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浸水營古道 的原始碼
←
浸水營古道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浸水營古道''' </p> |- |<center><img src="https://blog.tripbaa.com/wp-content/uploads/2021/02/blog-cover-3.pn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blog.tripbaa.com/pt-jinshuiying-mountain/ 圖片來自tripbaa] </small> |} '''浸水營古道''',又稱'''三條崙古道''',一般說法起點為[[屏東縣]][[枋寮鄉|枋寮]]水底寮,途經玉泉村、崁頭營、歸化門越過[[中央山脈]]後,終點在[[臺東縣]][[大武鄉 (台灣)|大武]],古道長度約47公里,部分路段曾被[[交通部公路總局]]納編為[[縣道198號]]。現步道路段長15.4公里,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農委會林務局]]規劃之[[國家步道系統]]的一部分。 ==歷史== 因1874年發生[[牡丹社事件]],清廷遂展開了闢建開山撫番的工程,當地原住民[[排灣族]]政權商榷後,開鑿了幾條通往後山的越嶺道。[[光緒]]八年(1882年),清朝官員周大發等人負責監修這條[[平埔族]][[馬卡道族]]人移民東部之路,當初古道起點附近有三條崙石頭營的屯軍負責古道防務,因此清代地方誌將此道稱為「三條崙道」。當時身亡的官兵埋於[[忠英祠]]<ref name="廖銘瑞">{{Cite news|url=http://news.e2.com.tw/utf-8/2012-8/4103131.htm|title=2012年忠英祠中元祭祀|author=廖銘瑞|language=zh-tw|publisher=壹凸新聞|date=2012-08-31|accessdate=2016-05-23|archive-date=2019-05-1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511015833/http://news.e2.com.tw/utf-8/2012-8/4103131.htm|dead-url=no}}</ref>。清末時期包括[[八通關古道]]在內的多條古道都迅速廢棄,只有三條崙道路暢通無阻。[[胡適]]的父親[[胡傳|胡鐵花]]於光緒十八年曾在台灣任職台東知州,當時便是利用這條古道過去台東述職<ref name="中央社">{{cite web|url=http://www.cna.com.tw/magazine/23-1/201409020004-1.aspx|title=最長壽的奇幻通道 浸水營古道|work=《孤獨星球》國際中文版|agency=中央社|date=2014-09-02|accessdate=2014-10-3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031061257/http://www.cna.com.tw/magazine/23-1/201409020004-1.aspx|archive-date=2014-10-31|dead-url=yes}}</ref>。 日治時期,日本人亦六次修建清朝的三條崙道,使之成為理番道路,用來控制當地原住民[[排灣族]],也因為道路經過的最高警備據點浸水營駐在所於1901年設立,此後路名改稱為浸水營越嶺道<ref name="楊2003">{{cite web|url=http://www.forest.gov.tw/public/Attachment/482616143971.pdf|title=浸水營古道人文史蹟調查報告|author=楊南郡、王素娥|publisher=農委會林務局|format=PDF|date=2003-06|accessdate=2014-10-31|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924015820/http://www.forest.gov.tw/public/Attachment/482616143971.pdf|archivedate=2015-09-24}}</ref>。經拓建的浸水營越嶺道路徑大致與三條崙道相同,當時是東部水牛、黃牛向西部輸出的唯一通道,同時也是東、西部往來的電報及郵遞路線。 1945年後,古道一度成為陸軍野戰訓練場所。1968年,[[中華民國國防部|國防部]]為了在大漢山頂建立雷達站,而將從水底寮至中央山脈主脊的路線開發為軍用車道,也就是現在的大漢林道,古道西段的路線大部分被新路取代,東段則乏人行走而逐漸荒廢。直至1990年代,在進行古道調查時,才又重新受到重視。 ==文化資產及保護區== 步道上現存的人文遺址包括有“姑仔崙舊社”、“力里社”、“歸化門社”、“出水坡遺址”、“浸水營清代營盤址”、“浸水營日警駐在所”等。 沿線區域內已公告有[[浸水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大武事業區台灣穗花杉自然保留區]]及[[大武臺灣油杉自然保護區]]等三處[[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域]]<ref>{{cite web|url=http://tour.cultural.pthg.gov.tw/SceneriesDetail.aspx?Cond=003aa9a9-8fcc-41d3-929c-5fd2318da7b1|title=浸水營古道(三條崙古道)|publisher=屏東縣政府文化處|accessdate=2014-10-31|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030122743/http://tour.cultural.pthg.gov.tw/SceneriesDetail.aspx?Cond=003aa9a9-8fcc-41d3-929c-5fd2318da7b1|archivedate=2014-10-30}}</ref>。 ==現況== 現今走訪浸水營古道,西段部分大多經由[[枋寮鄉|枋寮]]新開村附近的大漢山林道上山,此林道已漸漸取代原古道西段部分,為國軍大漢營區所闢建,車輛可通行。約行至林道23.5公里處在「大樹林」與原古道會合,接下來的東段部分則正式規劃為「浸水營國家步道」,長約15.4公里,車輛不可通行,靠步行約一天之內可走完全部路程,古道海拔落差介於200公尺–1,450公尺之間,可以遠眺[[南大武山|南]]、[[北大武山]]。另,欲登步道者在進入到管制哨以上,必須事先辦理入山證。 ==路線== 水底寮(原 縣道198號及 台1線岔路)→新開( 縣道185號岔路)→舊力里部落→大漢山(大漢林道23.5k岔路)→浸水營古道東段入口→屏東台東縣界→浸水營駐在所遺址→古里巴保山→出水坡→姑仔崙社→姑仔崙吊橋→加羅坂大橋→加羅坂部落(大武林道)→大武( 台9線岔路) ==視頻== 【浸水營古道】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NXFZ_-Fw6g }} 【台灣最長壽的越嶺道之一「浸水營古道」】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72LRtUgu1k }} 【行走TIT第三十二集 – 歲痕山城-七佳部落】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WQYzJ35h9Y }}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3 臺灣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new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浸水營古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