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河源市 的原始碼
←
河源市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河源市6.jpg|thumb|right|河源市6 图片来源于搜狗图片网]] '''河源'''别称槎城,为广东省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东接[[梅州市]]、[[汕尾市]],南邻[[惠州市]],西连韶关市、惠州市,北与江西省赣州市交界。全市面积1.58万平方公里。 河源市是东江流域客家人的聚居中心,有着“客家古邑,万绿河源”的美称。 1988年1月7日撤县设市,1992年8月河源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成为既可享受山区优惠政策,又可享受沿海开放区优惠政策的地区。2015年9月拥有地方立法权。 河源客家民间艺术主要有:客家山歌、花朝戏、舞龙、舞狮、舞春牛、舞纸马、打功夫、杂技等。河源每个县区都有客家歌舞团,紫金县的客家花朝戏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平县的忠信花灯被评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川县的杂技团是全国首个县级杂技团,和平县的采茶剧团有着汉剧和采茶剧相结合的戏韵 。 2015年4月,河源恐龙博物馆出土和馆藏的恐龙蛋化石已达17000多枚,河源由此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馆藏恐龙蛋化石数量最多的地方。 ==历史沿革== 东江自北向南流经河源市区,新丰江从西向东绕城而过,两江在河源市区东面交汇,使得整个河源市区三面环水,看起来象浮在水上的木筏,因此而得名河源。 河源,上古属扬州南境,战国属楚,秦于龙川置县。 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龙川析地置河源县,属南海郡。 南梁天监二年(503年)属梁化郡,隋唐属循州,南汉乾亨元年(917年)析循州分置祯州、循州,河源地区属循州。 宋天禧五年(1021年)改祯州为惠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循州并入惠州,河源地区在1913年属广东省都督府潮循道,后直属广东省革命政府东江行政委员会。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属东江行政委员会、东江行政专员公署、粤东行政公署、韶关地区、惠阳地区等。 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源县,设立河源市,辖源城区、郊区、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和平县;1988年3月2日市委、市政府正式挂牌办公。 1992年8月河源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成为既可享受山区优惠政策,又可享受沿海开放区优惠政策的地区。 1993年11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源市郊区,设立东源县,县委、县政府驻仙塘木京。 河源市是东江流域客家人的聚居中心。“百越”时期,来自江浙一带的越民散居于少数民族之中,对开化粤地起了重要作用。秦平百越后,迁陕陇之民居粤,带来了黄河文化。此后,凡遇中原战乱,都有一批批的移民进入岭南。这些南迁之民与当地土著民族相互同化,逐步形成了客家文明。 [[File:河源市5.jpg|thumb|right|河源市5 图片来源于搜狗图片网]] ==行政区划== 河源市辖1个市辖区、5个县。管辖源城区、[[东源县]]、[[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和平县共五县一区。全市现设有99个乡镇,1个民族乡,4个街道办事处,1251个村委会和155个社区居委会。 ==地理环境== 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东江中上游,东靠梅州市,南接惠州市,西连韶关市,北邻江西省赣州市。其范围是东经114度14分至115度36分,北纬23度10分至24度47分。全市面积1.5642万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河源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山地占53%,丘陵占36%,谷地和平原占11%。全市山势分别向东江、新丰江倾斜,罗浮山脉呈现东北—西南方向斜贯本境,九连山脉由和平、连平向西南延伸至广州白云山。紫金东南部山地属莲花山支脉。连平县的黄牛石,海拔1340米,是全市最高峰。河源山地、丘陵大部分海拔较低,坡度在30°以下,宜植面积90%以上。全市有三大台地平原:一是灯塔盆地,位于东源县中部、连平县东南部、和平县西南部,面积1941平方公里;二是川南盆地,位于龙川县南部、东源县东北部,面积1000平方公里;三是源城盆地,位于源城区及紫金县西北部,面积1230平方公里。丘陵主要分布在三大盆地四周。 [[File:河源市2.jpg|thumb|right|河源市2 图片来源于搜狗图片网]] ==气候特征== 河源年平均气温20.7℃,1月平均气温最低,为11.6℃;7月平均气温最高,达28.0℃。根据全市气象站50多年观测记录,全市极端最高气温为39.6℃,出现于1990年7月10日的龙川;极端最低气温为-5.4℃,出现于1963年1月15日的连平。高温日数呈增加趋势,低温日数呈减少趋势。 河源年平均降水量为1768.9毫米,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源城1959年的年降水量为3002.2毫米,创全市最多年降水量记录,紫金1963年的年降水量为935.9毫米,创全市最少年降水量记录。全年降水量有76%出现在4~9月,其中4~6月平均降水量达783.8毫米,占全年的44.3%,主要由锋面低槽造成。7~9月平均降水量为561.8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31.8%,主要由热带气旋、热带辐合带、热带低压等热带天气系统造成。一年中各月降水量变化北部呈单峰型,中南部呈双峰型,6月月平均降水量为最多,达307.8毫米,最少是12月,平均只有36.5毫米。年平均降水(≥0.1毫米)日数为154.3天,空间上呈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形式。 河源年平均日照时数1687.0小时,日照最多的年份为2552.2小时,最少的年份为1179.8小时,空间分布上自南向北逐渐减少。全年中2~4月的日照时数相对较少,7月的日照时数为全年最多,平均207.4小时。 河源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4%,空间分布上呈东高西低。一年中3~8月平均相对湿度较大,其中又以6月湿度最大,为82.8%,而12月湿度最小,为69.6%。 [[File:河源市1.jpg|thumb|right|河源市1 图片来源于搜狗网]] ==环境质量== [[生态环境]]继续保持优良,全市地表水质保持在各功能区标准,其中东江干流水质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Ⅰ-Ⅱ标准,新丰江水库水质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全年市区空气质量功能区达标率100%,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65天。市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0.026毫克/立方米,优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为0.013毫克/立方米,优于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二氧化氮浓度年均值为0.013毫克/立方米,优于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2.6分贝,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5.8分贝,符合国家标准。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上年的41.1%提高至44.1%。全市建成污水处理厂9座,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22.5万吨,比上年末增长8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89.32%,比上年提高14.53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全年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积9240公顷,迹地更新造林面积2773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2947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2.56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4778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4.6%。全民义务植树455万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1.2%;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35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2.49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4.4%。其中,建成省级自然保护区7个,自然保护区面积5.54万公顷。<ref>[https://baike.so.com/doc/665418-704395.html | 河源市] </ref> ==自然资源== 河源市土地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196.268万亩,人均占有耕地约0.62亩。处于粤东北山区与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区的结合部,属山地丘陵地区。山岭与盆地相间,境内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江、新丰江纵贯全境。在山间和东江河边,分布着冲积小平原和宽广的谷地,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宜种植粮食作物、蔬菜、甘蔗、亚热带水果等。 ==矿产资源== 河源市素有粤东宝库之称。矿产资源品种已发现56种,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品位高、规模大等特点,其中铁、钛、钨、锡、稀土、萤石、高岭土、陶瓷土、矿泉水和地热是河源市的优势矿产资源。铁矿主要产地有连平大顶、紫金宝山嶂等地;大顶铁矿是广东省第一大型的铁矿,也是国内罕见的量大质好、易采易选的铁矿区, 总储量达 1 亿多吨。钨矿主要分布于连平县和紫金县,连平锯板坑钨矿为目前全省最大型钨矿。 ==水资源== 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距离[[广州]]、[[深圳]]、[[香港]]等大城市仅100多公里,是下游地区的饮用水水源地,境内满目青翠,绿水长流,空气清净,环境优美,被誉为东江河畔的“绿色明珠”。河源市水资源丰富,素有“粤东宝库”之称,华南地区最大水库新丰江水库在其境内,蓄水量达139亿立方米,水库面积达370平方公里。由于河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水库水一直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是国内罕见的优质淡水资源。该水库成为香港及珠三角主要城市最重要的饮用水源区。河源市有丰富的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49.9万千瓦,占全省的18%,其中可开发量达114.3万千瓦,截至2003年底止,全市已开发装机容量71.04万千瓦,仍有43.26万千瓦水力资源可供开发。另外,全市现有塘库水面面积3.92万公顷可供开发养殖。目前,河源市已初步形成了防洪、排灌、发电、供水等多功能的水利服务体系,为全市改革开放,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水源保证和防洪安全。 ==生物资源== 河源市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动物种类200种,其中有[[水鹿]]、苏门羚及白鹇、穿山甲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植物种类近千种,境内主要野生植物有树木、山竹、经济林、花草、中草药等五大类。河源是全省重点林业基地之一,全市除松树、杉树外,还有较为珍贵的用材林赤黎、白黎、白稠、黄稠、黄樟、山杜英等等。新丰江库区内有著名的森林基因库和国家级珍稀动物自然保护区-- 大叶山自然保护区,面积近14500 公顷,1993年国务院批准在此建立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 ==森林资源== 河源市森林资源丰富,现有林地面积121.5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2864.5万立方米,林木年生长量152万平方米,林木年消耗量60.8万立方米,是全省重点林业基地之一。