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玉圭 的原始碼
←
玉圭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 玉圭</big> ''' |- | [[File:T01a46a66748d3ac9bb.jpg |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img.com/t01a46a66748d3ac9bb.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841223&sid=6054055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玉圭,古玉器名。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为瑞信之物。长条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周礼·春官典瑞》有大圭、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四圭、裸圭之别。周代墓中常有发现。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玉圭 属性; 古玉器名 特点; 长条形,上尖下方 朝代; 商代 ==目录== 1简介 2基本信息 3玉圭品相分类 4盘玉 5现存玉圭 ==简介== 玉圭,古玉器名。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为瑞信之物。长条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周礼春官典瑞》有大圭、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四圭]]、裸圭之别。周代墓中常有发现。 ==基本信息== 《说文》中称的"剡上为圭"指的是上部尖锐下端平直的片状玉器。圭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工具石铲和石斧,因此今天古学界将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许多玉铲及方首长条形玉器都定名为圭。真正标准的尖首形圭始见于商代而盛行于春秋战国。玉圭是上古重要的礼器,被广泛用作"朝觐礼见"标明等级身份的瑞玉及祭祀盟誓的祭器。《周礼》记载圭有多种形制、多种用途,现在考古实证材料还不能予以证实,不少问题有待研究。战国以后圭在社会上就不再流行,各代帝王在遵循古制、点缀朝廷的威仪时曾制造过,但绝大多数没有流传下来。今日所见玉圭基本上是商周至战国的作品。清代伪古玉中有少量圭形作品。 圭的形制特点因时代不同、种类相异而存在较大的差别,新石器时代的"玉圭"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真正的圭。这种长条形、平首带穿的玉器多见于龙山文化,以素面为多,少数在下端饰有阴线弦纹,精美者刻有兽面纹。纹饰系用利石刻成,有明显的刻划[[痕迹]]。 真正的玉圭见于商代,有两种形式,一种平首,圭身饰双钩弦纹,另一种尖首平端,近似后代的圭。 周代玉圭,以尖首长条形为多,圭身素面,尺寸一般长1 5至20厘米。战国时期出土的圭数量较多,其中不少是石制的。圭身宽窄大小不一,现今所见的均为光素。山西侯马盟誓遗址所出的盟书均书写于不规则的石圭上。汉代玉圭己从社会日常生活中消失,只有王公贵族为了显示其地位,才特别雕造了少量的玉圭。宋以后,历代都有不少仿制品。明代玉圭呈尖首平底状,有的器表满布浮雕的谷纹或蒲纹,有的阴刻出四山纹,寓安定四方。 玉圭的用法 周天子为便于统治,命令诸侯定期朝觐,以便禀承周王室的旨意。为表示他们 身份等级的高低,周王子赐给每人一件玉器,在朝觐时持于手中,作为他们身份地位的象征。比如,通过不同尺寸的圭,显示了上至天子、下到侯位的不同等级;同时不同尺寸的圭加以不同的名称(如镇圭、桓圭、信圭、躬圭)等,也[[显示]]了周室安邦理国的信念。