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炮製 的原始碼
←
炮製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炮製 </big>''' |- |<center><img src=https://img1.baidu.com/it/u=3897431378,1876615034&fm=253&fmt=auto&app=138&f=JPEG?w=764&h=500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7%82%AE%E8%A3%BD&step_word=&hs=0&pn=2&spn=0&di=7169026086108397569&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1151312314%2C1108687469&os=1971671128%2C4050339387&simid=1151312314%2C1108687469&adpicid=0&lpn=0&ln=1813&fr=&fmq=1674196222761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12425872.s21i.faiusr.com%2F2%2F1%2FABUIABACGAAgxYzQigYo2Mft2gcwuAg4wwU.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y7kjgpwg2_z%26e3Bv54AzdH3Fg1_z%26e3B3fr%3Ft1%3D8ma&gsm=1e&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dyTabStr=MCwyLDEsNiw0LDUsMyw3LDgsOQ%3D%3D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 align= light| |} 炮制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páo zhì,古同炮炙。1.做,制作。2.指用中草药原料制成药物的过程。有火制、水制或水火共制等加工方法。目的主要是加强药物效用,减除毒性或副作用,便于贮藏和便于服用等。3.指烹调。 4.处理,办理。 5.制服;医治。 6.泛指编造;制订。 ==基本信息== 中文名;炮制 拼音;páo zhì 注音;ㄆㄠˊ ㄓㄧˋ 词性;动词同义词炮炙 出处;《红楼梦》 ==基本解释== (1) [processing drugs]∶用烘、炮、炒、洗、泡、漂、蒸、煮等方法加工中草药。目的是消除或减低药物的毒性,加强疗效,便于制剂和贮藏,使药物纯净。 耘樵得甘芳,龁啮谢炮制。——苏轼诗 (2) [concoct;cook up]∶泛指编制;制定(贬义)。 炮制反动纲领。 (3) [do;make]∶做,制作。 如法炮制。 ==引证解释== 1. 用中草药原料制成药物的过程。宋陆游《梦有饷地黄者味甘如蜜戏作数语记之》诗:“有客饷珍草,发匳惊绝奇。正尔取嚼齕,炮制不暇施。”《元典章·吏部六·儒吏》:“其性大热有毒,依方炮制可以入药。” 清赵雨村《被虏纪略·虎口余生》:“我这药皆是各省会上好药铺拣选出来,加以炮制,真是黄金难买。” 2. 指烹调。王士美《铁旋风》第一部第一章:“老支书又去亲自掌勺……炮制美味可口的手扒肉。” 3. 处理,办理。沙汀《防空》:“对于这个惊人事变,若依老太太和太太的主张,是该同农会会长事件一样炮制的。” 4. 制服;医治。《红楼梦》第七九回:“(夏 家小姐)见薛蟠气质刚硬,举止骄奢,若不趁热灶一气炮制,将来必不能自竖旗帜矣。”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五:“所谓‘一个主义,一个政府,一个领袖’就跟三期梅毒上了脑的一样,始终是无法炮制的。” 5. 泛指编造;制订。如:这个介绍经验的讲话,是他在家里冥思苦想炮制出来的。 ==药材炮制== 中药材在应用或制成剂型前 ,进行必要加工处理的过程。又称炮炙、修事、修治等。其中炮炙也专指用火加工处理药材的方法。