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德化 的原始碼
←
德化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德化县'''隶属福建省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中部,泉州市西北部。县域面积2232平方公里,截至到2018年,德化县下辖11镇、7乡。县政府驻浔中镇凤池街10号。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德化县常住人口为332148人。 五代后唐长兴四年、闽龙启元年(933年),由永泰县析出归德场置德化县。1985年,撤晋江地区建地级泉州市,德化县属泉州市管辖。德化县地势较高、地形复杂,地貌以低中山为主,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9.5℃,年均无霜期260天左右。 1996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陶瓷之乡”,2003年又被称评为“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获“中国瓷都·德化”之称,2015年被联合国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授予首个“世界陶瓷之都”称号,为中国古代三大瓷都之一。 德化是我国陶瓷文化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陶瓷产品80%以上外销,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福建省十大重点出口县(市)之一、全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先后荣膺“世界陶瓷之都”、“中国陶瓷之乡”、“中国电子商务百佳县”、“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中国小水电之乡”、“中国瓷都·德化”、“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早熟梨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竹子之乡”等称号。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87.66亿元。 2020年5月,入选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德化县] </ref> ==建置沿革== 德化建县前,疆域分属尤溪县、永泰县管辖。 唐贞元年间(785-795年),析永泰县归义乡置归德场,场址设在今德化县城,隶属永泰县,初具德化县雏形。 五代后唐长兴四年、闽龙启元年(933年),由永泰县析出归德场置德化县。 后晋开运二年、闽天德三年(945年),德化县隶属闽国东都(今福州)。 后汉乾祐二年、南唐保大七年(949年),尤溪县析常平、进城二乡归德化县辖,时属南唐清源军(今泉州)。 宋,属清源军、平海军和泉州。 元,属泉州路、泉宁府和泉州分省。 明,属福建布政使司泉州府。 清初沿袭明制,雍正十二年(1734年),划属福建布政使司永春直隶州。 民国年间,历属福建兴泉永道(南路道、厦门道)之第四、第六、第七、第九行政督察区。 1949年11月24日,德化解放,属福建省第七专区(后改称永安专区)。 1950年10月,划归晋江专区。 1971年,晋江专区改称晋江地区。 1985年,撤晋江地区建地级泉州市,德化县仍属其管辖。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德化县下辖12镇、6乡:[[浔中镇]]、[[龙浔镇]]、[[三班镇]]、[[龙门滩镇]]、[[雷峰镇]]、[[南埕镇]]、[[水口镇]]、[[赤水镇]]、[[葛坑镇]]、[[上涌镇]]、[[盖德镇]]、[[美湖镇]]、杨梅乡、汤头乡、桂阳乡、国宝乡、大铭乡、春美乡。<ref>[http://chz.wenming.cn/wmzh/201410/t20141022_1410817.html 建置沿革] </ref>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德化县位于福建省中部,泉州市西北部,东与福州市永泰县、莆田市仙游县毗邻,南和泉州市永春县接壤,西连三明市大田县,北毗三明市尤溪县。介于东经117 °55′~118°32 ′,北纬25 °23 ′~25°56′之间。县境东西长62.1公里,南北宽60.4公里,总面积2232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全县地势偏高,地形复杂,地貌以低中山地为主。河流以戴云山为中心,呈叶脉状向四周分布,分属闽江水系和晋江水系。境内山脉连绵,多呈北东——南西走向,河谷剧烈下切,峡谷十分发育,具鲜明之山地景色。其间偶有散布于群山之中的山间盆地和河谷阶地。地势大抵由中部微向四周倾斜,呈层状梯级下降。福建省第二高山戴云山雄居中部,海拔1856米。最低点仅217米。 德化县中部高耸,往四周呈阶梯状渐降,东南低于西北。全县75%以上的村驻地海拔在600~900米以上。其中,海拔在800-1856米的山地,占土地总面积的39.24%,约131.29万亩,主要分布在赤水、上涌、桂阳、葛坑、汤头、大铭、雷峰、南埕等乡;海拔500-800米的山地,占土地总面积的46.43%,约155.34万亩;海拔在217-500米的山间丘陵、盆地、河谷阶地仅占总面积的14.3%,主要分布在雷峰、浔中、三班等镇。 '''气候''' 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无霜期270天左右。同时,由于海拔高低悬殊、地形复杂,又具有气候垂直变化大、小气候突出等特征。城关年平均气温18.0℃,平均最高气温23.3℃,平均最低气温14.1℃;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5.9℃,极端最高气温36.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9.2℃,日照年平均1802.4小时,无霜期年平均27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789.0毫米。