不同名称的圭是赋予持有不同权力的依据,如:珍圭--召守臣回朝,派出传达这个使命的人必须手持珍圭作为凭证;遇自然灾害,周天子派去抚恤百姓的大臣所持的信物,也为珍圭;谷圭--持有者行使和解或婚娶的职能;琬圭--持有者行使嘉奖的职能;琰圭--持有者行使处罚的职能。 西周玉圭 从出土西周玉器来看,西周 300余年的玉器是新的风格逐渐取代商玉风格,从商玉立体的、平面的、繁复的、简单的多种类型的玉器,逐步转化为薄片状、平面阴线刻为主的玉器,较多地沿袭了商玉线条 简练的做工,后期又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阴线细密纹饰玉器。而玉圭最早见于新石器早期,它是由当时的石斧演变而来的。石斧是在狩猎、劳作和部落战争中所使用的工具,逐渐演化为了圭。进入西周,玉圭成为朝廷祭祀的一种礼器,后来又成为一种权利的象征。朝廷在分封诸侯时,常常赐以玉圭,作为统治地方的权杖。获得玉圭的诸侯在封地内掌握有生杀大权。 ==玉圭品相分类== 《东洋见闻录》 鉴别古玉的真假: 水鉴别法: 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果成露珠状,久不散者是真玉。 手触摸法: 若是真玉,用手摸有冰凉润滑之感。 观察法: 将玉对着光亮处观察,颜色剔透、绿色均匀分布的是真玉。 舌尖鉴别法: 舌尖舐真玉有涩的感觉,而假玉则无。此外,还可以用放大镜观察,主要看有无裂痕,有裂痕的其价值大减。 鉴定玉的品质,有六条标准,即"色、透、匀、形、敲、照"。 色 玉以绿色为最佳,红、紫二色玉石的价值仅为绿色玉石的1/5。玉当中若含红、紫、绿、白四色,称为"福禄寿喜";若只含红、绿、白三色,则为"福禄寿"。色泽暗淡、微黄色的为下品。如果是单色玉,以色泽均匀的为好。 透 透明晶莹如玻璃,没有脏杂斑点,不发糠、不发涩的为上品。半透明、不透明的玉,则分别称为中级玉和普通玉。在清朝和清朝以前,带有红、绿、白三种颜色的玉才称为翡翠玉。到了现代,翡翠玉泛指一般透明的玉。翡翠玉以透明并带绿色的居乡。 匀 玉的色泽重在均匀,虽含白、绿但色泽不均匀的,则价值很低。 形 玉石的形状可根据不同的审美要求,加工成不同的样式,无特殊标准。一般地说,玉石的个头愈大愈好。 敲 玉当中常有断裂、割纹,一般不易观察到,如果用金属棒敲一敲,或者把玉轻轻抛在台板上,可以从声音的清浊辨出裂纹存在与否。声音越清脆越好。 照 玉当中有肉眼不易发现的黑点、瑕疵,只要用10倍放大镜照一照,便可一览无余。 天然玉石的特点是略呈浅色,而不带有浅蓝色(俗称邪色)。另外还有一种合成玉,以玉粉、水晶加塩水制成,外观颇似深色"老坑玉"。玉器鉴定的方法很简单,因其同天然玉石比重不同,可用手掂掂轻重,或用天平称量,重者为真玉。 ==盘玉== 古玉一定要玩,而且必须多玩,才能使古玉得以还原。古人这样玩玉。称为"盘玉"。凡出土的古玉,多数有色沁,但暗淡不显, 因此需要养玉。如果得到一块古玉,1)用干净毛巾搓古玉表面作用其实是去掉表面脏色以及进行再抛光.每天2-3小时。不要直接用手搓这样汗油浸入会出现破相,价值自然就低了。2)一星期后表面会有浅亮痕迹这都是渐渐形成包浆底层,随时间古玉会整体变的晶亮。3)自然放置一个星期,让古玉自然干燥,同时表面均匀的和空气接触形成细密均匀的氧化保护层。4)开始手盘。这时的手一定是要刚刚洗过并且已经干透,汗手请不要直接盘。一天可以盘30分钟左右,一个星期到两个星期后,可以感觉古玉有粘阻感,其实这是的已经形成了一层薄薄的包浆。重复5到6遍也就是3个月的时间,会看到古玉很有灵气的光泽.包浆好的古玉会呈现较强烈的反光,有些像玻璃光泽.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古玉脏了可以用微微湿润的棉布擦拭几遍就好了.然后放置一段时间再盘玩.盘的时候古玉所有区域都尽量盘到最忌的就是急功近利,只能慢慢来一个过程一个过程的来,随着古玉的变化也可以同时得到一种精神的愉悦。 玉圭的术语 《竹间十日谈》记载 开门:形容绝真无疑之古玉。无论沁色、雕工、包浆等均堪称一流。 洋油和鸡油:和田玉的白玉和黄玉自古以来即为玉之极品,王逸《玉论》中有"黄如蒸粟、白如截肪"的记载。黄玉大致可分为粟子黄、鸡油黄和秋葵黄几种,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宝。"