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指南针 的原始碼
←
指南针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指南针'''(''' compass''' ),( 辨方工具),又称罗盘或司南,是一种用于指示[[方向]]的工具,广泛应用于各种方向判读,譬如[[航海]]、野外[[探险]]、城市[[道路]]、[[地图阅读]]等领域。 指南针可分为[[依靠磁力]]与[[不依靠磁力]]两类。依靠磁力的指南针又可再细分为两类:一是根据[[地球磁场]]的[[有极性]]制作的[[地磁指南针]],但这种指南针指示的南北方向与真正的南北方向不同,存在磁偏角;二是[[电子指南针]],采用[[磁场传感器]]的[[磁阻]](MR)技术,可很好地修正[[磁偏角]]的问题,现已大量用于[[卫星定位]]装置中。至于不依靠磁力的则纯粹依靠器件内部的[[物理方法]]指示方向,如指南车<ref>[http://www.ufo110.net/Mysteries/renlei/3259.html 指南车工作原理最早的设计草图是谁发明的] ,线索网,发布时间:2016-08-08 09:49</ref>或惯性导航系统。 指南针又称指北针,因为当代指向针常在指向北方的一端漆上颜色标记,以便使用者寻找北方。 ==产生背景== [[File:指南针 中国古代十大发明(之一).jpg|350px|缩略图|右|<big>指南针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big>[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5765819942&di=f6fe76b07ca08916a05eee4a3e4f1480&imgtype=0&src=http%3A%2F%2Fpic.kekenet.com%2F2015%2F0707%2F57751436254698.png 原图链接][http://www.kekenet.com/read/201507/384451.shtml 来自可可英语 的图片]]] [[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球的两个极分别在接近地理[[南极]]和地理[[北极]]的地方。地球表面的磁体,当可以自由转动时,就会因磁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质指示南北——这个道理,古人不够明白;但这类现象,古人已经发现。 先秦时代的中国劳动人民已经积累了对磁现象的认识,在探寻[[铁矿]]的时候,常常遇到[[磁铁矿]],即磁石(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化学式Fe3O4,别名[[氧化铁黑]]、[[磁铁]]、[[吸铁石]],为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故又称为磁性氧化铁)。《管子》的数篇中早已记载了这些发现:“山上又磁石者,其下有金铜。”《山海经》中也有类似的记载。磁石的吸铁特性很早被人发现,《吕氏春秋》九卷精通篇就有:“慈招铁,或引之也。”古人称“磁”为“慈”。 ==司南== ===磁现象的发现===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古代记载的“司南”就是指南针最早形式(战国时[[韩非子]]《有度篇》即已出现司南一词)。东汉王充(公元27~约97)《论衡》(明嘉靖版)卷十七是应篇第五十二说“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这个记载虽不是最早,但是最早表述清楚的一个。司南具体形式却有很大争议,根据《论衡》以及[[唐韦肇]]《瓢赋》中的记载,[[王振铎]]判定司南为勺型[[天然磁石]]配合[[地盘]],虽有出土汉地盘和河南南阳东汉墓出土石刻司南勺图佐证,但毕竟无完整配合出土。1950年代[[钱临照]]试图以天然磁石制做勺形司南,但因天然磁石磁距小、底部摩擦大而未成功。 将司南理解为[[磁勺]]从古文献考证及实验方面在学术界一直存有异议。其中[[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刘秉]]正在1956年考证出指南鱼<ref>[http://b2museum.cdstm.cn/ancmach/machine/jb_49.html 指南鱼],中国古代机械</ref>是中国人最早地进行人工磁化的应用,同时也对司南是磁性指南工具提出质疑。 近些年来他进一步提出《论衡·是应篇》以及《瓢赋》中的司南是天上的[[北斗]], 而其它的文献中的司南或指南有的是[[指南车]]如《鬼谷子》记载的司南,有的是[[行事的准则]]如《抱朴子·外篇·疾谬》中的指南,还有是指官职如《韩非子》中的记载。 2005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孙机]]近根据前北平历史博物馆旧藏残宋本《论衡》认定“司南之杓”杓字实为酌,那么看来“其柢指南”之柢也非指勺柄。