春雨季(3~4月),平均雨量31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7.3%;梅雨季(5~6月),平均雨量557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31.1%;台风雷阵雨季(7~9月),平均降水量65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36.3%;少雨季(10~2月),平均降水量27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5.2%。历年来年最大降水量2485.7毫米(1961年)。 '''水文''' 境内河流以戴云山为中心,呈叶脉状向四周分布,分属闽江水系和晋江水系。全县溪流总长495.06公里(溪面宽在10米以上),河网密度0.222公里/平方公里,年径流深在1000-1300毫米,径流总量22.95亿立方米。 境内集雨面积在50平方公里、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有浐溪、涌溪、大张溪、小尤溪等12条。其中浐溪、涌溪集雨面积最大、河流最长、流量最大。城区内河流有穿越中心城区的浐溪及其支流丁溪、缨溪。 浐溪:位于大樟溪上游,全长101公里,是境内最长的河流。发源于戴云山南坡,环绕县境东南部至水口乡湖坂村的涌口与环绕县境北部的另一条主要河流——涌溪汇合经永泰、闽侯入闽江,流域面积958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为6.5‰,年平均径流量为11.72亿立方米,是德化县县城供水的主要水源。 丁溪:发源于盖德乡雪山下,流经福阳、有济、英山、丁墘、丁溪村至县府前入浐溪,流域面积35平方公里。河道长度13.4公里,河床坡降平均为31.88%。 缨溪:发源于浔中镇格仔后金鸡山下,流经仙境、龙翰、浔中村南流入浐溪,流域面积17平方公里,河道长度8.6公里,河床坡降平均为44.16‰。<ref>[https://new.qq.com/omn/20210602/20210602A0D9EM00.htmll 地理环境] </ref>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有林地面积250.7万亩,森林覆盖率77.3%,全市第一:森林蓄积量1038.2万立方米。占泉州市森林总量的51%。水电资源充足,全县拥有电站155座,总装机容量24.77万千瓦,小水电装机容量位居中国前列,被授予“中国小水电之乡”荣誉称号。 因具垂直气候特征,树种繁多,有维管束植物864种;国家级珍稀植物有水松、银杏、南方红豆杉、金毛狗、刺桫椤、鹅掌楸、花榈木、福建柏、樟树、红豆树lO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有江南油杉、油杉、福建青冈、福建酸竹、长袍铁杉、黄檀等。此外,还有兰花、杜鹃花、茶花。 '''动物资源''' 国家级珍稀动物有蟒蛇、云豹、黄腹角雉、虎纹蛙、苏门羚、猕猴、穿山甲、水獭、毛冠鹿、黑熊、金猫、大灵猫、小灵猫、蛇雕、白鹇、鸳鸯、蝾螈、蜂鸟等;省级珍稀动物有棕鼯鼠、大头平胸龟、棘胸蛙等;高经济价值动物有龟鳖、河螺等。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拥有高岭土、煤炭、石灰石、泥煤、叶蜡石、金、铜、钨、锰等矿藏40多种。 '''人口民族'''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0.20万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浔中镇46126、龙浔镇84494、三班镇17675、龙门滩镇10006、雷峰镇11854、南埕镇9279、水口镇12910、赤水镇11036、杨梅乡6045、葛坑乡13997、汤头乡7011、上涌镇17208、桂阳乡6700、盖德乡13936、国宝乡7876、美湖乡12353、大铭乡4663、春美乡8665。 2011年全县常住人口为27.79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0.20万人相比,十年共减少2.41万人,减少7.98%,年平均减少率为0.83%。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德化县常住人口为332148人。 民族德化先民属闽越族。德化县有汉族,畲族,阿美族,高山族,壮族,苗族,满族,瑶族,水族,蒙古族,哈尼族,土家族。<ref>[http://chz.wenming.cn/wmzh/201410/t20141022_1410817.html 自然资源] </ref> ==经济概述== '''综述''' 德化县纳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范围和2014-2018年省级基本财力保障县范围。 2018年,德化县地区生产总值246.2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8.26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83亿元。 201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78.15亿元,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8.82亿元,增长3.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7亿元,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608元,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984元,增长9.8%。 202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87.6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9.37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86亿元。 '''第一产业''' 德化县西部、北部、中低山为用材林、粮食、畜牧区。东部低、中山为用材林、水源涵养林、粮食、经济作物、畜牧区。南部高丘、低山为粮、经、林、牧区。 德化在宋代以前就种水稻。民国时期大多为单季稻(又称中稻),小部分是双季稻。1956年后双季稻发展到5万亩左右,1987年仅有3万亩。 德化以种植春花生为主。1949年,全县春花生34亩,亩产78公斤。1959年,全县种植6364亩,亩产49.5公斤。1987年341亩,亩产106公斤。 有林地面积25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7.3%,森林蓄积量1038万立方米,占泉州市总量的51%。2005年陶瓷产值40.81亿元,纳税2.20亿元,占全县纳税额的44.30%。 2011年,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7.13亿元,现价增长19.5%,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后实际增长3.0%。全年第一产业(农业)实现增加值8.91亿元,增长2.9%,增速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得益于农副产品价格高位运行,2011年农业增加值实现与GDP同步增长,占GDP的比重稳定在7.4%。 2014年,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特色农业提升壮大,林下经济加快发展,新增“三品一标”产品4个,获评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6家、省级5家,冠林竹木列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棘胸蛙养殖取得3项国家专利,十八格黄花菜入选国家名特优农产品名录。特色农林业成为“三农”发展的主渠道,合计实现产值8.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6.6%。 2019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2.89亿元,增长3.9%。 '''第二产业''' 德化县规划可利用水力发电资源总装机容量13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4.47亿千瓦小时。1988年共建成小水电站288座,(其中淘汰报废的40千瓦以下的小水电站180座),实存108座,容量18071千瓦,其中100~1600千瓦骨干电站41座,容量15294千瓦。 1960年,生产水泥185吨。1961年停产。至1976年,年产水泥仅2217吨。1966~1976年亏损38万元。1985年,年产水泥3.04万吨,产品质量达425标号。 1979年,日用瓷产量为2186.3万件,其中出口瓷647.41万件,产值154.3万元。1987年,年产日用瓷7830.77万件,占全县日用瓷总产量的74%,产值1736.6万元,占全县陶瓷工业产值的57.36%,到1989年,生产日用瓷5573万件,占全县日用瓷总产量的60%,并改变产品结构,转向生产工艺瓷、摆设瓷,总收入3400万元,其中出口瓷收购总额2351万元,占全县出口瓷收购总额的65%。 2001全县陶瓷产值38亿元,占全县经济总量的69.72%,陶瓷业纳税占全县税收总额的50.11%。2003年陶瓷产值达53.1亿元,出口交货值达42.1亿元。 2011年,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57.21亿元,增长20.2%,比GDP增速快7.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1.0%。2011年,陶瓷、矿山冶炼及电业实现工业产值分别达101.51、25.00和5.97亿元,三大产业合计实现工业产值132.49亿元,较2010年同期现价增长35.3%,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9.1%,拉动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现价增长31.2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83.0%。 2014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7.3亿元,纳入市级万家企业成长库企业163家,规下转规上企业7家,列入省市级龙头企业9家。与华侨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成全国首个省级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陶瓷产业园区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通过评审,全省唯一列入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 陶瓷文化研究院挂牌成立,建成德化陶瓷艺术驻地中心、中国白推广展示中心,创建陶瓷工业设计研究院并被列入首批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培育对象名单,实现陶瓷产值363亿元,增长10.5%;工业增加值129.77亿元,增长9.1%;德化陶瓷品牌价值达1086亿元,居全国陶瓷产区第一位。 '''第三产业''' 2018年,德化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24亿元,增长13.3%;其中限额以上企业累计消费品零售额19.65亿元,增长25.9%,限下企业累计消费品零售额为58.6亿元,增长9.6%。71家联网直报的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零售额15.73亿元,增长31.4%,其中24家限额以上电商企业实现零售额8亿元,增长32.5%。 