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熊希龄故居 的原始碼
←
熊希龄故居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熊希龄故居</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b46d38f450085524.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969819&sid=6182776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熊希龄故居 景点级别: AAA级 著名景点: 熊希龄四合院 |} '''熊希龄故居'''位于[[凤凰古城]]北文星街的一个小巷里,总占地面积800平方米,是典型的[[苗族]]古代建筑格式,极富苗族情调。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熊希龄]]故居自2000年正式对外开放 。<ref>[https://www.sohu.com/a/239859538_100074959 湖南凤凰古城沈从文、熊希龄故居]搜狐</ref> == 景点介绍 == '''地理位置''' 熊希龄故居位于凤凰古城北文星街内的一个小巷里,故居往东200米便是秀丽的沱江。故居为四合院系南方古式的木瓦结构,比较矮小但很精致,故居现存房屋4间基本是保持原貌,很富于苗族情调,故居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内部布局''' 故居环境幽静安谧,建筑古老质朴,四方形布局,中有一天井宽坪。进入宅门,左侧是一个约十平方米宽的前室,又称会客室,天井东侧为专门的柴房,内有石磨、石碓等食用家具装置,充分显示了这家主人当时勤俭持家的良好风范。熊希龄小时最喜欢到这间柴房里走玩,并经常学习推磨和冲碓的技术,从小就培养出了一种悉心体察民间疾苦、关心贫民忧乐的高尚情怀。 过天井便是正室,在正室的木门两边,有一幅笔力雄健、字迹清晰的[[对联]]:"一生赤诚爱国盼中华振兴,半世慈善办学为民族育才",写出了熊希龄忧国忧民的伟大抱负,同时也写出了他披肝沥胆倾注心血办[[慈善]]事业为中华民族培养栋梁之才的伟大功绩。 正室三间两层木质结构,陈列着熊希龄生前生活、工作用过的什物,一张张清晰的图片,一段段生动感人的文字,记录了熊希龄人生的脚步,演绎着他人生的轨迹。家事、国事、天下事都在他文晦蹈略之中。 == 内部摆设 == 正室三间两层木质结构,陈列着熊希龄生前生活、工作用过的什物,一张张清晰的图片,一段段生动感人的文字,记录了熊希龄人生的脚步,演绎着他人生的轨迹。家事、国事、天下事都在他文晦蹈略之中。他胸藏珠玑,学富五车,在中华民族堪乱危难之时,为国家和民族倾注了一生的心血。[[毛泽东]]同志曾评价熊希龄:"一个人为人民做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熊希龄是做过许多好事的。"[[周恩来]]总理曾中肯地评价:"熊希龄是[[袁世凯]]时代第一流人才,是内阁总理。熊希龄的事,我看后就记得很清楚。"两位伟人对熊希龄这么高的评价,充分说明了熊希龄先生思想情操的伟大和爱国恤民精神的不凡。 == 熊希龄 == 熊希龄清同治九年(1870年)出生于凤凰。故居在古城北文星街的一个小巷里,东去不足200米便是秀丽的沱江。故居总占地面积800平方米,是一座由堂屋、卧室、厢房组成的平房建筑。出堂屋正门有一小天井,厢房数间环之。门、窗、墙大部分为木结构,其上或雕花或绘图案,造型大方,做工精美。房屋不大,但结构精巧,虽封闭而不死、敞放而不乱,是典型的苗族古代建筑格式,极富苗族情调。 熊希龄堪称一代奇才。十五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十九岁中[[进士]],二十一岁点[[翰林]],四十三岁(1913年)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熊希龄为官数十载,兴教育办实业图维新,卓有建树。毛泽东等革命领袖对其评价很高,毛泽东主席曾多次讲"熊希龄做过许多好事"。胡耀邦总书记1988年到凤凰视察时也说:"凤凰出人才,熊希龄当过国务总理,做过许多好事"。 熊希龄在这栋小四合院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故乡的山水孕育了他刚直不阿、愤世嫉俗的个性;苗族传统的家教养成了他正直善良、乐于施舍的秉性。走入社会的熊希龄,青年时代怀报国之志,为国为民奔走呼号。清末与[[梁启超]]、[[谭嗣同]]等致力维新,创办《湘报》,组织延年会、南学会;民国初年先后任财政总长、内阁总理等要职;1919年积极投身于"五四"爱国运动,以外交协会的名义向卖国贼徐世昌政府提出严正交涉,要求政府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要求释放被捕的所有爱国学生;1920年在北京香山创办"北京香慈幼儿院"并自任院长,济贫抚孤,收养无人认领灾童及各地贫困儿童千余人。此外,先生还担任顺直水利委员会会长,中华教育会会长等职;1925年发生五卅惨案,激于义愤,熊希龄在京发起组织"沪案失业同胞救恤会",集聚天安门,由先生主祭,追悼死难者,会后结队游行,队伍达10万人;1927年,[[李大钊]]遇害,熊希龄不计个人安危将李夫人及两个子女接到[[香山]]保护,后转送中共地方党组织;1931年"九.一八"事变上海沦陷后,先生以世界红十字会中华总会会长身份设立临时医院四所,难民收容所八处,救出伤兵千余人,难民15万余人。 熊希龄一生忧国爱民,一身正气。1937年逝世于[[香港]],逝世时库无钱银,身无长物,丧葬全凭毛夫人借贷。逝世后暂葬香港,1991年迁厝北京香山熊氏墓园。 == 参考来源 == [[Category:690 中國遊記]]
返回「
熊希龄故居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