根据最新的文献考证表明,司南是北斗的别称,同时司南的其他用法也都与北斗有关。此文通过对北魏·[[温子升]]《定国寺碑》中“幽隐长夜,未睹山北之烛;沉迷远路,讵见司南之机。” 梁·[[吴均]]《酬萧新浦王洗马诗二首》中的“独对东风酒,谁举指南酌”等唐以前文献的分析,认为这些文献中司南只能解释成北斗,而《论衡》,《瓢赋》中的司南也应是北斗。 而[[元稹]]《加裴度幽镇两道招抚使制》中的司南应是官职,宋·[[释正觉]]《颂古》:“妙握司南造化柄,水云器具在甄陶。”中的司南应是[[权力]]。 唐·[[宋暠]]《獬廌赋》中“守法者仰之以司南,疾恶者投之于有北。”的司南是[[法律]],这些词意都来源于北斗。 另外《韩非子·有度》中的司南也应解释成法律,其中的“朝夕”不是方向,而是早晚朝见或[[君王]]早晚听政。其他司南引申定为时间([[杜甫]]《咏鸡》中的司南)、指德高望重的人([[张九龄]]《祭张燕公文》)、以及指导准则等意也来源于北斗。 ===罗盘的发明与西传=== 磁针问世后,先后用于[[堪舆]]<ref>[https://cidian.911cha.com/MXFzd2k=.html 堪舆],汉语词典</ref>和[[航海]]。为了使用方便,读数容易,加上磁偏角的发现,对指南针的使用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方家首先将磁针与分度盘相配合,创制了新一代指南针——罗盘。不过有些场合,碗中的[[水浮磁针]]仍在使用,故[[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四称“水浮多荡摇”。[[江苏]]、[[河北]]和[[辽宁]][[旅大]]曾出土元代的不带刻度的指南针专用针碗。当航船还在使用浮针加针碗时,[[堪舆罗盘]]却远远地跑到了前面。 ===指南鱼=== 曾公亮成书于1044年的《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五中有关于水浮指南鱼的记载: 若遇天景曀霾,夜色螟黑,又不能辨方向,则当纵老马前行,令识道路,或出指南车或指南鱼以辨所向。指南车法世不传。鱼法以薄铁叶剪裁,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形,置炭火中烧之,候通赤,以铁钤钤鱼首出火,以尾正对子位,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以密器收之。用时,置水碗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而令浮,其首常南向午也。 [[李约瑟]]指出,铁皮从高于居里点(600℃-700℃)的温度急速降温,就会被[[地磁场]]磁化成为[[磁铁]]。这种利用地磁场制作磁铁的方法,虽然磁性较弱,但具有不需天然磁铁<ref>[http://www.yihao16888.com/new.asp?id=303 天然磁铁是怎么形成的?],深圳市亿豪杰磁铁有限公司</ref>的优点。上文中的“道路”、“指南鱼以辨所向”等字句,说明指南针在1044年已经用于陆路交通了。 世界上最早的关于用[[天然磁石磨钢针]]的方法造磁针,以及人造磁针指南的记载,出现在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余家指南、北者皆有之。 其中记载: 方家用磁石磨针锋,制造指南针。 四种支撑磁针的方法:[[水浮]](水磁针)、放在指甲上、放在碗边,用一根蚕丝悬挂磁针(旱磁针)。 磁偏角现象<ref> [http://www.kepuchina.cn/wiki/ct/201802/t20180219_552697.shtml 磁偏角],科普中国</ref>。 亦有人制造[[指北针]]。 ===旱罗盘=== 元初《事林广记》记载:以[[木刻]]鱼子,如拇指大,陷好磁石一块子,却以蜡填满,用针一半佥从鱼子口中钩入,令没水中,自然指南。以手拨转,又复如此。以木刻龟子一个,一如前发制造,但于尾边敲针入去,用小板子,上安以竹钉子,如箸尾大,龟腹下微陷一穴,安钉子上,拨转常指北。 ===元、明航海罗盘的运用=== 最早见于[[航海]]用途的指南针记载于[[北宋]][[朱彧]]撰写的《萍洲可谈》: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或以十丈绳钩,取海底泥嗅之,便知所至。海中无雨,凡有雨则近山矣。…… 《萍洲可谈》成书于1111年-1117年间,但所叙述的是1086年的事。这比Alexander Neckam可能写于1190年的《论器具(De naturis rerum)》中说法:航海时“白天云遮太阳,或夜间黑暗不辨方向时,使用磁铁摩擦铁针,针停时指南北,”早约一个世纪。与[[英国]]几乎同时[[法国]]和稍晚一点的[[意大利]]也有了首次指南针的记载。 1123年宋朝派遣使臣取海路出使[[朝鲜]],《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记载用水浮指南针[[导航]]: 是夜洋中不可住,维观星斗前迈。 