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抗癫痫药 的原始碼
←
抗癫痫药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抗癫痫药'''<br><img src="https://img1.baidu.com/it/u=2125799234,3842567008&fm=253&fmt=auto&app=138&f=JPEG?w=674&h=500" width="280"></center><small>[http://yjdx.999ask.com/b531e/71.html 圖片來自指尖医生]</small> |}'''抗癫痫药'''在[[癫痫发作]]的治疗中,抗癫痫药物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抗癫痫药物可通过两种方式来消除或减轻癫痫发作,一是影响中枢神经元,以防止或减少他们的病理性过度放电;其二是提高正常脑组织的兴奋阈,减弱病灶兴奋的扩散,防止癫痫复发。 一般将60年代前合成的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乙琥胺]]、[[丙戊酸钠]]等称为老抗癫痫药,其中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线抗癫痫药。 ==疾病介绍== 癫痫(epilepsy)即俗称的“羊角风”或“羊癫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局部神经元异常高频放电,并向周围组织扩散,导致大脑功能短暂失调的综合征。除遗传因素外,几乎所有神经系统疾病均可诱发癫痫的发作,如感染、神经肿瘤及脑部损伤等。癫痫发作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短暂的运动感觉功能或精神异常,伴有异常的脑电图,常反复发作。 据中国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国内癫痫的总体患病率为7.0‰,年发病率为28.8/10 万,1年内有发作的活动性癫痫患病率为4.6‰。据此估计中国约有900万左右的癫痫患者,其中500~600万是活动性癫痫患者,同时每年新增加癫痫患者约40万,在中国癫痫已经成为神经科仅次于头痛的第二大常见病。药物治疗是目前控制癫痫发作的主要手段,目的在于减少或防止发作。 根据癫痫发作表现不同,临床上将癫痫分为局限性发作和全身性发作。 ===临床分型及其治疗药物=== ===一、局限性发作=== 1、单纯局限性发作:多种临床表现,与发作时被激活的皮层部位有关。主要特征是不影响意识,每次发作持续20-60s。治疗药物: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扑米酮、丙戊酸钠、抗痫灵。 2、复合性局限性发作(颞叶性、精神运动性)<ref>[https://dxb.120ask.com/dxyw/zdxyw/18608.html 苯妥英钠抗癫痫作用主要原理是什么]快速问医生</ref>:发作时影响意识,常伴有无意识的活动,如唇抽动,摇头灯。每次发作持续30s-2min。治疗药物: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扑米酮、丙戊酸钠。 3、局限性发作继发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上述两种局限性发作可伴有意识丧失的强直-阵挛性发作和全身肌肉处于强直收缩状态,而后进入收缩-松弛(阵挛性)状态,可持续1-2min。治疗药物: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扑米酮、丙戊酸钠。 ===二、全身性发作=== 1、失神性发作(小发作):短暂意识突然丧失。常伴有对称的阵挛性活动。EEG呈3Hz/s高幅左右相称的同步化棘波,每次发作约持续30s。治疗药物:乙琥胺、氯硝西泮、丙戊酸钠、三甲双酮。 2、非典型失神发作:与典型的失神发作相比,发作和停止过程较慢,EEG呈多样化。治疗药物:乙琥胺、氯硝西泮、丙戊酸钠、三甲双酮。 3、肌阵挛性发作:单侧肢体部分肌群发生短暂的(约1s)休克样抽动。EEG伴有短暂爆发的多棘波。治疗药物:丙戊酸钠、拉莫三嗪。 4、婴儿阵挛性发作:发生于幼儿,全身肌肉节律性阵挛性收缩,意识丧失和明显的自主神经紊乱症状。治疗药物:糖皮质激素、丙戊酸钠、氯硝西泮。 5、强直-阵挛性发作(大发作):突然意识丧失伴有剧烈的强直性痉挛后转为阵挛性抽搐,继之较长时间的中枢抑制。治疗药物: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扑米酮、抗癫灵、丙戊酸钠。 6、癫痫持续状态:指大发作持续状态,反复抽搐,持续昏迷,不及时解救危及生命。治疗药物:地西泮、奥拉西泮、苯妥英钠、苯巴比妥。 ==发展史== 抗癫痫药的研究发展较慢,溴化物是第一个被发现对癫痫有效的药物,现已被淘汰。1912年开始使用苯巴比妥治疗癫痫,能有效控制对溴化物耐受患者的症状。直到1938年发现苯妥英钠,其结构与巴比妥类有共同之处,这两种药物一直应用至今。1964年发现丙戊酸钠可用于治疗癫痫。