由于中药材大都是生药,多附有泥土和其他异物,或有异味,或有毒性,或潮湿不宜于保存等,经过一定的炮制处理,可以达到使药材纯净、矫味、降低毒性和干燥而不变质的目的。另外,炮制还有增强药物疗效,改变药物性能,便于调剂制剂等作用。中药炮制方法通常分为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和其他制法5大类。 ==发展历史== 中国最早的医方《五十二病方》首载炮、炙、燔、煅、细切、熬、酒渍等中药炮制方法。《内经》、《神农本草经》也有关中药炮制的记述。《伤寒论》、《金匮要略》记载了近百种中药炮制方法。如蒸、炒、炙、煅、炮、炼、煮、沸、火熬、烧、咀、斩折、研、锉、捣膏、酒洗、酒煎、苦酒煮、水浸、汤洗等,炮制技术已初具规模。南北朝刘宋时代雷敩撰成《雷公炮炙论》,是中国第一部炮制专著。书中记载了蒸、煮、炒、焙、炙、炮煅、飞等常用炮制方法,尤其对蒸、煮等法介绍详尽,如蒸法分清蒸、酒浸蒸、药汁蒸;煮法分盐水煮、甘草水煮、乌豆汁煮等,集秦汉至南北朝历代炮制经验之大成,对炮制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等综合性本草代表作,也极大地丰富了中药炮制的内容。宋代官方颁布的《和剂局方》将中药炮制列为法定制药技术,对推动炮制技术的发展和保证中药质量起了很大作用,书中许多炮制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考证== 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全面阐述炮制方法、经验及机理,对后世影响颇深。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虽是综合性本草著作,但其中多设有“修治”一项,先述前人记载,再记当时炮制经验,最后谈及个人见解,就炮制内容而言,远远超过以前的炮制专著,全面反映了明代炮制技术水平,至今仍为中药炮制的重要参考资料。 明代缪希雍的《炮炙大法》是炮制专书,除介绍《雷公炮炙论》的主要内容外,重点记述了当时所用的具体炮制方法。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发展了中药炮制的炒法,并提出炒炭应注意火候,强调炭化存性问题,为炮制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张叡的《修事指南》为清代炮制专著,介绍了232种炮制方法,并指出“吴萸汁制抑苦寒而扶胃气,猪胆汁制泻胆火而达木郁”,补充阐发了辅料炮炙的机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全面继承历代炮制经验的基础上,各省市分别制定了《中药炮制规范》。 国家药典收载了炮制内容,制定了“中药炮制通则”,使中药炮制技术朝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此外,《中药炮制经验集成》、《中药炮制学》、《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等著作的出现,促进了中药炮制理论的整理与研究。现代中药的炮制加工生产日趋机械化。对炮制机理、炮制方法、工艺改革及炮制品规格质量的研究不断深入,促进了传统炮制方法的规范化、现代化和科学化。 ==作用== * (1):增强药物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 (2):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 (3):改变药性的性能功效,扩大其适应范围 * (4):改变药材的某些性状,便于储存和(或)制剂 * (5):纯净药材,以保证药材质量和称量准确 * (6):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 (7):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目的== 净选和加工和其目的药材在切制、炮炙、调配或制剂前,应选取规定的药用部位,去除非药用部位和杂质。常用挑选、筛选、风选、洗、漂等方法,去除附着混杂在药材中的泥土、砂石、异物及霉败物,以达到清洁药物的目的,并可将大小不等的药材筛选分开,以便分别进行炮制加工。