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潘耒 的原始碼
←
潘耒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潘耒 | 圖像 = [[File:潘耒.jpg|缩略图|center|[http://pic2.66wz.com/0/11/34/35/11343557_488376.jpg 原图链接] [http://ohnews.zjol.com.cn/system/2015/12/02/012203550.shtml 來自瓯海新闻网]]] | 圖像說明 = 学者 | 出生日期 = 1646 | 國籍 = 清朝 | 别名 = | 職業 = 学者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遂初堂文集》二十卷</br>《别集》四卷</br>《遂初堂诗集》十五卷</br>《补遗》一卷</br>《类音》八卷。 }} '''[[潘耒]]'''(1646~1708)清初学者。字次耕,一字稼堂、南村,晚号止止[[居士]],藏书室名[[遂初堂]]、[[大雅堂]],吴江(今属江苏苏州)人,[[潘柽章]]弟。师事[[徐枋]]、[[顾炎武]],博通经史、历算、音学。清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参与纂修《明史》,主纂《[[食货志]]》,终以浮躁降职。其文颇多论学之作,也能诗。所著有《类音》、《遂初堂诗集》、《文集》、《别集》等。<ref>[https://so.gushiwen.org/authors/authorvsw_121204f51c31A1.aspx 潘耒的诗文全集], 古诗文网, </ref> == 人物经历 == 顺治三年(1646),潘耒出生于江南吴江县(今属江苏苏州)的一家书香门第。六岁丧父,依兄[[潘柽章]]生活。潘柽章,字圣木,号力田,康熙二年(1663)因浙江南浔[[庄廷鑨明史案]]牵连,与吴炎同被凌迟于杭州[[弼教坊]]。其嫂沈氏流放就道,时耒年仅十七,徒步送之。沈氏流放至广宁(辽宁省[[北镇县]]),中途流产,服药自杀。耒曾有《恸哭七十韵》《阁谷歌》《度关曲》三首诗为其兄所遭庄史之祸而作。 潘耒生而奇慧,读书十行并下,过目不忘,曾先后受业于长兄柽章、吴炎、[[王锡阐]]、[[徐枋]]、[[顾炎武]]等著名学者,博通经史、音韵、算数及宗乘之学。嗜好收藏砚台,并根据砚的形状、质地,分刻铭文,闲睱独自把玩,自得其乐,人称其有"石癖"。 康熙十七年(1678)[[清政府诏举"博学鸿儒科"]],潘耒为左谕德卢琦和刑部郎中[[谢重辉]]交章推荐。试后,潘耒名列二等第二名,以布衣身份被授为[[翰林院检讨]],参与《明史》[[修纂]],主纂《[[食货志]]》六卷。潘耒在京为官五年,其间,除参修《明史》外,又被康熙帝亲自简拔为[[日讲起居注官]],出任会试考官,分校礼闱。他对于时政亦多有建白,后因精敏敢言,无稍逊避为忌者所中,以浮躁降职,不久,母亲去世。从此,他辞官归隐,游历山水,究心学问。康熙三十四年(1695),在福建建阳将[[顾炎武]]《[[日知录]]》三十二卷本刻版行世,潘耒在《日知录》原序曰:"当代文人才子甚多,然语学问者,必敛衽推顾先生",并谓此书"惟宋、元名儒能为之,明三百年来殆未有也"。 康熙四十二年(1703)春,康熙南巡,复耒原官,越三年,皇帝又南巡,大学士[[陈廷敬]]欲荐起耒,耒曰:"止止止,吾初志也,吾分也。"并附一首《[[老马行]]》以谢,竟不复出。 潘耒平生喜爱山水,登高赋咏。在后来的游历山水中,天台、[[雁荡]]、武夷、[[黄山]]等诸名山,都留下他的足迹。但是他的游历并非单纯游山玩水,在出发之前,必先详查当地山水地形和文物古迹分布,游历之时以实际情况与书本所得相映证、校勘,并搜集碑刻、拓而收之。潘耒著有《[[遂初堂记]]》,其中写有《游仙岩记》、《再游仙岩记》、《三游仙岩记》。