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幽径悲剧 的原始碼
←
幽径悲剧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幽径悲剧</big> ''' |- |[[File:幽径悲剧.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作品名称: 幽径悲剧 作 者: 季羡林 作品出处: 《[[中华散文百年精华]]》 文学体裁: 散文 创作时间: 1992年9月13日 |} 《[['''幽径悲剧''']]》是现代文学家季羡林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曾经生长在幽径旁边的一棵紫藤不幸命运的描绘,提醒人们学会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大自然生命万象的尊重。<ref>[https://yuwen.chazidian.com/yuedu49242/?only_pc=1 《幽径悲剧》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语文网1 , 2020-12-24</ref> ==作品原文== 幽径悲剧 出家门,向右转,只有二三十步,就走进一条曲径。有二三十年之久,我天天走过这一条路,到[[办公室]]去。因为天天见面,也就成了司空见惯,对它有点漠然了。 然而,这一条幽径却是大大有名的。记得在五十年代,我在故宫的一个城楼上,参观过一个有关《[[红楼梦]]》的展览。我看到由几幅山水画组成的组画,画的就是这一条路。足证这一条路是同这一部伟大的作品有某一些联系的。至于是什么联系,我已经记忆不清。留在我记忆中的只是一点印象:这一条平平常常的路是有来头的,不能等闲视之。 这一条路在燕园中是极为幽静的地方。学生们称之为“后湖”,他们很少到这里来的。我上面说它平平常常,这话有点语病,它其实是颇为不平常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蜿蜒曲折,实有曲径通幽之趣。山上苍松翠柏,杂树成林。无论[[春夏秋冬]],总有翠色在目。不知名的小花,从春天开起,过一阵换一个颜色,一直开到秋末。到了夏天,山上一团浓绿,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林中小鸟,枝头鸣蝉,仿佛互相应答。秋天,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饱含浓烈。几乎让人不辨四时了。 小径另一面是荷塘,引人注目主要是在夏天。此时绿叶接天,红荷映日。仿佛从地下深处爆发出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向上,向上,向上,欲与天公试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强,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 不管是在山上,还是在湖中,一到冬天,当然都有白雪覆盖。在湖中,昔日的潋滟的绿波为坚冰所取代。但是在山上,虽然落叶树都把叶子落掉,可是松柏反而更加[[精神]]抖擞,绿色更加浓烈,意思是想把其他树木之所失,自己一手弥补过来,非要显示出绿色的威力不行。再加上还有翠竹助威,人们置身其间,决不会感到冬天的萧索了。 这一条神奇的幽径,情况大抵如此。 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藤萝是一种受人喜爱的植物。清代笔记中有不少关于北京藤萝的记述。在古庙中,在名园中,往往都有几棵寿达数百年的藤萝,许多神话故事也往往涉及藤萝。北大现在的燕园,是[[清代]]名园,有几棵古老的藤萝,自是意中事。我们最初从城里搬来的时候,还能看到几棵据说是明代传下来的藤萝。每年春天,紫色的花朵开得满棚满架,引得游人和蜜蜂猬集其间,成为春天一景。 但是,根据我个人的评价,在众多的藤萝中,最有特色的还是幽径的这一棵。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从下面看,除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萝]]。每到春天,我走在树下,眼前无藤萝,心中也无藤萝。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的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树的叶子——,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直到此时,我才清晰地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顾而乐之了。 经过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藤萝们和其他一些古丁香树等等,被异化为“修正主义”,遭到了无情的诛伐。六院前的和红二三楼之间的那两棵著名的古藤,被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掉。是否也被踏上一千只脚,没有调查研究,不敢瞎说;永世不得翻身,则是铁一般的事实了。 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其中情味,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我还有点自知之明,我注定是一个渺小的人,也甘于如此,我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 从此以后,我最爱的这一条幽径,我真有点怕走了。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悬在空中的古藤枯干,它真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非走不行的时候,我就紧闭双眼,疾趋而过。心里数着数:一,二,三,四,一直数到十,我估摸已经走到了[[小桥]]的桥头上,吊死鬼不会看到了,我才睁开眼走向前去。此时,我简直是悲哀至极,哪里还有什么闲情逸致来欣赏幽径的情趣呢? 但是,这也不行。眼睛虽闭,但耳朵是关不住的。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蝇,却依稀可辨。