近年相继合成了一些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抗癫痫谱广的药物。虽然已有多种治疗癫痫的药物,但人们仍致力于寻求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少的药物。 ==药物分类== ===1、依据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分:=== (1)钠通道调节剂:此类药物有苯妥英钠、卡马西平、拉莫三嗪、唑尼沙胺、雷利托林、瑞玛西胺、氟桂利嗪、利鲁唑、丙戊酸钠和托吡酯、奥卡西平、登齐醇、萘咪酮等。这些药物均可选择性作用于钠通道,阻断钠离子依赖性动作电位的快速发放,调节电压依赖性钠离子通道,然而它不影响超极化膜电压。此外,这些药物还可以阻断钙离子通道,调节NA+-K+-ATP转化酶活性,从而达到抗惊厥作用。 (2)Γ-氨基丁酸调节剂:Γ-氨基丁酸(GABA)调节剂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性递质,它可促使氯离子内流入细胞使得胞膜的超极化更加稳定。凡能增加GABA含量或延长作用或增加敏感性者均有抗癫痫作用。因此,抗癫痫药物可通过以下途径发挥作用:①增强GABA合成,尚无此类药物。丙戊酸钠可增强GABA合成酶谷氨酸脱氢酶活性;②GABA激动剂或前体,如苯二氮卓类药物均为GABA激动剂;③GABA代谢抑制剂,如氨己烯酸;④GABA受体增强剂,如托吡酯等。 (3)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和兴奋氨基酸释放的调节剂,如拉莫三嗪,通过调节钠通道,阻断谷氨酸的释放;AMPA受体拮抗剂,如托吡酯等。 (4)与乙琥胺有关的抗失神发作的药物;如:三甲双酮,为选择性T型钙离子通道阻断剂。 (5)非尔氨脂、加巴喷定和左乙拉西坦等作用机制仍未完全清楚。 ===2、按化学结构分类=== (1)乙内酰脲类:苯妥英钠、美芬妥英、乙苯妥英等 (2)亚芪胺类:卡马西平 (3)巴比妥类:苯巴比妥、扑米酮、异戊巴比妥等 (4)琥珀酰亚胺类:如乙琥胺、甲琥胺、苯琥胺等 (5)双酮类:如三甲双酮、甲乙双酮; (6)侧链脂肪酸,如丙戊酸钠; (7)乙酰脲类:如苯乙酰脲、苯丁酰脲 (8)苯二氮卓类:如地西泮、氯硝西泮、硝西泮 (9)磺胺类:如乙酰唑胺、舒噻美 (10)激素类: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泼尼松 (11)其他:如副醛、水合氯醛、利多卡因、咖啡因、溴化物、盐酸米帕林 ==常用药物== ===常用于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 ===苯妥英钠=== (大仑丁)Dilantin,Phenytoin Sodium:特点:作用较强;疗效高;为大发作首选,对精神运动性发作次之,对局限性发作也有较好疗效,但对小发作无效甚至恶化; 无嗜睡作用;安全范围大;作用缓慢,口服一般需3~4天才显效,用于预防发作及维持治疗;而控制症状则以苯巴比妥为主。苯妥英钠抑制了Na+内流,从而使细胞静息电位负值增大,加大与阈电位的距离,提高了脑细胞的兴奋阈,稳定膜电位,从而阻止了病灶放电的扩散。还能使脑中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的含量升高,这也与其抗癫痫作用有一定关系。 苯妥英钠对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及舌咽神经痛有止痛作用,可能与稳定神经细胞膜电位有关。对洋地黄中毒所致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较佳。 ===苯巴比妥=== Phenobarbital,Luminal:抑制大脑皮层运动区,提高惊厥阈,直接抑制病灶放电,又能限制放电扩散,使大发作脑电恢复正常。作用快,维时长(6hr),毒性低,安全性较大,可作控制大发作首选;对小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的疗效差。不可突然停药,长期应用可致成瘾,致傻,相当危险,使用别的药物代替,(如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托吡酯、奥卡西平等)不仅临床疗效肯定,而且副作用小,患者容易耐受。 3、扑米酮(去氧苯巴比妥,扑痫酮)Primidone,Mysoline:在体内转化为苯巴比妥和苯乙基丙二酰胺(PEMA),对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及局限性发作都有较好疗效,但不如苯妥英钠。儿童对其有耐受性,故用量较大;体内消除较慢,长期应用有蓄积性;不可突然停药。 ===常用于癫痫持续状态=== ===安定=== (苯甲二氮卓,地西泮)Diazepam,Valium:静注显效快且较其他药安全,为持续状态首选,对大发作作用差。在癫痫持续状态的急性期,地西泮与劳拉西泮联合作用持续时间更长。不良反应少,久服骤停可引起惊厥;婴儿、青光眼、重症肌无力者忌用。 ===氯硝基安定=== Clomazepam,Clomapin:抗惊厥作用较安定强5倍,抗癫痫谱广,疗效稳定,作用快,维时长。不可骤停,连服半年可产生耐受性。 ===常用于小发作=== 1、[[乙琥胺]]Ethosuximide:为失神小发作首选。但能加重大发作,并有大发作者应合用苯巴比妥或苯妥英钠。不可骤停。 2、[[苯琥胺]](米隆丁)Phensuximide,Milontin:似乙琥胺,用于失神小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 3、[[三甲双酮]](解痉酮)Trimethadione,Tridione:降低大脑皮层和间脑兴奋性,缩短其后放电活动,对小发作疗效显著,但作用缓慢(2~4天才显效),仅用于预防。久服易蓄积;毒性较大,胃肠道反应为严重反应先兆。 4、[[香荚兰醛]](香草醛)Vanillin:为天麻提取成分,能对抗戊四氮引起的惊厥及其诱发的癫痫样脑电,对各型癫痫有效,尤其是小发作。不良反应轻。 5、[[乙酰唑胺]](醋氮酰胺)Acetazolamide,Diamox:为碳酸酐酶抑制剂,增加尿中Na+、K+、HCO3-排出,人为造成酸血症和低血钾,使脑中抑制性递质g-氨基丁酸生成增加及膜电位超极化,使神经肌肉兴奋性下降,还可减轻脑水肿。对小发作疗效较好,对大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也有明显疗效。本品与磺胺有交叉过敏反应,此类患者忌用。<ref>[https://www.iiyi.com/d-31-27377.html 常用抗癫痫药的合理应用]爱爱医</ref> ===常用于精神运动性发作=== 1、[[磺斯安]](硫噻嗪)Sulthiame,Ospolt:为强碳酸酐酶抑制剂,作用较强。用于精神运动性发作。 2、[[酰胺咪嗪]](痛惊宁,叉癫宁,退痛)Carbamazepine,Tegretol:对精神运动性发作最有效;对大发作和混合型癫痫疗效与苯妥英钠相似;对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较苯妥英钠好;具抗利尿作用,可能是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可用于尿崩症。 ===广谱抗癫痫药=== 1、[[丙戊酸钠]](抗癫灵,二丙基乙酸钠)Sodium 2-Propylvalerate,Sodium Valproate,DPA:不抑制癫痫病灶放电,而是阻止异常放电的扩散。对所有类型的癫痫都有效,尤其是对小发作优于乙琥胺;对大发作较苯妥英钠和苯巴比妥差,但对这两药无效的患者,本品仍有效;为小发作的首选药。长期毒性低,不良反应少。可能的作用原理:激活谷氨酸脱羧酶和抑制g-氨基丁酸转氨酶,促进g-氨基丁酸的合成,阻止g-氨基丁酸分解,使脑中抑制性递质g-氨基丁酸含量增加30~50%,神经肌肉兴奋性下降,而产生作用。 ==用药原则== 1、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至控制发作为限; 2、单一用药,无效时才考虑合用,一般不超过3种; 3、有规律服药; 4、不宜随便换药,确需换时,应在逐渐减少原用药物的剂量同时,逐渐增加新用药的剂量,防止诱发发作; 5、坚持长期治疗,可减少复发,一般多在1~2年内逐渐减量直至停药; 6、坚持逐渐减量停药原则; 7、用药时注意不良反应,如[[皮疹]]、[[皮炎]]等,定期查血、尿及肝功能; 8、用药时若有嗜睡症状,应加服[[咖啡因]](0.02~0.04g/次,3次/日),或[[麻黄碱]](25mg/次,3次/日); 9、患者应生活规律化,忌烟酒,低盐少水饮食,不要过饱,避免过度紧张,忌激烈运动,避免高空、水边及机械电机旁工作,以免发病时发生危险。 10、孕妇服药有潜在致畸可能,应加注意。 ==注意事项== 1、若1年内偶发1-2次者,一般不必用药预防; 2、单纯型癫痫选用一种有效药即可,先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至获得理想疗效时,维持治疗。若用单一药物难以凑效,或混合型癫痫常需合并用药。 3、在治疗过程中不宜随意更换药物,必需时,可采用过渡用药方法,即在原药基础上加用新药,待其发挥疗效后将原药减量渐停。即使症状完全控制后,仍需维持2-3年再逐渐停药,否则会导致复发。 4、对于长期使用抗癫痫药的患者,需注意毒副作用,密切和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临床应用== (1) 部分性癫痫发作: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妥英钠、氯硝西泮、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片 (2) 强直阵挛性大发作: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妥英钠、拉莫三嗪、托吡酯 (3) 失神性发作:乙琥胺、氯硝西泮、丙戊酸钠、拉莫三嗪、氨己烯酸 (4) 癫痫持续状态:[[地西泮]](i.v)、[[苯妥英钠]] (5)局限性癫痫发作和继发的全面性发作:[[非氨酯]] ==危害== 抗癫痫药物的副作用是每个癫痫患者都很关心的问题,其副作用的严重程度在不同的个体有着很大的差异,那么抗癫痫药物的副作用都有哪些呢? ===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 是指药物剂量过大、加药过快或服药的初期产生的不良反应,如头痛头晕、行走不稳、厌食、恶心、呕吐、疲劳、嗜睡、注意力涣散、多动、记忆力下降、情绪改变等,一般程度不重,经过调整药物剂量很快就能好转或消失; ===特异体质的不良反应=== 是指个体对药物中的某种成分过分敏感引起的不良反应,如皮疹、周围神经病、肝损害、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肝毒性(尤其在2岁以下的儿童)等,这种反应来势凶猛,不可预见,危害较重,多发生在服药的初期,发生率较少; ===长期的不良反应=== 一:抗癫痫药物对人的记忆、[[运动速度]]等均有影响,[[血药浓度]]越高,影响越明显。