2018年,德化县完成出口自营出口商品总值21.52亿元,增长19.6%。从出口国家和地区看,对美国、欧盟等主要出口市场呈持续增长态势,出口额分别为9.24亿元、6.62亿元,分别增长20.8%、18.3%;对“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合计出口2.88亿元,占全县自营出口总值的13 %,其中对马来西亚、叙利亚、格鲁吉亚等国家出口快速增长,增速分别达615.7%、477.5%和316.1% 。 2019全年接待游客580.3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3.15亿元,分别增长21%、28.6%;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27.6亿元,增长20.1%;房地产、金融业等稳步发展,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97.69亿元,增长6.5%。<ref>[http://www.sc.chinanews.com.cn/zttp/2021-04-26/1 经济概述] </ref> ==社会事业== '''医疗卫生''' 县医院成为华侨大学附属医院,投入5530万元完成县中医院新院区主体工程。 县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正式启动,药品、耗材零差率和医疗价格、医保支付改革全面开展。 投入1亿元加快建设县医院医技楼、立体停车楼、妇幼保健院、第三医院和16家中医馆。投入2844万元,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化,成立县总医院,建立与三级医院协作网络,组建2个紧密型医共体,建设22家医疗机构协作共享的分级诊疗平台。深入开展健康扶贫、上门评残、“暖心服务”行动、巡回医疗健康服务,“健康德化”建设持续推进。 '''教育''' 投入8000万元完成城区学校新改扩建8所,新增学位5200个。 投入4亿元推进16个教育项目建设,7所公办学校交付使用,新引进4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新增校舍面积5万多平方米、学位5280个,中、高考质量稳步提升,教师进修学校创建“省示范性学校”和县教育“两项督导”分别通过省级评估。 '''文化''' 成功举办东亚文化之都·德化文化活动周、“百态观音·慈航普渡”德化瓷艺大师作品巡回展、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年会以及多位陶瓷大师海内外作品展,在故宫博物院首次举办的德化窑陶瓷精品展、由国家博物馆首次举办的陶瓷艺术个展——连紫华瓷艺作品展反响良好,申报“世界陶瓷之都”通过世界手工艺理事会初评,瓷都德化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成立县融媒体中心。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建成桂祥图书馆,提升改造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31个,创建非遗和文创展示基地3家。举办第十届海峡两岸生物多样性与森林保护文化研讨会,戴云山保护区获批省级对台交流基地。 '''社会保障''' 培训各类劳动者1.5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819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632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6%、8.7%。社保体系不断健全。新农合、新农保等继续提高标准,将外来务工人员及其配偶、子女纳入新农合,社保卡制作发放基本完成,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城乡居民全覆盖。造福工程危房改造、安置房建设等有序推进。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累计发放3300多万元,惠及低保对象8293人,救助困难群众1.6万人。 民生支出21.3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脱贫成效持续巩固。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建立防返贫、控新贫、稳脱贫长效机制,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出现返贫现象,实现村财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全部消除、10万元以上的村达127个。 巩固扩大医保覆盖面,推进社保扩面提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23元。在全市率先试行非公初级职称自主评聘工作,积极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广泛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安置公益性岗位83个,加强治欠保支力度,防范和打击虚假仲裁做法在全省推广。新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4个、农村幸福院15个。广泛开展临时救助和慈善救助。老龄、老干部工作得到加强。<ref>[http://k.sina.com.cn/article_6435191160 社会事业] </ref> ==交通== '''铁路''' 建设中的兴泉铁路贯穿县域,在县城附近(盖德镇)设有德化站,预计2020年投入使用。 '''公路''' 后茅公路——德化段:泉州后渚港至永安茅坪公路,又称13~305线,原称晋永线(晋江至永安),从永春苏坑入德化英山格经城关、浔中、国宝、赤水、美湖会龙桥、联春、春美、过十八格、出石岭入大田仙峰,长74.78公里。 '''德化县城夜景''' 水漳公路——德化段:福州南门兜至永定三层岭公路,又称13~103线,原称水漳线(古田县水口至漳平),德化路段起自德化与永泰交界山土窟坂,经水口、南埕、雷峰,至城关涂厝格,长57.5公里,接晋永公路出英山格经永春至漳平。 