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布莱尔 的原始碼
←
布莱尔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布莱尔</big> ''' |- | [[File:41980796e009d8e900f841bf9adc1ea4.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56181/20150614205510-1886590426.jpg/0 原图链接][http://baike.sogou.com/v38284.htm?fromTitle=%E5%B8%83%E8%8E%B1%E5%B0%94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1953年5月6日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哈萨克斯坦总统经济顾问,欧洲宽容与和解理事会主席。 托尼·布莱尔毕业于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1997年5月出任英国政府首相;2001年6月,连任首相;2007年6月27日,正式卸任英国首相一职,任中东问题特使;2008年1月,任瑞士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顾问;2009年2月,创建咨询公司“托尼·布莱尔协会”;2011年,任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经济问题顾问;2015年5月,卸任中东和平四方集团(Quartet)中东特使职务;2015年6月,任欧洲宽容与和解理事会主席。2016年11月,托尼·布莱尔正式宣布重返英国政坛。 =='''目录'''== '''人物经历''' '''家庭背景''' '''施政理念''' '''政治生涯''' '''个人生活''' '''人物作品''' '''人物评价''' '''杂记''' '''著作''' =='''人物经历'''== 托尼·布莱尔,英国政治家,曾先后任工党党魁、枢密院成员、财政副发言人、贸工副发言人、能源和就业事务副发言人、[[英国首相]]、议员、中东问题特使等职务。 1953年5月6日,托尼·布莱尔出生于苏格兰首都爱丁堡。 1954年-1957年,住在[[澳洲]]。 1958年1月,梅泽尔带着托尼回到英国。 1961年,进入切里斯特教会学校,同学们称为“布莱尔二世”,第一学期未的考试后跳入三年级。 1965年,迁往离德汉姆市一英里外的郊区,当过学校模拟选举中保守党的候选人。 1966年,进入斐特思公学(Fettes College)学习 1971年,从斐特思公学(Fettes College)毕业。 1972年,考入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攻读法律学位。 1975年6月,离开大学;同年,成为工党党员、成为切尔西区工党党团秘书。 1982年,代表工党在一个传统的保守党选区比肯斯菲尔德(Beaconsfield)参选国会议员失败。在1980年代早期,布莱尔在工党内被认为是“软左派”(soft left)。 1983年,当选为塞奇菲尔德(Sedgefield)选区国会议员,并连任至今。 1983年和1987年,工党两次在大选中败于撒切尔夫人之后,布莱尔站在党内改革派一边。他与改革派领袖尼尔·基诺克(Neil Kinnock)合作,成为影子内阁的一名成员,将工党改造成一个更温和的政党。 1992年,基诺克因工党选举失败而辞职之后,布莱尔继续在约翰·史密斯(John Smith)的影子内阁中任内政大臣。 1994年,史密斯心脏病发去世,布莱尔与影子内阁的另一名成员戈登·布朗(Gordon Brown)做成一项政治交易,由布莱尔担任工党领袖,而布朗则担任未来工党政府的财政大臣。 1997年5月2日,正式出任英国首相,后来他兼领的职务还包括有第一财政大臣、公务员事务部部长、英国工党党魁、以及英格兰东北部塞奇菲尔德选区议员。作为英国内阁的阁臣,他也是枢密院顾问官。 1998年12月26日,布莱尔成为第一位在爱尔兰议会发表演说的英国首相。 2001年,英国大选,布莱尔成为第一位赢得第二任的工党首相。911事件后,布莱尔宣布与美国站在一起,在阿富汗战争之前他参与一系列穿梭外交,帮助巩固了国际反恐联盟。 2003年8月1日,布莱尔成为历史上任期最长的工党首相。 2004年1月27日、1月28日,由于工党内部的反对,布莱尔的高等教育法案有可能没有办法通过二读,是他上任后首次面临此类政治危机。最终,关于调涨大学学费的法案以5票优势获得通过。 2006年5月,布莱尔的支持度跌至26%,成为战后最不受欢迎的工党英国首相。 2007年5月10日,宣布辞去工党领袖职务;6月27日,正式卸任首相,中东问题有关四方(联合国、欧盟、美国和俄罗斯)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声明,宣布任命布莱尔为中东问题特使。 2007年6月28日,世界经济论坛宣布,布莱尔成为该组织董事会成员,并主持2008年的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 2008年1月,布莱尔任瑞士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顾问。 2009年2月,布莱尔创建咨询公司“托尼·布莱尔协会”,主要“提供商业咨询、政治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2011年,哈萨克斯坦政府聘请了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担任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经济问题顾问。 2015年5月,托尼·布莱尔宣布卸任中东和平四方集团(Quartet)的中东特使一职。 2015年6月,托尼·布莱尔出任欧洲宽容与和解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 on Tolerance and Reconciliation)主席。 