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白射干 的原始碼
←
白射干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白射干.jpg|thumb|350px|right|[http://s6.sinaimg.cn/middle/5cac4ff4gbe4536ffbe14&690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ac4ff40102ectd.html 图片来自新浪博客]]] '''白射干'''又名二歧鸾尾,出自《植物名实图考》:宋《图经》谓红黄花有赤点为射干,白花者亦其类。陶隐居云:花白茎长,即阮公诗射干临层城。不入药用,皆此草也。惟此花二月开,黄花者六月开,茎、叶、花、实都不甚类,俗方亦殊,似非一种。<ref>[https://www.chemicalbook.com/ProductChemicalPropertiesCB31390914.htm 白射干素]</ref> * 中文学名:白射干 * 拉丁学名:Iris dichotoma Pall.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科:[[鸢尾科]] * 属:[[鸢尾属]] == 形态特征 == 白射干,(Bái Huā Shè Gān),英文名Rhizome or herb of Vesper Iris, Vesper Iris,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野鸢尾的根茎或全草。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收全草,秋季采收根茎,鲜用或切段晒干。 白花射干,多年生草本。高25-75cm。根茎常呈不规则结节状,棕褐白或黑褐色。须根发达,粗而长,黄白色。叶基生或在花茎基部互生;叶片剑形,长20-30cm,宽1.5-3cm,灰绿色,先端尖,基部套褶状。花葶高40-60cm,上部二歧分枝,每分枝处有披针形的茎生叶,下部有1-2枚抱茎的茎生叶,花序生于分枝顶端;苞片4-5枚,膜质,绿色,边缘白色,披针形,内包3-5朵花;花蓝紫色或浅蓝色,有棕褐色斑点,直径4-4.5cm,外轮3枚花被裂片宽倒披针形,上部向外反折,内轮3枚花被裂片倒披针形,先端微凹;子房下倍,花柱分枝扁平,花瓣状,先端裂片狭三角形。蒴果圆柱形,长3.5-5.5cm,直径1-1.2cm,种子暗褐色,椭圆形,有小翅。花期7-9月,果期8-9月。 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长2-5cm,直径0.7-2.5cm。表面灰褐色,粗糙,可见圆形的茎痕或残留的茎基。须根细长弯曲,下部多已折断,长5-20cm,直径1.5-4mm;表面黄棕色,有明显的纵皱纹及疏生的细根,有时可见纤细的绒毛。质空虚软韧或硬而脆。横断面中央有小木心,木心与外皮间为空隙或黄白色的皮层。臭微弱,味淡微苦。 == 主要价值 == 化学成份为根茎含白射干素(dichotomitin)A,洋鸢尾素(irisflorentin),汉黄芩素(wogonin),3’-甲基鼠李素(rhamnazin),野鸢尾甙元(irigenin),鸢尾甙元(tectorigenin),鸢尾甙(tectoridin)。药用,【性味】苦;辛;寒;有小毒 === 归经 === 肺;胃;肝经 === 功能主治 ===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止痛止咳。主咽喉、牙龈肿痛;痄腮;乳痈;胃痛;肝炎;肝脾肿大;肺热咳喘;跌打损伤;水田性皮炎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9g;入丸、散或绞汁。外用:适量,鲜根茎切片贴或捣敷;或煎汤洗。 === 注意 === 脾虚便溏者禁服。 === 各家论述 === 1.《植物名实图考》:行血,通关节。 2.《长自山药材调查报告》:利尿,泻下,催吐。 3.《内蒙古中草药》: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治咽喉肿痛,扁挑体炎,肝炎,肝肿大,胃痛,乳腺炎。 摘录《中华本草》(中医世家) == 生长环境 == 生于砂质草地、山坡石隙等向阳干燥处。 == 分布范围 == 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山东、安徽、江苏、江西、河南等地。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白射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