森林覆盖率71.7%,具备良好的水资源自然保护条件与环境。除有松、杉、樟、柯、枫等常见品种外,还有[[格木]]、[[楠木]]、[[柏木]]等珍贵树种。珍稀动物自然保护区--大叶山区,面积2万余亩,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 ==区域人口== 截止2010年末,河源市常住人口295.3万人,居全省第17位;户籍总人口358.39万人,居全省第10位。人口总量有所增加。2010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358.3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3.99万人,农业人口274.4万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7:100(女性为100)。全年人口出生率27‰,人口死亡率3.6‰,人口自然增长率23.4‰。 ==区域经济== 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810.08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8.1%,五年增长69.3%;人均生产总值26401元,增长7.5%,五年增长60.8%。全社会工业增加值416.28亿元,增长8.1%,五年增长105.7%;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380.32亿元,增长8.2%,五年增长112.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48亿元,增长11.6%,五年增长168.9%。固定资产投资564.14亿元,增长24.5%,五年增长17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2.99亿元,增长11.0%,五年增长88.9%。外贸进出口总额40.3亿美元,五年增长48.4%。城镇居民人均收入20016元,增长9.7%,五年增长5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03元,增长9.3%,五年增长91.4%。 ==第一产业== 2013年,河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6.91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农业产值77.68亿元,增长4.6%;林业产值18.95亿元,增长17.3%;牧业产值31.76亿元,增长2%;渔业产值4.13亿元,增长9.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39亿元,增长8.9%。 2013年粮食种植面积为16.38万公顷,比上年减少597.93公顷;糖料种植面积376公顷,与上年持平;油料种植面积2.52万公顷,增加457公顷;蔬菜种植面积3.31万公顷,增加2403公顷。2013年粮食总产量88.62万吨,比上年减少4.75万吨,下降5.1%,其中稻谷78.61万吨,下降 5.8%。 糖料产量2.39万吨,增长9.5%;油料产量7.37万吨,增长6.3%;蔬菜产量65.80万吨,增长17.3%;水果产量31.45万吨,增长6.9%;茶叶产量4489吨,增长6.8%。 ==第二产业== 2013年,河源完成全社会工业总产值1297.34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实现全社会工业增加值322.76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4.21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19.27亿元,增长3.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99.87亿元,增长12.6%;民营企业工业增加值180.25亿元,增长21.5%。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72.45亿元,增长14.5%;重工业增加值221.76亿元,增长18.3%;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工业增加值45.72亿元,增长17.5%,中型企业工业增加值112.52亿元,增长10.6%,小型企业工业增加值134.39亿元,增长24.2%,微型企业工业增加值1.57亿元,下降5.9%。 河源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6家,比上年增加33家。其中年产值超10亿元的21家,比上年增加2家。矿产冶金、饮料制造、轻纺服装、医药制造、建材陶瓷、机械制造、电子电器七大主导产 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70.6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8.0%,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园有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深圳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工业园。 [[File:河源市.jpg|thumb|right|河源市 图片来源于搜狗网]] ==第三产业== 2013年河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6.6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87.10亿元,增长13.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9.51亿元,增长12.6%。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8.00亿元,增长12.9%;零售业零售额212.53亿元,增长13.4%;住宿业零售额3.82亿元,增长6.5%;餐饮业零售额12.26亿元,增长9.0%。分企业规模看,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实现零售额162.57亿元,增长12.7%;限额以上大个体户实现零售额4.69亿元,限额以上法人企业零售额69.35亿元,增长16.0%。在限额以上法人企业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7.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0.1%,化妆品类增长11.1%,金银珠宝类增长103.8%,日用品类增长17.8%,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43.