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张苏展 的原始碼
←
张苏展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张苏展 | 图像 = [[File:D8c883e9eecc578fa244f8156d05fd01 93f39f132fb44498b9636c9ed6170536 th.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5%BC%A0%E8%8B%8F%E5%B1%95&src=tab_www&correct=%E5%BC%A0%E8%8B%8F%E5%B1%95&ancestor=list&cmsid=27974ebb16ac5566fc14bd4bcae08717&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adstar=0&clw=233#id=d8c883e9eecc578fa244f8156d05fd01&currsn=0&ps=57&pc=57 原圖鏈接][https://www.sohu.com/a/124835183_387197 来自搜狐]]] | 出生日期 = | 国籍 = | 职业 = 医生 | 知名于 = <br></br> </br> </br> </br> }} == 个人简介 == '''张苏展''',男,[[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91年获浙江医科大学博士学位。曾赴[[德国]][[基尔大学]]做博士后交流学者;美国宾夕伐尼亚大学医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从事局部化疗药代动力学研究;美国麻省医学中心东佛吉尼亚医学院高级访问学者,从事宾夕伐尼医学院临床技能评估项目;并曾赴世界上最大的两所肿瘤中心—纽约的纪念癌症中心和休斯顿的安德孙癌症中心学习肿瘤化疗。1998年晋升为教授,2000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主任。 现任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卫生部癌症早诊早治专家组副组长、卫生部大肠癌早诊早治专家组组长、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全国肿瘤规范化诊疗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重点学科-肿瘤学学科带头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梯队培养人选。实用肿瘤杂志主编,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国医学高等教育杂志、实用癌症等杂志编委。 曾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国家大肠癌攻关课题,主持国家科技支撑“十一五”攻关计划1项, “863”课题2项,及其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近百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由于为我国肿瘤防治事业所作的出色工作,曾获1993年度塞克勒中国医生年度奖,是获该项殊荣的第一位中青年肿瘤医生。2005-2006年度入选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擅长各种肿瘤的诊治,尤其是对[[乳腺]]、[[胃肠]]、[[甲状腺]]、软组织肿瘤的诊治有很深的造诣。对多发性、转移性肿瘤的诊治有独到之处。对大肠癌、乳腺癌等肿瘤的流行病学诊断、高危人群监视有很深研究。<ref>[http://www.caca.org.cn/system/2011/12/06/010094506.shtml 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苏展],中国抗癌协会,2011-12-06</ref> ==人物介绍== 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国抗癌协会理事、全国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浙江分会肿瘤委员会主任委员,实用肿瘤杂志主编、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国医学高等教育杂志、实用癌症等杂志编委。擅长各种肿瘤的诊治,尤其对乳腺、胃肠、甲状腺、软组织肿瘤的诊治,对多发性、转移性肿瘤的诊治有独到之处。 长期肿瘤防治工作,毕业于原浙江医科大学,于1982年、1991年分别获硕士、博士学位。曾赴德国基尔大学做博士后交流学者;美国宾夕伐尼亚大学医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从事局部化疗药代动力学研究;美国麻省医学中心东佛吉尼亚医学院高级访问学者,从事宾夕伐尼医学院临床技能评估项目;美国休斯敦M.D. Anderson肿瘤中心进修肿瘤化疗导师研讨班。由于他对我国肿瘤防治事业所作的出色工作,曾获1993年度赛克勒中国医生年度奖,是获该项殊荣的第一位中青年肿瘤医生。荣获"2005-2006年度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擅长各种肿瘤的诊治,尤其对乳腺、胃肠、甲状腺、软组织肿瘤的诊治,对多发性、转移性肿瘤的诊治有独到之处,是我国最早应用改良根治手术治疗乳腺的专家之一。对乳癌的流行病学诊断、发现手段、高危人群监视都有很深研究。