他在《[[游仙岩记]]》中云:“常若梅天细雨,故名梅雨潭。” == 主要作品 == '''著述名录''' 潘耒著有《[[遂初堂文集]]》二十卷、《别集》四卷、《遂初堂诗集》十五卷、《补遗》一卷,《类音》八卷等。[[沈德潜]]在其所辑《清诗别裁》中评潘耒的诗为"诗笔直达所见,浩然空行,韵语可作古文读,而登览怀古[[诸作]],尤为光焰腾上,一时名流几罕于俪者。" '''诗作''' [[File:潘耒2.jpg|缩略图|右|center|[http://pic2.66wz.com/0/11/34/35/11343558_470424.jpg 《遂初堂诗集》 原图链接] [http://ohnews.zjol.com.cn/system/2015/12/02/012203550.shtml 來自瓯海新闻网]]] 【'''伏虎洞'''】 径险从猿挂,崖危旧虎巢。半龛留客梦,一饭试山肴。 石势翻风旆,峰[[棱叠]]卦爻。应知习定者,不受一尘淆。 【'''忻州婴杵庙'''】 烈士不爱生,亦不卤莽死。[[苟生]]颜面羞,徒死魂魄耻。 生死各有立,机括妙相倚。婴杵得其深,一发存赵祀。 千夫共舆瓢,不如道旁委。两人利断金,同心而殊轨。 间牒有阴阳,奇正相表里。神鬼未能窥,宵小安足拟。 赵朔亦何人,得士有如此。驱车出忻州,酹酒吊故里。 秋风正[[萧骚]],浩歌热双耳。带兆虽中绝,巢卵岂俱毁。 藏山不可求,哀哀哭公子。古人贵成事,今人贵成名。 义声岂不美,躁取事或倾。吾心在千秋,旦暮安足争。 太史佣法章,[[丙吉]]不自明。生潼闻李善,卖卜有王成。 短棰訽楚隶,漏船舞吴兵。奇巧千万端,权舆于杵婴。 [[File:T01d937f6bbfa93aadb.jpg|缩略图|右|center|[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d937f6bbfa93aadb.jpg 原图链接]]] 精诚生智术,狡狯不足惊。死生判难易,当时费权衡。 功成终下报,命乃鸿毛轻。为难勿藉口,君子守其经。 【'''广武'''】 盖世英雄与项刘,曹奸马谲实堪羞,阮生一掬西风泪,不为前朝楚汉流。 【'''羊城杂咏'''】 [[崖山]]尚住宋遗民,文陆当年事苦辛。[[穷海]]不春犹正朔,孤航无土自君臣。 忠魂郁作潮头怒,浩气蒸成蜃阙新。异代流风多感激,草间时有纳肝人。 '''散文''' 【'''游南雁荡记'''】 南雁荡在平阳西南,去欧郡治可二百里,僻远荒塞,游人无至者。余披志乘,言其奇胜,与[[北雁荡]]等,复鼓锐往游焉。以六月十日出郡南门,登舟再过[[仙岩]],观梅雨潭瀑布,雨后壮大十倍,遂尽其奇。至瑞安,过飞云渡,易舟抵平阳,肩舆至坡南,复再行过荆溪,见一山横亘十余里,怪石骈列,其巅如箭拱,如剑削,如花簇萼,如芝承盖,如鱼鼓雷者,鸟拂首者,钟卧者,鼓悬者,彝鼎敦盘错然陈列者,迤俪不绝。至前仓之凤岩,休于西寺,从寺后登山,山石零星筹泊,如堆叠而成,或项附而腹离,或肩倚而股跨,中空处皆可盘旋。人行石背,水鸣石底。山半两巨石相倚,微撼之辄开,徐而自合,铿然作声,是名动石。其他磊呵者,悉不知名。此山别为一格,与天台雁荡都不类,类克州之峰山,惜在僻壤,人见者希,土人亦不甚赏誉也。 由前仓复易舟,候潮长溯北港而上六十里,至水头。行未半,望见连山峭拔,有驾赛凤慕之势,不问知为南雁山矣。一峰绝高而锐,日蒲尖,石筠禅院在其麓,趋就宿焉。清溪数折,平畴百顷,居民十数家,藏深篁茂树中,鸡犬声绝,[[钟梵]]出焉,梧竹交阴,净不可唾,[[禹门]]禅师主之。扫[[石烹]]泉,萧然相对,令人有遗世之想。讯山中请名胜,则寺僧皆云,路封闭且一二百年,悉不知所在,唯[[仙姑洞]]可游,亦须裹粮以往。乃觅肩舆行,[[僧彻]]庵为导。沿溪而前,溪旁[[崭崖]]千丈,寸寸作劈斧破,丹碧相间如古锦。[[危栈]]一线,下临奔湍,令人目赏而股栗。前至吴山,溪益阔,水益驶,积雨暴涨,飞流直泻,箭激雷轰,假筏以济,习流者难之。