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每天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它的灵魂死守在这里。每天月白风清之夜,它会走出来显圣的。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约束,寸步难行,只能无言相对。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世界上像我这样没有出息的人,大概是不多的。古藤的哭泣声恐怕只有我一个能听到。在浩茫无际的大千世界上,在林林总总的植物中,燕园的这一棵古藤,实在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决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的,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偏偏出了我这样一个人,偏偏让我住在这个[[地方]],偏偏让我天天走这一条幽径,偏偏又发生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悲剧;所有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 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一九九二年九月十三日 ==文学赏析== 作者通过一株古滕的无端破毁,痛惜美好的东西被毁灭,慨叹人生之艰难。文章的思路特别清晰,先描写了燕园一条有名的幽径,幽径给作者印象最深的就是它一年四季散发的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而在幽径中最有特色的还是一株古藤萝,“它既无棚, 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生命力极其旺盛。在历经万般劫难之后,幽径这一棵藤萝得以保存,让作者在悲愤、惆怅之余,感到一点安慰,甚而由藤萝上升到人生,“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然而,这幽径中的古藤却在某一天突然被人拦腰砍断,令作者悲哀至极。“这一-抹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古藤是渺小的,而作者,却从这渺小的古藤之旺盛的生命力被损这一小小的悲剧上,背负了一个沉重的十字架。 文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燕园中一株古滕的形象:它很渺小,但却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古藤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美好的东西。可是,竟有人容不下它,把它毁了,“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于是它只有哭位,哭泣,哭…….由这株受屈的藤萝,我们自然而然地可以联想到许多许多:人生的无常,冤假错案,小人物的无端被指责,作者在十年浩劫中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所以,古藤这一形象含义丰富,意蕴深远。 ==创作背景== 《[[幽径悲剧]]》写于1992年,季羡林先生此时已经82岁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兴衰际遇早已尝遍,因为又是研究佛经的,所以对于世界发生的一切都能坦然面对,谈笑处之。但是,燕园的一株藤萝的突然被毁,触动了老人敏感的神经,引起了他的感伤,于是挥笔成文,再次发出了对人生的慨叹。 ==名家点评==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万森《[[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读]]》:“《[[幽径悲剧]]》并非仅仅是幽径的悲剧,也并非是幽径中那一株被愚氓欣死的古藤萝的悲剧,而是我们国家政治生活及其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悲剧,甚至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化史上的悲剧,是人性的悲剧,更是人类自身的悲剧!本文的另一特色是在结构安排上匠心独运。语言质朴、苍劲,文体凝练、典雅。”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小兵《[[文学作品赏析·中国现代文学]]》:“全文语言平实自然,不以某些段、句取胜,但在整体的构思上,在思路的放纵与收束中,营造出了一种特定的境界,给人以悠长的回味,特别是结尾的处理,很有哲理,发人深省。”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钧《[[现代中国文学史精编 1900-2000]]》:“散文既表达出了季羡林的赤子情怀,又表现出了他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幽径”的悲剧,不仅仅是古藤萝的悲剧,如果人类不警醒,人类世界的悲剧就会不断上演。《[[幽径悲剧]]》可谓立意深刻,寄托遥深。” ==作者简介== 季羡林,山东清平人,学者、作家、翻译家。有学术论著《[[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印度简史]]》,译作《[[沙恭达罗]]》、《[[迦梨陀娑]]》、《[[罗摩衍那]]》(印度古代民间叙事长诗),散文集《[[天竺心影]]》等。并有《[[季羡林文集]]》行世。 == 参考来源 == <center> {{#iDisplay:r03073l0pgx|480|270|qq}} <center>P177页 课文朗读 幽径悲剧</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 370 植物學總論]]
返回「
幽径悲剧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