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拾穗者 的原始碼
←
拾穗者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5A642" align= center| '''<big>拾穗者</big> ''' |- | [[File:拾穗者.jpg|300px|缩略图|居中|[http://www.pep.com.cn/meishu/rjbms/rjmswd/201308/W020130830583316587250.jpg 原图链接][http://www.pep.com.cn/meishu/rjbms/rjmswd/201308/t20130830_1597972.html 来自 美术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艺术家''': 让-弗朗索瓦·米勒 '''年 份''': 1857年 '''类 型''': 布面油画 '''尺 寸''': 83.8 cm × 111.8 cm(33 in × 44 in) '''收藏地''': 巴黎奥塞美术馆 |} 《'''拾穗者'''》(Des glaneuses),或译播种者,是[[法国]]巴比松派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绘于1857年,同年展出于巴黎沙龙。现藏于[[奥塞美术馆]]。 ==作品描述== 《拾穗者》以旧约圣经路得记-路得与波阿斯的记载为蓝本。路得在波阿斯田里捡[[麦穗]],供养她的婆婆拿俄米,反映农民要让贫苦人捡拾收割后遗留穗粒以求温饱一事。该画除了描绘三名农妇在[[金黄]]色麦田捡拾麦穗情景外,其金黄[[阳光]]、弯腰等细节,亦呈现“英雄史诗般的崇高意境”。画面上三位不同年纪的女性,表现出劳动家庭的命运。农地监督者坐于[[马]]背上眺望,刻划出当时的社会状态。远方的[[教堂]]流露出一股近似[[宗教]]情操的崇高性。 ==创作背景== 米勒生长于[[诺曼底]]的农场,本图是他在约35岁以前苦觅[[艺术]]方向时的代表作<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c5132a190101b3ky.html 米勒《拾穗者》粒粒皆辛苦],新浪博客,2013-07-05</ref>。他讨厌巴黎疯狂似的气氛及噪音,在《拾穗者》中初次探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其素描简洁扎实,又对风景处理详细得宜,功力引人注目。马车、马、房子、树木、杂草等背景,以及小人影的设置,是此一广大的劳动场面所不可或缺的[[元素]]。米勒的作品中常以人物为中心,一如其他巴比仲派画家那样。后来,[[梵高]]临摹过米勒的作品,毕沙罗、雷诺瓦和秀拉也曾受到其影响。 然而,这幅内容朴实的画作,却给观众带来一种不同寻常的庄严感。 ==寓意== 三个主体人物分别戴着[[红色|红]]、[[蓝色|蓝]]、[[黄色]]的帽子,衣服也以此为主色调,牢牢吸引住观众的视线。 她们的动作富于连贯性,沉着有序,布置在画面左侧的[[光源]]照射在人物身上,使她们显得愈发结实而有忍耐力。 或许长时间的弯腰劳作已经使她们感到很累了,可她们仍在坚持。尽管脸部被隐去了,而她们的动作和躯体更加富于表情——忍耐、[[谦卑]]、[[忠诚]]。 我们从这三个穿着粗布衣衫和沉重木鞋的农妇身上感到一种深沉的宗教情感,在生存面前,人类虔诚地低下他们的头。 虽然远处飞翔的鸟儿依旧烘托出田园诗般的意境,但我们知道田园生活不可能是理想化的,人类凝重的身躯似乎预示着生存的重压。 正是这种[[宗教]]般的感情,使《拾穗者》超越了一般的田园美景的歌颂,而成为一幅人与土地、与生存息息相关的真正伟大的[[作品]]<ref>[http://www.ooidea.com/article-630-1.html 拾穗者],奥点摄影网,2013-9-2</ref>。 ==视频== ===<center> 拾穗者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解读米勒的《拾穗者》 </center> <center>{{#iDisplay:l0826456rmh|560|390|qq}}</center> <center> 蒋勋公开课 米勒的《拾穗》与《晚祷》 </center> <center>{{#iDisplay:s0372j0i6ot|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47 西洋繪畫]]
返回「
拾穗者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