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平顺县黄花村 的原始碼
←
平顺县黄花村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5537HQ.jpg|thumb|right|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515/45434080c58b414a8d79a6dc15b2f0f8_th.jpg 原图链接]]] [[平顺县黄花村]]下辖行政村,中国传统村落,地处[[浊漳河]]支流[[黄花沟]]内,村域面积7平方千米。黄花村四周群山环抱,五座山头将村庄合围,似“五福捧寿”图案。村落整体布局依河谷走势呈“人”字型,主要街道纵横交叉,传统民居仍保存着原生态建筑风貌,沿地势错落有序,格局肌理保存基本完整。黄花村现存[[关爷庙]]、[[奶奶庙]]、[[龙王庙]]等历史建筑,村内流传着上党梆子、跑旱船等传统文化和手工编织、手工荷包等传统技艺。2016年12月9日,黄花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ref>[http://www.tcmap.com.cn/shanxisheng/pingshunxian_shichengzhen_huanghuacun.html 黄花村] </ref> 中文名: 黄花村 村落属性: 行政村 所属政区: 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石城镇 村域面积: 7平方千米 形成年代: 明代 主要产业 花椒、核桃、玉米种植 主要景点: 关爷庙、奶奶庙、龙王庙 保护级别: 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 批准单位: 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七部门 批准时间: 2016年12月9日 ==村落历史== 根据村内历史遗迹推定,明代以前,黄花村已初具规模。 据传,黄花村先民是明代从洪洞县老槐树下迁居而来。因为山上长有很多黄花条,年年开黄花,故名黄花村。 黄花村原属潞城县五美里所辖。明嘉政八年(1529年)平顺建县时,被划入平顺县石城里。 中华民国时期,平顺县下辖34个主村、185个联村,黄花是主村。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元月,在日军对太南地区实行第三次大扫荡中,八路军129师直属部队新一旅一部两千多人被敌人压缩于黄花、石城一带。129师师部转移途中,曾在黄花村武举人大院驻扎,刘伯承师长曾住在北院和南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平顺县分为7个区101个乡,黄花乡属三区。 1956年3月,平顺县划分为1个镇51个乡,黄花是其中一个乡。 1958年2月,平顺县划分为9个集镇乡、20个一般乡,黄花属一般乡。 1958年8月,撤销乡制,平顺县新划24个人民公社、242个管理区,黄花成为管理区。 1984年3月,实行乡村制,平顺县划为20个乡镇,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全县263个行政村,黄花村是其中之一。 1996年,平顺县改为263个行政村,黄花村属石城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黄花村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石城镇,地理坐标为北纬36°25'26.0"、东经113°36'41.2",村域面积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黄花村地处太行山脉,坐落于浊漳河支流黄花沟内,海拔高程825米,四周群山环抱,西南为轿顶山,南面为双耳山,东面为老板山,北面为老佛爷山,西面为小王盔。 ===气候特征=== 黄花村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水文条件=== 黄花沟是浊漳河的一条季节性支流,沟深18多千米,南洋河和西沟交汇成人字形,穿村而过,溪水从东西两沟山崖底源头溢出。 ==村落特色== ===选址理念=== 黄花村选址充分考虑了地形等地理环境特点,选择在阳坡,可以避开来自东沟和西沟的雨季洪水,保证居民的安全,同时符合风水学上藏风聚气的要求。黄花村四周群山环抱,分别有轿顶山、双耳山、老板山(观音菩萨山)、老佛爷山、小王盔五座山头将村庄合围,似“五福捧寿”图案。 ===空间布局=== 黄花村村落整体布局依河谷走势呈“人”字型,主要街道纵横交叉,传统民居仍保存着原生态建筑风貌,沿地势错落有序,格局肌理保存基本完整。 黄花村坐东北朝西南,被一条季节河从中心横隔为南北两个区域,中间以石桥相连,村庄以关帝庙和奶奶庙为中心向四周扩展。 ===建筑特色=== 黄花村民居建筑大多依地就势,就地取材,使用当地石质坚硬的青石垒砌,丝丝相扣,牢固耐久,又厚重大气,符合民居的审美标准。居民院落的下水道采用青石设计雕凿为漏斗型,遇上大雨,院子里的积水能尽快排出。厕所因地制宜,用石券券成半月牙形,符合建筑的私密性,同时可在雨天避雨,一举两得。细腻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建筑构件,显示了民间匠人的传统技艺。 ==经济社会== ===人口=== 据2020年4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黄花村主要民族为汉族,共有户籍人口497人,常住人口450人。 ===经济=== 黄花村主要产业为农业,主要种植花椒、核桃、玉米。据2020年4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黄花村村集体年收入为114.31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2300元。 ==主要景点== ===关爷庙=== 关爷庙位于黄花村南,坐西朝东,南北7.65米、东西12.38米,占地面积94.71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关爷庙建于高1米石质台基之上,面宽五间、进深四椽,五檩前廊式构架,单檐硬山顶,灰布筒板瓦屋面,柱头科一翘三踩单下昂,平身科每间一攒,明间设六抹头格扇门,次间设四抹头格扇窗,椽飞、额枋、斗拱、雀替绘有人物和风景彩绘,图案清晰、色彩艳丽,为研究平顺县寺庙建筑及清代晚期建筑彩绘提供了实物资料。 ===奶奶庙=== 奶奶庙位于黄花村南,坐东朝西,南北4.04米、东西8.29米,占地面积33.5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元代遗构。奶奶庙建于高0.61米石质台基上,面阔一间、进深四椽,四椽栿通檐用二柱,单檐悬山,灰布筒板瓦屋面。檐下铺作五铺作双下昂,后檐四铺作单下昂。正面设对开板门及方格窗。该庙是平顺县保存一般的一座元代建筑,为研究平顺县元代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2007年,黄花奶奶庙被长治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王庙=== 龙王庙位于黄花村中,坐西朝东,一进院落布局,南北32.9米、东西20.4米,占地面积671.16平法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龙王庙中轴线由东向西依次为山门、献殿、正殿;两侧遗有南、北夹殿,南、北厢房,南、北耳殿。正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四檩式构架,单檐悬山顶,灰布筒板瓦屋面。献殿与正殿相接,面宽三间,进深三椽,四檩构架,单檐卷棚硬山顶,柱头科三踩单昂。戏台为二层式结构,一层为入庙山门,明间劈板门;二层为倒座戏台,面宽三间,进深四椽,五檩前廊式构架,单檐硬山顶。柱头科三踩单翘,翘作昂形,平身科每间一攒。正殿内保存石质香亭1座。该庙为研究平顺县的寺庙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 ===张氏民宅=== 张氏民宅位于黄花村村东,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现状正房已毁,南北26.6米、东西15.8米,占地面积420.28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张氏民宅现存过厅及一、二院东、西厢房。过厅面宽五间、进深四椽,五檩前廊式构架,二层单檐硬山顶,灰布板瓦屋面,室内安置木楼梯。一层明间为过道,两侧石柱上刻有对联“创业男儿谨记勤俭两件事,守成子弟常怀忠孝一片心”。东、西厢房均面宽三间、进深四椽,五檩单檐硬山顶,灰布板瓦屋面。黄花张氏民宅是平顺县保存一般的民居,是研究平顺县民居建筑的实物资料。 ==历史文化== ===历史人物=== 张淦,字鉴川,黄花人,清光绪年间武举人。 张玉美,生于晚清,生活在民国时期,其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是浊漳河岸有名的老中医。 邓喜来,曾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后在解放战争中南下,曾任福建省南平县副县长。 ===传统戏剧=== 黄花剧团最开始是张老东家供养的福寿戏班,后又发展为抗战剧团,为军民团结齐心抗战巡回演出。解放后改为黄花落子剧团。传统戏剧为上党梆子”,有数十人常年搞戏剧演出。剧本都是民间罕见版本。 ===民俗文化=== 跑旱船是黄花村逢年过节或庆祝时举办的一种民间表演活动。“旱船”是依照船的外观形状支撑的木架子,再在周围围缀上绘有图案的棉布裙,船上装饰以红绸、纸花、彩灯等装饰物。