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廷尉 的原始碼
←
廷尉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廷尉'' 廷尉,古代官职名,西汉时也称大理。战国时期秦国始置,秦朝、西汉沿置。列位九卿,为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汉宣帝时初置左右平。王莽改廷尉曰作士。东汉时复名廷尉,仍掌审判。凡郡国谳疑罪,皆处当以报。属官有正和左监各一人。又有左平一人,掌平诏狱。魏、晋、南朝沿置,属官有正、监、平、律博士各一人。南朝又置建康三官,分掌刑法审判,职权比汉小。南朝梁、陈称廷尉卿,北魏沿置而又增设少卿,为副。北齐初沿置,后改置"大理卿"。汇总全国断狱数,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属官有正和左、右二监。 [[File:8435e5dde71190eff840523cc91b9d16fcfa609e.jpg|缩略图|右|[https://image.so.com/view?q=%E5%BB%B7%E5%B0%89&src=tab_baike&correct=%E5%BB%B7%E5%B0%89&ancestor=list&cmsid=89e92d269b36f7b68d0e39e9fcdf5afc&cmras=6&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65#id=14ba5fa2be567a60307ed6322416d05d&currsn=0&ps=59&pc=59 原图链接]]] == 主要职能 == 为最高司法审判机构主官,遵照皇帝旨意修订法律,汇总全国断狱数,负责诏狱。大臣犯罪,由其直接审理、收狱。又负责审核州郡所谳疑狱,或上报皇帝,有时派员至州郡协助审理要案。审处重大案件,可以封驳丞相、御史之议。礼仪、律令皆藏于廷尉,并主管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属于分、寸、尺、丈等度量标准之事,亦由廷尉掌管。 == 职责演变 == 廷尉秩为中二千石,属官有廷尉正和左、右监各一人。汉宣帝[[刘询]]鉴于廷尉派往地方鞫狱的廷尉史任重而禄薄,于是增设秩为六百石的廷尉平四人,以加强对地方司法机构的控制。其属官综上有:廷尉正,主决疑狱;左右监,管逮捕;左右平,掌平诏狱;廷尉史、奏谳(审判案件)掾、奏曹掾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廷尉职掌与两汉无区别。北齐易廷尉名为大理寺卿。唐代形成京师案件由大理寺卿负责审理、判刑,由刑部复核的制度。元代不设大理寺,审判由刑部直接进行。故至明代恢复大理寺后,受元制影响,又改变成京师案件之审判归刑部,大理寺卿仅负责复核的制度。地方上所呈报的重罪案件,也是先经刑部评议,再经大理寺卿最后复核。清沿明制。 [[东汉]]时省去右监,四廷尉平省为左平一人。[[廷尉]]人选常常择取出身于律学世家者,如汉顺帝时的吴雄,三世廷尉;郭躬一家,以传习小杜律著称,数世之中,任廷尉者达七人之多。东汉时权归台阁,廷尉处理案件有时也须听命于尚书。遇有重大疑案,廷尉与尚书共同审理,开后世大理寺、刑部共司刑法的先例。 == 三公九卿 == 三公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九卿 奉常 郎中令 宗正 治粟内史 少府 卫尉 太仆 廷尉 典客 == 参考资料 == <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536873691.html?fr=iks&word=%CD%A2%CE%BE&ie=gbk 汉朝廷尉的职责是什么]</ref> [[Category:570 政治學總論]] [[Category:802 漢語]]
返回「
廷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