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托爾高戰役 的原始碼
←
托爾高戰役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托爾高戰役<br>Battle of Torgau</p> |- |<center><img src="https://weaponsandwarfare.files.wordpress.com/2018/06/gbfgnbgnb.jpg" width="280" ></center><small>[https://weaponsandwarfare.files.wordpress.com/2018/06/gbfgnbgnb.jpg 圖片來源 Weapons and Warfare] <br> '''名稱''' 托爾高戰役 '''日期''' 1760年11月3日 '''地點''' 托爾高 '''參戰國家''' 奧地利 \ 普魯士 '''參戰兵力''' 53400 \ 48000 '''結果''' 普魯士勝利</small> |} </div> '''托爾高戰役'''(Battle of Torgau),是[[七年戰爭]]<ref>[https://www.arcgis.com/apps/MapJournal/index.html?appid=72d61c21272949fb931042718c611087 英國的七年戰爭]</ref>中[[普魯士]]與[[奧地利]]在1760年11月3日的戰役。以普軍勝利作結。 ==起因== [[李格尼茨戰役]]後,[[腓特烈大帝]]率軍指向[[西里西亞]],道恩儘管仍然在數量上占有絕對優勢,還是謹慎地撤出西里西亞,採取守勢。整個8月份,道恩的8萬人和腓特烈、[[亨利親王]]兄弟會合後集結的5萬普軍對峙。但是整個戰略形勢對[[普魯士]]仍然嚴峻。10月,東線俄軍分出Totleben少將和[[切爾尼謝夫]](Chernyshev)中將兩個軍共17,600人,突擊柏林,一開始被守軍擊退。但是10月7日,萊西將軍率從道恩主力分出的18,000奧軍,與俄國遠征分隊會合,再次進攻。10月9日,柏林投降。腓特烈急忙率軍來救柏林,俄奧聯軍遂放棄柏林,俄軍回到奧得河上的主力營地,奧軍萊西部南下,與道恩主力會師於薩克森境內,共53,000人,屯兵於奧得河以西,托爾高城下,面向南方擺開陣勢。11月3日,[[托爾高戰役]]開始。 ==戰局== 腓特烈的兵力有48,000人,246門大炮,其中包括181門重炮。這次戰役,腓特烈的計畫有新的特點:他命令齊騰率18,000人(11,000步兵和7,000騎兵)在南方正面牽制奧軍主力,腓特烈本人率領主力3萬人,分3個縱隊行軍,悄悄從奧軍右翼外側繞到北面,奧軍的背後發起攻擊。普軍主力清晨6點半出發,中午時分[[腓特烈]]自己所在的第一縱隊繞到奧軍陣地背後,但是第二第三縱隊還有大部分重炮沒有跟上來。奧地利軍中的[[克羅埃西亞]]輕步兵偵察到這個動向,向道恩報告,道恩立即從南方正面分兵向北抵擋,形成一個空心大方陣。下午兩點,腓特烈為了抓緊時間,不顧迂迴部隊還沒有到齊,命令發動攻擊,由於奧軍開始有了準備,炮火猛烈,[[普魯士]]第一梯隊10個營擲彈兵,死傷2/3,退下來,緊接著,第二波攻擊也告失敗。一直到下午4點半,普軍北方戰線逐次投入兵力,始終未能突破奧軍防線 。腓特烈國王本人被一槍擊中,子彈穿透幾重棉衣,卻沒有透入身體。 在南方正面,奧軍萊西面對著普軍的齊騰。齊騰本來擔任的是佯攻任務,但是他充分發揮主動性,以一次接一次的衝鋒,緩慢地把萊西推向東北方向易北河邊。這樣,萊西和背後及右翼的道恩主力間拉開一段距離。下午4點,齊騰突然兵鋒一轉,向西北方向衝進這個缺口,以本身4個騎兵旅,加上[[薩爾登]](Saldern)將軍的近衛騎兵旅,猛攻道恩主力。北方許森(Hulsen)將軍率領第二和第三縱隊最後趕到的兵力,也發動最後的突擊,正好與齊騰形成前後夾擊。奧軍總司令道恩元帥受傷,代司令[[奧唐納]](O' Donnell,愛爾蘭人)看到陣地已不可守,下令總退卻。 ==影響== 這一戰[[普魯士]]取得了勝利,但是代價高昂:奧地利損失15,000人,普魯士方面的損失,各種資料估計從16,600人到24,700人不等,大約總在2萬以上。後世的評價,[[拿破崙]]認為腓特烈在這次戰役中犯了分散兵力的大忌,理應遭受慘重的失敗才對。而克勞塞維茨則認為,腓特烈是在實驗現代戰爭中把部隊分為幾個部分,協同作戰的新方法,只不過這次不太成功而已,因為下一次戰役腓特烈就成功運用了這種手段。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歐洲軍政事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托爾高戰役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