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苏展教授当选第一任主任委员== [[File:7563eb56577987f1b145805e99b1da6c f59b9da69a6b48a39664cceabc05c57f th.jpg|缩略图|居左|2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5%BC%A0%E8%8B%8F%E5%B1%95&src=tab_www&correct=%E5%BC%A0%E8%8B%8F%E5%B1%95&ancestor=list&cmsid=79e0fd2ab1449b1d02232d34cfb62f4a&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adstar=0&clw=233#id=7563eb56577987f1b145805e99b1da6c&currsn=0&ps=57&pc=57][https://www.sohu.com/a/124835183_387197 来自搜狐]]] 此次会议上,张苏展教授,详细介绍了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的筹备情况。2015年12月在CSCO成为一级学会后不久,张苏展教授向CSCO理事会提交了“关于成立CSCO下属结直肠癌专业委员会的建议书”,经2016年9月21日“CSCO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联席会议”讨论批准成为专家委员会的筹备负责人。44名第一届委员候选人均来自结直肠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第一线,涵盖了结直肠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个相关学科;既有肠癌领域资深专家教授,也有相当一批思想活跃、积极向上、愿意为协会工作付出的年轻专家,保证了专家委员会能有一个稳固的发展和传承。 成立会议上,在张苏展教授、徐瑞华教授和蔡三军教授的主持下,委员们积极发言,分别从不同角度针对2017年专家委员会的工作计划(指南巡讲、学术年会、MDT推广等)进行了讨论。特别是针对在2016年12月18日新发布的《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的全国巡讲活动进行了细致的规划。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袁瑛教授,在会议上总结了国际上刚刚更新的结直肠癌领域的指南及专家共识。 CSCO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是隶属于CSCO的二级学会,是CSCO成为一级学会后成立的第一个下属二级学会,其主旨是为从事结直肠癌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临床医师提供多学科参与的、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推广和深化规范化、个体化和多学科合作的理念,最终使我国结直肠癌诊治水平得以提高,为提升我国结直肠癌综合诊治水平做出贡献。<ref>[https://www.sohu.com/a/124835183_387197 浙医二院张苏展教授当选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第一任主任委员],搜狐网,2017-01-20</ref> ==2019 CSCO指南会】张苏展教授:《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解析== <ref>[http://www.liangyihui.net/doc/49294 2019 CSCO指南会】张苏展教授:《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解析],肿瘤资讯,2019年04月28日 </ref>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19》更新要点=== 2019年4月26—27日,2019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发布会在南京成功召开。【肿瘤资讯】有幸邀请到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张苏展教授介绍《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19》更新要点。同时,我们也关注到呋喹替尼单药作为Ⅰ级推荐写入指南,用于晚期肠癌三线治疗,张苏展教授对这一更新也展开介绍。 '''张苏展教授''':CSCO指南是国内更新最快的一个指南,每年更新一次,在今天的CSCO指南发布大会上,我们发布了2019年《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内容的更新方面有三个特点。 第一,不仅重视患者治疗,在诊断方面也进行了格式化的指南推荐。我们发现,在临床实践中,如果医生的诊断是准确的,相应的,治疗准确度也明显提高。 第二,重视左右半这一分层因素在晚期结直肠癌管理中的地位。从2016年开始,左右半的问题,在肠癌中讨论了很长的时间,经过这几年的观察,中国专家基本上达成共识,认为不同药物在左右半晚期结直肠癌中,敏感性不同,以左右半作为分层因素,可以指导我们选择比较有效的药物,主要表现在两个靶向药物的选择。最近,国家医保局已将这两个靶向药物纳入医保名单,该药将得到更广泛的临床应用,患者也因此获得更好的治疗。 第三,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更新,即在晚期结直肠癌中,引入了免疫治疗的概念。相对而言,免疫治疗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有效的患者比较少,目前只是针对错配修复基因突变的患者,这部分患者在晚期肠癌中仅占5%。临床上,有少数患者会在一线就使用免疫治疗,大部分错配修复基因突变的患者会在化疗和靶向药物失败以后,应用免疫治疗。