沙县—厦门高速公路(沙厦高速公路,2013年由原S30厦沙高速公路升格而来),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编号为G2517,是唯一一条全线在福建省境内的国家高速公路,泉州段于2017年11月16日通车,途径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其中,于德化县辖区内设德化(位于龙浔镇)、德化九仙山(位于国宝乡)、德化上涌(位于上涌镇)3个互通口,戴云山1对服务区。该线路全线于2017年12月12日通车。 '''水路''' 浐溪是县内主要水路,全长101公里。经永泰县境入闽江,距福州230公里。 涌溪水路自桂阳乡涌溪开始,流经久住、丘坂,至涌口与浐溪汇合。 '''县名由来''' 唐贞元年间,析永福(泰)县之归义乡置归德场,933年,闽王王延钧令场升县,取“归德”之“德”,鸣琴布化万民,所以命名德化县,并将善业寺辟为县治之所(即今址),传说宋代德化第一任县官刘文敏为“德化”写下一副冠联:“德风吹草绿,化雨润花红”,但德化县只产陶瓷,却不出文人。有个陈半仙云游到德化,见县治前二水平行东流,说要改二水平流为丁字形,谶言:“水流丁,岁簪缨”。杨梅富户林程闻言,即献资五十万民缗买田改溪,开凿未竣,夜间暴雨,洪水直冲,二水合流,“一夜成丁溪”,所以德化县治前就定名丁溪,丁溪既成,陈师文、苏祥、林扬休三人遂中进士,德化斯文则从此始。有人仿撰一联:白瓷映草绿,举子衬花红,这更体现了德化瓷都的特点。 ==风景名胜== 九仙山在赤水、上涌、大铭三乡交界处,海拔1658米,面积约35平方公里,在尤溪之南,山有九峰。历史最低气温达零下15.6摄氏度,当气温低于0℃会有雾凇,年雾日达300天。景区内的灵鹫岩和永安岩都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九仙山雾凇''' 灵鹫岩位于九仙山巅东侧,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朝开元四年(716年),尚存“甘泉”、“说法台”、“回照池”等胜境。寺的墙、柱均为石筑,释迦牟尼等15尊佛像亦为石雕。明万历年间柱础重修,新建山门石坊,德化知县杨文正“一方净土”题匾和永春知县夏忠“胜迹维新”题匾于坊上。大学士张瑞图,太仆丁启睿,状元学士庄际昌,进士户部主事郑沛,邑司训甘天训的题刻牌匾,悬挂于主殿两侧。清初整新两殿,增置岩田。16—18世纪,这里曾是省佛教活动中心之一,其僧徒分成九仙派18个支系,发展至900多人,分住或住持全省89处寺庙。 永安岩位于九仙山南麓、德化县赤水镇铭爱村与大铭乡大铭村的交界处。唐代开元年间,该地系九仙山僧邹无比垦种荇菜之处,故称“荇菜岩”。后来蛇神岳氏修炼成真,建有寺宇,奉蛇氏尊王。明代天顺年间,青年儒土史云济,法号妙应,到此地出家,并与铭山周进宗结谊。天顺八年(1464年)六月十日,史氏在荇菜涅莰化前曾嘱其徒日:“吾大劫未尽,化后悬我骸于大椿杪,六十年后则永安于此。”周进宗遵嘱,将其化后骨骸挂在铭山周氏祖字旁的大椿树梢。嗣后,侄儿周琼捐献山场,筹建岩字,取名“永安岩”,同时捐田千担作为岩租。明嘉靖初,椿树梢发光,周进宗孙孟士等取其骸塑佛像,祀于永安岩。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林顺七及住持僧应经再次募缘修建,正殿佛龛尚保存当年修建的文字,民国初重修,岩字系木构,歇山顶式,由正殿、中殿、观音楼、饭堂、地藏殿、护界亭等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829平方米。正殿供奉云济史公祖师,左边蛇岳尊王伽兰佛,右边安放着檀越主周进宗、周琼六塑像。正殿的中梁用拱木组成的藻井,圆天画着太极圈,结构精彩别致,独具一格,明、清时期大学士史继偕,进士翰林院检讨赖垓、太常寺卿李懋桧偕其侄进士李为观、进士知府李道泰,先后为该岩题赠牌匾。现尚保存的有赖垓的“法云真际”牌匾和民国时期的两对木刻楹联,寺字东侧有护界亭1座。 '''戴云山''' 戴云山,又名迎雪山,海拔1856米,雄奇险峻,气势磅礴,有“闽中屋脊”之称,是福建省境内的第二高峰,与台湾阿里山遥遥相望。也是戴云山脉的主峰,在福建泉州市德化县赤水镇戴云村。德化县境内的宗教寺庙、名人堂屋、古城寨和革命斗争遗址等旅游资源众多,比较著名的有:建于南北朝时期的戴云寺,屈斗宫古窑址、五代后唐的周香林寺以及苏十万抗元斗争遗址群、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活动遗址等,岱仙瀑布更是令人叹绝。还有以生态观光,史载,远在南北朝,就有僧到此开基建寺。唐时,泉州开元寺僧袒膊(名知亮)仰慕钟灵毓秀的戴云山,常自言曰:“身在紫云,显在戴云。”大中十二年(858年),他逝世后,徒弟将其遗体运往戴云山寺,塑像来祀,后其师慈感亦在此坐化。两位僧人同被崇奉为戴云寺的始祖。该寺始建于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宋端拱二年(989年)僧怀整重建。今寺宇附近尚存有南来淳祜四年(1244年)建的石板桥,大殿正中有明洪武二十年二月建的拜坛立石,上下殿有清康熙甲子(1684年)、乾隆庚辰(1760年)、乾隆己丑(1769年)部分维修的记载碑石。殿宇系木构歇山顶建筑,梁架结构简单。 '''石牛山''' 石牛山位于福建省德化县东部,海拔1782米。 主峰海拔1782米,是我国两处古火山放射状爆发口之一,是火山口保存较好的活标本,素以峰险、石怪、树奇、洞幽闻名,有龙泉洞、飞凤石、老龟征途等景点百来处。山岗石林遍布,成片的原始红豆杉与数十种国家珍贵树种郁郁葱葱,山中名观——石壶祖殿是闽台两地的道教圣地,流传着甚为广泛的神奇故事。 石牛山因山上一石似牛而得名。该山是个典型完整的放射状的火山塌陷盆地,这一中生代火山形成的山峰,构成丰富多姿、奇妙无穷的岩石山洞。 石牛山加上人们赋予种种的神话传说,使这一自然景观增添了迷人的色彩。很多岩石上留有神奇的 ,有的直削悬立如碑坊,如城门,有的如笔架、如卧榻、如花朵、如飞凤等各种动物。这里洞群密布,大小多达一百多处,洞中有洞,迂回曲折。相传南宋绍兴年间,永泰道人张自观、仙游道人肖朗瑞和闽清道人章朗庆曾在此斗魈魅。 岩石上数十处的脚印、指印以及剑插石、铁砧石、洗剑泉、石面盆、演法台等遗迹。山麓的石壶古寺,始建于明崇祯庚辰年(1640年), 1939年兵乱中烧毁,已由侨胞、本县乡民集资修复。