若晦冥,则用指南浮针, 以揆南北。 宋代的航海指南针,除“南北”,还未见有其他方位,如:东、西、西北等方向。 [[四十八方位罗盘]]用于航海的文献纪录,最早见于元代[[周达观《]]真腊风土记》: 自[[温州]]开洋,行丁未针。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城顺风可半月到[[真蒲]]。又自真蒲行[[坤申针]],过[[昆仑]]洋入港。 其中丁未针= 202.5°、坤申针= 232.5°。 明朝永乐年间随[[郑和下西洋]]的巩珍在《西洋番国志》的《自序》中叙述应用水浮罗盘的情况[15]: 往还三年,经济大海,绵邈弥茫,水天连接,四望迥然,绝无纤翳之隐蔽。惟日月升坠,以辨西东,星头高低,度量远近。斫木为盘,书刻干支之字,浮针于水,指向行舟。 《郑和航海图》中纪录109道航海针路。例如: “太仓港口开船,用丹乙针,一更,船平吴淞江。用乙卯针,一更,船到南汇嘴。平招宝”。 “[[苏门答腊]]开船,用干戌针,十二更,船平龙涎屿。四十更,船又用辛酉针。五十更,船见锡兰山”; “官溜屿用庚酉针,船收木骨都束”。 明代《顺风相送》、《指南正法》、《东西洋考》等文献都有针路记录: [[广东]]往磨六甲:南亭门放洋,用坤未针 (217.5°)五更船取乌头山。用单坤针(西南 225°)十三更取七洲洋。坤未 (217.5°)针 七更船平独猪山。……干亥 (322.5°)针五更船平昆宋屿,单亥针(330°)五更船取前屿,干(315°)针五更取五屿;沿山使取磨六甲。 [[台湾]]往日本从大港出。东南风可用丁未 (202.5°)及单未 (210°)过茄老湾线。南到青水乌水干,可牵舵及用壬(345°)及壬子(352.5°),转变取澎湖东过。 [[七洲洋]]用坤未针,三更取铜鼓山。 明代舟师使用的罗盘,用水浮针,有一定的规矩: 取水下针,务要阳水,不取阴水”,“安罗经,下指南(针),须从干宫下”。下针之前,舟师必须诵读《地罗经下针神文》,拜[[周公]]圣人,[[李淳风]]仙师,[[定针童子]]、[[转针神郎]]、[[换水神君]]、[[下针力士]]、[[走针神兵]]、[[罗经坐向守护尊神]]、护国庇民[[妙灵昭]]应明著天妃等神灵,祈求“今日良辰下针,青龙下海永无灾。 近来曾在[[青岛]]和[[海南]]发现明代[[瓷质水浮指南针]],尺寸大至为:最大外径9.5厘米;上有盛水同心圆孔径4.4厘米,孔深2.3厘米,外围[[青花釉]]绘刻度,底座、四壁厚实坚固,估计是去水收藏,用时加水。现代液体罗盘基本原理类似,不过改进采用了密封技术。 ==现代指南针== 中国在12世纪已经发明旱罗盘即现代指南针基本形式。经过[[阿拉伯]]人有效改进后才传入[[欧洲]]。但是欧洲现存关于指南针的记载早于阿拉伯,阿拉伯语中指南针(al-konbas)一词也似源于古[[意大利]]语。近来在[[江西临川]]一座葬于公元1198年的宋墓里发现一俑(标写“[[张仙人]]”),手持一似[[风水罗盘]]“亦是旱罗盘”物,有观点认为旱罗盘中国也可能早于西方使用,但可能先发明于[[江南]]沿海(如泉、广)一带应用,故博学如沈括也未见到,今后尚须考古文物工作者努力。内陆后世旱罗盘则多用于[[风水罗盘]]和[[校时罗盘]],如174/l189曾三异《同话录》“地螺,或有子午正针,或用子午丙壬间缝针。天地南北之正,当用于午。”“地螺”可能是一种校时罗盘,主要用途是校时。 另外,越是靠近两极地区,指南针就越没办法发挥功效:在北极点时,地表上的任何方向都可以被视为南方;在南极点时,地表上的任何方向都可以被视为北方。 ==打开了世界市场== 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对地理大发现和海上贸易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指南针的发明源于中国古人如何定向问题的研究,也表明古人对如何定向问题的重视,为此,指南针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古代中国人将指南针用于军事和航海的活动,也被用于[[堪舆术]],后来还辗转传入欧洲,在欧洲的航海活动和地理大发现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航海技术]]发明中,指南针也是最重要的单项发明。 ==视频== ===<center>指南针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中国--指南针的发明</center> <center>{{#iDisplay:w0399a4mhty|650|480|qq}}</center> <center>海丝指南鱼的视频</center> <center>{{#iDisplay:a03210ql0yw|650|48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330 物理學總論]]
返回「
指南针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