通过去毛、去芦、去心、去核、去头足翅等加工处理,以达到去除非药用部分的目的,如石韦刷去毛、人参去芦、巴戟天去心、乌梅去核、斑蝥去头足翅等。一些矿物、介壳、果实种子药材如磁石、石决明、女贞子、苏子等需要碾捣粉碎。某些质地松软而呈丝条状的药物如竹茹、谷精草等须揉搓成团。有些药物碾成绒状,如麻黄碾绒、艾叶制绒等。有些药物润湿后,加辅料粘附于上,可加强治疗作用,如朱砂拌茯神、青黛拌灯心草等。 ==净选加工的目的== * 1.除去泥沙杂质及虫蛀霉变品。 * 2.除去非药用部位。 * 3.区分疗效不同的药用部位。 * 4.将药材分档 5.简单加工。 ==饮片切制和其目的== 将净选后的药材用水处理软化后,用一定的刀具切制成片、丝、段、块等形状的炮制工艺过程。饮片最初指为制备汤剂而切制成的片状药物,现泛指能调配处方而炮制成各种形状的药物。药物切制成饮片后,易于提取其有效成分,容易粉碎加工,便于制备汤剂及其他制剂;在炮炙中易于与辅料结合,便于进一步加工炮炙;饮片纯净干燥易于贮藏保管,体积小易于调剂;饮片易于显露组织结构特征,便于药物鉴别。 饮片切制时,首先应根据药材的特点及季节、温度条件采用淋、洗、泡、漂、润等不同水理法,使干燥药材吸收一定量的水分而软化,并有弯曲法、指掐法、穿刺法、手捏法检查水处理加工质量,习惯称“看水头”。既要防止水头太过,以免有效成分流失过多,药材太软,也易于霉烂;又要防止水头不足,药材太硬,难于切制,以软硬适中为宜。水处理后应根据药材的自然状况和炮炙、鉴别、医疗及饮片外观的不同需要将其加工成一定类型。一般来说,质地致密、坚实的药材如槟榔、乌药等切薄片(厚1~2毫米),全草类药材如瞿麦、青蒿等宜切成段(长度10~15毫米),皮类药材如陈皮、苦楝皮多切成细丝(宽2~3毫米),叶类药材如荷叶、枇杷叶等多切成宽丝(宽5~10毫米)。切制方法主要有切、镑、锉、劈等,视药材质地及饮片加工类型的不同而定。药材经水处理切制饮片后,含水量大,必须及时干燥,才能保证饮片的质量。饮片干燥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自然干燥,即晒干和阴干;二是人工干燥,即采用直火式、蒸汽式、电热式、红外线式、微波式等机械干燥设备进行干燥。 饮片切制目的: 利于有效成分煎出。 利于炮炙。 利于调配和制剂。 利于鉴别。 利于贮存。 工艺 中药炮制品是一个复杂的门类,根据中药炮制的方法和工艺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个种类: 1、净制品;2、切制品;3、炒制品;4、烫制品;5、煅制品;6、制炭品;7、蒸制品;8、炖制品;9、婵制品;10、煮制品;11、酒制品;12、醋制品;13、盐制品;14、姜汁炙品;15、蜜炙品;16、油炙品;17、水飞品;18、制霜品;19、煨制品;20、提净品;21、干馏品;22、烘焙制品;23、发酵制品;24、发芽制品;25、复制制品;26、特殊制法制品,由于不同的临床用药的需要,对相应的炮制品的要求不同,无论任何一种炮制方法炮制出来的产品统称炮制品。 ==常用辅料== (一)液体辅料 * 常规液体辅料:酒、醋、蜂蜜、食盐水 * 药汁液体辅料:甘草汁、吴茱萸汁、黑豆汁、姜汁、黄精汁等 * 特殊液体辅料:米泔水、胆汁、麻油、酥油、羊脂油、鳖血等 (二)固体辅料 * 矿物类固体辅料:白矾、滑石粉、河砂、石灰、黄土、灶心土等 * 食物类固体辅料:稻米、豆腐、萝卜、麦麸等 * 动物类固体辅料:蛤粉等 分类 清代医家张叡的《修事指南》是中药炮制的第三部专著,书中论述各种炮制方法的功能,“煅者去坚性,煨者取燥性,炒者取芳香之性,泡者去辛辣之性,蒸者取味足。”在中药炮制理论方面多有发挥。 ==制法分类== 修制:对药物进行纯净 、粉碎和切制的处理方法。纯净是采用手工或机械挑、筛、簸、刷、刮等方法,去掉泥土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以达到清洁药物的目的。粉碎是采用捣、碾、研、磨、锉等方法,改变药物外形,使其符合调剂、制剂和其他炮制法的要求。切制是采用手工或机械切、铡的方法,把药物切成片、段、丝、块等各种形状,以便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和药物的调剂使用。 