寺前有龙池,池内卧着石牛,在水中似沉似浮,形态逼真。石牛山还留有古代“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长生塔”、“石壶福地”、“洞天”、“大客台”和一些字迹模糊不清的摩崖诗刻和字刻。 据说,周代楚邑苦县有一位清正的御史官姓李名乾,娶妻洪氏名婴敷。洪氏夫人怀胎12年之久,临盆时又遇难产,圣母娘娘攀树之枝,便剖左腋而产下一个黄面鹄首的男孩子,李御史心里越想越高兴,就把他取名为李耳,号伯阳,因怀胎12年才生下来,出生后黄面,因此,又把他叫做“老子”。 传说,老子一生下来左手指天,右手指地就开口说:“唯道独尊”,到了第九天就长成九尺身材的汉子,双眼方瞳,长眉,鼻子生双柱,聪慧颖悟,以三十六法心理性,究忠尽孝。后来做了周朝守藏史的官,又出任周室柱下史,周昭王时驾着青牛西出函谷关,函谷关令尹请他著《道德经》五千余言。有一年七月的甲子日,有人看到老子是个大耳长须,童颜鹤发,气宇超凡,仙风道骨,身骑青牛之上的仙人,手执云帚出游东瀛,把青牛放在东海之滨,自己驾云到东瀛州去了,有一天,老子急于回太清宫,忘记了收回青牛。后来青牛见不到主人,就在海滨的一个小山顶上,仰首向天长叫,叫一声小山就升高一寸,它想借此山直接通达天上太清宫去见它的主人。因此,一声一声地叫,叫了六万声,这个小山升高了六万寸,这时叫得声哑口渴,当它鸟瞰山下时大海不见了,脚下尽是层峦叠嶂,再往天上一看,离天大约还有三尺三,因此,它又张口想再叫,可是口太渴发不出声来,没有声音山就再不升高了。青牛的口也合不上了,从此,它就变成一头张口向天长叫的石牛。后人见此座山似牛,又尽是石头,人们就把它叫做石牛山,其牛头向天张开的牛嘴成为石牛山风景点的一绝。 '''岱仙瀑布''' 岱仙瀑布,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水口镇榜上村水尾的赤石口。溪水从山峰的缺口直下139米,站在瀑布下可以看到飞流直下,水雾形成的虹霓霞雾,使你感到山岚袭人。岱仙瀑布号称“华东第一瀑”,它发源于石牛山的赤石溪,经过山势雄伟的飞仙山峰,落差139 米,分两股飞泻而下,东为岱仙瀑布,西为油漏瀑布。两处交相辉映,格外壮观。岱仙瀑布为我省最大的瀑布之一,名列“泉州十八景”。 岱仙湖休闲区位于德化县水口镇中心,船岛山、下狮山、背腰里内湖、大云山内湖、葫芦坑内湖、虎尾山农田。 岱仙瀑布有“华东第一瀑”之称,发源于泉州市德化县石牛山的赤石溪,溪水流经山势雄浑的飞仙山峰,飞泻直下139米,被誉为“华东第一瀑”,奇妙的是,部分溪水流到边崖,形成一道更宽的、水流似油从漏斗穿过状的油漏瀑,因此岱仙大瀑布也称岱仙双瀑。整个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晴天,阳光直射,水帘发光,彩虹时隐时现,似巨幅珠帘下垂,象彩绸飞舞。蝉鸣、鸟语、流水声互相应和,象演奏交响乐,妙趣横生。通往石牛山的公路从瀑布崖顶穿过,下车鸟瞰瀑布,更使游客流连忘返。沿赤石溪而上,一路溪水潺潺,浓荫覆郁,林木苍翠,藤萝虬结,蕴深涵幽,鸟鸣谷应,峰回壑荡,沿路神形俱备的自然奇观,构成了独特的原始生态幽境。岱仙瀑布的右上方有一座飞仙亭,传颂着仙女显圣救民的美丽故事。凭栏探首,下临深渊,岱仙双瀑左右烘托,气势非凡。阴天,飞瀑溅沫,弥漫着乳白色的浓雾,烟波浩渺,苍茫一片。近观如漂浮空中,畅游仙山琼阁;远观似珠帘襟带,虹霓霞雾,轻盈飘渺。夏时,凉风微拂,雾岚轻扬,清新怡人;冬天,冰棱千丈,凝固着动态的美,折射着七彩阳光,更是一幅奇异的景观。山谷里,翠竹连绵,乔木挺立,灌木丛中点缀着野花,有龙潭虎穴、河马石、浴仙池等数处景点,与瀑布相互映衬。 广济桥位于双翰村,又名水尾桥、双翰桥亭。广济桥横架于古木参天的双翰村水尾峡谷之间,官道称它为风雨桥。这座历尽沦桑的古桥始建于明朝嘉靖元年(1522年)。清朝乾隆九年(1744年),该桥两边横置一座座板椅,直竖一条靠背椅,可供行人休息、避雨、纳凉时息坐,桥中顶仿宫殿建筑,搭个小巧玲珑的藻井工艺清湛,独具一格而闻名遐迩。桥廊屋顶盖青瓦片,中央再起一座歇山式小殿楼,犹似空中琼楼仙阁,壮丽非凡。这座桥历经500个春秋的古桥建筑,完好无损,成为胜迹。 狮子岩又名狮峰岩,始建于南宋淳熙己酉年(1189年), '''狮子岩''' 距今已有800多年,该岩寺为重檐歇山式木结构,古朴古香,富有宋代古刹建筑风格。该岩周围布满奇观,神话多多,有“世外桃源”之称的狮喉,有自然伸缩的“狮舌”,还有“仙人迹”、狮子寨、千年罗汉松、方竹、“树中树”等等,招来无数文人墨客至此领略旖旎风光,借景赋吟。该岩1942—1945年曾建立中共地下交通站,一度成为德大边委与省委机关联络中心。<ref>[http://www.sc.chinanews.com.cn/zttp/2021-04-26/1 风景名胜] </ref> ==德化特产== '''德化——中国早熟梨之乡''' 德化梨主要分布在美湖乡、上涌镇、葛坑乡、国宝乡等4个乡镇,年产量达8000吨。该品种具有成熟期 早、果型美观、汁多、肉脆、酸甜可口、风味独特、产量高等特点,可比其它地区早熟20天左右。1999 年参加福建省早熟梨评比以成熟期全省最早、品质全省最优获得全省第一名。 '''德化城雕''' 德化为中国陶瓷名城,已有上千年辉煌的陶瓷制造史外销史,却长久以来没有城雕。早在1993年10月举办首届中国德化国际陶瓷节期间,就有陶瓷界和文史界知名人士郑重提出要有德化城雕。经过十多年来向各界人士广泛征求意见,最终选定德化明代瓷圣何朝宗的代表作、泉州海交馆珍藏的国家一级文物“渡海观音”作为城雕原型。 '''渡海观音''' 德化大型瓷雕“渡海观音”坯体高度7.5米,由137块部件组成,烧成后高达6.4米,用瓷土8吨多,仅头部用土就达半吨。石雕、木雕达这个高度已属不易,瓷器达此高度迄今尚无文字记载。由于工程巨大,现代的注浆方式不适合这尊观音的坯体成型,所以制坯方式是采用传统的手工印坯方式,这样就导致同一块部件内的坯体厚薄不一,最厚的部位达20厘米,而最薄的部位仅3厘米,烧成后的成品每块重近百斤,这就增加了烧制的难度。德化科技团队应用了现代自动化科技,专门研制了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计算机编辑设置各程序段时间、温度目标值,升降温度速率自动运算,自动运行,匀速升温,匀速降温,声光自动报告窑炉运行状态。 '''陶瓷历史''' 德化的瓷业,历代烧制规模之大,分布之广,确实壮观,从人口密集的城关到偏僻的山村,从田野到丛山密林,经常可以发现古瓷片和古瓷窑的遗址,白莹莹、花艳艳的瓷片,象颗颗星斗撒在人间,似片片白玉镶织大地,把青翠翠、绿葱葱的山乡点缀到更加美丽。