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张彭春 的原始碼
←
张彭春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张彭春</big>''' |- |<center><img src=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0/20230612124443-616864166_jpeg_517_344_79140.jpg/300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gou.com/v63023690.htm?ch=frombaikevr&fromTitle=%E5%BC%A0%E5%BD%AD%E6%98%A5 来自搜狗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 '''张彭春'''(1892年4月22日-1957年7月),字仲述,出生于中国[[天津市]]<ref>[http://2014.sina.com.cn/news/ 张彭春(1892年4月22日-1957年7月),字仲述,出生于中国天津市],第3视点·微信公众号 2024-12-04</ref>,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内地教育家、话剧(新剧)活动家、导演<ref>[http://2014.sina.com.cn/news/ 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内地教育家、[[话剧]](新剧)活动家、导演],网易 - www.163.com/d...- 2024-12-4</ref>。 1908年,毕业于南开学校<ref>[http://2014.sina.com.cn/news/ 1908年,毕业于南开学校],南开大学 - humanrights.nankai.edu.cn/g...- 2023-9-21</ref>。1910年,考取清华第二届“庚款”留学生,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教育学、哲学,同时钻研戏剧理论和编导艺术。1916年,回到天津,协助其兄教育家张伯苓主持南开中学并任南开大学教授,同时兼任南开新剧团副团长;同年10月,自编自导的话剧《醒》上演,期间指导过周恩来。1923年,受聘成为清华大学教务长。1926年,辞职返回南开,最后将易卜生的《国民公敌》《娜拉》、莫里哀的《悭吝人》和王尔德的《少奶奶的扇子》等具有民主思想的世界名剧搬上南开舞台,在其领导下,南开新剧团培养出一批优秀人才,其中最突出的是曹禺。1930年,任梅兰芳赴美演出剧团顾问兼总导演。1934年,和曹禺携手合作重演《新村正》[2]。抗日战争期间,从事外交工作。后移居美国<ref>[http://2014.sina.com.cn/news/ 抗日战争期间,从事外交工作。后移居美国],搜狐, 2014-06-27</ref>。 1957年7月。在美国逝世。 快速导航;人物履历词条图册 别名 ;仲述 出生日期;1892年 出生地 ;天津 职业 ;教育家、导演 民族 ;[[汉族]] 逝世日期;1957年7月19日 毕业院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中文名称;张彭春 '''目录''' 1主持南开话剧 2求学生涯 3新月社由来 4人物履历 5词条图册 ==1主持南开话剧== 南开学校自1909年起即由张伯苓亲自主持和编导了新剧《用非所学》,这是中国北方最早的话剧活动。张彭春主持南开新剧团后,引入欧美话剧的演出体制,建立正规编导制 度,一方面继续上演中国剧目,如1918年由他编导的《新村正》;另一方面陆续按原本或改编演出多种世界名剧,如《巡按》(果戈理)、《娜拉》、《国民公敌》(易卜生)、 《争强》(高尔斯华绥)、《财狂》(莫里哀)等。这些剧目的演出以及排练方法,对中国话剧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张彭春还熟谙[[京剧]],曾于1930年和1935年两次作为艺术指导参加梅兰芳剧团访美和访苏。 ==2求学生涯== 1904年张彭春成为私立中学堂(南开学校前身)第一届学生,与梅贻琦同班。1910年张彭春考取清华第二届“庚款”留学生,同胡适、竺可桢、赵元任等71人赴美深造,1915年 获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硕士及教育学硕士学位。他课余的兴趣是研究戏剧,最喜欢挪威剧作家易卜生。他说,恰是由于易卜生,才使他这个学哲学的年轻人爱戏剧胜于爱哲学。 1919年南开大学创立。为适应未来更高的教学要求,张彭春再次赴美深造,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教育家杜威。 张彭春对于中国戏剧的影响,陈省身先生有语:天津值得骄傲的,在戏剧的萌芽时代,产生了彭春先生和弘一大师李叔同。 ==3新月社由来== 1923年9月,张彭春受清华学堂诚聘,携带妻女迁居北平,任清华教务长。11月,他的次女诞生。张彭春一向崇拜印度诗歌泰斗泰戈尔,热爱他的诗歌。因泰戈尔著有诗集《新 月集》,所以张彭春为二女儿取名“新月”,英文名为“露丝”。其时,张彭春正同胡适、徐志摩、梁实秋、陈源(西滢)等文友筹备组织文学社,社名尚未确定。张彭春便把 “新月”二字推荐给朋友们,大家欣然接受,于是就产生了“新月社”。 ==4人物履历== (1892年-1957年),字仲述,天津人,张伯苓的胞弟。中国教育家、外交家。 1892年生于天津。1904年入天津敬业中学(即天津南开中学前身),1908年毕业。同年,考入保定高等学堂。 1910年考取北京游美预备学务处(清华学堂前身),作为第二届庚款游美生入读克拉克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15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教育学硕士学位。 1916年回国。1916年至1918年任南开学校专门部主任兼代理校长。 1919年赴美攻读哲学,1922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1922年7月至同年12月间应中华教育改进社之邀赴欧考察各国教育制度。 1923年至1926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兼教务长。1926年任南开中学主任、南开大学教授。 1929年赴美,1931年任教于芝加哥大学。 抗日战争开始后,从事国民外交活动。 1938年代表天津出席第一届国民参政会。1940年起,正式担任国民政府外交官。1946年联合国大会期间任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中国代表。1947年7月任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中国代表。1948年任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副主席,参与起草《世界人权宣言》。 1952年初退休。1957年7月19日因心脏病发作逝世于美国新泽西州,终年65岁。 5词条图册 张彭春张彭春 参考资料: 1. 张彭春 猫眼[引用日期2023-06-12] 2. 曹禺的启蒙老师张彭春 光明网[引用日期2023-06-12] 词条标签: 科学家教育学家戏剧娱乐人物人物 ==参考来源== [[Category:文化藝術人物]] [[Category:文史工作者]] [[Category:政府官员]] [[Category:政治家]]
返回「
张彭春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