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旁借 的原始碼
←
旁借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旁借 </big>''' |- |<center><img src=https://p1.ssl.qhimg.com/t013d8b95e97408c781.pn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2857839&sid=3015834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 align= light| |} 是一种修辞手法,指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 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借代词为[[名词]]。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化繁为简,并且要让文义通顺。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更形象具体。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基本信息'''== 种类; 旁借 起源; 《诗·国风·周南·兔罝》 借代的定义; 一种修辞手法 =='''定义'''== 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第一次明确地将借代定义为:"所说事物纵然同其他事物没有类似点,假使中间还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时,作者也可借那关系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所说的事物。如此借代的,名叫借代辞。" 传统修辞学将借代辞格定义为根据修辞需要,临时以相关的人或事物代替本来的人或事物的修辞格,叫做借代;逻辑思维将借代定义为借代是同一个概念域中邻近概念之间的临时替换。这种定义是建立在对借代辞格产生的心理基础的认知上的,是对借代更为理性的定义。与传统定义相比,这个定义仍然包涵相关性、临时性、本体与借体的替换三个因素,而概念可以是名词概念、动词概念,也可以是形容词概念,以"概念"的替换代替"名称"的替换,弥补了传统定义[[容易]]让人误解为借代只是名词间替代的不足。 ==作用==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借代的修辞效果可以用十六字概括: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例如:①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臧克家《有的人》) 例①中的"石头",通常用来作纪念碑的材料,这里借"石头"代纪念碑,含蓄地揭示出与人民为敌的反动统治者想名垂后世的美梦终将破灭。 =='''运用方式'''== 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了船; 例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 用鱼鳞代替了鱼。 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 是标志代本体,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 例如:白领 用职场人士的穿着特点代指本身。 具体代抽象 例如:1.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例1中的"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工具代本体 例如:1.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例1中的"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1.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例1中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以结果代原因 例如:令人捧腹 捧腹是捧着肚子,捧腹的原因是出现笑话或令人发笑的东西。以"捧腹"的结果代指"笑话"等令人发笑的原因。 形象代本体 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与借喻的区别'''== 借代与借喻有相近的地方,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但它们的性质却完全不同。 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 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 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有实在的关系,一般地说,这种关系还是相当密切的; 借喻的本体与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人们不过根据它们之间具有的相似点,通过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种类'''== 1.借喻,即比喻性借代。其真义与借义之间的语意关系是相似。 2.旁借,即非比喻性借代。其真义与借义之间的语意关系不是相似,而是其它关系。<ref>[https://wenda.so.com/q/1356511369065951 旁借],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返回「
旁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