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8.2%,中西药品类增长18.8%,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50.9%,通讯器材类增长45.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8.5%,汽车类增长34.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358.0%。 市高新区成功升级国家级高新区,成为粤东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高新区。各县区成功创建省级园区,“优秀”园区占全省1/3。五年投入园区开发建设资金111亿元,扩园37平方公里;新签约项目569个,新投产项目358个,累计完成工业投资684亿元。共建园区取得实质性进展,投入对口帮扶资金13亿元。建成省级空气能检测中心、质量监督卫星导航产品检验站。截至2015年底,“两区六园”累计开发面积74.6平方公里,建成投产项目788个,其中规上企业420家,占全市79.2%。支柱产业集聚明显,电子信息、模具、硅产业等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产值575.06亿元、增加值90.75亿元, 五年分别增长2.7倍、2.1倍。园区工业总产值1203.38亿元、增加值295.11亿元、税收21.29亿元,五年分别增长180.2%、217.2%、151.2%。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期末的13.3:48.0:38.7调整优化为11.5:45.8:42.7。民营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34.22亿元,增长12.1%,五年增长155.5%。“三大工程”成效明显。狠抓“四个一批”,大力实施“三大工程”,项目建设呈现生动局面。其中,“三个50”工程累计新签约项目383个、新开工项目335个、新投产项目301个;“三个100”工程累计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18家、限上商贸企业371家;“双百亿”工程新签约26个、新开工15个10亿元以上项目。总投资100亿元的中兴通讯(河源)生产研发培训基地项目动工建设。创新驱动成效明显。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建高新技术企业31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个、省级孵化器1家。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化,与广东工业大学在市高新区共建了“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促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科技成果产出不断增多,2015年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实现历史性突破。质量强市成效明显。产品、服务和工程质量稳步提升,五年新增省名牌(工业类)产品8个,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18家,制造业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新开工建筑质量监督覆盖率100%,竣工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生态旅游成效明显。启动建设万绿生态旅游产业园,竞得省扶持资金3亿元,吸引投资总额近200亿元的8个旅游重点项目落户。其中巴伐利亚养生庄园一期竣工开业,康泉18国际生态旅游城、客天下水晶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项目顺利推进。新增国家4A级景区3家,建成国家、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镇、村13个。2015年接待入市旅客2536.8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11.01亿元,五年年均增长35.6%。房地产、金融保险、商贸流通、中介信息、电子商务等取得长足发展。全市登记市场主体12万多户,五年增长71.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45.65亿元,五年增长60.5%,年均增长9.9%。农业示范成效明显。灯塔盆地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建设进展顺利。五年制定发布市级农业标准17项,新增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个,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1家、省名牌农产品11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239家,辐射带动农户26万户,户均增收3100元以上。连平鹰嘴蜜桃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5.92亿元,五年增长25.6%。 ==社会事件== 2013年,河源共有幼儿园487所,在园幼儿12.33万人,学前教育幼儿毛入园率为87.6%,比上年提高7.3个百分点,净入园率为78.3%,比上年提高7.1个百分点;小学585所,撤并507所,在校学生24.76万人,学龄人口入学率达99.99%;普通中学152所,其中,初级中学115所,高级中学16所,完全中学21所;一贯制学校31所,其中,九年一贯制30所,十二年一贯制1所。初中在校学生12.24万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52%,高中在校学生7.33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上年的87.80%提高至89.11%;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3.70万人,技工学校在校生1.61万人;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4287人,比上年下降5.2%,在校生12398人,比上年增长0.9%。 ==科技事业== 2013年,河源共组织实施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59项,其中组织实施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16项,比上年增加6项。年末实有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8家,其中2013年新认定1家。