全县已发现的唐、宋、元、明、清至民国的窑址达238处,全县十八个乡镇都有古窑址分布,其中“屈斗宫德化窑址”(包括浔中、龙浔、三班、盖德,4个乡镇宋至明代的窑址)1988年被国务院颁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化早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后期即开始生产和使用陶瓷。至唐代后期,德化三班、泗滨一带制瓷业已开始发展。唐末五代出现陶瓷专著《陶瓷法》、《绘梅岭图》。 '''宋元时代''' 德化瓷器随着泉州港商业的系统工程海外贸易的发展而畅销海外,成为“海上丝瓷之路”的重要商品。北宋时代德化以碗砰仑窑为代表的窑场,其制瓷工艺已彩轮制、模制和胎接成型的技术。以龙窑大量烧制青瓷、青白瓷、白瓷、器形以碗、盘、杯、碟、瓶、罐、壶、盒、洗、花瓶为主,少量烧制黑釉茶碗等。装饰方法以刻花、划花和印花为主,于瓷器表面饰以莲瓣、牡丹、云水、蕉叶、缠枝花卉以及篾纹、菊瓣、葵纹、麦穗、卷草等纹饰,这些产品在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地都有发现。到南宋时,瓷窑烧制技术又月新发展,烧制的白瓷,器型大、胎体薄、釉色滋润、白度高、透光度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宋末元初,德化瓷窑有很大的改进,出现了一种介于龙窑和阶级窑之间,较易控制烧成火焰的“鸡笼窑”。开始改变宋初以来,使用还原烧成的老技术进入采用氧化烧成新技术阶段。1976年考古发掘的屈斗宫宋元窑炉遗址,坡长达57.1米,共有17间窑室,出土了800多件生产工具和6790多件完、残瓷器标本。这座窑的发现,特别是大量外销瓷器的出土,对研究德化穴元时代的烧造规模、烧制工艺、窑炉发展和当时的社会经济和物质文化的发展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填补了过去德化龙窑的空白。 '''明 代''' 德化瓷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无论是器物造型、烧制技术、产品质量、生产品种、工艺水平、装饰艺术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水平都远在宋元之上。以何朝宗为代表的瓷塑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艺术”和“天下共宝之”的珍品。独树一帜的“象牙白”(建白瓷),釉色乳白,如脂似玉、色调素雅,被称为中国白瓷的代表,享有“中国白”和“国际瓷坛明珠”的美誉。特别是道释人物瓷雕,造型逼真、格调高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达到了德化窑古代工艺技术成就的高峰。明代,德化窑炉也有新的创新,在全国首先出现了装烧容量大,既节省燃料、又易于控制烧成火焰的半倒焰式的阶级窑。这种形式的窑炉流传到国外,对国际瓷窑的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清代,德化釉下青花瓷器争夺斗艳,青花瓷取代建白活跃主要地位。青花的花式丰富,纹画内容取材很广,有历史故事、人物仕女、生产活动、社会习俗、禽兽花果、山水景物和带有宗教色彩的纹饰。画面明静素雅,笔法朴实粗犷,构图简洁舒展,充满生活气息,显示了民窑色彩或幽菁淡雅或浓郁艳丽的网络,开创了德化窑彩瓷的新纪元。它和清代新崛起的五彩瓷日用器皿和陈设供器一样畅销国外。 '''晚清以后''' 随着封建王朝的没落和外来侵略,中国城乡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德化瓷业走向衰落。但是少数民间艺人如苏学金、许友义等在艰难岁月中,坚持制瓷事业、继承传统、锐意创新,其作品仍获得很高的评价。1915年,苏学金首创捏塑瓷梅花,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优等奖。之后许友义创作的《木兰从军》、《关公》、《观音》等瓷雕作品,先后分别获得在英国、日本和南京举行的国际和全国博览会的金奖。1930年,许友义师徒为仙游龙纪寺特制的瓷塑《五百罗汉》,形态各异、行动逼真,亦为中国瓷坛首创的珍品。 '''新中国成立后''' 德化瓷业生产获得了新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县瓷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999年全县有陶瓷企业1100多家,从业人员8万多人,初步形成了传统瓷雕、西洋工艺瓷、日用瓷三大陶瓷产品体系。也涌出了一批陶瓷名企,如佳美集团、冠福集团、顺美集团等等!也使很多大企将分公司设至美国、德国、英国等等国家……。1993年,李鹏委员长任总理时题词德化名瓷,瓷国明珠,高度概括了德化陶瓷在国内的影响和地位。1996年3月,德化县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部等单位命名为“中国陶瓷之乡”。改革开放以来,德化人民充分发挥山多、水足、矿富、瓷美四大优势,大力实施大城关发展战略,成功闯出一条山区经济发展路子,全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继1996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陶瓷之乡”之后,2003年又被称评为“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中国瓷都德化”。如今已形成了以瓷雕为特色,茶具、餐具为主的陶瓷重县,现今德化瓷雕扬名于世,德化茶具生产约占到全国的百分七十,为发扬中国茶文化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革命遗址''' 中共福建省委机关革命遗址位于水口镇昆坂村。1943年,在国民党顽固派大肆“围剿”革命根据地时,为隐蔽积蓄力量,中共福建省委从闽北转移到闽中。同年12月,闽中工委书记林大蕃及游击队20多人来到毛厝、坂里。1944年正月下旬至二月间,省委机关游击队陆续来到坂里。在坂里牛寮坑困狗形山上,盖起了18座竹棚,开了2个操场。