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廟街 (俄羅斯) 的原始碼
←
廟街 (俄羅斯)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廟街 (俄羅斯)'''<br><img src="https://www.easyatm.com.tw/img/7/be3/nBnauM3X0YDM4MTM3cTN5MjMzITM1QjM1UjMwADMwAzMxAzL3UzLw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5%BB%9F%E8%A1%97[%E4%BF%84%E7%BE%85%E6%96%AF] 圖片來自easyatm]</small> |} '''庙街''',俄語名'''阿穆爾河畔尼古拉耶夫斯克'''('''Никола́евск-на-Аму́ре'''),是[[俄羅斯]][[遠東聯邦管區]][[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尼古拉耶夫斯克县行政中心,邻近[[黑龍江]][[出海口]],[[俄罗斯帝国|俄罗斯]]於1850年建市,2014年的人口統計有20,774人。本市距離[[黑龍江]]口約80[[公里]],距離[[伯力]]約977公里、[[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共青城]]<ref>[https://www.expedia.com.tw/Komsomolsk-Na-Amure.d1981.Travel 阿穆尔河畔共青城],expedia</ref> 火車站約582公里。 == 歷史 == 该地在[[元朝]]被征服與管轄,屬[[遼陽等處行中書省|遼陽行省]],并在[[黑龙江]]下游设置了[[征东元帅府]],其治所[[奴儿干城]]即与庙街相去不远。到[[明朝]]永樂年间明廷設置[[奴兒干都指揮使司]]管轄奴兒干地區的軍事建制機構,其駐地亦为元朝征东元帅府旧址。1413年(永樂十一年)明朝宦官[[亦失哈]]在巡視奴兒干都指揮使司所轄地區時,在奴兒干都司官衙所在地附近原有觀音堂的基礎上所修建的一座供奉觀世音菩薩的佛寺,名為[[永寧寺 (黑龍江)|永寧寺]]。後屬[[清朝]]管轄,[[满語]]名为[[廟街]]。1689年[[清朝]]與[[俄罗斯沙皇国|沙皇俄国]]簽定的《[[尼布楚條約]]》中也明確規定廟街屬清朝。不過,由于清政府在1860年代前曾长期对内地[[汉族]]封禁东北,禁止汉人进入东北开发。而同时因为[[满族]][[清军入关|入关]]的缘故,东北满族和[[通古斯]]土著的人口非常的低,导致东北边防十分空虚。随着清朝的衰落,清政府在[[康乾盛世|康乾时代]]定下的巡视东北边境的制度,也逐渐荒废。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俄罗斯帝国]]开始重新向[[中国东北]]渗透。1850年8月13日,俄國人[[根納季·伊萬諾維奇·涅韋爾斯科伊|根納季·涅韋爾斯科伊]]在當地開設尼古拉耶夫斯基驛站,為[[俄罗斯帝国|俄国]]至當地的武装移民提供[[郵政]]服務。他以沙皇[[尼古拉一世 (俄國)|尼古拉一世]]之名,將其命名為「尼古拉耶夫斯克」。其後,俄國在當地大幅[[殖民]],並在當地興建[[教堂]]、[[警察局]]、[[賭場]]、[[金庫]]等各種[[基礎建設]]。在1856年,俄國設立[[濱海邊疆州]],此城就被俄國承認其城鎮的地位。[[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根據1858年所簽訂的《[[璦琿條約]]》及1860年所簽訂的《[[中俄北京條約]]》而永久割讓予俄國。 直到1880年之前,它一直都是[[濱海邊疆州]]的行政中心,直到[[濱海邊疆州]]一分為二為止,其行政中心的地位分別被[[海參崴]]及[[伯力]]所取代。直到現在,它亦一直都是[[俄羅斯联邦]]遠東區的重要[[港口]]。1920年,此地發生[[日军]]和日本裔移民、[[俄國白军]]和俄羅斯裔居民被[[無政府主義者]][[雅科夫·伊萬諾維奇·特里亞皮岑|雅科夫·特里亞皮岑]]的軍隊杀害的事件,史稱[[廟街事件]](尼港事件)。此后,庙街遭到大面积的[[轟炸]],[[郵電局]]及各種通訊設備都被完全摧毀。[[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經過重建,最終回復昔日的光彩。 == 名稱 == 阿穆尔河畔尼古拉耶夫斯克的中国传统名字是'''庙街''',一作'''廟爾'''、'''廟屯'''(ᠮᡳᠶᠣᠣ ᡤᠠᡧᠠᠨ)。在滿語中,「miyoo」是「[[廟]]」的意思,「gašan」為「[[村莊]]」的意思,因此地曾有明朝建立的[[永寧寺 (黑龍江)|永寧寺]]而得名。 1850年,[[俄罗斯帝国|沙俄]]军队侵入[[黑龙江]]流域,筑寨于此,以沙皇[[尼古拉一世 (俄國)|尼古拉一世]]之名,将其命名为“尼古拉耶夫斯克”。1858年《[[瑷珲条约]]》签订后,此地正式被清政府永久割让予俄罗斯。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的地图将此城标记为'''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根据[[中国国家测绘局]]2003年5月9日发布的《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若干规定》第十七条规定,汉语版地图中“尼古拉耶夫斯克”之后必须括注中国名称“庙街”,汉语拼音版地图和外文版地图除外。但是“庙街”之名在各地华人仍然普遍使用。日本人则称此地为'''尼港'''。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10-799 史地類:世界史地]]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廟街 (俄羅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