又前二三里,得稍平处乃渡,隔溪见峰峦多奇状,僧指之,日白岩,日火焰。坐筏上见一峰高处,有洞通明,不知于志乘何名也。既渡溪,见石笋三五骈立,中高而旁杀,一穴中通,名石屏风,殊不称,易以笔架,或差肖耳。稍前一柱矗立,端圆削成,为石华表。又前削壁临涧,飞泉迸下如露珠,名撒水岩。自是奇峰夹涧林立,涧东为仙官峰,为观音洞,为龙角象牙诸岩。涧西为天柱、狮子、鳌头、犀角诸峰,为[[仙姑洞]],为大小石梁。仙姑盖宋时朱氏女子,[[辟谷]]居此者。洞高广如夏屋,屋隅有泉一泓,不盈不涸,洞左复有一洞,如曲室,室后黝黑处如入牛角,深不可穷。前临断崖,见洞东诸峰无名而秀异者甚众,旁有月瞩,裁容一人。引首外望,怄偻自漏出,梯石攀藤,数百步出小石梁下,登大石梁之巅,则诸峰如一林春笋,皆在足下矣。石梁两峰,千寻对峙,下开上合,宛如天桥,空明广阔,俯临无际。天台之石梁,正以瀑为雄,以狭为奇耳,壮丽故不逮此也。洞栖一僧,日幻临,讯之乃吾邑人,饱参诸方,遁迹来此,跌坐不出。访以梅雨潭、玉帘爆、大小龙漱、藤道、悬偻诸胜,茫然不知,仅指西南一峰,曰玉女,亦不知是否也。南雁山连绵三四十里,诸奇胜皆在深奥处,此仅得十之一二。余初意欲穷搜幽讨,直登明王峰顶,一观雁荡,如北雁故事。乃问诸土人,士人不知;问诸山僧,山僧不晓;问诸村民,村民莫余告者。岂天之未欲发露此山邪,何锢之深也?然自吴山至[[仙姑洞]],三四里间,秀崖巧石,鬼划神馋,实不减北雁。浅者既尔,深者可知。图志具在,往哲不诬,因一窗而思全鼎,因一斑而求全豹,世岂无勇健过我,资力过我,剪秽蔓荒,一洗此山真面目者。余幸未老,此生或能再至,清泉白石,实闻斯言。 == 相关文献 == [[File:T0179f0ded25c67618c.jpg|缩略图|右|center|[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79f0ded25c67618c.jpg 清代陈宇绘 《潘次耕像》原图链接]]] '''清代学者像传''' 先生资秉绝人,少有神童之目。从顾亭林、徐俟斋、戴耘野三先生游,其学贯穿淹洽,无所不通。诗文尤精博……康熙十八年,以布衣荐举[[博学鸿词]],[[廷试]]二等,授检讨,纂修明史,充[[日讲起居注官]]。时与[[馆选]]者多起家进士,先生与朱竹垞、严荪友两先生独由布衣入选,文最有名,凡馆阁径进文字,必出三布衣手,同列忌之。先生尤精敏,敢言无稍逊避,卒为忌者所中,坐降调,以母忧归,遂不复出。 '''清代学人列传''' (潘耒)生而宿慧,读书目百行下。柽章既遘史祸,君以孱童,惨酷几无生理,念覆巢之余,计惟奋志向学,庶可以亢宗名世,乃受业于同郡[[徐枋]]、[[顾炎武]],能承其教;群经[[诸史]],旁及算数宗乘,无不通贯。 康熙己未,举鸿博,以母老固辞,终不获命,试列二等,授[[翰林院检讨]],纂修《明史》。谓:"有明二百年史事繁赜,宜博采而精于考证,分任而一其义例,秉笔严而论平,岁月宽而帙简。"遂作议以上。总裁然之,使撰食贷志,兼他纪传。自洪武以下五朝稿皆所订定。寻充[[日讲起居注官]],分校礼闱,称得士,名益甚。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甄别议起,坐浮躁降调,遂归。 癸丑,圣祖南巡,复原官。大学士[[陈廷敬]]将荐起之,力却乃止。家居凡二十余年,始卒。为人有至性,笃于风谊。遭母丧,哀毁骨立。哭其兄若弟,过时而悲。 复刊亭林《[[日知录]]》诗文集,犹以未及刊《肇域志》为憾。著《遂初堂集》四十卷。又因等韵之法,更推求以己意,撰《类音》八卷,与亭林《[[音学五书]]》殊有出入。盖亭林欲复古人之遗,君则务穷后世之变,[[审辨]]通微,实亦自成一家之学焉。 == 参考资料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潘耒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