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5个,其中2013年新增3个。全年专利申请受理量达到1098件,其中专利申请授权量570件,比上年增加244件,分别比上年增长92.6%和74.8%。全市高新技术企业24家,2013年新增3家,民营科技企业71家,与上年持平。 ==文化事业== 2013年末河源共有群众文化事业机构107个,其中文化馆7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00个;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6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7个,馆藏量达61.99万册(件),全年总流通67.16万人次;[[博物馆]]、纪念馆8个,文物藏品5.75万件;档案馆8个,馆藏量46.47万卷(件),已开放各类档案9.63万卷(件);广播电台7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由上年的94.47%提高至99.69%;电视台6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由上年的94.84%提高至99.69%。有线广播电视用户45.12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35.94万户,分别比上年末增长8.0%和37.0%。全年共出版各类报纸4种,发行2262.2万份。 ==医疗事业== 2013年末河源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094个(含农村卫生站及村级医疗点),其中医院、卫生院126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7个,妇幼保健院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6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0280张,比上年增长11.4%;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8171张,增长6.8%。共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2277人,增长6.5%;其中执业医师2798人,执业助理医师1729人,注册护士4416人,分别增长8.5%、3.4%和11.2%。全市已建立农村卫生站及村级医疗点1709个。农村清洁卫生水普及率达99.37%,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66.57%,农村自来水改造受益人口189.93万人,增长2.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7.36%。全年无偿献血15468人次,献血量427.72万毫升。 ==社会保障== 2013年末河源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4.93万人,比上年末净增1.5万人。其中,参保职工38.94万人,净增1.02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5.99万人,净增0.4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6.91万人,净增0.81万人,失业保险金标准上调至808元/月。参加工伤保险27.04万人,净增1.56万人,其中参保农民工6.21万人,净增0.1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20.55万人,净增3.85万人。新型城乡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巩固,参保人数达324.04万人,净增3.95万人。其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农民287.24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36.80万人,参保率分别达到100%和96%以上。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28.24万人,比上年增加3.9%。 ==基本设施== 河源市是京九铁路进入广东省的第一座城市,又是广东省拥有铁路最长的市;铁路有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 规划中的赣深高铁(京九客运专线)在境内设有河源东站、和平西站、龙川西站、蓝口西站 ==公路== 国道有205国道、105国道贯通本市,开通高速公路分别有广河高速公路(S2)、惠河高速公路(G35)、粤赣高速公路(G4511)、梅河高速公路(G35)汕湛高速公路(S14)、大广高速公路(G45)等,在建高速有汕昆高速公路(G78)和河惠莞高速公路(G25)和武深高速公路(G4E)和河源东环高速公路和河惠汕高速公路等。 ==水运== 新丰江贯通东西,东江贯通南北并两江在市区交汇,其中东江水运上至龙川,下通惠州、东莞、广州。 ==机场== 白云国际机场河源城市候机楼于2012年12月28日正式开通。 ==历史文化== 河源最早的客家先民来历可追逆到秦朝。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南越后,为进一步开发岭南,派屠睢、任嚣、赵佗带50万兵卒驻守,还下令将数十万名“罪人”发配到岭南。赵佗先为龙川县令,后为南越王。龙川的赵、韦、官、任四姓居民就是第一批进入龙川与当地土著族人杂居的中原人。但是,作为客家人大规模迁徙到河源地区的时间,却要推到客家人第三次大迁徙这一时期,即公元1127~1644年间。 河源市是东江流域客家人的聚居中心。“百越”时期,来自江浙一带的越民散居于少数民族之中,对开化粤地起了重要作用。秦平百越后,迁陕陇之民居粤,带来了黄河文化。此后,凡遇中原战乱,都有一批批的移民进入岭南。这些南迁之民与当地土著民族相互同化,逐步形成了客家文明。 河源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承传着客家民系优秀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广东梅州的山歌文化独树一帜。河源的东江客家菜则比较有特色。 在2008年全国专家学者共同见证:河源市委常委会议专门作出决定,将河源龙川县令赵佗定为客家人始祖。 河源市居民主要由汉民族组成,占99%;汉民族祖先是中原客家民系,所操语言为汉族客家语系方言。还有少数民族畲族等。据记载古代还有少量瑶族聚居。2007年底,畲族约有17000人,其风俗习惯基本汉化,但仍保留着其自身的一些风俗习惯,如崇尚武功等特点。