目前我国已经有一些进口和国产免疫治疗药物上市,但尚未获批肠癌适应证。此次CSCO指南的更新,在肠癌的免疫治疗方面开创了我国的一个先河,也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患者应用免疫治疗指明了方向。 ===呋喹替尼单药作为Ⅰ级推荐用于晚期结直肠癌三线治疗 === ''' 张苏展教授''':呋喹替尼用于晚期肠癌三线治疗的疗效已经在FRESCO研究中得到验证,研究结果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JAMA,显示呋喹替尼用于晚期肠癌三线治疗,显著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我们中心也参加了这项研究,我们的亲身体会是,呋喹替尼毒性相对较低,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好。本次呋喹替尼列入指南推荐,也是开创了一个先河,在CSCO指南中推荐了国外指南没有的药物。 ===呋喹替尼作为I级推荐写入CSCO肠癌指南,对我国临床实践的影响 === '''张苏展教授''':目前,呋喹替尼主要推荐用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三线治疗,即既往使用过一、二线治疗后疾病进展的患者。既往,对于晚期结直肠癌三线治疗,没有标准药物可选,目前已有瑞戈非尼和呋喹替尼两个药物。瑞戈非尼是进口药物,呋喹替尼与之不同。首先,它是中国自主研发的药物,因此我国医生比国外医生在治疗选择上多了一个药物。第二,Ⅲ期临床试验证实了呋喹替尼的有效率,其对总生存的延长不亚于进口药物。目前,呋喹替尼虽然作为Ⅰ级推荐,但尚未纳入医保,我们非常盼望这个药物能尽早进入医保,给中国一、二线治疗失败的结直肠癌患者带来福音。目前临床上,我的一些患者已经使用过呋喹替尼,采用的是5mg剂量,毒副作用比较轻,且均观察到疗效,患者使用的依从性也比较好。后续,呋喹替尼能否和其他药物联合,进一步前移至一线,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 ==2020最新“肠”识,听张苏展教授解读肠癌,学习癌症预防== [[File:F424d944464203fec9da5e318901ccbb 1556509214688706.png|缩略图|居左|2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5%BC%A0%E8%8B%8F%E5%B1%95&src=tab_www&correct=%E5%BC%A0%E8%8B%8F%E5%B1%95&ancestor=list&cmsid=ab012b87b9ae7737e86316680e9e8440&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adstar=0&clw=233#id=f424d944464203fec9da5e318901ccbb&currsn=0&ps=57&pc=57][http://www.liangyihui.net/doc/49294 来自肿瘤资讯]]] 肠癌,被称为“吃出来的癌症”,截止2020年,肠癌发病率在中国排名前三,死亡率排在第五位,肠癌已经成为危害国人健康的“蒙面杀手”。时值“世界肠道健康日”,易加医特邀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主任、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张苏展教授为我们揭开肠癌的“面纱”, 解读肠癌筛查与防治。 '''中美发病率存在差异,我国老年患者居多''' 近年来,国外的调查显示,老年人群体肠癌发病率的趋势有所下降。而与之相反的是,在年轻人中肠癌的发病率显著提高,让很多年轻人为之恐慌。那么在中国,是否也有这样的趋势呢? '''张苏展教授表示,中美之间肠癌数据有一定差异:'''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肠癌发病率明显下降,其中下降最明显的人群在50-70岁年龄段,美国学者认为其最主要的原因是肠癌筛查的推行。目前美国接受筛查的主要是50岁甚至60岁以上的人群,年轻人不太重视筛查,所以年轻人的发病比例增加了。” 张苏展教授介绍,在中国,肠癌发病率是上升的,肠癌患者发病年龄也是上升的。 “以上海市为例,上海是肠癌发病率较高地区,约为60/10万,其中超过一半的患者为70岁以上人群,由此也引发了学术界的一些争议,例如肠癌筛查的年龄是不是还要更高?事实上年龄不是一个绝对因素,一般来讲如果患者的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下,做肠癌筛查获益很小。” 在肠癌的基因突变上,中美之间差异不大,所以在治疗策略方面是相似的。 '''经济发达地区发病率较高''' 在我国,肠癌发病率排前三的地区分别是台湾、香港和上海。 “肠癌的发病率与经济水平有一定相关性,东南沿海城市是高发地区。” 为什么经济水平发展较快、较好的地区肠癌发病率会升高呢?张苏展教授表示,经济发展较快、较好的地区,人们工作、生活节奏更快,上下班坐车,上下楼坐电梯,坐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大半天,体力劳动越来越少,导致肠癌发生风险升高。 此外,发达地区,人们的饮食要么以快餐为主,营养不均衡;要么更加精细,营养过剩,这些也是导致肠癌发生的原因之一。 '''任何息肉都会增加肠癌风险?''' 近期,一项发表于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的研究称,任何息肉都会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而广基锯齿状息肉、管状绒毛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这三种亚型会增加死亡率。 