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曹崇恩 的原始碼
←
曹崇恩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曹崇恩</big>''' |- |<center><img src=https://p0.ssl.qhimgs1.com/sdr/400__/t01bf325bd9c0da9970.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huajia.cc/painter/103312.html 来自 大画家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cao chong en </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曹崇恩 出生地:广西灵山县 国籍:中国 毕业院校:中南美专、中央美院 职称:教授 出生日期:1933年 代表作品:《母子爱》雕塑 |} <p style="text-indent:2em;">'''曹崇恩''',男,1933年出生于广东灵山县(广西灵山县)。广州美术学院教授。1949年就读于广东省立艺专,1950年就读于华南文艺学院美术部,1956年中南美专雕塑系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在广州美术学院任教素描、石刻课40多年。 ==生平简介== <p style="text-indent:2em;">曹崇恩 (1933—)广西灵山县人。1949年入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美术科学习,1950年转学于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美术部。1953年进中南美术专科学校雕塑系,1956年毕业后到中央美术学院进修石刻和素描。1959年调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雕塑。作品有石雕《[[向秀丽像]]》(参加1960年全国美展),石雕《[[彭湃像]]》(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以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主席萨马兰奇铜像]]》,均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在中国,石刻艺术历史悠久,留下的遗产亦极为丰富。但石刻艺人长期被视为低等工匠,随着许多西洋留学的雕塑家归国从事教学和创作,偏见逐渐消除,但限于条件,五六十年代还以石膏翻模为主,少有人直接打石,而曹崇恩却早在60年代即开始自己雕凿石刻。他生于1933年,广西灵山人。广州美院雕塑系教授。早年先后毕业于中南美专、中央美院雕塑系。《[[向秀丽像]]》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利用大理石晶莹洁白的石质,脸上磨光,头发和衣服上留下粗糙的刀纹,使之产生对比关系,成功地塑造了在扑救火灾中英勇献身的向秀丽神情坚定的英雄形象。<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3370084/cd50G-DJdG1AitYHbW1raaU9uS7FUYSqrxZU68OvYePIaBXtsPjqJSMZNBA2cnkbKdRM061MeZYJCwrwLmKWFw9VXkemacRX6GFgXA 曹崇恩,中文百科在线] </ref> ==主要作品== <p style="text-indent:2em;">创作以人物石刻肖像为主,作品多为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纪念地收藏。中国美术馆从50年代到90年代收藏了《[[向秀丽]]》、《[[彭湃]]》、《[[海鹰]]》、《[[夏衍]]》、《[[萨马兰奇]]》等多件作品。日本广岛被炸50周年,《[[母子爱]]》雕塑被选为广岛纪念碑,《[[讲广岛的故事]]》及《[[鲁迅像]]》先后被日本美术馆和仙台东北大学收藏。瑞士奥林匹克博物馆收藏了《[[顾拜旦]]》及《[[萨马兰奇]]》作品。90年代台湾国父纪念馆收藏了反映孙中山少年的《[[根]]》铜像。在香港回归的日子里创作了《[[听潮]]》及《[[珠还]]》两尊铜像,分别收藏在香港新华分社及香港特区政府。《[[珠还]]》铜像并为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曾在日本、香港及内地举办个人雕塑展览,编著出版《[[石刻艺术技法]]》和3本雕塑集。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人文社科藝術人物]][[Category:教授]]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曹崇恩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