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泛美航空 的原始碼
←
泛美航空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company| airline=泛美世界航空<br />Pan American World Airways| logo=<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7/7b/Pan_American_World_Airways1.png/280px-Pan_American_World_Airways1.png" width="200" >|The Pan Am logo| logo_size=140px| IATA=PA| ICAO=PAA| callsign=Clipper| parent=[[Pan Am Corp.]]| founded=1927年| ceased=1991年12月4日| headquarters=[[纽约]]| key_people=[[胡安·特里普|胡安·特-{里}-普]]([[CEO]] 1927-68)<br />夏諾·戈雷([[CEO]] 1968-69)<br />納吉布·哈拉比([[CEO]] 1969-71)<br />威廉·斯威爾([[CEO]] 1971-81)<br />愛德華·艾卡([[CEO]] 1981-88)<br />湯馬士·普拉斯吉特([[CEO]] 1988-91)<br />羅素·里爾([[CEO]] 1991)| hubs=[[迈阿密国际机场]]<br />[[肯尼迪国际机场]]<br />[[旧金山国际机场]]<br />[[喬治布希洲際機場|休士頓洲際機場]]<br />[[香港啟德國際機場]]| focus_cities=[[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br />[[波士顿罗根国际机场]]<br />[[洛杉矶国际机场]]<br />[[伦敦希思罗机场]]<br />[[法兰克福国际机场]]<br />[[柏林-泰格爾國際機場]]<br />[[檀香山国际机场]]<br />[[东京国际机场]](1978年以後[[成田国际机场]])| frequent_flyer=WorldPass| lounge=Clipper Club| alliance=| fleet_size=226([[空中巴士A300]]、[[空中巴士A310]]、[[波音727]]、[[波音737]]、[[波音747]])| destinations=高峰期航點遍及六大洲| website=http://www.panam.org/ Pan Am Historical Foundation| }} '''泛美世界航空'''([[英語]]:'''Pan American World Airways''','''Pan Am''')是美國一家已結束營業的航空公司。自1930年代起一直是[[美國]]的主要[[航空公司]]。最早於[[佛羅里達州]][[基韋斯特 (佛羅里達州)|基韋斯特]]提供[[水上飛機]]服務,慢慢發展成一家世界知名的航空公司。泛美替航空運輸業的經營帶來許多創新,包括大量使用[[噴射客機]],[[波音747|珍寶客機]]和電腦化訂位系統,機艙小姐與服務展示等等,泛美的創新也為現代航空業樹立了榜樣,更成為20世紀民航的象徵,雖然是過去經典文化的縮影,但其革新精神也包含未來時尚的想像,這種獨特的公司文化,在航空發展歷史中有相當的地位。<br> 1991年,泛美航空倒閉後,曾有兩家公司以泛美航空的名義運作。第二家泛美航空於1996年至1998年間營運,集中經營來往[[美國]]與[[加勒比海]]的[[廉價航空公司|廉價]]長程航線。第三家泛美航空以[[新罕布夏州]][[朴次茅斯 (新罕布什尔州)|朴次茅斯]]為基地,但於2004年結業。(其姊妹公司波士頓-緬因航空(Boston-Maine Airways)仍然以Pan Am Clipper Connection的名義運作。<sup>[http://www.flypanam.com/]</sup>)除了第二家泛美航空以'''PN'''作為其[[IATA航空公司代碼|IATA代碼]]外,其他泛美航空均使用'''PA'''作為IATA代碼和'''PAA'''作為[[國際民航組織|ICAO]]代碼。但三家泛美航空均無任何關聯。 == 歷史 == === 組成 === 泛美航空公司於1927年3月14日由[[亨利·阿諾德]]少校和[[卡爾·安德魯·斯帕茨]]等人創立,他們的公司有能力取得到古巴郵件運送的合約,但卻沒有能力去執行運送工作。1927年6月2日,[[胡安·特里普|胡安·特-{里}-普]]成立了美州航空公司(Aviation Corporation of America),由[[威廉·洛克菲勒]](William A. Rockefeller)和[[柯尼勒斯·范德比爾特·惠特尼]](Cornelius Vanderbilt Whitney)等等幾位有權勢和政治關係的投資者於背後支撐,並由惠特尼擔任總裁一職。在購入一家於1926年成立在[[佛羅里達州]][[基韋斯特]]提供水上飛機服務的公司後,取得[[哈瓦那]]的著陸權。1927年10月11日,紐約銀行家[[理查·霍伊特]](Richard Hoyt)成立了大西洋-海灣及加勒比航空公司(The Atlantic, Gulf, and Caribbean Airways)。這三家公司於1928年6月23日合併為一家[[控股公司]],名為美州航空公司。理查·霍伊特擔任公司主席,特里普和其伙伴取得公司四成權益,並由惠特尼擔任總裁。而泛美則成為美州航空公司旗下的附屬公司,由特里普主理。 合併前,[[美國]]政府為免當時由[[德國]]資本持有的[[哥倫比亞]]航空公司—SCADTA在無競爭者的情況下取得[[美國]]來往[[拉丁美洲]]的航權,於是批准泛美的郵件運送合約,並把泛美視為美國國外航線的選定公司<ref>Bilstein, p. 79.</ref>。泛美航空在政府扶植及壟斷國外郵件運送合約的情況下不斷擴展。 特里普與其伙伴計劃將泛美航空的航線網擴展至[[中美洲|中]][[南美洲]]。在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時,泛美在中南美洲購入了許多經營不善的航空公司,並向美國郵政商議前往該地區的大部份郵件運送合約。1929年9月,特里普與[[查爾斯·林白]]到拉丁美洲幾個國家商討著陸權,其中包括SCADTA的基地—[[哥倫比亞]]。年終推出沿南美洲西岸前往[[秘魯]]的航線。翌年,因收購了NYRBA(New York, Rio, and Buenos Aires Line)而取得一條沿南美洲東岸前往[[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再轉向西往[[智利]][[聖地牙哥]]的航線,並把航空公司易名為「Panair do Brasil」<ref>Homan, Lynn M and Thomas Reilly, p. 38.</ref>。泛美亦與基斯海運公司(Grace Shipping Company)於30年代組成泛美-基斯航空(Pan American-Grace Airways),以利於在[[安地斯山脈]]地區立足。 泛美航空的母公司—美州航空公司於1929年時是[[美國證券交易所|紐約場外證券交易所]]裡最炙手可熱的股票,每次公佈新航線時都會引起一陣買賣熱潮。在3月的一天內,美州航空公司的股價就攀升了50%之多。特里普與其伙伴曾阻止聯合飛機運輸公司(United Aircraft and Transport Corporation,UATC)對泛美提出的收購,並繼續掌管泛美航空的業務。(UATC是今天[[波音]]、[[普惠]]和[[聯合航空]]的母公司) === 泛美時代 === 泛美於南美洲擴展的同時,也於1937年與[[挪威]]DNL航空的[[伯恩特·巴爾肯]](Bernt Balchen)商討合作飛行越[[大西洋]]前往歐洲航線的合作協議。協議由泛美把乘客送到[[冰島]][[雷克亞維克]],再轉乘DNL航空的[[西科斯基 S-43]]前往挪威的[[卑爾根]]。但計劃其後擱置,泛美轉而籌辦由美國前往[[英國]]及[[法國]]的航線。英國國有的[[帝國航空]]非常渴望與泛美航空合作開辦越[[大西洋]]航線,但法國則因為其國家航空公司「Aéropostale」是拉丁美洲的主要航空公司,並與泛美於一些航線上直接競爭而未對合作協議提起太大興趣。但最後兩國仍然與泛美達成協議合作開辦由[[維吉尼亞州]][[諾福克]]經[[百慕達]]及[[亞速爾群島]]前往歐洲的航線,但這條航線並未有完全投入服務。1937年6月16日,泛美航空與帝國航空合作提供[[紐約]]往百慕達的航線。泛美使用一架名為百慕達飛剪號(Bermuda Clipper)的西科斯基 S-42飛行,而帝國航空則使用塞特(Shorts)C級水上飛機服務該航線。