截肪"二字民间称作"羊尾巴油",就是羊脂玉了。很多人对黄玉已不作痴心妄想,于是在羊脂白玉上便以次充好 粗大明:许多收藏者认为明代的玉器制作粗糙,故得其名。事实不然,就像"汉八刀"并不代表汉代玉器只用八刀一样,"粗大明"特指明代玉器的粗犷风格。相比之下,清代玉器确实细腻精巧,但却没有一位像明朝陆子冈那样名震中外的琢玉大师。 鸡骨白:古玉在碱性土壤中出土,多有石灰沁,呈矾白色。石灰沁有轻重不同,于是古人按色调将其分为鱼肚白、鸡骨白、象牙白、雪花白等等。古人又不知土壤的酸碱之分,只认为是"地火"所致,于是仿造鸡骨白时,便用火烧玉,这在民国时期是很成功的。当代制作鸡骨白就先进多了,可以用电焊、微波沪,所以作伪者往往牟获暴利。 老玉挂红,价值连城:这里的"红"其实特指血沁,但古玉有无血沁历来争论颇激。 人死入土后血凝肉腐,如何会浸入玉 造成古玉带有红色沁斑的原因很多,例如朱砂(辰砂)沁、铁沁或者仔儿玉固有的红色玉皮子,都有可能鱼目混珠 传世玉:一般来讲,经过三代 以上遗传的玉器,既可称为传世玉。 出土玉:由地下出土的玉器,包括古墓葬、古遗址、领海内出土的[[玉器]]等均可称为出土玉。 做旧:通常用在仿古玉器上,目的是使玉器表面呈现旧的表象,使其表面更象,更接近所仿的那个时代。作旧手法有多种多样,大致有化学药剂浸蚀法、火烧、水煮加热法、深埋地下土浸法等等。 土咬黄土:用猪血和黄土成泥盛于大缸中,然后将玉器埋于其内,日久则玉上既有土咬黄土锈血沁等痕迹。 造黄土锈:将玉器满涂以胶水,然后埋入黄土泥中,其埋藏的时间越久则所生的黄土锈也越相似。 造血沁:玉器表面红色斑痕,术语称 斑,俗语称血沁或尸沁,造血沁是伪造旧玉的常用办法,手法多样。主要有:第一种,将玉石按旧式仿造成功后,置于火上烧成赤色,趁热放入活猫犬腹中,埋于地下,一年后掘出。第二种,将玉石按旧式仿造成功后,置于火中烧热,趁热涂抹血竭,多次反复直至血沁入为止。第三种,用血竭,紫草、透骨草各数两与玉器同置罐中,注入煮沸,连续数日,颜色可沁入玉石;再用错草抹去玉石表面浮光,然后上川白蜡,每日在手中把玩,既可与旧玉仿佛。第四种,备血竭,密陀僧各一两,加齿砂数分研为细末,同置于罐内,注满脂油;另将玉器放在杏干水内煮沸数小时,趁热放入油罐,微火煮数十日,待颜色沁入玉石,取出依次上错草,川白蜡。 羊玉:指利用动物活体制造血沁的玉器。将仿旧式形制的新玉缝入健硕活羊腿中,待一二年后取出,既有血色沁入玉石,故称。 狗玉:将狗杀死,剖开腹部,趁狗血尚热未凝固时把玉器放入狗腹中,缝合,埋到大道地下,过数年后取出,玉上出现有土花血班。但与真古玉相比,带有新玉的颜色与雕琢的痕迹。 陆子刚:太仓州人(今江苏太仓县),是明代最负盛名的苏州琢玉名手。陆子刚制玉技艺之绝,据文献《太仓州志》有如下记载:"凡玉器类、沙碾。五十年前,州人有陆子刚者,用刀雕刻、遂擅绝。今所遗玉 簪,价一枝值五十六金。子刚死,技亦不传"。它所制作的玉器质量精,价值高,所以当时和后代仿制很多,流传下来也极为多见,仅题款就有:"子刚"、"子岗"、"子网"真假混杂,谁真谁假极难鉴别。陆子刚的代表作品有:白玉印池,玉簪,合卺杯等。 锈斑沁(叩锈):将玉器用铁屑拌在一起,然后用热腊淬之,放置十几天后埋入地下,经数月后取出。经过埋藏,玉的表面会被铁屑锈所蚀,出现了桔皮纹,纹中杂有土斑和深红色的铁锈,俗称"叩锈"。 ==玉圭禁忌== 一 怕油: 出土古玉如果没有盘出包浆最怕有异味之油如机油,柴油,核桃油。生坑之玉最怕身上的汗油,因为汗油会堵塞玉肌,不利于吐灰。 二 怕腥: 出土古玉如果没有盘出包浆,怕有腥味之物,玉遇到会吸收,这样会影响玉的气味价格大跌。 三 怕冷热变化: 睡觉洗澡一定要取下要不会因为冷热差异随后断裂 ==玉圭分类== 上古时代,人们广泛使用各类不尽相同的玉石材料,这是因为当时交通不便。各地区的人群缺乏交流,同时不同地区的原始文化背景对玉材的选择也不同。如同东北的红山文化以岫岩石为主要原料,江浙地区的良渚文化,通常使用浅绿色带云母状斑点的透闪石为原料,山东的大汶口文化及其发展而来的龙山文化使用不透明但细腻的长石为原料。各地区材料各异,但对玉材的质地,纹理,色泽等特征都相当重视。 在这里上古各地区文化的玉材中,红山文化所使用的岫岩石材质最优,至今岫岩石在玉雕工艺品中仍得到广泛的使用。岫岩石又称岫岩玉,因产于辽宁省岫岩县而得名。在矿物学上,岫岩玉中含有蛇纹石成份达85%以上,所以又称蛇纹石。