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王希 的原始碼
←
王希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王希1.jpg|缩略图|王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美国史专业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王希''',男,[[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ref>[https://www.baidu.com/link?url=-yu3w78URaIUk6B89Ul3g9EIKFcymaJHMZSVji_Dcs1ikO1NR9FtkpiCGxmUFqtQ&wd=&eqid=a095aa6200044d62000000025c6cacb2 [[北京大学]]“燕园人文历史”研修班课程 ,搜狐历史 2018-06-01 12:05]</ref> ==人物事迹== ===求学简历===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美国史专业哲学博士 (1988-1993)。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美国史专业哲学硕士 (1986-1988)。 美国[[丹佛大学历史系]]美国史专业文学硕士 (1984-1986)河北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文学学士 (1978-1982)。<ref>[http://www.hist.pku.edu.cn/faculty/wangxi.htm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员简介]</ref> [[File:北京大学1.jpg|缩略图|左|王希:[[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校。]] ===任职简历=== [[北京大学]]历史学特聘教授 (2008- ) 、[[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2005-2008)。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印第安纳大学]] ([[Indian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历史系教授 (2003- ) 、系主任 (2005-2008) 、 终身职教授(1999- ) 、副教授 (1998-2003) 、助教授 (1994-1998)。 美国[[哈佛大学]]W. E. B. 杜波伊斯非裔美国人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非裔美国人研究系讲师 (1993-1994)。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非洲与非裔美国人研究所博士前研究员(1991-1993)。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助教 (1987-1988)。 美国[[丹佛大学历史系]]助教 (1984-1986)。 [[河北大学外文系]]英语教研室助教 (1982-1984)。 ===研究领域、方向=== 19世纪美国史, 美国内战与重建, 美国黑人史, 美国宪政发展, 美国国家制度与公民建设。<ref>[http://resource.pku.edu.cn/ 媒体资源服务平台-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ref> ==主要成就== ===著作=== 《[[原则与妥协: 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修订本),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原则与妥协: 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译著:=== [美] [[埃里克?方纳]]: 《给我自由: 一部美国的历史》 (上下卷),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9. (待出) [美] 埃里克?方纳: 《美国自由的故事》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2, 2003 重印. ===◎主编学术期刊:=== The Chinese Historical Review (《中国历史评论》), 主编 (2004- ) 论文(含专集、著作章节) : “CHUS: An Unfinished Journey of Transnationalism,” The Chinese Historical Review 15, no. 1 (Spring 2008): 159-166. “英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载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编: 《[[世界发达国家政治史]]》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待出) (6万字) “美国国家制度的的起源与演变,” 载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编: 《世界发达国家政治史》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待出) (6万字) “《原则与妥协》修订本前言,” 载《原则与妥协: 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1-9. “从奴隶到选民: 黑人选举权宪法化的历史” , 载赵晓力编: 《宪法与公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144-230. “美国名牌大学的博士生培养制度--以史学研究生为例” , 载原文载《中国政法大学人文论坛》第一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495-507.<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7a1b9b0102vz00.html 【阅读与思考】王希:美国名牌大学的博士生培养制度——以历史学研究生的培养为例 此博文包含图片,新浪博客(2015-10-24 13:44:14)]</ref> “德雷德?司各特: 一个美国奴隶争取自由的故事” , 载《美国法通讯》(第一辑),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3) , 45-78. “美国进步时代的改革: 兼论中国制度转型的方向” , 载胡鞍钢、王绍光、周建明编: 《第二次转型: 国家制度建设》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 117-152. “近现代欧洲国家建设历史的回顾与启示,” 载胡鞍钢、王绍光、周建明编: 《第二次转型: 国家制度建设》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171-195. “美国历史上的‘国家利益’问题,” 《[[美国研究]]》 第17卷 第2期 (2003年夏): 9-30. “方纳: 一个并非神话的故事 (代译者的话) ,” 载《[[美国自由的故事]]》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2年), 513-534. “自由: 一个尚未结束的美国故事--读埃里克?方纳的《美国自由的故事》,” 《美国研究》 第16卷 第2期 (2002年夏): 121-129.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述评,” 《美国研究》 第15卷 第1期 (2001年春): 7-39. “近30年美国史学的新变化--埃里克·方纳教授访谈录,” 《史学理论研究》, 2000年 第3期, 61-75. “多元文化主义的起源、实践与局限性,”? 《美国研究》 第14卷 第2期 (2000年夏): 44-80. “黑奴的自我解放运动与美国内战性质的转化,” 载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编: 《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建所二十周年纪念文集》(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9), 575-588. “何谓美国历史: 围绕〈美国历史教学标准〉引起的辩论,” 《美国研究》 第12卷 第4期 (1998年冬): 7-40. “一无所有的自由: 重建政治对美国城市黑人无产阶级化的影响” , 载王旭、黄柯柯编: 《城市社会的演变》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8), 203-219. “知己知彼、求同存异: 由《中国可以说不》引起的思考,” 载《世纪之交的反思: 中国旅美学人谈中美关系》 (Global Publishing Co, 1998), 1-26. “留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发展,” 《当代中国研究》 总第54期 (1996年第3期): 109-127. “从美国联邦制的发展看中国的分权问题” , 《当代中国研究》 总第46、47期, (1995年第1-2期): 168-197. “美国‘重建’ 史学述评,” 载中国留美历史学会编: 《当代欧美史学评析》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0), 291-310. “黑人普选权与美国内战宪法修正案的制定(1860-1870),” 《[[世界历史]]》 1990年第6期, 67-79. “美国合法反对党的起源,” 《知识分子》, 第3卷 第4期 (1987年夏): 45-50. 学术文章 “金融危机考验两党领导人的领袖风范,” 《第一财经日报》 2008年10月2日. “政治是不能用来赌博的” , 《第一财经日报》 2008年9月1日. “奥巴马的外交秀、麦凯恩打外交牌” , 《第一财经日报》 2008年8月4日. “[[希拉里]]究竟落后在何处?” 《第一财经日报》 2008年6月2日. “[[奥巴马]]现象昭示美国是否能够突破种族僵局” , 《第一财经日报》 2008年3月31日. “美国大选: 两党形势为何迥异” , 《第一财经日报》 2008年3月3日. “‘超级星期二’”为何重要? 《第一财经日报》 2008年2月4日. “不可简化的崛起故事,” 《读书》 2007年第3期, 18-26. “关于《美国自由的故事》的对话 (方纳、汪晖、王希) 《读书》 2003年第6期, 57-71. “美国公民权利的历史演变,” 《[[读书]]》 2003年第3期, 24-32 “国家发展: 应对危机的过程” 《中国财经报》 2003年12月11日. “校长能否过问教授的工作?” 《环球时报》, 2002年2月11日. “美国教授剽窃有术,” 《环球时报》, 2002年4月1日 “[[麦卡锡主义]]的闹剧与悲剧,” 《读书》 2000年第11期, 19-28. (《文汇报》 2001年1月4日;《人民网》2001年1月5日). “有关中国国际形象的思考,” 《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1期, 4-8. “全球化, 两难选择,” 《环球时报》, 2000年2月25日. “活着的宪法,” 《读书》 2000年第1期, 48-55. “民主的非民主化,”: 《读书》, 1999年第10期, 9-14. “为建立一个正义民主富强的中国而改革,” 《[[读书]]》 1998年第6期, 58-62. “美国人权概念与内涵的历史演变,” 《[[世界日报]]》 ([[纽约]]) 1997年11月16日。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教授]][[Category:中国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王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