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燕下都 的原始碼
←
燕下都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燕下都遺址三.jpg|thumb|right|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109405826/1000/0 原圖連結] [https://kuaibao.qq.com/s/20190826A0KDA300?refer=spider 「圖片來源 」] ]] [[File:燕下都二.jpg|thumb|right| [https://www.kekeshici.com/uploads/allimg/180624/1-1P62416054c52.jpg 原圖連結]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7%87%95%E4%B8%8B%E9%83%BD&tbm=isch&ved=2ahUKEwiSuJr1w8fpAhUNR5QKHWvRDdQQ2-cCegQIABAA&oq=%E7%87%95%E4%B8%8B%E9%83%BD&gs_lcp=CgNpbWcQARgBMgQIIxAnMgQIABAYUKCcAlibnwJg4qsCaABwAHgAgAFDiAF5kgEBMpgBAKABAaoBC2d3cy13aXotaW1n&sclient=img&ei=cs3HXpK3N42O0QTroregDQ&bih=618&biw=1212&rlz=1C1AVFC_enTW864TW864#imgrc=GXy1pu2iu5P76M&imgdii=sHdgxHfhM2uVOM 「圖片來源 」] ]] '''燕下都''' 燕下都城建於公元前4世紀,據明弘治年間的《保定郡治》:「燕昭創之於前,子丹踵之於後」推定,應約在戰國中期的燕昭王時。考古發現也與記載基本相符。 其時燕國經過「子之亂」,國力大損,[[燕昭王]]建「黃金台」招賢納士,網羅了[[樂毅]]等一干能人。 ==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燕下都位於所築長城的西北端,西倚太行山,南臨易水,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相較於其都城薊,是具有軍事作用的別都。 戰國祇剩下幾個大國,最後都讓秦給滅了,它們的都城當然也早就不復存在了。在它們的廢墟上,不知多少新的城鎮被建了起來又被毀滅。唯獨位於河北易縣易水邊的這個燕下都(燕昭王時燕國“三都”之一)的遺址,竟然基本完整地裸露在地面上。斷壁殘垣、高台故壘歷歷在目,城牆基礎清晰可辨。 1961年,被中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f>[https://www.mct.gov.cn/gtb/index.jsp?url=http%3A%2F%2Fwww.mct.gov.cn%2Fggfw%2Fwhzyzg%2Fkg%2F1999nyqdkgfx%2F201111%2Ft20111121_514492.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 燕下都遺址]</ref> 2001年,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同年,中國國家文物局又將其列入百項重大遺址保護項目。<ref>[https://kuaibao.qq.com/s/20190826A0KDA300?refer=spider 看點快報- 中國國家文物局又將其列入百項重大遺址保護項目]</ref> ==荊軻由此出發== [[File:荊軻劇照.jpg|thumb|左| [https://cms-bucket.nosdn.127.net/catchpic/5/54/54e75cbdefbae821c4fc3b0b3e989707.jpg?imageView&thumbnail=550x0 原圖連結] [http://ent.163.com/18/0408/16/DESRVU4M00038793.html 「圖片來源 劇照 」] ]] 公元前227年,太子丹為了保全燕國,派了壯士荊軻去刺殺秦王。 《史記·刺客列傳》記載,[[太子丹]]及其賓客聽說[[荊軻]]去刺秦王,均白衣冠送至易水之上,高漸離擊築,荊軻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一時間將士垂淚,怒髮衝冠。