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王壮为 的原始碼
←
王壮为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100" align= center| '''<big>王壮为</big>''' |- |<center><img src=https://p1.ssl.qhimgs1.com/t017a48fd00c8642c67.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www.kongfz.cn/37126811/pic/ 来自 网络网的图片]</small> |} '''<big>王壮为</big>''',本名沅礼,以字行,号渐斋、渐翁、忘渐老人。河北易县人。历任军、政、银行、教育等部门职务。善书法[[篆刻]]。曾为台北师范大学教授、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教授、篆刻学会常务理事、台北故宫博物院顾问、为台湾当代重要书家之一。为《[[海峤印集]]》发起人。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王壮为 <ref>[https://baike.so.com/doc/8852580-9177623.html 王壮为]</ref> 别名 沅礼 国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09年 逝世日期 1998年 出生地 河北易县 ==人物简介== 王壮为(1909-1998),本名沅礼,以字行,号渐斋、渐翁、忘渐老人。河北易县人。历任军、政、银行、教育等部门职务。善书法,与篆刻皆臻妙境,曾为台北师范大学教授、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教授、篆刻学会常务理事、台北故宫博物院顾问、为台湾当代重要书家之一。 ==人物经历== 王壮为,民国前三年(1909)生于河北省易县书香门第。从小跟随父亲读书写字,刻印作画,亲子情培养出篆刻翰墨的根苗。20岁时考取京华美术专科学校,曾随王悦之学西画。 王壮为书作 完成学校正规教育之后,王壮为创办小学,推动女子教育,也付嚷照察曾经担任公职,持续在篆刻翰墨的园地里耕耘成长。民国二十六年(1937)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王壮为转而投身军旅,就在烽火岁月淬炼中,起动第一步,用「壮为」笔名替人刻印。由于古人曾有童子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之语,壮为先生别以『壮夫可为』之义,取作别号。抗战胜利之后再任公职。1951年于台北任师范大学教职,教授篆刻。现为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教授。在台北任有关美展、文艺奖及中山文艺奖书法篆刻评审委员,篆刻学会常务理事,台北故宫博物院顾问,并为《海峤印集》发起人。到台以后,王壮为续任公职,同时在大专院校教授篆刻、书法史格寻乃,翰墨篆刻与工作、生活融成一片。王壮为的人生观折衷在儒家和道家之间,对于自己学艺的期许,要求根柢扎实,而后渐进求变,以近于自然。 王壮为画作 ==艺术成就== 王壮为擅书法篆刻,书法以"二王"、褚遂良为宗,并受沈尹默的影响。 早年学习晋唐书家,熟练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和颜真卿的笔法,基底既已稳固,又体悟魏碑、赵孟頫和文徵棵页明的经验,加以融会验证。六十岁以后,书法造诣更见精微,记柜霸定将印章分朱布白的意趣注入行草书,笔力雄健、结体奇绝,自成一种格局。由于先秦玉石文字、简帛文字陆续出土,王壮为探究其中笔法根源,加以诠释再现于书法印章中,引导艺坛继甲骨文书法之后,也尝试亦古亦今的玉石简帛书风。 王壮为刻印,面貌丰富,甲骨、金文、简帛各类古文字也都能入印。早年取法赵之谦、黄士陵,掌握到印章和书法的关连。所刻元朱文印,印面效果洁净典雅,印文自然流露笔墨的情趣。在扎稳汉印根基之后,又吸取催页尝各家长处,对吴昌硕朴拙的格调别有会心,方寸之中雄浑苍莽,不见人工造作的痕迹。而令人称绝的则是行草书作印章边款,了无毛笔和刻刀的隔阂。 王壮为于1998年去榜敬夜世,一生理论和创作兼长,书法与篆刻相互生发,传承古人启迪后人,是艺术界共同钦佩的人物。 ==參考來源== {{Reflist}} [[Category:揭密生活]]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王壮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