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王念孙 的原始碼
←
王念孙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王念孙 | 圖像 = [[File:T01740c7bef7bd881cc.jpg|缩略图|center|[https://p1.ssl.qhmsg.com/dr/270_500_/t01740c7bef7bd881cc.jpg?size=690x1014 原图链接]]] | 圖像說明 = 经学家 | 出生日期 = 1744年 | 國籍 = 清朝 | 别名 = 石臞 | 職業 = 经学家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读书杂志》82卷</br>《释大》1卷</br>《王石臞先生遗文》4卷。 }} '''[[王念孙]]'''(1744年 --1832年),江苏[[高邮]]人,字怀祖,生而[[清羸]],故自号石臞。[[王引之]]之父。自幼聪慧,八岁读完《[[十三经]]》,旁涉《[[史鉴]]》。[[乾隆]]四十年(1775年)[[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工部主事、工部郎中、陕西道御史、吏科给事中、山东运河道、直隶永定河道。王念孙平生笃守经训,个性正直,好古精审,剖析入微,时与[[钱大昕]]、[[卢文弨]]、[[邵晋涵]]、[[刘台拱]]有"[[五君子]]"之称誉。<ref>[http://ren.bytravel.cn/history/wangniansun.html 王念孙], 博雅人物网, </ref> 提出就[[古音]]以求[[古意]]的原则,建立义通说;归纳《[[诗经]]》、《[[楚辞]]》的声韵系统,定古韵为二十二部。注意以形音义互相推求,多有创见。著有《[[广雅疏证]]》《[[读书杂志]]》《古韵谱》等。[[散馆]]后,任工部水司主事、给事中,专心研究治河方略,了解古今利弊,撰写《导河议》上、下两篇。后历官[[陕西道]]、[[山西道]]、[[京畿道]]、[[监察御史]]、[[给事中]]、永定河道、山东运河道等。职中,以秉公持正著称。历10年完成《[[广雅疏证]]》上、下两册32卷。曾奉旨编纂《[[河源纪略]]》一书,还著有《[[读书杂志]]》82卷、《释大》1卷、《王石臞先生遗文》4卷等。 == 出身 == 王念孙之父[[王安国]],字书城,号春圃,雍正二年(1724年)[[殿试]]一甲二名进士(榜眼),官至[[吏部尚书]],曾延请[[戴震]]为念孙授读,于文字、声韵、训诂之学,尽得其传,《清史稿》有记载:"初从休宁戴震受声音文字训诂,其于经,熟于汉学之门户,手编诗三百篇、[[九经]]、[[楚辞]]之韵,分古音为二十一部。于支、脂、之三部之分,[[段玉裁]]《六书韵表》亦见及此,其分至、祭、盍、辑为四部,则段书所未及也。念孙以段书先出,遂辍作。"年二十余,与李敦贾田祖晨夕过从,饮酒歌诗,质疑问难,又常与[[刘台拱]]、[[任大椿]]、[[程瑶田]]书札往来,研讨古学,阐发叔重,康成阃奥,[[翁方纲]]赠以楹联云:"识过铉锴两徐而上,学居后先二郑之间。"可谓颇得其实,可见王念孙青年时所诣已如此高深。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年二十三,得[[江永]]《[[古韵标准]]》读之,始知顾氏所分十部,犹有[[罅漏]],旋里后取三百五篇,并参改《楚辞》、《[[淮南子]]》、《[[易林]]》等书用韵,反复寻绎,始知江氏之书,仍未尽善,遂以已意重加编次,分古韵为二十一部。同时,对古书中文字的[[假借]]、声音的通转,都深有体会。<ref>[http://ren.bytravel.cn/history/wangniansun.html 王念孙], 博雅人物网, </ref> == 学术成就 == [[File:T0119c54645b5862823.jpg|缩略图|左|[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19c54645b5862823.jpg 原图链接]]] '''训诂''' 作为[[徽派朴学]]的嫡系真传大师,王念孙运用就古声以求[[古义]]、从[[假借字]]以求本字和以意参逆而不墨守的方法和态度,从事训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由于中国古代[[文字学]]重形不重音,王念孙针对这一局限,用了十年的时间,采取为《[[广雅]]》作注的形式,援引经传,旁采众说,详加考证,就古声以求古义,改正原书错字、漏字、衍字等讹误甚多,遂写成《[[广雅疏证]]》,该书颇具创见,对中国古代[[训诂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其自言:"训诂之旨,本于声音,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其子[[王引之]]"大人之治经也,诸说并列,则求其是,字有假借,则改其读。盖熟于汉学之门户而不囿于汉学之藩篱者也。" 王念孙除精通训诂外,对于校勘,最擅专门,对文字谬讹、句读错乱、[[音训]]异同一一加以考辨,用力甚勤,且多创见。对《淮南子. 