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海阳秧歌 的原始碼
←
海阳秧歌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海阳秧歌</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img.jiaodong.net%2Fpic%2F0%2F11%2F53%2F28%2F11532816_458634.jpg&refer=http%3A%2F%2Fimg.jiaodong.net&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73316150&t=57cc17430a99dbadbfe21a7fb48e0092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6%B5%B7%E9%98%B3%E7%A7%A7%E6%AD%8C&step_word=&hs=0&pn=3&spn=0&di=7169026086108397569&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153635824%2C3216067609&os=253197450%2C3730065395&simid=3223343548%2C3870058231&adpicid=0&lpn=0&ln=835&fr=&fmq=1670724181689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img.jiaodong.net%2Fpic%2F0%2F11%2F53%2F28%2F11532816_458634.jpg%26refer%3Dhttp%3A%2F%2Fimg.jiaodong.net%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auto%3Fsec%3D1673316150%26t%3D57cc17430a99dbadbfe21a7fb48e0092&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iyzv_z%26e3BgjpAzdH3Ffyfpj4AzdH3Fda8nAzdH3FadAzdH3F8lAzdH3Fa88ba008a_z%26e3Bfip4s&gsm=1e&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dyTabStr=MCwyLDMsNiw3LDEsNSw0LDgsOQ%3D%3D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海阳秧歌 外文名;Big Yangko Haiyang 简 介;是北方四大派秧歌之一 演出步骤;拜进、拜出,串街 |} 海阳大秧歌是山东省三大秧歌之一,是民间社火中的舞蹈部分,流行于[[山东半岛南翼]]、黄海之滨的[[海阳市]]一带。海阳大秧歌是一种集歌、舞、戏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它遍布海阳的十余处乡镇,并辐射至周边地区。海阳大秧歌素以粗犷奔放、感情充沛、风趣幽默的表演风格著称于世。在表演形式上,分大场子和小场子两种,大场子是[[群舞]],[[锣鼓铿锵]]、[[万马奔腾]],宛若[[大河滔滔]]。小场子多是双人舞、多人舞,恰似小桥流水,一波三折,美不胜收。海阳大秧歌独具的优秀的民间艺术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吸引了大批艺术家、学者及国内外游客前来学习、观赏。<ref>[http://www.haiyang.gov.cn/art/2013/7/31/art_14029_1006225.html 海阳艺术瑰宝:大秧歌],海阳人民政府 , 2013-07-31</ref> ==简介== 山东胶东半岛的海阳地区,素以民间大秧歌而闻名天下。海阳大秧歌自成体系,是北方四大派秧歌之一,它之所以有如此显赫的位置,一是它的历史悠久,二是它的阵容强大,花样繁多。 海阳大秧歌早在明清时期就已兴起,后经当地民间艺人结合民间神话传说与武术、舞蹈动作结合在一起,逐渐演变形成今天的“秧歌”阵势,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十五,秧歌队[[走村窜巷]],[[拜乡新]],“[[拉大场]]”,“[[摆阵势]]”,扭得个风风火火,同时,村子里有名望的人,还可以“点秧歌”(即点节目)。'''海阳秧歌'''除了扭摆出各种舞蹈姿势外,还可以边唱边舞,有带队的唱,有扮相的唱,好不热闹。因此,“点秧歌”的人除了可以点舞蹈阵势外,还可以点唱。谐趣横生的民间小舞剧形式还可以把你带到一个童话世界。 往年,进村时鸣三眼枪三响,示礼报信,村会率领村民击乐相迎。秧歌队的"乐大夫"则指挥乐队,演员由慢到快,热烈起舞,行“三出三进”礼,每番趋步向前,双手抱拳托伞,躬身行礼,然后进村"拉场"走阵,经"点歌""点阵"后,"乐大夫"致答谢词后,率队行“二龙吐须”、“三出三进”礼告别该村,再到别处演出。 ==发展历史== 海阳秧歌的历史,据现有资料可追溯到明初。凤城镇建设村[[赵炳书]]家藏《[[赵氏谱书]]》记载:“二世祖赵(通)世袭(大嵩卫)指挥镇舞诰封武略将军。[[明洪熙]]一年,欣逢五世同堂,上赐'七叶行祥'金额,悬匾谷旦,诸位指挥偕缙绅光临赐贺,乐舞生闻韶率其创练之秧歌,舞唱于庭,其乐融融”。洪熙一年为公元1425年,可见当时已有秧歌活动于今海阳凤城。据上所述,海阳秧歌是源于汉,创于明,兴于大嵩卫(今凤城)。 海阳秧歌的兴盛时期大致在清朝中期,即[[雍正]]十三年裁大嵩卫设海阳县以后。海阳旧县城凤城,依山傍水,海运方便,是当时海阳经济文化的中心,这势必促进了民间艺术的发展。当地有这样一首民谣:“乡下秧歌进了城,先拜娘娘后耍景;正月十五不进城,过日来了撵出城。”说明秧歌当时已成为庆贺节日不可少的活动内容,而凤城已是四乡秧歌的活动中心。 海阳秧歌得以逐步发展、日趋成熟,重要因素之一是它能不断地吸收各种外来艺术的精华,如[[乾隆]]三十五年海阳柳树庄人[[陈英弼]]编写的秧歌剧《[[陈老喜劝子跑四川]]》序中所述:“余随胡公廷章供职邛州,甚爱蜀歌之美,仿做'跑四川'。教秧歌班演唱”。由此可见,早在二百多年前,海阳秧歌的音乐唱腔就已经借鉴蜀歌了。另外,海阳秧歌中"乐大夫"俗有“螳螂门”、“八卦门”之分,即是指他的舞蹈基本动作汲取了不同拳术套路而形成各自的风格。 ==演出步骤== 海阳秧歌的演出步骤有:[[拜进]]、拜出,串街、[[走大阵]],耍小场、跑阵式,演场。“拜进”与“拜出”主要是用于秧歌队与接受单位的联系和告别;而显示秧歌队阵容、技艺和进入表演场地开辟表演区域、拉大场的表演叫“[[串街]]”、“走大阵”;“[[耍小场]]”和“跑阵式”为秧歌队中几种角色的重复表演和各种图案变换的默契配合,犹如众星捧月;“演场”则是以上几种形式的“煞板收势”。秧歌队按逆时针方向走大圆场,指挥乐大夫舞至中间点报节目,各种秧歌小戏舞蹈节目依次亮相表演,其他演员蹲地小憩 。 ==动作要求== 海阳秧歌的动作,要求全身都要“活泛”,要“浑身会说话”。动作非常讲究内在力量的扩张,而扩张要靠呼吸来带动,呼吸聚散着内在力量,作用到胸部、胯部,扩展到全身,控制着动作的力度和幅度。男演员讲求“[[铺身刹架]]”、“[[脚底生根]]”、[[刚柔相济]],给人一种沉重、稳健之感觉。女演员讲究心态的表露,追求舒展飘逸,特别强调腰部的灵活性,从而形成海阳秧歌男“[[提沉]]”,女“[[抻拉]]”的特有韵律和丰富内涵。 海阳秧歌还注重塑造各种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善于从生活中提炼丰富的舞蹈语汇,从不同角度、用逼真动人、惟妙惟肖的舞蹈语汇抨击邪恶、赞颂真善美。 ==艺术特点== 海阳大秧歌表演内容丰富,队伍结构严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出行时排在最前列的是执事部分,其次是乐队,随后是舞队。舞队有各类角色几十人。秧歌队常用阵式有“[[二龙吐须]]”、“八卦斗”、“[[龙摆尾]]”、“龙盘尾”、“[[二龙绞柱]]”、“三鱼争头”、“[[众星捧月]]”等。海阳秧歌舞蹈动作的突出特点是跑扭结合,舞者在奔跑中扭动,女性扭腰挽扇、上步抖肩,活泼大方;男性颤步晃头、挥臂换肩,爽朗风趣。 ==歌队== 海阳身歌队阵容强大,组合多样,由“执事、乐队、舞队”三部分组成。其次是乐队,有[[大鼓]]、大锣、[[大钹]]、小钹、[[堂锣]]等。随后是舞队,一般扮有各类角色几十人,其中又分为指挥者--乐大夫;集体表演者--花鼓、小女曼;双人表演者--货郎与翠花,箍漏匠与王大娘,丑婆与傻小子,老头与老婆,相公与媳妇等;秧歌剧及戏出杂扮者。并且,各有各的演法,各有各的唱词,令人叫绝称快。 ==六大特点== 老百姓总结了它的六大特点:一是舞队庞大,歌舞单逗。二是结构严谨,礼仪深重。三是舞则纯舞,唱则逗情。四是即兴扭舞,多样统一。五是走阵多变,布阵巧妙。六是鼓乐清纯,快慢适度。根据这些特点,海阳秧歌形成了形式、内容极其丰富的民间舞蹈艺术。它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精粹,也是百姓过大年时一道丰盛的"大菜"。海阳秧歌在胶东这片热土上,红红火火,蓬勃发展起来。 ==队伍组成== 海阳秧歌的队伍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出行时排在最前列的是执事部分,由三眼铳、彩旗、香盘(由会首或副会首端捧)、大锣组成。 乐大夫是舞队的指挥,左手抱伞,右手执甩子,关于其身份,民间传说不一,有说是一看场佬,反穿皮袄是为御寒,手抱雨伞有祈求风调雨顺之意;也有说是一过路大夫,手执马甩是为了消病去邪。 花鼓一般由十六至二十四名男青年组成,武生扮相,排在队伍前列,为秧歌队开路和打场,单手击鼓,左手虽持鼓槌但不击鼓,只随节奏相应地做动作。 小女曼作乡间姑娘扮相,原与花鼓结对表演,后逐渐脱离花鼓而独立表演。 货郎与翠花。表现乡间小商人串乡走村,村姑挑挑买小百货的生活情节。 箍漏匠与王大娘。民间传说;王大娘是玉皇大帝的女儿旱魃所变,她私自下凡,变成村妇王大娘。箍漏匠是南天门土地神变化,受玉皇大帝之命,到凡间捉拿王大娘归天。艺人选取二人相遇后戏逗打闹、相互周旋的情节,编排成一段双人舞蹈,既可以串街走阵,又可以在演场时单独表演。 