水制:用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常用的水制法有漂洗、浸泡、闷润等,目的是清洁药物,软化药物,调整药性。漂洗是将药物置于宽水或长流水中,反复换水,以去掉腥味或盐分。浸泡是将药物置于水中浸湿立即取出,或将药物置于清水或辅料药液中,使水分渗入,药材软化,除去药物毒性。闷润是根据药材质地的软硬,用淋浸、洗润、浸润等方法,使药物软化,便于切制饮片。水飞是将研细的矿石类药物,放入水中,提取上清部分再沉淀,如水飞朱砂、珍珠、炉甘石等,其目的是内服时更易吸收,外用时可以减少刺激性。 火制:将药物经火加热处理的方法。主要有炒、炙、煅、煨等方法。炒是将药物置锅中不断翻动,炒至一定程度。有炒黄、炒焦、炒炭的不同。有便于粉碎加工,并缓和药性的作用。炙是用液体辅料拌炒药物,能改变药性,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煅是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药物易于粉碎,充分发挥疗效。煨是用湿面粉或湿纸包裹药物,置热火炭中加热的方法,可减少烈性和副作用。 水火共制:用水又用火的炮制方法。主要有蒸、煮等。蒸是利用水蒸汽和隔水加热药物,有增强疗效,缓和药性的作用。煮是将水或液体辅料同药物共同加热,可增强疗效,减低副作用。是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立即取出,目的是在保存有效成分的前提下除去非药用部分。 ==制作方法== 炒法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加热容器内用不同的火力连续加热,并不断搅拌翻动至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又分清炒和加辅料炒两大类。 ①清炒法。即不加辅料的炒法。根据火力大小又分炒黄、炒焦、炒炭三种。炒黄是将药物置于加热容器内,用文火或中火炒至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加深,或发泡鼓起,或种皮爆烈并透出固有的气味。主要目的是增强疗效,如炒莲子肉可增强止泻涩精的作用;缓和药性、降低毒性,如炒牵牛子可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炒后质脆,易于煎出有效成分,如胡芦巴、王不留行等;炒制可破坏酶类,保存甙类有效成分,如槐花炒后可避免酶的作用,使其所含芦丁分解,从而保持药效。炒焦是将药物置加热容器内,用中火或武火加热,不断搅拌翻动,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黄色或焦褐色,并有焦香气味。主要目的是增强疗效或缓和药性,如山楂炒焦不仅减弱酸味,减少对胃的刺激,还可增强消胀止泻止痢的功效。炒炭是将药物置加热容器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不断搅拌翻动,炒至表面呈焦黑色,内部焦黄或焦褐色。如大蓟炒炭增强止血作用;干姜炒炭或炮姜,药性苦温而涩,使其辛散温中作用减弱,增加温经止血的作用。 ②加辅料炒法。将某种辅料放入锅内加热至规定程度,并投入药物共同拌炒的方法。根据所加辅料的不同,可分为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滑石粉炒等。麸炒即药物与麦麸同炒。主要目的是增强疗效,如白术、山药麸炒后增强其补脾益气的作用;缓和药性,如枳实麸炒后可缓和其破气作用,免伤正气;矫味矫臭,如麸炒僵蚕,可除其腥臭味。米炒即药物与米同炒。主要目的是增强药物健脾止泻的作用,如米炒党参;降低药物的毒性、矫正不良气味,如米炒红娘子、斑蝥。土炒即药物与灶心土同炒。主要目的是增强健脾止泻的作用,如土炒山药、白术。砂炒即药物与砂同炒。主要目的是利于调剂和制剂,如狗脊、穿山甲等质地坚硬的药材,砂炒后变得松软酥脆,易于调剂、煎煮和粉碎;降低毒性,如砂炒马钱子;矫味矫臭,如砂炒刺猬皮;利于净选,如砂炒马钱子、骨碎补可去掉绒毛。蛤粉炒即药物与蛤粉同炒。主要目的是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调剂和制剂,并有矫味及增强化痰的作用,如蛤粉炒阿胶。