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帝女花 的原始碼
←
帝女花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帝女花'''<br><img src="https://www.sunbeamspot.com/images/upload/project/1828/20190922200742_191029.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www.sunbeamspot.com/movie/1831 圖片來自sunbeamspot]</small> |} 《'''帝女花'''》是著名的[[粵劇]]戲寶,而在粵劇裡有兩個版本,第一個版本由[[梁金棠]]原創編寫,於1934年10月25日首演,由[[廣東省]][[廣州市]]的[[散天花劇團]]的[[廖夢覺]]、[[楚賓]]及[[林少梅]]等,在香港九龍[[普慶戲院]]演出,迄今只餘殘篇。<ref name="陳守仁2001">{{cite book|author=陳守仁|title=粵劇音樂的探討|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uAAwAQAAIAAJ|year=2001|publisher=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粵劇硏究計劃|isbn=978-962-8104-10-9}}</ref> 現時普遍通解的版本是第二個版本,也有分為原著版本及修訂版本兩種。原著版本是[[唐滌生]]參考[[清朝]]戲曲家[[黃燮清]](1805-1864)編寫的[[崑劇]]作品而改編<ref name="凝視死亡">{{cite book|title=凝視死亡: 死與人間的多元省思|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ZEdwoC8ah1EC&pg=PA117|year=2005|publisher=Chinese University Press|isbn=978-962-996-204-3|pages=117–}}</ref>,後來由著名粵劇演員[[任劍輝]]及[[白雪仙]]組成的[[仙鳳鳴劇團]]於1957年6月7日在[[香港]][[利舞臺]]作首演。由於演出成功,此劇於1959年被改編及拍成電影,香港[[娛樂唱片]]公司又於1960年把全劇錄成四張唱片發行。 白雪仙為了紀念首演五十週年紀念,在2006年已經開始著手籌備紀念演出,並開始為《帝女花》在歷史、用詞等作出修訂;2007年,由白雪仙作藝術總監,[[龍劍笙]]及[[梅雪詩]]主演,先後在[[香港]]及[[澳門]]演出。另外,[[香港中文大學]]為配合「粵劇國際研討會﹕情尋足跡二百年」及紀念《帝女花》劇本誕生五十週年,於2007年9月籌演《帝女花》(青年版),由[[阮兆輝]]、[[葉紹德]]及[[李奇峰]]修改唐氏劇本,並由[[梁淑明]]、[[李沛妍]]、[[陳鴻進]]、[[梁煒康]]、[[關凱珊]]、[[黃葆輝]]及[[王潔清]]主演。 == 故事簡介 == 崇禎末年,[[崇禎帝]]由於疼愛長女[[長平公主]],屢次委任禮部選婿,俱為長平所拒絕。這晚在昭仁公主的陪同下,在[[乾清宮]]前連理樹下選駙馬,接見了由周鍾引薦的太僕之子周世顯,折服於他才勇雙全,二人在含樟樹下題詩以表心跡及訂下百年之約。 崇禎皇帝聽聞周世顯中選雀屏後,召他上殿面聖,得知他習文,雖然深為亂世文章難保江山而惋惜,但仍立即賜予駙馬銜。在賜封之中,突然戰鼓大作,當時[[闖軍]][[李自成]]成功攻入[[北京]]宮殿,明朝朝廷危在旦夕;崇禎見大勢已去,賜周-{后}-及袁妃三尺紅羅之後,不顧周世顯的哀求,命令長平上殿殉國。骨肉之情難分難離;倉促之間,崇禎誤殺昭仁公主,而長平公主則中劍倒地未死,被周鍾發現,因而把她抱回家中去了。崇禎亦在手刃眾皇女後,[[自縊]]於[[煤山]]。 改朝換代之後,長平公主就匿藏周鍾家中養傷,並得周鍾女兒瑞蘭悉心照顧,然周鍾兒子寶倫是個貪圖名利之人,打算出賣長平公主於清主以求榮祿。長平公主得知陰謀後萬念俱灰,幸有瑞蘭獻移花接木之計,命維摩庵主持以意外身亡的道姑慧清身份和長平公主對調,周鍾和寶倫遂以為長平公主經已去世,公主得以逃離險境。周世顯聞得公主死訊,乃尋至周府乞求長平屍首,卻飽受周氏父子奚落,瑞蘭不屑父兄所為故藉詞避居紫玉山房。 化身慧清的長平公主上山拾柴時,庵外巧遇周世顯,世顯雖然百試是否長平公主本人,但她絕不相認。