研究截图 研究发现,在息肉类型方面,结直肠癌10年累计发病率分别为: 一般人群为2.1%(95%CI:2.0%-2.1%); 增生性息肉为1.6%(95%CI:1.5%-1.7%); 广基锯齿状息肉为2.5%(95%CI:1.9%-3.3%); 管状腺瘤为2.7%(95%CI:2.5%-2.9%); 管状绒毛状腺瘤为5.1%(95%CI:4.8%-5.4%); 绒毛状腺瘤为8.6%(95%CI:7.4%-10.1%)。 数据来看,确实每种息肉都增加了肠癌发生风险。什么是息肉?它真的很可怕吗?对此,张苏展教授表示: “笼统地讲,息肉是肠黏膜表面凸起的部分,分为肿瘤性息肉和炎症性息肉。而肿瘤性息肉其实是癌前病变,经过一段时间发展,长则10年、15年,短则5年、8年,它就会转变为肠癌。此外,炎症性息肉与肠癌也有一定关系。” 也就是说,有息肉的患者其肠癌发生的危险性较高,因此张苏展教授建议大家发现息肉,就把它“拿”下来,并进行病理检查。 想要改变结直肠癌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现状,筛查是关键! 早期“来无影”是很多恶性肿瘤的一大特点,肠癌自然也不例外。 “一般来讲恶性肿瘤的早期症状都不明显,这是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困难的一个原因。想要在早期诊断肠癌是很难的,大便习惯改变是肠癌的一个常见表现,但未必发生在早期。” 根据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数据,2015年中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38.8万,死亡病例18.7万。 '''想要改变结直肠癌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现状,筛查是关键!''' 张苏展教授表示: “结肠镜检查是目前最可靠的肠癌筛查手段。它不仅可以发现癌前病变和早期肠癌,还可以直接治疗,但是它是一种侵入性的技术,人群接受的依从性较差。” 最近发表在《内科学年鉴》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哪怕结肠镜检查结果是阴性的,也能够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见筛查的重要性(相关文章:做一次肠镜最多能管几年平安?| 研究截图 据了解,目前较为普遍且简单的筛查方法是根据人群分层,进行初筛、精筛和诊治。初筛阳性的患者应直接接受结肠镜诊断,有条件的人群可以加做分子检测(FIT-DNA检测)以提高初筛的精准度。 在筛查年龄上,如果患者具有高度遗传背景,张苏展教授建议筛查年龄放低一些,25-30岁即可进行筛查。没有遗传背景的人群建议40岁以后进行肠癌筛查,此后每3-5年筛查一次。老年人群中,如果没有合并其他疾病,预期寿命较长,筛查的年龄可以放宽到75岁。 '''预防肠癌:管住嘴,迈开腿!''' “从生活习惯上面来讲,预防肠癌要管住嘴、迈开腿,这两点是最重要的,因为遗传易感基因是改变不了的。”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约30%-50% 的癌症是可以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而进行预防。肠癌要如何预防呢?张苏展教授建议在饮食上多吃新鲜蔬菜,多吃含纤维素的食物,多吃含钙的食物。 “新鲜的水果蔬菜以及含钙的食物,对肠道有保护作用。” 而所谓的“迈开腿”就是要加强体育锻炼。 “人的体力活动程度跟粪便通过肠道的时间是密切相关的,体力活动程度越低,吃下去的东西在肠道里面储留的时间就越长,患肠癌的风险就越大。” 有人说益生菌可以预防肠癌,是否有科学依据呢?张苏展教授表示,肠道菌群确实是目前比较热点的研究方向,一些研究也证实了,人体肠道菌群的基因特点影响着肠癌的发生,但由于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不同,所以每个人肠道菌群的特点也有一定区别。目前而言,很难制定一个对所有人都合理的肠道菌群方法。就益生菌来说,它是一个非医学的选择,从科学的角度讲,益生菌是否能够获益取决于每个人的肠道菌群。 现在,你是在坐着刷手机,还是躺着刷手机呢?为了肠道健康,赶紧动起来吧! <ref>[https://www.360kuai.com/pc/908d928ca5bcfa86a?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2020最新“肠”识,听张苏展教授解读肠癌,学习癌症预防]快资讯,2020-06-12</ref> ===结直肠癌未来的研究方向 === '''张苏展教授''':[[结直肠癌]]属于治疗效果相对比较好的疾病,目前的问题,第一是有效的药物相对比较少。第二,结直肠癌的分子分型尚未完全成熟。第三,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进展相对落后,目前仅适用于错配修复基因突变的患者,而其余95%的晚期肠癌患者,免疫治疗没有取得很好的疗效,如何将这些患者从免疫治疗的“冷”肿瘤变成免疫治疗有效的肿瘤,可能的方法是和靶向、化疗药物联合,或者探索新的肿瘤标志物。以上是我们未来研究的方向。 为了提高药物可及性,帮助更多的结直肠癌患者获益,2019医保目录评审已经开始,让我们拭目以待! == 相关视频 == 张苏展教授解读2019 CSCO结直肠癌指南更新要点2019年05月26日发布 {{#iDisplay:v.qq.com/x/page/o08753kzs13 |480|360|qq}} 第十三届全国大肠癌学术大会张苏展教授现场访谈2016年11月03日发布 {{#iDisplay:v.qq.com/x/page/f0342iw3ghx |480|360|qq}}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张苏展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