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张颐武 的原始碼
←
张颐武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张颐武 | 图像 = [[File:张颐武22.jpg|缩略图 |center|[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2905166&sid=3065729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com/doc/2905166-3065729.html 图片来源360搜索]]] | 图像说明 =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评论家 | 出生日期 = 1962年8月 | 出生地点 = 浙江温州 | 国籍 = 中国 | 母校 = 北京大学 | 职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张颐武'''1962年8月出生,[[浙江]][[温州]]人,1993年5月加入民进,1987年7月参加工作,[[硕士]][[研究生]],[[教授]]、[[博士生导师]]<ref>[https://finance.sina.com.cn/hy/20050823/19211910867.shtml 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颐武 ],新浪, 2005-08-23</ref>。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ref>[https://business.sohu.com/20140325/n397197165.shtml 酒闻: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张颐武 ],搜狐, 2014-03-25</ref>。 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民进中央委员、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民进北京市委会副主委。 == 人物经历 == 1980-1984年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生。 1984-1987年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 师从谢冕教授,获当代文学硕士学位。 1987年后历任北京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2003年获北京文联文艺评论奖一等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三等奖<ref>[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5/o4k16nr3c0tim8m.html 张颐武 ],搜狐, 2014-06-27</ref>。 2002年获北京大学正大奖教金。 2004年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三等奖。 2005年获北京大学正大奖教金。 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10年受聘任[[上海交通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 2012年5月民进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挂职担任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 2015年12月16日,以嘉宾身份出席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 2017年7月民进北京市第十五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7年11月,当选为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 == 研究方向 == 包括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理论、大众文化和文化理论。 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于在全球化产生深刻影响的中国内部的文化分化的研究。 二是对于当下文化中的认同问题的研究。 == 主讲课程 == 主讲课程为:中国当代文学史 大众文化研究 中国当代小说与电影等。 == 主要贡献 == === 论文 === (2003年以后的部分论文) 《全球化:认同或追问》《大众传媒与现代文学》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1月。 《中等收入者与文学想象》《文学自由谈》2003年第1期。 《〈英雄〉:新世纪的隐喻》《当代电影》2003年第2期。 《晚清现代性:欲望的发现》5000字《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File:张颐武2.jpg|缩略图]] 《论"新世纪文化"的电视文化表征》14000字《文艺研究》2003年第3期。 《第四代与现代性》10000字《和共和国一起成长》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5月。 《孤独的英雄:十年后再说张艺谋神话》《电影艺术》2003年第4期。 《"现代性"文学制度的反思》《文学自由谈》2003年第4期。 《追寻李长之的文学精神》《文学自由谈》2003年第5期。 《跨出五四:我们需要超越的精神》《山花》2003年第11期。 《全球化时代批评理论的新空间》《外国文学》2003年第6期。 《新文学的终结》《山花》2004年第10期。 《超越启蒙论和娱乐论》《当代电影》2004年第6期。 《张艺谋与全球想象》《文艺争鸣》2005年第1期。 《回归想象与下降史观》《上海文化》2005年第1期。 《传奇与优雅:跨出新文学之后》《山花》2005年第2期。 《第五代与中国文化的转型》《当代电影》2005年第3期。 《新世纪文学:跨出新时期的思考》《文艺争鸣》2005年第4期。 《中国之眼:改编的跨文化问题》《电影艺术》2007年第1期。 《历史临界点的回溯》《山花》2007年第2期。 《抽象观众与具体观众》《电影艺术》2007年第3期。 《两对基本概念:抽象观众/具体观众视觉性/文学性》《当代电影》2007年第3期。 《文艺复兴再思--以李长之的文艺复兴思想为前提》《艺术评论》2007年第7期。 《规范的建构和影视研究的发展》《当代电影》2007年第4期。 《后原初性:认同的再造和想像的重组》《文艺研究》2007年第11期。 《80后:寻找超越平庸的空间》《黄河文学》2007年12期。 《电影与21世纪中国新的发展》《当代电影》2008年第2期。 《集结号:对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凭吊》《当代电影》2008年第3期。 《新文学的"严肃性"与当下文学的"后严肃性"》《河北学刊》2008年第3期。 《本土或全球?本土即全球?》《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后严肃性"与新世纪文学》《花城》2008年第3期 11000字。 《新世纪文化:全球本土化时代的展开》《山花》2008年第2期 13000字。 "The Magic of two TV Series in the 1990s in China" Cultural Studies in Asia 2004 首尔大学出版社 "Recent Change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ry Trends" World Literature Today 2007 7-8 === 论著 === 《在边缘处追索》 1992 时代文艺出版社。 《大转型》(与谢冕合著)1995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1996 广西教育出版社。 《后世纪的文化瞭望--刘心武张颐武对话录》1996 漓江出版社。 《世纪末沉醉》1999 百花文艺出版社。 《思想的踪迹》2002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理论近著 === 《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新新中国的形象》。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6。 === 随笔文集 === (部分) 《一个人的阅读史》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8。 《在言语的旅途上》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2。 === 主编丛书 === 《符号中国》。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化发展史》。 《21世纪中国当代文学书库》(英文)。 《欲望的舞蹈--新状态小说》(编选)1994 敦煌文艺出版社。 《破镜的美丽--后现代主义散文》(编选)1994 敦煌文艺出版社。 《现代性中国》(编选)2005 河南大学出版社。 《北大年选--2005批评卷》(与贺桂梅合编)2006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学术讲座 === 《文学如何书写中国梦》 。 == 获奖记录 == 2003 论文《迷乱阅读:对"七十年代作家"的再思考》北京市第二届文艺评论奖一等奖。 2003 论文《迷乱阅读:对"七十年代作家"的再思考》中国文联第3届文艺评论奖 三等奖。 2004 论文《"论中等收入者"与文学想象》中国文联第4届文艺评论奖 三等奖。 2008 论文《消费时代的文学--想象中的全球化》人民文学杂志中国作家网"新时期文学研究"优秀论文奖。 == 人物活动 == 2017年12月,参与并主讲第二十一次长安街读书会:中华文化 世界自信。 ==视频== ===《北京冬奥组委官网》张颐武:吉祥物首先要有视觉震撼力 吉祥物名字有很深的文化意蕴 2019-09-17发布=== {{#iDisplay:c0032bkloos|寬度|高度|qq}} ===张颐武:一个失掉了认同和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2022年1月1日发布=== {{#iDisplay:p3316dvqwpr|寬度|高度|qq}}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 [[Category:文學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张颐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