岫岩玉的颜色有白,黄,浅黄,粉红,绿,暗绿,杂色等,通常以青绿色调为主,其颜色在青玉和碧玉之间。 岫岩玉的玉质非常细腻,半透明至不透明,蜡状至油脂状光泽,硬度变化较大,常在摩氏硬度2。5--5。5之间,因此,在古玩行中常常使用较硬的小刀不试验,如果是"吃刀"的大多是岫岩玉。岫岩玉的比重为2。5-2。8,所以制成的玉件通常手感较轻不够份量,有一种轻浮感。 殷商时期使用的玉材主要有岫岩玉,南阳玉和新疆和阗玉。南阳玉因其产地在河南南阳地区而得名,又因其真正的矿区在南阳的独山,故又称为"独山玉"。南阳玉色泽鲜艳,质地细腻,光泽好,硬度好,半透明至不透明,上好的绿色南阳玉可同翡翠媲美,因此,德国地质学家曾称南阳玉为"南阳翡翠"。 从考古资料上得知,南阳玉的开采大多在殷商中晚期,在殷墟出土的玉器中有相当一部分为南阳玉。南阳玉在汉代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开采。据《汉书》记载,南阳独山又称为"玉山",现今在独山脚下仍有相传为汉代制玉和售玉的地方"玉街寺"的旧址。 南阳玉因其悠久的历史地位,受到许多古玉研究者和收藏者的重视。在古代交通不畅,新疆和阗玉来源不稳定的情况下,南阳玉扮演着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新疆和阗玉又称"软玉",俗称"真玉",狭义上讲"玉"仅指新疆和阗玉。和阗玉较其它地区的玉质更细密,硬度更高,色泽更温润,尤其是和阗玉琢制的玉件,经盘玩后所产生的包浆和宝光是其它地区的玉质所不能媲美的。 新疆和阗玉的学名是透闪石-阳起石矿物,硬度为6-6。5,因此和阗玉非常的硬,通常不吃刀,可以用它割划玻璃,比重2。96-3。17,所以和阗玉拿在手中有份量,行家称为"够手头"。给人的感受是往下沉,密实有力,在显微镜下看和阗玉为云母状丝样纤维结构,因此和阗玉有一定的韧性,并且会发出柔和的宝光。 和阗玉按色泽差别可分为以下几种: 白玉:质地较纯,色白,,特级白玉色泽光彩如同凝脂,在新疆地区因特级白玉色泽如同绵羊肥尾上的油脂凝结物而称之为"羊脂白玉"羊脂白玉为和阗玉中的极品,一般白玉稍微带点青色,亦是相当宝贵的。 黄玉:颜色由浅黄至深黄不尽相同,在古玉玩家中有鸡油黄,栗子黄,鸡蛋黄,秋葵黄,香黄等数种不同的黄色名称。色泽纯正的黄玉是玉材中最名贵的一种,材料极其难得,宋代到清代之间,通常被皇家所垄断。 青玉:由白玉中带有青灰色至深青灰色略带洒黑斑点的都是[[青玉]],青玉包涵的色彩层次极为丰富,因此在玉材中数量最大,从西周到清代有七成左右的古玉器为青玉所制。 糖玉:色泽如糖梨之皮,通常为中等咖啡色略带红黄色,大多是白玉或青玉相连的玉外层厚皮,因块都较小,很少见到大件作品,糖玉在清代使用较多。 墨玉:通常为黑灰色,真正纯黑如漆的极为罕见,多数墨玉同青玉相近。 碧玉:颜色由浅绿色至深绿色,常见色如菠菜,略带透明感,一般碧玉中都带有黑色斑点,色泽浅淡,不正的称之为"菜玉",为和阗玉中的差者。碧玉色泽鲜绿,均匀,油性大者价亦高,明清时期使用较多。 红玉:色泽由浅红至深红色,通常为较厚的白玉玉皮子,因此料极小,只见过片状件品。红玉中鲜红如血且温润者,极为难得。 另,红色的除玉外,还有红玛瑙等。 ==现存玉圭== 宋后,茅山道观屡遭战乱破坏,徽宗所赐8件珍宝,其中4件不知在何年代失落,另4件尚存,这就是现在看到的:玉印、玉圭、玉符、呵砚。 玉圭,又叫烧香筒,形状上尖下方,色泽莹润。此玉圭有一奇,其颜色能随季节更替而变化,春秋二季,玉圭表面还会"出汗"。玉圭本是古代帝王举行礼仪活动时用的礼器,徽宗把它特赐予茅山,以示尊重。因此,历来茅山道观在举行重大道场礼仪活动时,都使用它。<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906/14/2667073_684991209.shtml 玉圭代表什么?不同玉圭身份不同], 医学百科 , 2017-09-06</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470 製造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玉圭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