荊軻大義凜然「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燕下都遺址== 在春秋時期,中國大地上出現了數以百計的小諸侯國。<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b222980100qin5.html 新浪博客- [轉載]圍觀《燕下都》:戰國中期面貌一新]</ref> 最後都讓秦給滅了,它們的都城當然也早就不復存在了。在它們的廢墟上,不知多少新的城鎮被建了起來又被毀滅。 [[File:燕下都遺址平面圖.jpg|thumb|right| [http://s16.sinaimg.cn/middle/5729cae1t746abdd9e43f&690 原圖連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b222980100qin5.html 「圖片來源 」] ]] 唯獨位於河北易縣易水邊的這個燕下都(燕昭王時燕國“三都”之一,另兩個為上都薊城及中都)的遺址,竟然基本完整地裸露在地面上。斷壁殘垣、高台故壘歷歷在目,城牆基礎清晰可辨。 宮殿都集中在斜歪歪的東城的北端。最大的一個武陽檯面寬140米,進深110米。城址長方形,東西長約8公里,南北寬達4公里,是戰國都城中面積最大的一座。 城址中部有一道隔牆,將城分為東、西二城。內外有多處古塔,荊軻塔、燕子塔、白塔等,均為後世佛教遺物,其中「武陽台」為大型宮殿台基,十分壯觀。 東城有宮殿區、手工業作坊區、居民區、墓葬區、古河道區五個部分,文化遺存相當豐富,保存較好。 西城為一防禦性的附城,遺存較少。城址內除出土有銅器、鐵器、陶器、石器等生產、生活用具外,還發現有許多獸首陶水管、筒瓦、板瓦等建築構件。 ==遺址分佈== 位於河北保定易縣縣城東南,它是已發現的戰國都城中面積最大的一座。 遺跡保存較為完整,是戰國時期城市發展的代表性遺址,中心區域又稱武陽城。中易水(古稱易水、武水)和北易水(古稱濡水)從南北兩側流過,形成天然屏障的護城河。<ref>[https://www.sohu.com/a/336822233_155612 搜狐- 【易水遺珍】燕下都遺址 ]</ref> 燕下都故城呈長方形,總面積約40平方公里,中部有條縱貫南北的古河道,相傳為運糧河。河東岸有一道與河道平行的城牆,把燕下都分成東西兩城,東城平面近似方城,在中間偏北處,有一道東西向的隔牆把東城又分成南北兩部分。 東城和西城由一道厚厚的牆和人工開鑿的運土城牆,牆基寬約40米,周長約18公里,中部偏北還有一道東西橫亙的隔牆,將宮城分為兩部分。牆基寬約20米,全長4460米。 西城即郭城,由北、西、南三道城牆及運糧河組成,西牆較直,北牆有拐彎,在西斗村西、村北和村東幾經拐折,形成一個複斗形,南牆由燕子村西折向南,涉易水至龍灣頭村西口復東行,與運糧河西岸相接,城牆基寬40米。三面城牆全長14公里。 [[File:燕下都遺址七.jpg|thumb|左| [https://www.itsfun.com.tw/cacheimg/43/64/2f81937ff81f14660c27addffed2.jpg 原圖連結]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7%87%95%E4%B8%8B%E9%83%BD&tbm=isch&ved=2ahUKEwiSuJr1w8fpAhUNR5QKHWvRDdQQ2-cCegQIABAA&oq=%E7%87%95%E4%B8%8B%E9%83%BD&gs_lcp=CgNpbWcQARgBMgQIIxAnMgQIABAYUKCcAlibnwJg4qsCaABwAHgAgAFDiAF5kgEBMpgBAKABAaoBC2d3cy13aXotaW1n&sclient=img&ei=cs3HXpK3N42O0QTroregDQ&bih=618&biw=1212&rlz=1C1AVFC_enTW864TW864#imgrc=NO42FmdAQOwkVM&imgdii=gvPEuprl5MQ5aM 「圖片來源 」] ]] ==建築特點== 動的中心,分為宮殿區、手工業作坊區、市民居住區和墓葬區。<ref>[https://sns.91ddcc.com/t/108302 才府 -燕下都瓦當的斷想 ]</ref> ===宮殿區=== 在城址東北部,有3組建築群組成。大型主體建築武陽台,坐落在宮殿區中心,東西最長處140米,南北最寬處110米,在燕下都夯土建築基址中,規模最為宏大。這種建築形式直至漢代仍很流行。在地平面上用夯土技術建立起高度不同、體積不同的高台,再在高台上建造宮殿,高低錯落,巍峨壯觀。此種建築式樣在戰國青銅紋飾上多次出現。燕下都的夯土台,高大而且數量多。城內外已探明的高台有50多個,其中最高大的“武陽台”寬深110×140米,殘高11米,“老姆台”寬深90×110米,殘高12米。