滑石粉炒即药物与滑石粉同炒。主要目的是使药材松泡酥脆,便于煎煮和粉碎,便于制剂和调剂,如滑石粉炒象皮、黄狗肾;降低毒性及矫正不良气味,如滑石粉炒刺猬皮、水蛭等。 ==炙法==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的炮制方法。根据所加辅料不同,炙法可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油炙等法。 ①酒炙法。即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酒拌炒。100千克药物,用黄酒10~20千克,白酒减半。酒炙的目的是因酒能行药势,可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如黄连主清胃肠湿火郁结,酒炙后可清上焦火热;酒能行血脉,如川芎、牛膝等活血化瘀药多用酒剂,有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酒炙起矫臭作用,具有腥臭味的药物如乌梢蛇、蕲蛇等多用酒炙。 ②醋炙法。即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米醋拌炒。100千克药物,用米醋20~30千克,最多不超过50千克。醋炙的目的是引药入肝,增强活血化瘀及舒肝止痛的作用,如乳香、没药、延胡索、五灵脂等活血化瘀止痛药及柴胡、香附、青皮等疏肝解郁止痛药均多用醋炒;降低毒性,如甘遂、大戟、芫花等峻下毒性强烈的药物,均用醋炙;同时醋炙还有矫臭矫味的作用,如五灵脂、乳香、没药用醋炙即有矫味的用意,以便于服用。 ③盐炙法。即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数量食盐的水溶液拌炒。每100千克药物,用食盐2~3千克。盐炙的目的是引药下行入肾,增强疗效,如杜仲、巴戟天、补骨脂盐炙增加补肾作用,小茴香、橘核、荔枝核等盐炙可增强疗疝止痛的作用,知母、黄柏盐炙可增强滋阴降火的作用。 ④姜炙法。即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姜汁拌炒或煮制。100千克药物,用生姜10千克压汁或煮汁。姜炙的目的是制其寒性,增强止呕作用,如姜炙黄连、姜炙竹茹、姜炙厚朴可缓和刺激咽喉的副作用,增强温中化湿的作用。 ⑤蜜炙法。即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炼蜜拌炒。100千克药物约用炼蜜25千克左右。蜂蜜加热炼熟后称炼蜜。蜜炙的目的是增强疗效,如蜜炙百部、款冬花、紫菀等可以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蜜炙黄芪、甘草等可以增强补中益气的作用;蜜炙麻黄可缓和发汗作用,增强润肺止咳作用;蜜炙还可矫味,缓和刺激胃而引起呕吐的副作用,如蜜炙马兜铃。⑥油炙法。即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与一定量食用油脂共同加热处理,又称酥炙法。有羊脂油拌炒、植物油炸和油脂涂酥烘烤三种方法。如羊脂炙淫羊藿(每100千克淫羊藿用羊脂油20千克)。 ==煅法== 将药物直接放于无烟炉火中或适当的耐火容器内煅烧的炮制方法。可分为明煅法、煅淬法和闷煅法。 ①明煅法。即将药物直接放于炉火上或装入适当耐火容器内进行高温煅烧。目的是使药物疏松或失去结晶水,便于粉碎及煎煮,如白矾、石决明等;增强药物收敛作用,如牡蛎、赤石脂等。 ②煅淬法。即将药物按明煅法煅烧至红透,趁热投入一定量的淬液或冷水中,骤然冷却,使之酥脆。煅淬的目的是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除去不纯成分,并使药物酥脆而易于粉碎,利于煎出有效成分。如醋淬自然铜(每100千克自然铜用醋25~30千克)、醋淬代赭石、水淬炉甘石等。 ③煅闷法。即药物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煅烧成炭,又称密闭煅、暗煅、扣锅煅。目的是增强止血作用,如血余炭、灯心炭;降低毒副作用,如煅干漆。 蒸煮法 水火共制的炮制方法。使药物由生变熟,从而改变某些性能以符合药用要求。 ①蒸法。即将净选后的药物加辅料(酒、醋等)或不加辅料装入蒸制容器内隔水加热至一定程度。目的是改变药物性能,扩大使用范围,如黑豆汁拌蒸何首乌制成首乌(100千克首乌片用黑豆10千克),黄酒拌生地黄遂成熟地黄(100千克生地黄,用黄酒30千克),可明显增强滋补肝肾、滋阴益血的作用;减少毒副作用,如酒蒸黄精可免去生用刺激咽喉的毒副作用;酒蒸黄芩可阻止黄芩素酶解,利于保存药效;清蒸桑螵蛸,可杀死虫卵以利贮存;宣木瓜蒸后变软宜于切片。 ②煮法。即将药物加入辅料或不加辅料放入锅中(固体辅料需先捣碎),加适量清水同煮。目的是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如清水煮川乌、草乌,豆腐煮藤黄、硫黄等;而豆腐煮珍珠则可令其清洁,便于服用。 ③即将净选后的药物置沸水中浸煮短暂时间后取出分离种皮,又称水烫法。目的是在保存有效成分的前提下除去非药用部分,如杏仁?后去掉杏仁皮;剥取不同药用部分,如白扁豆?后使种仁及种皮分离,均作药用。 ==复制法== 将净选后的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程序反复炮制的方法。目的是为增强药效,如姜半夏,即半夏用清水浸漂后用姜、矾水共煮,再经切片干燥而制成,增强了止呕化痰的作用;改变药性,如天南星用胆汁浸制后,其性味由辛温变苦凉;半夏用清水浸漂后再用甘草、石灰水浸泡,然后洗净、阴干,用时捣碎则称法半夏,有降低毒性、增强药效的作用。 ==发酵发芽法== 借助酶的作用使药物发酵、发芽。 ①发酵法。即药物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由于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物发泡生衣。目的是改变性能,产生新的治疗作用,扩大药物品种,如由杏仁、赤小豆、鲜青蒿、鲜苍耳、鲜辣蓼、面粉混合发酵而成的神曲,产生了行气消食、健脾开胃的新功效,成为一种新药物。 ②发芽法。即成熟的果实或种子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萌发幼芽,古称蘖法。目的是改变或产生新的功效。如大麦生用,和胃止泻利水;制成麦芽后可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 ==其他制法== 烘焙法。即将药物用文火加热使之充分干燥。多用于虻虫、蜈蚣等动物药以达到降低毒性、便于粉碎的目的。 煨法。即将药物用湿纸或湿面包裹后置于滑石粉或麦麸中加热,分别称滑石煨、麦麸煨。目的是除去药物中的部分挥发性及刺激性成分,以降低副作用,缓和药性,增强疗效。如肉豆蔻煨后可降低油质,免于滑肠,增强固肠止泻作用。 制霜法。即药物经过去油制成松散粉末,或析出细小结晶。目的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消除副作用,如巴豆、千金子去油取霜可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用西瓜和芒硝混装瓦罐内封口于阴凉通风处,瓦罐外析出的白色结晶即西瓜霜,能增强消热泄火、消肿止痛的作用。 提净法。即将某些矿物药进行溶解、过滤、重结晶处理而除去杂质。如芒硝与萝卜、硇砂与米醋共煮,经溶解、过滤,收取结晶,均可达到纯净药材,降低毒副作用的目的。 水飞法。即利用某些矿物药的粗细粉末在水中有不同的悬浮性而分离。倾取细粉,目的是使药物更加细腻和纯净,便于内服和外用,如水飞滑石、朱砂、雄黄等。 干馏法。即将药物置于容器内或直接用火烤灼,不加水,使之产生液汁。目的是制备适合临床需要的药,如淡竹茎经火烤灼而流出的汁液即是竹沥;蛋黄直接熬炼成蛋黄油;黑豆用砂壶密封置火炉上干馏而成黑豆馏油等。<ref>[https://hanyu.baidu.com/zici/s?from=aladdin&query=%E7%82%AE%E5%88%B6&smpid=&srcid=51368&wd=%E7%82%AE%E5%88%B6 炮製],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
返回「
炮製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