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癸丑年九月怀周总理 的原始碼
←
癸丑年九月怀周总理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癸丑年九月怀周总理.jpg|缩略图|[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91%A8%E6%80%BB%E7%90%86&step_word=&hs=0&pn=6&spn=0&di=55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2&ie=utf-8&oe=utf-8&in=&cl=2&lm=-1&st=-1&cs=3046041654%2C748415885&os=3621654906%2C3203129655&simid=3355655867%2C304290227&adpicid=0&lpn=0&ln=53&fr=&fmq=1620112150415_R&fm=result&ic=&s=undefined&hd=&latest=©right=&se=&sme=&tab=0&width=&height=&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www.tibet.cn%2Fcn%2Frediscovery%2F201903%2FW020190306311289213297.jpg%26refer%3Dhttp%3A%2F%2Fwww.tibet.cn%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jpeg%3Fsec%3D1622704155%26t%3D9cbf300a6fdaeac36f5f75394cb4643d&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ptkjp_z%26e3BvgAzdH3FvgAzdH3F6j1tfv5ej6yAzdH3Fda8lanAzdH3Fpda8lanam_mc8b8cc_z%26e3Bip4s&gsm=2&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http://www.tibet.cn/cn/rediscovery/201903/t20190306_6518155.html 来自中国西藏网]]] '''《癸丑年九月怀周总理》'''是著名外交家、当代诗词大家厉声教于1973年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作者于当年因在边界与海洋事务方面做出重要贡献而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肯定与接见。该诗语言不事雕琢,浑厚典雅,如枯木搭成的藤萝架,承托着满树藤花盛放的绚烂之美,将作者坚定追随周总理,献身革命事业的一片丹心进行了充分的表达,是纪念周恩来总理诗词当中的经典之作。<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8300913639965275&wfr=spider&for=pc “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送别周总理45周年]央视新闻</ref> == 作者简介 == 厉声教(1935年1月7日-2017年8月6日),籍贯浙江杭州,生于南京,长于上海。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外交家、国际法学家、教育家、诗词家。 有“诗人外交家”之称的厉声教被誉为“学贯中西的一代大师”。他的作品影响深远,其中《望海潮·悼周恩来总理》、《癸丑年九月怀周总理》、《浣溪沙·甲戌年夏梦曲院荷花》、《辛卯季春谒厉杭二公祠》、《访二公祠寻厉公墓不获》、《观潮有感》、《[[采桑子·西湖四咏]]》等被公认为当代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作为当代国学代表人物,其作品和事迹被编入《[[中国当代诗坛选藏]]》、《[[静安文史]]》、《杭州党史》等典藏文献及大、中、小学教材中,并被翻译成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德文、俄文、日文等多种语言文字。凤凰网评价其为“当代罕有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融中西文化精髓于一身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厉声教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厉麟似的长子,清代诗坛泰斗厉鹗的七世孙。<ref>[http://news.cctv.com/2021/01/17/ARTIPulQTLZY7CAhDw1sc3N1210117.shtml 《跨过鸭绿江》再演周总理,他被这一刻深深震撼!]央视网</ref> == 作品原文 == 癸丑年九月怀周总理 吐哺兴百废,倒履倾圣贤。 求才君若渴,功成有谁怜。 [[放眼千岁后,筚路万古前]]。 北国英姿雄,南冠才情先。 人生得知遇,报国甘沥胆。 难当焚琴祸,危楼无瓦全。 济危惟妙手,渡难须铁肩。 [[我欲长伴月,狂飙若等闲]]! == 作品赏析 == 这首怀周总理的五言古诗是当代诗词大家、外交家厉声教于1973年所作。作者于当年因在边界与海洋事务方面做出重要贡献而受到周总理的肯定与接见。 该诗采用五言怀古的体裁,语言不事雕琢,浑厚典雅,如枯木搭成的藤萝架,承托着满树藤花盛放的绚烂之美,将作者坚定追随周总理,献身革命事业的一片丹心进行了充分的表达。 第一句,借用[[周公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的典故和曹孟德倒履迎许攸的典故,再现了当年周总理为了建设新中国废寝忘食地工作,及选拔人才,重视人才的情景,既对周总理进行了生动的刻画描写,又表达出对总理的赞誉和崇敬。 第二句,从说古到论今,表面上是提出疑问,总理您如此求贤若渴,此番功业有谁明了和称颂呢?此一问实际上是无需回答的。周总理这样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一心为国为民,早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身许国,功成身退是其最理想的归宿,因此不会在意“功成有谁怜”的。这巧妙地再次赞颂了爱护人才,尊重人才的周总理的革命奉献精神。 第三句,在更高层次上,揭示出周总理和建国初期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视人才的举措是高瞻远瞩的,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作者也指出,此举虽然于国于民,善莫大焉,但一开始肯定是筚路蓝缕,要经历几多艰辛的。 第四句,用工整的对仗,描述出建国初期,在新中国的政策感召之下,不论南北东西,各地人才群英荟萃,济济一堂,齐心协力建设我们伟大祖国的振奋人心的局面。其中,周恩来总理自然功不可没。 第五句,写出包括作者在内的英才们的心声。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深受周总理这样的伯乐的知遇之恩,大家怎能不披肝沥胆,报效祖国呢?人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这也是当时新中国建设者们的真实写照。 第六句,以焚琴煮鹤的典故,和危楼没有全瓦的比喻,虚写“文化大革命”对大批知识分子的冲击和对新中国建设造成的不良影响,是作者在“文革”期间,心忧祖国的强烈情感的真实表达。 第七句,用扶危济困的妙手,两肩担道义的铁肩指代周总理。总理在“文革”期间,顶住巨大压力,克服各种阻力,勉力而为,尽最大努力保护了大批领导干部、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为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的妙手与铁肩,承载着作者和广大知识分子的依靠与信赖,[[举足轻重]]。 第八句,以明月比喻周总理,坚定地表达了作者想要追随总理的脚步,坚持真理,继续革命,把“文化大革命”的狂风骤雨视若等闲的豪迈气概和[[雄心壮志]]。 在1973年那个动荡的年代,作者的革命理想和信仰能够不受丝毫动摇,源自周总理的伟大人格和高尚情操的感召,源自革命人无畏忘我的热忱。这份激情,借由文字的力量,穿越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于今依然力透纸背,感人肺腑,激励着我们在今天的和风丽日之中,依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终生!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癸丑年九月怀周总理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