<ref>[https://baike.so.com/doc/665418-704395.html | 河源市] </ref> ==传统习俗== 客家人的习俗大致上包括全国性的传统岁序节俗,地方性崇拜、礼节等。 ==主要节日== [[春节]]:有拜年,游乐活动等,是最隆重的节日。 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元宵节吃元宵,玩灯,赏灯,猜灯谜。 [[清明节]]:客家扫墓习俗多从春分开始,清明达到高潮。 [[端午节]]:客家普遍称为五月节。节日主要内容是吃粽子,雄黄酒,龙舟赛。 七夕节:也就是七巧节。这天的河源基本上是雨天,但是家家户户还是会趁雨稍小的时候去河里游泳,据说这天的河水可以除病祛疼,还有很多人装河水直接煲来用。这天,很多老人家都会摘一些花泡在水中,然后给孙子孙女冲身,以祈求他们健康。听一个老人家说过,这天晚上天上会散落很多白色粉状物,只要能将其握在手中,来年就能顺顺利利,因为那些东西是仙女洒下的。 七月十四:也即鬼节,这个节日并没有什么特殊,就是比平时买多点菜,像酿豆腐之类的。 中秋节:民间通称八月节。吃月饼,赏月等,风俗大体各地相同。 重阳节:客家人叫“九月节”。 冬至:客家人有“过冬”之说,这天,他们会买比较多好菜,有一样一定不能少,那就是吃酿豆腐。 ==婚姻礼俗== 客家人的婚姻礼俗受古时风尚影响较重,主要仍以传宗接代为目的,但逐渐主张自由恋爱。客家人男婚女嫁讲究“明媒正娶”,客家社会正式的婚姻关系是一种“嫁娶婚”,招赘之风并不盛行。 过程仪式大部分仍沿旧习:如相亲、送定、报日子、送聘金、盘嫁妆、接亲、拜堂闹洞房等。 ==民间娱乐== 踩马灯客家民间娱乐内容丰富,节日的主要有秧歌、龙舟竞渡、踩船灯,[[舞龙灯]],舞狮,高脚师,迎花灯,踩马灯,打花鼓,乐器会,演戏,放烟火,平时的有唱山歌,唱小曲,弹琴,弹筝,拉二胡,吹笛子,下象棋,下六子棋,打纸牌,掷状元签,打麻将,养花,钓鱼等。 ==语言文化== 河源客家语口音较多,不同县或相同县不同镇之间口音差别较大。大体可分为客家语粤中片及水源音(又统称东江本地话,包括河源话)。但水源音(含河源话,龙川佗城话等)的归属有争议,大部分学者认为其为客家语分支,部分学者认为其为粤语分支。 河源电视台新闻节目及公交报站语言中均使用到了水源音(以龙川佗城话为准) 。 河源市地处梅州市与广州市之间,河源话受正统客家话及白话(广州话)的影响较大。有的词语读音与梅州话相似,有的词语与广州话相近,而河源市内东源、紫金、龙川、连平、和平等各县区之间的方言也有较大差异。但总体上河源市均属于客家方言地区。 除此之外,河源还有少量闽南语 及少数民族语言(如畲族使用的活聂 )分布。 ==民族== 全市有五个民族,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还有少量的畲族、壮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 ==海外华侨== 有海外侨胞及祖籍河源的华人共47万人,主要聚居于东南亚地区和美、加、澳等国,港澳台同胞28万人,归侨1.3万人。 ==风景名胜== 河源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中国绿色明珠之称,拥有广东文化名城━━佗城、孙中山入粤第一代祖居紫金孙屋排、岭南第一大湖━━万绿湖、“粤东丹霞山”“粤东小桂林”━━连平内莞山水、“地下龙宫”━━漳溪黄龙岩、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等人文自然景观。 ==景点简介== 被誉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河源,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被称为“中国绿色明珠之城”的河源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众多的河源水资源、森林资源,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应有尽有。佗城、兴隆民俗村、河源博物馆、龙凤寺等等都是著名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有比如万绿湖、黄牛石森林公园、牛峙山等等。更有“老八景”和“新增八景”,就等着您去慢慢探索啦!<ref>[https://baike.sogou.com/v57890.htm?fromTitle=%E6% | 河源市] </ref> ==最佳旅行时间== 四季皆宜,春秋最佳。 万绿湖风景区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因处处是绿,四季皆绿而得名。 万绿湖风景区地处北回归线上,由于地球北回归线带基本上是沙漠或... ==隶属沿革== 先秦时期河源属南越。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随即,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南海郡包括今粤东、粤北、粤中和粤西的一部分,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河源属南海郡。 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龙川析地置河源县,属南海郡。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属梁化郡(治归善县,今惠州市区东北)。 隋唐属循州(治归善县,今惠州市区东北)。 南汉乾亨元年(917年)析循州分置祯州(治归善县,今惠州市区东北)、循州(迁至雷乡县,今龙川佗城),河源地区属循州。 宋天禧五年(1021年)改祯州为惠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循州并入惠州府。 1913年属广东省都督府潮循道,后直属广东省革命政府东江行政委员会。 ==大绿河源 绿野仙踪==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属东江行政委员会、东江行政专员公署、粤东行政公署、韶关地区、惠阳地区等。 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源县,设立河源市,辖源城区、郊区、[[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和平县;1988年3月2日市委、市政府正式挂牌办公。 1992年8月河源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成为既可享受山区优惠政策,又可享受沿海开放区优惠政策的地区。 1993年11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源市郊区,设立东源县,县委、县政府驻仙塘木京。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55 經濟地質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河源市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