此外,黄花村还保留着众多民俗项目,如书法、跑船、打花滚、踩高跷、扎花灯等。 ==传统技艺== ===手工编织=== 编织苇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将苇杆破开,俗称“破苇”,再用竹皮去掉苇皮,洒上水,让苇湿润,打底(起头),再按照一定的编织顺序和方法进行编织,一般为左手抬,右手压、折边、收边,然后形成成品。苇席的主要用途是农村里铺炕、晒粮食、晒枣、盖垛避雨,以前麦收时节还用苇席做粮囤,储存粮食。手工编织箩筐是黄花村的传统手工艺技能,所编箩筐用于日常的生产生活,结实耐用。 ===手工荷包=== 制作荷包为黄花村传统手工艺之一。荷包采用单面绒布等布面材料,可根据需要作成多种造形和花色,如吉祥物、生肖动物、卡通人物等,然后在包内装入香料或草药等,最后缝合荷包,并在其表面缀上吊坠或绣上其他图案。黄花村的端午节荷包别具特色,由五种药材和五种颜色包制而成,造型千姿百态。端午节当天给孩子佩戴荷包,不但辟邪驱瘟,还有点缀装饰的作用。 ==文物古迹== ===三教堂遗址=== 三教堂遗址位于黄花村高耳山的西北侧台地上,坐北朝南,南北7.45米、东西5.65米,占地面积42平方米。仅存重修碑1通。碑青石质,圆首方座,通高1.82米、碑高1.58米、宽0.6米、厚0.25米,碑文楷书,共12行,满行29字。三教堂遗址及重修碑为研究三教堂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 ===古碑=== 黄花村内保留的古碑主要是龙王庙中石碑,其年代最早大约可追溯到清朝,包括雍正、同治、道光年间,古碑的存在对研究整个黄花村选址格局具有重要的价值。 ===石狮子=== 石狮子是明清时期安置在院落里的,目的是为了显示家族的威严,同时在门口摆上石狮子也比较美观,具有历史和文化双重价值。 ===神龛=== 神龛是明清时期安置在院落里的,放置道教神仙的塑像和祖宗灵牌的小阁,用来祭祀先祖和拜神,具有历史和文化双重价值。 ===地方方言=== 黄花村方言属于晋语—上党片,完整保留入声,拥有7个声调,声母不分平翘。韵母有入声韵,收喉塞音。前后鼻音不分,均读后鼻音。黄花话中的常用方言包括:谜个:明天。业赖个:昨天。前以个:前天。后以个:后天。折节:咱们。讷节:我们。晚西:下午。新汉的:新郎。稠饭:小米饭。be刀:玉米面做的面条。择面:黄豆或者黑豆面做的面条。臊的:吃面条的卤。洋柿的:西红柿。各动:盖子向上掀的储物柜。炉秦:火炉子掏炉灰的地方。棺的:棺材。盒朝乌烂:脏。各堆:堆集,也常当量词用。be拉:搅拌。各搅:也指搅拌,常用在液体上。各鸟:缠、捆。黄花村内大部分人都会说当地方言。 ==物产美食== 在饮食文化方面,黄花村的菜汤、酸菜抿节面、拉面等汤食面食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菜汤:用豆面粉和各种豆类做的汤食,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已代代相传了几百年,是该村家家户户早晨进餐的必备。酸菜抿节面:黄花村的一样特色传统美食。酸菜由白菜制成,面是由豌豆和小麦磨合而成的杂面,将和好的面团放在密布筛孔的特制抿节床上,用手掌抿压而下,成一寸来长的小节,呈扭曲状。食时,将抿节下锅煮熟,浇以素汤,汤内有豆腐丁、土豆丁、豆角丁等,并佐以韭黄、芝麻、辣酱、香菜等,其味清淡可口,带一股豆香味,酸香可口,劲道爽滑,汤味醇厚。软柿疙瘩:主要成分包括柿子和面粉,把柿子剥皮后,往柿子里加入适量面粉,搅拌均匀、成糊状,用热油下锅、庞帐起来翻面,炸好的柿疙瘩香甜可口。南瓜小卷:原料主要包括南瓜、面粉,其造型独特、口感香脆。做法大致是用发酵好的面团,擀成薄薄的面片,倒上食用油涂抹均匀,酌情撒上少许盐,再撒上切碎的葱花或薤白(小蒜),卷起来,切成块;之后把刚从地里摘下来的南瓜洗净切成方块,炒入高温的沸油中,加花椒、八角、姜等调味品,再把切成块的小卷均匀地放置在南瓜上面,盖上盖子闷起来,不多时南瓜和小卷就一起熟了。南瓜小卷把新鲜南瓜的清香逼入小卷之中,味道清香淡雅。 ==荣誉称号== 2016年12月9日,黄花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7年1月12日,黄花村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 ==旅游信息== ===交通路线=== 黄花村内已通公交,游客可乘坐高铁抵达太原、安阳、涉县等地,再换乘大巴抵达。 自驾可从石城镇途经324省道接012乡道抵达。 ===村内导览=== 游客可从黄花村北入村,按顺序游览:老君庙—地主家双进院—古槐树—五道爷庙—清代古井—山神庙—关爷庙—奶奶庙—刘伯承住址—井龙王庙。也可欣赏附近自然景观和民俗特色文化。 ==视频== 美丽的石城镇 {{#iDisplay:k31333sq23f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平顺县黄花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