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此心安处在温州(朱晓剑) 的原始碼
←
此心安处在温州(朱晓剑)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此心安处在温州'''<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6257157/pexels-photo-16257157.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此心安处在温州》'''是[[中国]]当代作家朱晓剑的散文。 ==作品欣赏== ===此心安处在温州=== [[成都]]举行过全国民间读书年会之后,接着就移师温州。本来也计划去温州看一看。当时好像是有什么事耽搁了,就没去成。但在成都时,我就记住了《温州读书报》和其主编卢礼阳先生。他个头中等,有些瘦,话语不多。因为这次年会破天荒给几家读书民刊和主编颁了奖,其中就有卢老师。 温州是经济型城市,说起文化,不少人觉得可能弱一些。其实也不是那么回事。我对温州文化的了解,是因卢老师和温州的几位书友。这里且说读书的事。多数参会的读书民刊主编是爱书人,更不乏著述者。卢老师的过去经历起初我不大清楚。也是在后面的交往中渐渐地有所了解:先后供职于市水产公司、温州日报社、温州渔政处等单位,担任过助理工程师、编辑、渔港监督员等。他曾为马叙伦先生写过一部传记,我读到的是修订版的《[[马叙伦]]》,他在传记中不仅写了传主优秀的地方,即便是缺点也不回避,而“让传主成为完整的人”(时下的传记常常只见传主的优点,且无限放大)。这样的实证精神在今天的传记文学中也是稀缺的。 《[[此心安处]]》是卢老师近三十年的作品选集,按内容分为感言、读人、纪事、序跋、品书五组,从这些分类我们大致能看出他所追求的并不是什么名和利,而是围绕着阅读展开叙述,过的是书式生活。在书中他也对一些诸如文物单位被侵占、公款乱出书等文化现象进行批评,可见其书生意气。他近年来所从事的研究侧重于温州历史文献和民国史,且多有成就。可以说他在温州的三十年也是为温州文化建设添砖加瓦的三十年。比如《温州市图书馆藏日记稿钞本丛刊》是由他策划与主编,由中华书局出版。这套书收录了二十九家上百种日记,时间跨度从清道光年间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教育、文化各方面。像这样的图书出版,足见其对乡邦文献的深情。 再说卢老师主编的《[[温州]]读书报》,这份报纸每期四版,全部为读书文章,一般不刊发温州图书馆活动资讯(仅中缝有些许图书信息),这自是一大特色。要知道,多数时候,办这样一份报纸,图书馆多半是想办成一份宣传平台。但它却以读书文章为要,尤其是开设的几个专栏,很耐读。该报的第四版为“瓯风”,是关于温州地方文献、掌故的版面,内容也很丰富,其中的“温州老版本”专栏,让人印象深刻。大概不少城市是可以按这个模式编当地的“老版本”吧。这样说,足见卢老师对阅读的识见与众不同。读书民刊的运行,多半是靠其[[主编]]的人脉和资源,逐步形成了刊物的风格。《温州读书报》办成这样纯粹的读书报,也是和卢老师有关的,当然也离不开编辑团队的配合,更离不开图书馆与社会的长期支持。如果不是对阅读有一份执著,这份报纸可能就变成了只要与阅读有关的内容都会放进来,强调阅读的“实用性”,而忽略掉阅读的品位与品味。 这几年,卢老师有新编书刊也不忘惠寄一两册。虽然我未曾涉足温州,却也犹如跟着卢老师在温州游走,看山水风物、人文地理。书友的往来向来是这样的单纯,让人羡慕,不管外界怎样纷纷扰扰,都守着自己心里的那一份净土。现在时常在微博上读到卢老师的新作,从他这里我感受到传统文化人的魅力。 <ref>[http://www.chinawriter.com.cn/l 中国作家网]</ref> ==作者简介== 朱晓剑,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成都文学院驻院作家。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此心安处在温州(朱晓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