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徐州教育学院 的原始碼
←
徐州教育学院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徐州教育学院.jpeg|有框|右|<big>徐州教育学院(期刊)</big>[https://c61.cnki.net/CJFD/big/SZJY.jpg 原图链接][https://mall.cnki.net/magazine/magalist/SZJY.htm 来自 中国知网 的图片]]] 《'''徐州教育学院'''》是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命名,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师范性高等专科院校,为苏北地区培养名中小学教师和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各类专门人才,不仅撑起了徐州普教的半壁江山,还为科教兴国、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07年6月,徐州教育学院整建制并入徐州工程学院 ==办学特点== 多年来,学校坚持师范与非师范并重,立足发展师范教育专业,拓展非师范专业;坚持普高与成高并重,以发展普高为依托,采取多种形式,扩大成高办学渠道,使职前职后沟通,推进和扩大[[高等教育]]<ref>[https://www.sohu.com/a/316574279_120158383 高等教育学历的5种形式的区别],搜狐,2019-05-26</ref>学历文凭考试;坚持专科与[[本科]]并重,在现有专科院校的基础上,提升办学规格,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办学特点。 ==地理位置== 学校共有4个校区。永安校区坐落在文人墨客徜徉的苏子堤旁,湖滨校区位于[[徐州]]的西门户,南湖校区坐落在郁郁葱葱的云龙山麓、美丽的云龙湖畔,而新校区则位于徐州新城区高职集聚区内,坐落在浩瀚壮阔的大龙口[[水库]]边,与京福高速、连霍高速、筹建的京沪高速铁路毗邻,总占地面积600亩。 ==专业设置== 学校现有中文、外语、政史、[[教育]]、经贸、音乐、美术、艺术、[[数学]]、物理、化学、资源与管理学、[[信息技术]]、营养与保健学、体育等共计15个系12个本科专业、35个专科专业,以及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有机化学工业、区域经济4个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专业。 ==教学成果== 学校现有教职工446人,专任教师27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ref>[https://www.sohu.com/a/300791907_730726 副教授、助理教授、讲师之间有什么区别?看完这篇就懂了!],搜狐,2019-03-13</ref>91人,讲师94人。学校共有全日制普高大专生、成人本专科生以及各层次的学员8000余人。学校秉承“务本、和合、精勤、求是”的校训,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徐州市农村初中60%以上的[[教师]]是徐州教育学院毕业生。 ==硬件设施== 学校[[图书馆]]藏书近40万册,中外期刊达1200余种。投资400万元建设的高速校园网,使学校具备了良好的现代化[[教学]]、科研及生活条件。学校以其环境优雅、学风朴实、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而闻名。 为突显学校自身特色,带动重点学科及重点科研课题建设,学校成立了中国古代戏曲小说、中国现当代散文、[[无机化学]]、[[市场经济]]、数学分析5个研究室所。其中中国古代戏曲小说和无机化学为院级重点研究所,前者主要从事元明清戏曲小说的研究和曲谱的整理,后者主要将拓扑指数运用到物质结构的分析中。 中国两汉文化研究所、徐州市高等院校报刊研究会、徐州市社会学学会、徐州市外国经济研究会、徐州市[[楹联]]家协会、徐州市公共关系学学会等均挂靠在学校。 ==课题研究== 科研热的兴起和研究室的建设,催生了一大批具有相当水准的科研成果。“十五”期间,学校先后确立了18项院级重点科研课题,各类科研立项总数达到51项,其中有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5项,省教育厅校长培训工作研究课题1项。除此以外,还承担市科技情报局研究课题6项。 这些课题大部分已结题。学校共获得江苏省社科成果奖8项,江苏省各类[[作品]]奖15项,徐州市社科成果奖20项,徐州市[[自然科学]]成果奖18项,徐州市各类作品奖8项。全院教职工共出版各类学术专著18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300余篇,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的成果9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的16篇,被EI收录的3篇,有近20人次的论文摘要被美国CA文摘收录,其中化学研究室30余篇论文被权威刊物SCI收录, 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影响。 ==对外交流== 学校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1995年以来,先后与法国国立东方语言学院、日本[[京都大学]]、法国卢瓦尔省和圣太田市、德国柏林音乐大学、英国兰开夏中央大学以及中国台北建立了长期的交流与[[合作]]关系。2004年学校与澳大利亚南岸学院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双方开设国际贸易实务、音乐学和美术学三个专业的培养项目。2005年学校首次招收“2+1”类型学生,前两年在徐州教育学院学习,第三年在[[澳大利亚]]南岸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学习,获两院校双专科文凭,并可以继续在澳大利亚读本科。 学校与韩国韩鲜理工大学结成姊妹学校,共同推动留学生推荐和教育课程研究[[工作]],为学生出国深造、对外教育交流开启了便捷之门,成为拓展办学门径的新起点。 ==办学理念== 学校着力打造“师训、干训”两块优质[[品牌]],走“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两为两多”和“五并”的办学之路,即以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师训、干训为主,多方面、多层次为大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主动为农村[[基础教育]]事业、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多类别、多形式办学;做到新师资培养与在职教师培训并行、学历补偿教育与继续教育并举、中学教师培训与教育行政干部培训并抓、系统提高的教干长训与应急短训并存、为社会开展智力服务与发展校办产业并抓。 本着“多种形式、多种层次、长短结合”的原则,采取出城下乡、送教上门,市县联合、分县设点、业余自学、短期集中脱产面授辅导的形式,认真研究[[成人教育]]的招生形势,加大与本科院校联合办学力度,加强与各县[[教师]]进修学校等联合办学点的建设,制定和完善联合办学管理措施,进一步规范成人教学管理,提高成人教育质量,开拓成人教育新渠道。 ==招生规模== [[学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2003年起突破千人,2004年录取分数线为420分,高出省控专科分数线100分,在全省专科院校中位居前列,2005年录取分数线427分,高出省控专科分数线87分,在同类学校中,生源好,录取分数高,报到率高,拥有很高的知名度。 ==学生就业== 为鼓励学生勤奋好学、全面发展,学校设立了多项奖学金,每年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给予[[奖励]]。学校鼓励并支持学生以各种方式继续学习深造,[[学生]]在校期间还可以通过“专转本”、“专升本”等方式获得到本科院校学习的机会,也可以通过社会自考获取本科文凭。 学校共有12个专业实现了专科与本科自考的对接,在校生毕业时有近80%的人获得[[本科]]文凭或本科在读,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拓宽就业渠道打下坚实基础。学校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积极向社会推荐人才,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平台。近年来,学校师范类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非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 ==方针政策== 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三个面向”,突出办学特点,拓展办学空间,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为国家培养的各类人才中,有许多人已成为各条战线特别是教育战线上的领导和中坚力量,其中有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名教师、江苏省名校长等数百人,为“科教兴市”,振兴徐州基础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所获荣誉== 近年来,学校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人事分配制度、教学科研、后勤[[管理]]等方面改革整体推进,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有多位教职工获国家曾宪梓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师奖、省市“五个一”工程奖。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教师培训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学院系统校风建设先进集体、江苏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总工会优秀教工之家、江苏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徐州市文明单位、徐州市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05年被评为“2003-2004年度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质量]]兴校,形成了“说实话,想实招、办实事,求真务实谋发展;为学生、为教工、为群众,以人为本办大学”的发展共识。其办学目标——“大、高、强”,凸显了新时期教院师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学校发展蓝图;“务本、和合、精勤、求是”的校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凝聚着几代徐州教院师生的奉献理念,既是47年建校[[经验]]的整合与结晶,更是今后办学的指导理念与发展源泉。 2007年7月9日上午,徐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徐州工程学院、徐州教育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会议。市委副书记陈美行同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荣启同志,市委副秘书长姬远达同志,市教育局、人事局、财政局有关领导,徐州工程学院和徐州教育学院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了[[会议]]。 会上,李荣启同志宣读了省政府《关于同意徐州教育学院并入徐州工程学院的批复》。陈美行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就确保徐州教育学院平稳并入徐州工程学院作了重要讲话。 ==视频== ===<center> 徐州教育学院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徐州教育学院八九中文班30年聚会视频1</center> <center>{{#iDisplay:g3011h29ylg|560|390|qq}}</center> <center>江苏省人民政府2015年度政府信息公开报告</center> <center>{{#iDisplay:j0191hxp7c7|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返回「
徐州教育学院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