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普什图族 的原始碼
←
普什图族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普什图族</big> ''' |- | [[File:145143595952755800.jpg|缩略图|居中|[http://n1.itc.cn/img8/wb/recom/2015/12/30/145143595952755800.JPEG原图链接][http://pic.sogou.com/d?query=%E6%99%AE%E4%BB%80%E5%9B%BE%E6%97%8F&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3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普什图人'''(Pushtuns,亦作Pushtun或Pakhtun)是阿富汗斯坦南部和巴基斯坦西部的主要民族,亦称“阿富汗人”(Afghan)、“[[帕坦族]]”(Pathans)。人口据估算约4500-6000万(2019年)。其中约三分之一居住在阿富汗,约占阿富汗斯坦总人口的44%,为该国主体民族;约三分之二居住在巴基斯坦,占巴基斯坦总人口的15.42%(1998年数据),为该国第二大民族;还有少量人口居住在其他国家。 普什图人在公元十二世纪前主要分布在[[苏莱曼山区]], 后来向北、向西扩散,到达白沙瓦谷地和巴朱尔地区,以及流徙到印度。操普什图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使用普什图文。多信伊斯兰教,大部分属逊尼派。 保留着部落制残余。大多数定居从事农业,或半农半牧,一部分以游牧为主。 以强悍骁勇著称。 =='''人口分布'''== 阿富汗斯坦东南部和[[巴基斯坦西北部的民族]]。操普什图语,他们是阿富汗斯坦的主体民族。在“阿富汗人”这个词泛指在21世纪初阿富汗斯坦地区任何民族之前,阿富汗人是普什图人特有的名称。普什图人认为他们起源于阿富汗斯坦,是一个共同祖先的後裔。有些部落是在13∼16世纪由阿富汗迁往巴基斯坦的。普什图人务农、放牧、好战。多数部落是定居的农民,既耕种又从事畜牧业。有些则是迁移不定的牧人及马帮。大多数人都愿意服兵役。 普什图人的人口,1981年(一说1978年 [3] )约有2100万, [5] 其中约800万分布在阿富汗东部,约1200万分布在巴基斯坦西部,其余人口分布在伊朗、印度等国。 [6] 在2019年出版的专著中,学者钱雪梅对当前普什图人的人口数量采用了如下估算:总人口约4500-6000万,其中约三分之一、1500万人居住在阿富汗,约占阿富汗斯坦总人口的44%;约三分之二、超过3000万人居住在巴基斯坦(根据该国1998年的统计,普什图人占该国人口的15.42%);另有少量普什图人居住在其他国家。 [1] 他们组成约60个部落,大小不同,重要性迥异,各占一方。 =='''民族支系'''== 普什图人属欧罗巴人种印度一帕米尔类型。语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东支,受印度语族影响较大,有很多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借词,也有某些古伊朗语特征,普什图语用阿拉伯字母书写。 1936年,阿富汗斯坦定普什图语为[[官方语言]]。阿富汗斯坦普什图人分为杜兰尼人和吉尔扎伊人两大支系,其中 又分若干小部落和部落集团,首领称王。1747年杜兰尼部落首领艾哈迈德沙·杜兰尼建立了杜兰尼王朝,一度形成庞大的军事帝国。此后,杜兰尼人一直在国内政治生活中起重要作用。在巴基斯坦的普什图人也保留着民族部落组织残余。其中又分为尤素夫扎伊人、阿夫里迪人、莫曼达人、阿拉克扎伊人等十多个族系。普什图人的祖先为公元前后几个世纪从中亚迁移到兴都库什山脉以南的游牧民族。10~11世纪时,一部分普什图人开始转为农耕。现阿富汗斯坦普什图人中约五分之一仍从事季节性游牧经济,多数人从事灌溉农业。巴基斯坦普什图人多为半农半牧的定居农民。 =='''宗教信仰'''== 伊斯兰教传入前,普什图人主要信仰[[佛教和拜火教]]。约在公元9世纪的时候,一个名叫伊本·卡拉姆的穆斯林开始传播逊尼派教义。后来,他成为阿富汗伊斯兰教卡拉米叶派的奠基人。此后,伊斯兰教在大城市和商业中心开始传播。15世纪,赫拉特已成为伊斯兰文化的中心,今日该市还保留着一座当时建造的大清真寺。阿富汗斯坦和巴基斯坦的普什图人大多数属逊尼派的哈乃斐学派。在阿富汗斯坦占全国穆斯林人口的80~90%。1964年宪法规定,阿富汗斯坦国王必须是普什图人中信奉哈乃斐学派的穆斯林,逊尼教派实际上是国教。在西部地区也有少数信奉什叶派的普什图人居民。在巴基斯坦的大多数普什图人也信奉逊尼派的哈乃斐教法学派,部分人信仰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派。普什图人信仰虔诚,严守伊斯兰教义和习俗。30年代阿富汗斯坦成立了乌莱玛委员会,由15~20个伊斯兰教领袖联合统管宗教事务。在阿富汗斯坦,法律必须建立在伊斯兰教法的基础上,全国各地都设有伊斯兰教法庭。在普什图人中有大量宗教教职人员,他们既负责一般宗教事务,也担任宗教法庭的法官和宗教专业学校的教师,并在全国1万多座清真寺中服务。农村清真寺大都附设宗教小学,教儿童学习《古兰经》和阿拉伯语。 =='''民族特征'''== 历史上帕坦人就是世界上[[最尚武好战的民族之一]]。在西方近代史的记载中帕坦人似乎就是靠袭击、抢劫和绑架为生的。在那方圆2万多平方公里几乎与世隔绝的、无以为生的山区里,帕坦男人经常会面临这种抉择:要么挨饿,要么下山去抢劫平原上那些富裕人家,或者是从中亚到印度的商人,以便养家糊口。帕坦人不把袭击看成是犯罪,相反,他们认为,袭击越激烈,男人越勇敢。 巴基斯坦的部落区基本是自治的,山区里分布的这些部落可以说是“国中之国”;据统计,巴基斯坦现有的600多条法律中,只有44条在部落区适用,而这些法律条款对于封闭的帕坦人生活几乎没有太直接的影响;部落里的人几乎都是依照自订的法律与传统生存。 部落区几乎每个男人都可自由带枪,世界上著名的“黑市枪城”白沙瓦就位于这一地区,近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自苏联入侵阿富汗以后,由于抵抗和自卫的需要,轻武器甚至包括便携式导弹大量流入这一地区,地区安全更为动荡。“9.11”之后,美国加大打击阿富汗“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组织,由于该地区与阿富汗接壤,因此,近年来就成为国际恐怖分子的重要藏匿地,也是恐怖袭击的多发地,恐怖袭击事件频起,这里几乎成了外来者的“禁区”。 在几次严重的流血袭击事件发生后,巴基斯坦政府开始介入维持这一地区的安全局势,巴基斯坦的正规军和专门对付恐怖袭击的特种部队已进入南瓦济里斯坦地区,这些举措对一直以“帕坦人的方式”独立行事的山地部落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考验,而一部分帕坦人在开明的部落长老的带领下,已经自发地投入到配合政府军的“反恐”行动中,从历史的角度看,这同样是捍卫部落荣誉,谋求更大生存空间的明智之举。<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G54C3A4052100BV.html 突访中国的塔利班, 真正目的是什么? 一个特殊智库的揭底 | 文化纵横],网易, 2021-07-19</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普什图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