泛美亦於同年取得由[[波士頓]]往[[哈利法克斯]]的郵件運送合約。 首次越北大西洋的商業勘查飛行於1937年7月5日進行。一架名為泛美飛剪三號(Pan Am Clipper III)的西科斯基S-42由紐約起飛,停經[[加拿大]][[紐賓士域]][[謝迪艾克]](Shediac)後抵達[[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的博特伍德(Botwood)。翌日,由夏諾·戈雷(Harold Gray)駕駛的泛美飛剪三號離開博特伍德飛往[[愛爾蘭]]的佛尼斯(Foynes)。同日,帝國航空一架C級飛行艇亦自佛尼斯起飛前往博特伍德,於7月8日抵達[[蒙特婁]],9日抵達[[紐約]]。這次試飛標誌著越大西洋商業航班正式展開。 一批六架的[[波音314]]水上飛機於1939年初交付與泛美航空。1939年6月28日,泛美利用這種新型飛機每周飛行一班航班來往[[美國]]與[[英國]]。由紐約起飛,停經謝迪艾克、博特伍德和佛尼斯最後抵達[[南安普敦]]。單程機票收費375美元,相等於今天的5,000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終站改為佛尼斯直至10月5日因入冬而停飛。二戰期間,泛美航空的波音314時常橫越大西洋中部和世界各地支援一些軍事行動。 泛美航空於1930年曾計劃經[[阿拉斯加]]前往[[日本]]及[[中國]],並委派林白勘查航線。但因為美國對[[蘇聯]]及[[日本]]的關係日益惡化而未能開辦。特里普因而決定開辦由[[加州]][[三藩市]]經[[檀香山]]後分別前往[[香港]]及[[奧克蘭]]的航線。1934年,取得[[珍珠港]]、[[中途島]]、[[威克島]]、[[關島]]和[[馬尼拉]][[蘇碧灣]](Subic Bay)的著陸權後,泛美於1935年3月把價值500,000美元的航空器材運往各中途站。首次勘查飛行於4月由一架西科斯基S-42進行,又於年終取得由三藩市往中國[[廣東]]的郵件運送合約。首班航班使用一架[[馬丁M-130]]飛行於11月22日啟航。其後,泛美改用[[波音314]]飛行該太平洋航線,前往中國的乘客能在香港轉接由泛美營運的[[中國航空公司]]航線網前往中國其他城市。 泛美航空把旗下大部份飛機都以「飛剪」(Clippers)命名,而飛剪一詞則取自19世紀的高速帆船—飛剪船(clipper ship),這些飛機是當時唯一能進行洲際飛行的客機。為了與郵輪競爭,泛美為乘客提供頭等客位,飛航組員都會穿著正式的海軍服裝,而不會像運送郵件的飛行員一樣穿著皮外套和頸戴絲巾。在登機時亦採用了一般登船的程序<ref>Gandt, p. 19.</ref>。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部份飛剪飛機都被軍隊徵用,飛航組員以合約方式協助軍方飛行。在這個時代中,泛美率先橫越西非和中非前往[[伊朗]],又於1942年初首先開辦環球航線。1943年1月,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羅斯福]]搭乘泛美旗下名為「迪西飛剪號」(Dixie Clipper)的[[波音314]]由[[邁阿密]]飛往[[甘比亞共和國|英屬甘比亞]]的[[班珠爾]]<ref>http://www.zpub.com/sf/history/boeing314.html</ref>,成為第一位搭乘飛機出國的在任美國總統。而《[[星艦奇航記]]》的作者[[吉恩·羅登貝瑞]]亦曾經在這段時期擔任泛美的飛行員。1947年6月19日,日蝕飛剪號(Clipper Eclipse)於[[敘利亞]]墜毀時他也在機上。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营利机构]]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company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PAGENAMEBAS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tring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泛美航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