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渔民 的原始碼
←
渔民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渔民</big> ''' |- | [[File:渔民.png|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img.com/t017595e364932510c5.png 原图链接]]]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渔民 拼 音: yú mín 外文名: fisherman 释 义: 打渔的人 别 名: 渔夫 |} '''渔民''',是一个[[汉语]]词汇,又叫渔夫,读音为yú mín,指以捕鱼为[[职业]]和[[收入]]来源的人。<ref>[http://bbs.tianya.cn/post-no04-2817007-1.shtml 你见过渔民赶海吗?记录赶海捕鱼全过程]天涯社区</ref> ==基本解释== 【释义】 1、[plunder common people]:掠夺[[百姓]]。 2、[fishing population;fisherman]:渔民,又名渔夫,是以捕鱼为职业和收入来源的人。 网络上频繁有个“e网渔民”的称呼,e网取“internet”[[互联网]]之意,“e网渔民”是巧妙取义为渔网与渔民的关系,把互联网这张网看 成是渔民手中的一张捕鱼之网,暗喻:渔民挥舞互联网这张巨网来捕捞打鱼。渔民勤劳、善良、朴实,互联网威力巨大、时尚、前沿,二者结合是现代科技呼唤原始美德的回归,二者结合将创造巨大[[财富]]。 ==人物鉴别== 渔民捕鱼,渔民生产时所需要的[[生产资料]]是渔具和国家所有制的天然水面([[海洋]]、国有制的湖泊、江河等)。 ==风俗习惯== 近年来沉寂多年的[[广东]]台山广海镇的“水上人”拜龙王习俗和“岸上人”打龙船仪式,经当地艺人挖掘,合二为一创作成了“捕鱼祭”祭海舞。这是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捕鱼祭”首次在春节亮相,将成为每年[[春节]]特定[[习俗]],将濒临失传的民俗文化发扬光大。在“捕鱼祭”表演中,最前面的是头戴斗笠的20多名身披渔家服饰的渔家女,后面由8名大汉抬着一艘木制渔船,由20多名威武英俊的龙仔手举广海小龙,舞起雄壮热烈的祭海舞。 渔家有婚嫁,亲戚都要齐。出嫁那天,[[新娘]]可以穿鞋,同时颈藏银练,手戴[[手镯]],脚戴脚扼(这些银器,亲戚送有多少件就戴多少件),身穿红色衣裙,头用绉纱包密,由强壮的妇女将她从娘家背到夫家,路上不得停歇、着地。 渔家老人寿终,入殓时要给他戴上布帽,脚穿无底鞋,身穿长衫。带孝的儿子头戴头纱,女的则头罩绉纱巾。出殡时,儿媳要送到坟头,出嫁的女儿送到半路便可各分头回夫家。 渔民在[[封建社会]]里受到[[统治阶级]]的岐视,渔霸的压榨,过的是悲惨的日子。他们不得上岸居住,不准应考,不许穿鞋,加上生活上的困苦,使他们不能与外界通婚。到清[[雍正]]时,虽有解除陆居禁令,民国初亦有解放之令,但也只准他们在海边滩涂搭高脚棚为宅,在人前依然是低人一等。只有解放后,他们才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彻底翻身,人们不再号称他们为“艇家”。现在他们许多人住进了楼房,他们过去住的那种“艇家架棚”,则已绝迹了。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人文社科藝術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渔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