往密切,也使他推重海瑞和徐渭这样“耿介”或“纵诞”的人物。汤显祖的这种性格特点在作品中也有明显反映。《[[明史]]》记他“意气慷剀”,“蹭澄穷老”,这评语颇能概括其生平之要。[https://www.360kuai.com/pc/9901e0b7cbf8bf65d?cota=3&kuai_so=1&sign=360_7bc3b157&refer_scene=so_55 汤显祖这首诗也是很孤独,只有短短的28个字,道尽了人生的无奈 ] 快资讯,发布时间;2021-01-18 </ref> 汤显祖晚年思想比较消极,这同他潜心佛学有关,也同他辞官后长期置身于政治斗争之外有关。他自称“偏州浪士,盛世遗民”,说“天下事耳之而已,顺之而已”。后又以“茧翁”自号。 汤显祖墓是一座汤显祖和他原配夫人吴氏及继室夫人赵氏、傅氏的合葬墓。解放前夕,墓地几遭夷平。1957年曾进行培修,“文化大革命”中又遭破坏,1982年10月迁址人民公园。现在,这里成了文人凭吊、学者瞻仰的名胜之地。汤墓原址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ref>[https://www.360kuai.com/pc/9ab532e743866cb42?cota=3&kuai_so=1&tj_url=so_vip&sign=360_7bc3b157&refer_scene=so_55 汤显祖家族墓园陈展馆建成开放 ] 快资讯 ,发布时间;2021-03-18 23:54</ref>。 ==视频== <center>'''“听故事汤显祖——牡丹亭” '''</center> <center> {{#iDisplay:f0560e85404|680|360|qq}} </center>. <center>'''朗读者:演员袁泉朗读汤显祖《牡丹亭·惊梦》 '''</center> <center> {{#iDisplay:b0696j2tdty|680|360|qq}} </center>. ==参考资料==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quote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