丑婆与傻小子。丑婆是乡间老妇扮相,傻小子则是顽皮孩童扮相。二人在秧歌队中不受局限,可随意跑动,逗闹嬉笑,取悦观众 ==音乐== 海阳秧歌的音乐由锣鼓和歌曲两部分组成,以锣鼓伴奏为主。打击乐由大鼓、大锣、大钹、小钹、堂锣等组成。两种主要的锣鼓曲谱慢走阵与快走阵,只是速度不则,而节奏型基本相同,都是三鼓一锣(一板三眼)。歌曲多为民间小调,演唱时,中间进有打击乐插入,其代表曲目为《[[大夫调]]》、《[[跑四川]]》等,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笛子、笙、二胡等乐器伴奏。 ==流派== 海阳秧歌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流派风格。即“[[大架子秧歌]]”与“[[小架子秧歌]]”。“大架子秧歌”代表了海阳秧歌的基本风格特点,主要流传在海阳东部和南部地区,以[[颜明玉]]、[[王发为]]优秀代表。“小架子秧歌”流传为海阳西北部地区,除打击乐伴奏外,还配有唢呐、笙、笛等乐器。舞蹈动作不多,以跑阵式为主,俗有“跑秧歌”之说。舞蹈步法主要是“三步一隔”,即走三步、踏一步,当秧歌队串街走阵时,主要是以两竖排队相互交叉走“三步一隔”贯串始终。 ==发展传承== 随着社会发展,海阳秧歌的形式与内容不断变化,然而,它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却始终没有变,人们素以看秧歌、演秧歌为生活中一大乐事。正月间,每当秧歌锣鼓一响,男女老少便蜂拥而至,争相观看,墙头、屋顶、树上……处处挤满人群,"没有秧歌不叫年",已成为群众的一句口头禅。人们的喜爱为海阳秧歌的延续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海阳秧歌也因而经久不衰,得以继承和发展。几十年来,海阳大秧歌得到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的重视和支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赋予了新的活力。1983年北京舞蹈学院舞蹈系,把海阳大秧歌正式列为中国民间舞蹈必修教材,登上了高等学府的讲坛。 海阳大秧歌在艺术专家、学者、文化工作者及民间老艺术人的共同努力下,进一步地得到了继承、发展、改革和繁荣,在一系列的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1994年应邀参加了第四届"中国沈阳国际民间(秧歌)舞蹈节",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质朴豪放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在数十个国内外强队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了大赛最高奖--金玫瑰奖。同年12月又荣获了全国"群星奖"银奖。12月份又奉调加了山东省第五届文化艺术节幕式的演出,受到[[赵志浩]]、[[李春亭]]等省五大班子领导的新切接见和赞扬。1996年12月在[[山东]]省首届农民艺术节舞蹈比赛中荣获金奖,96、97年连续二年参加了[[山东]]省春节联欢晚会的拍摄演出,1997年海阳市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海阳大秧歌是海阳人民集体智慧和创造精神的体现,在现实中,海阳秧歌鲜明地展现了海阳农村百姓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是一方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审美价值和历史价值,对于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海阳大秧歌现已被编列为传统舞蹈教材之一。1996年,[[海阳市]]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海阳大秧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4月,海阳大秧歌荣获CCTV电视舞蹈大赛“最受观众喜爱节目”奖。 2008年8月,受邀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之前的暖场演出。 2012年,海阳大秧歌参演了亚沙会开幕式。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f05100abx3v|480|270|qq}} <center>胶东民俗:看看这段海阳大秧歌跳得怎么样?</center> </center>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990 遊藝及休閒活動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海阳秧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