许多专家通过临床试验也表明苯妥英钠影响病人的操作技能、视空间能力和注意力,对运动和反应速度也有影响。有些治疗药物可影响病人的瞬时记忆和集中注意力,对语言速度也有影响。有些药物一般认为对智能无明显影响,但有人认为可能对精细运动有一定的影响。 二:抗癫痫药物对身体的危害首先是大脑神经系统,其症状表现是眩晕、头痛、精神紧张、精神失常、精神萎靡、精神错乱、忧郁、易冲动、木僵、共济失调、眼球颤动、言语障碍、复视、嗜睡、影响思维、工作及儿童智力发育受限、儿童可出现兴奋和焦虑。这些症状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有着严重的不良影响。另外,对于患者的上消化道系统,抗癫痫药物也有一些影响,如恶心、呕吐、厌食、上腹部疼痛、胃炎、食欲不振等。对于血液和[[淋巴系统]]的影响,一般表现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型贫血 、淋巴结肿大、血糖升高、白细胞减少、低血压等。抗癫痫药物的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引起肝、肾功能减退,造血功能障碍。因此肝、肾不全者应慎用或禁用。 三:人体长期摄入药物,而引起的全身器官的损伤,如痤疮、齿龈增生、面部粗糙、多毛、骨质疏松、小脑及脑干萎缩(长期大量使用)、性欲缺乏、体重改变、脱发、月经失调或闭经等。 ===致畸作用=== 就是指抗癫痫药物导致的后代发育不正常,新型抗癫痫药物已使这种可能性明显减少。 ==治疗药物== ===苯妥英钠=== (Phennytoin sodium) ===一. 药理作用机制=== 1.对可兴奋细胞的膜稳定作用,降低其兴奋性。使用—依赖性的阻滞Na+通道,减少Na+内流。对高频异常放电的神经元的Na+通道阻滞作用明显,抑制其高频率反复放电,而对正常的低频放电无影响。 2.苯妥英钠对神经元的快灭活型(T型)Ca2+通道,抑制Ca2+内流;较大浓度是还可抑制K+外流,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不应期。 3.高浓度苯妥英钠能抑制神经末梢对GABA的摄取,诱导GABA受体增生,间接增强GABA的作用,使Cl-内流增加而出现超极化,产生抑制异常高频放电的发生和扩散的作用。 1、膜稳定作用 1)阻滞电压依赖性Na+通道,抑制Na+ 内流 2)阻滞电压依赖性Ca2+通道 3)与失活的Na+通道结合,延长其不应期 2、增强中枢GABA功能 ===苯二氮卓类=== 地西泮:控制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之一。[[静脉注射]]见效快,安全。宜缓慢注射。 硝西泮:对肌阵挛性癫痫,不典型小发作和婴儿痉挛有较好的疗效。 氯硝西泮:对各型癫痫均有效,尤以对失神性小发作,肌阵挛性发作和不典型小发作为佳。 注意:苯二氮卓类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甚至发生共济失调。久用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 ===苯巴比妥和扑米酮=== 苯巴比妥( Phenobarbital, Luminal)(-) 特点:1 对大发作及持续状态有效,对小发作效果差。 2 比苯妥因钠作用迅速。不作为首选药。 扑米酮(Primidone): 对部分性发作和大发作的疗效优于苯巴比妥,但对复杂部分发作的疗效不及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钠。 二者的不良反应:镇静,嗜睡,眩晕和共济失调等。 ===乙琥胺=== 只对失神性小发作有效,疗效不及氯硝西泮,但副作用较少。仍是治疗小发作的常用药。 ===丙戊酸钠:=== 对各种癫痫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对大发作的疗效不如苯巴比妥和苯妥因钠;对小发作的疗效优于乙琥胺;对精神运动性发作的效力与酰胺咪嗪相似。 作用机制:升高谷胺酸脱羧酶活性,从而增加GABA在脑中浓度。 不良反应:轻,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参考文献== [[Category:340 化學總論]]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返回「
抗癫痫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