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电影胶片 的原始碼
←
电影胶片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电影胶片</big> ''' |- | [[File:图胶片.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new6.photophoto.cn/20120514/donggandianyingjiaojuantupian-12990694_1.jpg 原图链接]]]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电影胶片 外文名: cine film 基本构造: 由片基和感光乳剂组成。 发明者: H.T.卡尔马斯博士 胶片分类: 彩色胶片,减色胶片。 发明时间: 1873年 性 质: 用于早期电影的拍摄。 |} '''电影胶片'''是将感光乳剂涂布在透明柔韧的片基上制成的感光材料,包括[[电影]][[摄影]]用的负片、印拷贝用的正片、复制用的中间片和录音用的声带片等。这些胶片的结构大体相同,都由能感光的卤化银明胶乳剂层和支持它的片基层两大部分组成。<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011396 为什么电影拍摄要使用胶片?]知乎</ref> ==介绍== 电影胶片 (FILM) 1、电影胶片, 制作影片用的感光材料总称。 2、电影, 一般影片的通称,与“MOVIE””同义。 ==发展== 用硝酸[[纤维]]酯制造 电影问世初期的片基是用硝酸纤维酯制造的,其成分与火药棉近似,极易燃烧。1923年研究成功了醋酸安全片基,之后便逐渐取代了硝酸片基。醋酸片基在成分上几经改进,其中的三醋酸片基性能较好。50年代以后,硝酸片基完全停止了生产。 '''感光乳剂的主要成分''' 为悬浮于明胶中的[[卤化银]],因明胶不但可使卤化银悬浮、不沉淀,而且本身含有敏化物质,能增加乳剂对光的敏感性,使胶片有较高的感光度以满足拍摄电影的要求。卤化银本身只对400~500毫微米波长的蓝紫光线敏感,拍摄出的影像与人眼所见各种颜色的明亮程度不大相同,被称为色盲片。1873年德国人H.W.沃格尔发现染料可以扩展卤化银的感光范围,于是生产出了既能感蓝紫光也能感绿光的正色片。1906年以后,各类菁染料相继出现,使胶片的感光范围愈来愈向长波方向发展,研制出了对可见光全都敏感的全色片。 红外片也随之诞生 此外,随着感光范围向红外区的发展,红外片也随之诞生。红外片主要用于航空摄影和特技、特殊摄影。拍摄电影用的黑白片一般均为全色片,用于印制黑白电影拷贝的一般均为色盲片。 尽管用全色片摄影时能使各种颜色的层次分明,给艺术创作带来很多便利,但黑白电影表现出来的影调,只能是深浅不同的灰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表现绚丽多彩的大自然的要求。于是,许多物理学家、化学家以及摄影科技工作者,纷纷对彩色摄影方法进行研究。 按照色彩分类,可分为黑白胶片和彩色胶片。 ==分类== 电影胶片有多种分类方式: 按照胶片规格分类,常用的有: 65mm胶片(有时也叫70mm胶片,成本非常高,多见早期的高成本电影以及IMAX影片,15齿孔的IMAX画质18K以上,普通65mm影片画质约12K), 35mm胶片(135胶片,最常见,画质约6K), 16mm胶片([[纪录片]]常用,画质2-4K), 8mm胶片(早期娱乐以及家庭摄影机常用,画质非常一般)。 按照色彩分类 胶片可分为黑白胶片和彩色胶片。 黑白胶片:在透明片基上涂布卤化银感光剂。 ==彩色摄影方法== 摄影史中出现的彩色摄影方法多达数百种,但从原理上讲不外以下两大类:一类是由不同比例的红、绿、蓝三原色光相加,得到各种颜色以至白色,所以叫做加色法。另一类是从白光中减去不同比例的红、绿、蓝三原色而得到各种深浅不同的色彩以至黑色,故称为减色法。它们都是建立在1861年J.C.麦克斯韦提出的视觉三原色理论的基础上的。该理论认为人的视觉器官只分别对红绿蓝三原色光敏感。红绿两敏感单元同时受到刺激时,产生黄色感觉;蓝、绿同时受到刺激时,产生青色感觉;红、蓝同时受到刺激时,产生品红色感觉。因此,红绿蓝被称为三原色,而黄、品红、青分别为蓝、绿、红的补色,称为三补色,也称减原色。 ==减色法彩色胶片== 彩色电影的摄制采用的是减色法彩色胶片。最早成功的减色法彩色电影要推1927年问世的特艺色,由于拷贝的制作采用染料转印法,故又称染印法,发明人为H.T.卡尔马斯[[博士]]。按照这种方法,用一台比较复杂的分光束摄影机同时拍摄成 3条分别感受红、绿、蓝光的底片,然后从这些底片印制出 3条浮雕模片,分别染以青、品红、黄三补色染料,再迭印在一条空白片上,即成为放映用的彩色拷贝(见染印法)。 80年代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彩色电影胶片都是减色法多层片。这种胶片将分别感受红、绿、蓝三原色光的三层乳剂迭涂在同一片基上,经摄影曝光、冲洗后即可得到彩色影像(见内偶法多层彩色胶片)。 ==电影胶片的构造== 由片基和感光乳剂两个主要部分组成。此外,还有涂在乳剂层表面、防止外力致伤的保护层,涂在乳剂与片基之间促使两者黏合的底层以及涂在背面起防光晕、防静电和防卷曲的背面层。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480 商業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电影胶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