内篇》订正字句错误九百余条,用归纳法从这些误例中得出古书"致误之由",凡得六十二例。这六十二例,总结出古书误例的规律性,是王念孙校勘古书字句错误的经验总结,被后人用作校勘其他古书的通例,具有广泛意义和深远影响。其子[[王引之]]"述所闻于父"而撰成的《[[经义述闻]]》一书,也有不少校勘内容,书末卷三十一、三十二所载"通说"五十三条,更为精粹所在。又有《[[经传释词]]》一书,专为解释经传中的语词而作,自[[九经]]、[[三传]]以及周秦两汉之书,凡有虚词的文句,都一一搜讨,诠释虚词凡一百六十个。做到"揆之本文而协,验之他卷而通",为后来研究虚词开辟了一条门径,影响极大。在校勘方面,他还提出三个勇改和三个不改的主张,非常精当,为古籍校勘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水利''' 于经史之外,王念孙还精熟水利,曾在工部为官期间著《导河议》上下篇及奉圣旨纂《河源纪略》,"议者或误指河源所出,念孙力辨其讹,议乃定,《纪略》中《辨讹》一门,念孙所撰也。"(《[[清史稿]]》)罢官之后,每日以著述自娱,著有《[[读书杂志]]》,对于[[古义]]晦涩、腾抄误写及后人点校妄自更改之处,皆一一更正。其中一字之考证,博及万卷之书,其精于[[校雠]]由此可见一斑。《[[清史稿]]》称颂高邮王氏一门:"清经术独绝千古,高邮王氏一家之学,三世相承,与长洲惠氏相埒云。" == 清史记载 == 王念孙,字怀祖,[[高邮州]]人。父安国,官吏部尚书,谥[[文肃]],自有传。八岁读《十三经》毕,旁涉《史鉴》。高宗南巡,以大臣子迎銮,献文册,赐举人。乾隆四十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工部主事。升郎中,擢陕西道御史,转吏科给事中。[[嘉庆]]四年,仁宗亲政,时川、楚教匪猖獗,念孙陈剿贼六事,首劾大学士和珅,[[疏语援据]]经义,大契圣心。是年授直隶永定河道。六年,以河堤漫口罢,特旨留督办河工。工竣,赏主事衔。河南衡家楼河决,命往查勘,又命驰赴台庄治河务。寻授山东运河道,在任六年,调永定河道。会东河总督与[[山东巡抚]]以引黄利运异议,召入都决其是非。念孙奏引黄入湖,不能不少淤,然暂行无害,诏许之。已而永定河水复异涨,如六年之隘,念孙自引罪,得旨[[休致]]。道光五年,[[重宴鹿鸣]],卒,年八十有九。 念孙故精熟水利书,官工部,著《[[导河议]]》上下篇。及奉旨纂《[[河源纪略]]》,议者或误指河源所出,念孙力辨其讹,议乃定,《[[纪略]]》中《辨讹》一门,念孙所撰也。既罢官,日以著述自娱,著《[[读书杂志]]》,分《[[逸周书]]》、《战国策》、《管子》、《荀子》、《晏子春秋》、《墨子》、《淮南子》、《史记》、《汉书》、《[[汉隶]]拾遗》,都八十二卷。於古义之晦,於钞之误写,校之妄改,皆一一正之。一字之证,博及万卷,其精於[[校雠]]如此。 初从休宁[[戴震]]受声音文字训诂,其於经,熟於汉学之门户,手编《诗三百篇》、《[[九经]]》、《楚辞》之韵,分古音为二十一部。於支、脂、之三部之分,[[段玉裁]]《六书音均表》亦见及此,其分至、祭、盍、辑为四部,则段书所未及也。念孙以段书先出,遂辍作。 又以[[邵晋涵]]先为《[[尔雅正义]]》,乃撰《广雅疏证》。日三字为程,阅十年而书成,凡三十二卷。其书就古音以求古义,引伸触类,扩充於《尔雅》、《说文》,无所不达。然声音文字部分之严,一丝不乱。盖藉张揖之书以纳诸说,而实多揖所未知,及同时[[惠栋]]、戴震所未及。 尝语子引之曰:"诂训之旨,存乎声音,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本字,则涣然冰释。如因假借之字强为之解,则结夋不通矣。毛公《诗传》多易假借之字而训以本字,已开改读之先。至康成笺《诗》注《礼》,屡云某读为某,假借之例大明。后人或病康成破字者,不知古字之多假借也。"又曰:"说经者,期得经意而已,不必墨守一家。"引之因推广[[庭训]],成《经义述闻》十五卷,《经传释辞》十卷,《周秦[[古字解诂]]》,《字典考证》。论者谓有清经术独绝千古,高邮王氏一家之学,三世相承,与长洲惠氏相埒云。 引之,字伯申。嘉庆四年一甲进士,授编修。大考一等,擢侍讲。历官至[[工部尚书]]。福建署龙溪令[[朱履中]]诬布政使[[李赓芸受赇]],总督[[汪志伊]]、巡抚[[王绍兰]]劾之。对簿无佐证,而持之愈急。赓芸不堪,遂自经。命引之谳之,平反其狱,罢督抚官。为礼部侍郎时,有议为生祖母承重[[丁忧]]三年者,引之力持不可。会[[奉使]]去,持议者遽奏行之。引之还,疏[[陈庶]]祖母非祖[[敌体]],不得以承重论。缘情,即终身持服不足以报罔极;制礼,则承重之义,不能加於[[支庶]]。请复治丧一年旧例,遂更正。道光十四年,卒,谥文简。 == 主要著作 == 王念孙生平主要著述有《[[读书杂志]]》、《 广雅疏证 》、《道河议》、《[[河源纪略]]》等。 == 后世影响 == 其子王引之也是一位语言学家,人称"[[高邮二王]]",又与戴震、[[段玉裁]]称为"段戴二王之学"。[[阮元]]称:"高邮王氏一家之学,海内无匹。" == 参考资料 == [[Category:清朝军政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王念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