省委机关转移到坂里后,在德化大溪、永春和南安八都等地建立了几个据点,使闽北、闽东北、福州、永泰、大田及闽中地区的莆仙、晋南惠等根据地联结起来。这一时期,坂里村曾成为全省革命活动中心。省委机关在这里召开省委会议进行整风文件学习。省委创办《顽强斗争者》刊物。游击队奇袭莆田县涵江交通银行所缴获的伪币,也是带到坂里由省委分别发送给闽北、闽东北和福州等地区的地下党组织。还曾在这里用电台同中共中央联系过一次。并组织毛厝、坂里村的群众进行抗丁、抗税的斗争。省委机关在坂里住了4个月,于1944年6月,才分3批转移到仙游东湖。 '''岐山堂革命旧址''' 岐山堂革命旧址位于水口镇毛厝村。1941年冬至1949年中共闽中地下党在毛厝开展革命斗争,岐山堂是毛厝地区的革命据点之一。1945年5至12月,中共闽中特委和司令部领导人率领游击队驻此并于同年7月1日在岐山堂召开纪念建党24周年的群众大会,9月又在此召开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的群众大会。1949年3月,中共仙德工委在岐山堂设立指挥中心,开展“搞枪筹款,武装队伍”的活动。嗣后,随着革命工作的需要,建立永德仙人民游击队总指挥部领导永德仙人民游击队,在永德仙边境地区游击斗争期间,曾在歧山堂设立指挥机构。 '''戴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福建省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基因库、水源涵养区、生态安全屏障和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生物安全岛屿,是中国单位面积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保护区之一。它成立于1985年,总面积13472.4公顷,森林覆盖率93.4%,是福建省最早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保护区内有珍稀濒危或特有植物物种共115种,国家Ⅰ级保护野生植物有水松、南方红豆杉、银杏3种,Ⅱ级国家保护植物17种,省级保护植物27种。国家Ⅰ级野生保护动物有云豹、黄腹角雉、蟒蛇3种;国家Ⅱ级野生保护动物有白腹山雕、虎纹蛙、白鹇等36种。2004年通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评审,升格为“国家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东南沿海典型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重点保护中国大陆分布最南端、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黄山松林、重要的昆虫、兰科植物资源及其他濒危动植物物种。 '''云龙谷''' 国宝云龙谷景区里的农业创意园区原是一片荒田,经过一年多的不断完善规划设计,这里已被改造成集农业观光、科普宣传、花卉苗木培育基地为一体的农业创意园区。云龙谷农业创意园区占地50亩,香草培育区里总共种植薰衣草、紫苏草、迷迭香、薄荷等13种香草。 ==荣誉称号== 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陶瓷之乡 中国小水电之乡 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名单,德化县在其中。 中国茶油之乡 中国瓷都·德化”和“全国版权保护示范单位” 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全国文明县城 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 全国绿化模范县 全国科普示范县 全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县 省级文化先进县 省级双拥模范县 福建省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县 福建省首批平安县 中国百佳产业集群 中国循环经济模式示范县 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 福建省优秀旅游县 福建最佳旅游目的地 千年古县 世界陶瓷之都 福建最适宜人居地 国家园林县城。 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7月,荣获2019年“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称号。 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县域网购百强榜排名55。 2020中国夜经济繁荣百佳县市。 2020中国县域电子商务百强榜排名31。 2020中国县域消费百强榜排名40。 2020年5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全生态百优榜;入选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 2020年5月29日,入选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 2020年6月29日,入选省级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名单。 2020年7月29日,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0年11月,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 2020年12月,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11月3日,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2年6月,位列“数字乡村”百强县榜单第70位。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德化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