小型的如“望景台”寬深26×40米。可以想像當初燕下都的雄偉氣魄及宮殿建築的豪華與排場。 武陽台以北有望景台、張公檯和老姆台,坐落在一條中軸線上。以高大的夯土台作為主體建築物的基址,是戰國中期城市建築最明顯的一個特點。在武陽台的東北、東南和西南,還有3組大型宮殿建築群遺存。 ===手工業作坊區=== 圍繞著宮殿區, ===墓葬區=== 設在東城的西北部。西城區時為加強東城區的安全而設的防禦性附城,城址內遺存較少。 武陽台周圍分佈著許多兵器、鑄鐵、制玉、燒陶遺址,表明當時燕都經濟文化的繁盛。 城周圍築有高大的板築夯土城牆,全長40多公里。西城西牆保存較為完整,現存3717米,高出地面最高處約6米。 [[File:出土的陶簋.jpg|thumb|左| [http://wenhui.whb.cn/u/cms/www/201908/011326299ai7.jpg 原圖連結] [http://wenhui.whb.cn/zhuzhan/jjl/20190801/280654.html 「圖片來源 」] ]] ==出土文物== [[File:燕下都瓦當.jpg|thumb|right| [https://img.91ddcc.com/14609469623937.jpg 原圖連結] [https://sns.91ddcc.com/t/108302 「圖片來源 瓦當 」] ]] [[File:河北燕下都出土.jpg|thumb|right| [http://wenhui.whb.cn/u/cms/www/201908/01133016v0tt.jpg 原圖連結] [http://wenhui.whb.cn/zhuzhan/jjl/20190801/280654.html 「圖片來源 」] ]] 燕下都文物遺存十分豐富,從民國初年開始,出土文物十萬餘件。齊侯四器、銅龍等珍貴文物引起了國際轟動。 1929年至1949年,考古學家[[馬衡]]教授帶隊,對燕下都遺址進行了專題調查,並對老姆台進行了考古發掘,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新中國成立以來,燕下都的保護和研究工作得到重視,先後對遺址進行了4次一般性考察,2次全面重點探查,6次重點考古探查,7次搶救性考古發掘和清理,29次考古發掘工作。發掘總面積22598平方米,佔遺址總面積的053%。圍繞燕下都的學術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已經出版三部專著,發表學術報告和研究文章100多篇。<ref>[https://www.360kuai.com/pc/94025a9fa2f3aeadf?cota=3&kuai_so=1&sign=360_7bc3b157 快資訊- 燕下都遺址,讓我們一起“穿越”到燕國!]</ref> 這些文物以其很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填補了多項歷史空白。城南叢葬墓群,有許多處「人頭坑」,史稱「京觀」,準確說不是坑,而是高崗。(古代為炫耀武功,聚集敵屍,封土而成高冢,就是京觀。)晉楚邲之戰,楚軍大勝,殺晉軍無數,當時有個叫潘黨的建議楚王收集晉軍屍體,築造京觀,被楚王拒絕。京觀,在燕下都有多處,以凌雲冊鄉解村為最著名,文保碑表述為「叢葬墓群」。是中國唯一的人頭叢葬墓。 1964年到1978年對東城墓葬區的發掘,即出土文物3800多件,其中很多文物是很精緻、很珍貴的。在老姆台東出土的青銅立鳳蟠龍紋舖首(宮門上的裝飾品),高74.5厘米,重22公斤,上面刻有龍、鳳、蛇等禽獸圖案,為考古文物所罕見。由此也可推測宮殿規模之宏偉寬大。<ref>[http://wenhui.whb.cn/zhuzhan/jjl/20190801/280654.html 文匯網 - 考古發現的燕國都城有幾個?]</ref> 1965年,在武陽台附近發掘了一個叢葬坑,墓中出土文物1480件,其中鐵製兵器,如劍、矛、戟以及鐵盔、鐵甲散片佔絕大多數。經過對其中劍、矛、戟等7種9件兵器的分析,其中6件為純鐵或鋼製品,3件為經過柔化處理或未經處理的生鐵製品。這說明,在戰國晚期,中國就能製造高碳鋼,並懂得了淬火技術。燕下都淬火鋼劍的發現,比《漢書》記載的王褒上漢宣帝書中的“清火淬其鋒”的時間提早了兩個世紀。 ==參考資料==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Category:440 工程學總論]] [[Category:540 社會學總論]]
返回「
燕下都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