在庵中觀音像下,周世顯繼續盡力追問,最後以自殺要脅,才得長平公主不堪他苦心一片,終向他表露身份。二人相約當晚於紫玉山房重聚,誰不知二人行踪被維摩庵新主持識破,並呈報周鍾知道。周鍾得知後趕赴維摩庵,要求周世顯接長平公主回皇宮中面聖。 瑞蘭在紫玉山房點上龍鳳燭,以示慶賀世顯及長平公主重聚之喜。世顯攜同周鍾父子及清室宮女到紫玉山房以作準備迎接公主之舉。長平公主接見周世顯時,以為他也是賣國求榮,因而大受刺激,拈銀簪威脅刺目。經世顯解釋,長平知道及明白世顯實深思熟慮,以公主回朝作為厚葬崇禎及救出太子作交換條件;長平公主隨即寫表,二人並誓言在成事之後共赴黃泉。 周世顯面見[[清]]帝時,為公主回朝展開談判,清帝為求安撫前朝(明朝)人心,於是一一答應,包括安葬前朝先帝及釋放前朝太子等等要求。長平公主終肯上殿面見,並表示接納及感謝清帝安排,與周世顯完婚。 洞房花燭夜,長平公主和周世顯在當初選婿及定情的含樟樹下完婚,其後二人一同仰毒,雙雙自殺殉國。 == 歷史 == === 黃氏原版 === 《帝女花》原作者是[[清代]][[黃燮清]],生於1805年,原名憲清,字韻甫,一字韻珊,別署吟香詩航立人。[[道光]][[乙未]](1835年)[[舉人]],因多次[[會試]]落第,後充任實錄館謄錄,[[庚申]]年(1860年)後,出為[[縣令]],再調任[[松滋]]知縣,未幾卒於1864年。 《帝女花》是黃燮清年輕時的作品,撰于[[道光]][[壬辰]](1832年)年鄉試落第之後,刊刻於翌年秋天。晚年因為「自悔少作,懺其綺語」,把所有刊刻的劇作毀板不存。[[同治]]四年(1865年),他的連襟宗景藩,在他死後的第二年重新刊刻。[[光緒]][[辛巳]]年(1881年),黃燮清的女婿馮肇又再刊刻了一次。 《帝女花》的創作,基於[[甲申之變]]的歷史,除此之外亦包含黃燮清落第後的不平。其兄黃際清在《帝女花跋》中說:「歲壬辰,秋闈報罷,益放浪詞酒,陳子琴齋,將發其鬱以觀其才,請傳坤興故事。」儘管《帝女花》故事中充滿對清廷的歌頌,其中興亡的感慨可能是別有寄託。 === 唐氏改編 === 《帝女花》刊刻之後,即傳到[[日本]]。因故事哀豔,正符合日本人的民族性格,所以得到日本人的重視,傳演不輟。直到五十年代依然受到觀眾歡迎。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帝女花》自日本傳回[[上海]]上演,一時頗受重視。而唐滌生改編《帝女花》的念頭,可能出於任劍輝和白雪仙的建議。五十年代初,任、白同組鴻運劇團,工餘之暇,同遊日本,看到《帝女花》的演出,因此收集材料帶回[[香港]]。 唐滌生看到的《帝女花》劇本只是斷簡殘篇,所以改編時有難於措手之感(見仙鳳鳴劇團第七屆班《西樓錯夢》特刊,唐滌生文)。為此他做過較細緻的歷史考證,致使改編所花的時間較長。如參考過包括《[[明紀]]》、《[[公主列傳]]》、《[[流寇傳]]》、《[[明外史]]》、《[[明正略]]》、《[[通鉴紀事本末]]》等史料。(《帝女花特刊》第18—19頁) 唐滌生改編的《帝女花》,並不像黃燮清一樣依循正史的記載來鋪排情節。作品的基調顯然受[[孔尚任]]的《[[桃花扇]]》影響,站在反清的立場來描寫長平公主和周世顯的節烈。把長平公主和周世顯的對立面,由李闖改為清廷,使主要矛盾,變成反對民族壓迫,大大加強了鬥爭的正義性。 為了豐富舞臺動作,加強矛盾衝突,改動和增添了不少情節。《帝女花》粵劇改編本前段情節,與黃燮清的原本基本相同,只是把周世顯被冊封為駙馬,改為是長平公主自己的選擇,加強了長平公主和周世顯兩人的愛情基礎。長平公主選周世顯為夫婿,是因為周世顯是一個有為的愛國青年,這又把兩人的愛情建基於愛國的情操之上。 改編本還安排周世顯正式受封之日,恰好是皇城被攻破,長平公主被賜死的時候,周世顯正在金殿上與[[崇禎皇帝]]力爭,使第二場《香劫》的亡國悲劇更深刻地表現出崇禎的蒼涼,長平公主的願赴國難,周世顯的勇於就死,使周世顯和長平公主因亡國而分離的「樞紐矛盾」得到提升和確定。由於主要矛盾的改變,因此,全劇後半部情節與傳奇本完全不同。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87 電影]]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book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帝女花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