2016年7月6日,英国有关介入伊拉克战争的调查报告正式公布,认定前首相托尼·布莱尔及其领导的工党政府盲目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没有经过审慎考虑,以片面的情报判断刻意引导战争舆论,无视战争可能带来大量平民伤亡的风险。[3]布莱尔随即表示,自己对决定发动伊拉克战争承担全部责任,并对此表示“难过、歉意和遗憾”。 2016年11月,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正式宣布重返英国政坛。他将在英国议会中开设一个新的机构,专门研究脱欧问题的相关政策。 2017年5月1日,布莱尔宣布重返政坛,批现首相脱欧方式。 =='''家庭背景'''== 布莱尔有一位哥哥和妹妹分别名叫威廉·布莱尔和莎拉·布莱尔,他的哥哥是一位大律师兼御用大律师。布莱尔出生以后的头19个月都住在爱丁堡,在这段期间父亲任职税务督察,并同时在爱丁堡大学攻读法律学士学位。后来在1950年代,布莱尔一家曾举家搬到澳大利亚阿德莱德的达利奇(Dulwich)市郊,当时他的父亲在邻近的阿德莱德大学担任法律讲师。 布莱尔一家在1950年代末期返回英国,曾一度寄往在黑兹尔·布莱尔母亲位于格拉斯哥附近的家。不久以后,全家又搬到了英格兰达拉谟,父亲更在达拉谟大学担任讲师。布莱尔早年在达拉谟的唱诗班学校读书,后来转到位于爱丁堡的著名寄宿独立学校,有“苏格兰伊顿”之称的费茨书院就读。在费茨书院,布莱尔认识了来自邻校爱丁堡学院的范克林,而日后范克林更在布莱尔的政府中出任大法官一职。 在费茨书院毕业后,布莱尔曾花一年在伦敦尝试推广摇滚音乐,之后再入读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主修法学。在学期间,他曾热忱于弹奏吉他,并成为一队叫丑陋谣言(Ugly Rumours)的摇滚乐队歌手,除此之外,他更曾邂逅日后成为导演的玛丽·哈伦(Mary Harron)。在牛津大学以二级荣誉毕业后,布莱尔以大律师学生的身份成为林肯法律学院的一员,而他后来在大律师艾伟仪(艾伟仪后来曾在布莱尔政府出任大法官)的律师行工作时,还结识了他的未来妻子切丽。据律师界的人士透露,布莱尔当时已经有志要成为英国首相,不过却还未决定投靠那一个党派。 布莱尔与切丽在1980年3月29日结婚。布莱尔原本是圣公会教徒,但切丽·布莱尔与他们的孩子都是天主教教徒,后来布莱尔在2007年12月改信天主教。他们两人共有4名孩子,分别叫茹安(Euan)、尼基(Nicky)、凯思林(Kathryn)和里奥(Leo)。当中,里奥于2000年5月20日出生,是过去150年以来,首位在任英国首相所生的合法孩子,而对上一位,则已经是约翰·罗素勋爵在1849年7月11日所生的法兰西斯·罗素。 虽然布莱尔曾表示不愿子女受传媒的滋扰,但茹安和尼基的教育事务却曾成为了一项政治争议。当时不少左翼份子批评,为何茹安和尼基没有被派往他们家附近的天主教学校,而是获派到著名的伦敦私人礼拜堂学校。此外,有舆论更曾批评有西敏公学的职员被指派为茹安作私人补习。 =='''施政理念'''== 布莱尔执政后,提出了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三条道路”新理念,致力于公共服务改革,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公正。 在政治方面,他推动权力下放,理顺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选举成立了苏格兰和威尔士地方议会;推动北爱尔兰冲突各方达成和平协议,成立北爱地方议会,组建北爱自治政府等。 在经济方面,布莱尔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使英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处于较低水平。 在国际舞台上,布莱尔带领英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展开全方位外交。他主张英国积极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并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巩固与美国的特殊关系;重视改善欧盟与[[俄罗斯]]的关系。 =='''国会关系'''== 布莱尔任内曾对下议院的议事程序作了不少改革。他上任后的第一项改动就是将以往在每星期二和四,每次长15分钟的首相答问环节进行合并,变为每星期只在星期三举行,但时间则延长至30分钟。 布莱尔表示这样是为了让答问环节更具效率,但批评者却反驳他这样做只为方便准备问题答案。除首相答问环节外,布莱尔又会在每月举行一次新闻发布会,让记者就不同问题作发问,而气氛也要比国会辩论融洽。 =='''媒体关系'''== 布莱尔应付媒体的技巧远高于他在国会辩论的能力。他在电视镜头面前,总显露出政治领袖应有的魅力、往往给予观众现代、不拘谨和善于表达之感觉。或许世人对布莱尔留下最深刻的电视讲话,就是他在1997年8月对查尔斯王妃黛安娜之死所发表的演说,当中他以“人民王妃”形容黛安娜,及后即广为人们所竞相采用。 =='''与布朗关系'''== 早在约翰·史密斯于1994年去世后,布莱尔与戈登·布朗两人曾同被视为新党魁的热门人选,而他们两人亦曾许下诺言,答允互相合作。最初,由于布朗认为自己资历较高,布莱尔理应会让路给他,但后来两人却发现布莱尔更取得公众的支持。 1994年5月30日,布朗向布莱尔答应不竞逐党魁之职,而据知布莱尔则答应担任党魁一定时间后就会退位(一说8年),以作回报,但是布莱尔却在公开场合,多次否认二人中间有任何交易。有关的传闻后来更在2003年9月被英国第四台拍成电视剧。 =='''与工党关系'''== 布莱尔在任后期迟迟未交代下台的确实时间,使他受到了英国传媒和国会议员的批评。据报,有内阁阁揆相信布莱尔迟迟不交代下台时间,是因为他有意第四度角逐大选。在2006年暑假,布莱尔一家曾到加勒比海渡假,返国后他表示希望各界停止对他的下台时间作揣测,结果激起不少工党忠实支持者的不满。 =='''外交关系'''== 在美国总统克林顿任内,布莱尔已经与他建立了友好的关系,此后乔治·W·布什虽然接任美国总统,但布莱尔仍与他建立起强而有力的政治同盟,并积极在外交政策上连成一线。不过,前南非总统曼德拉说过布莱尔犹如布什的外交部长。此外又有人直指布莱尔是"布什的卷毛狗",反映出布莱尔在外交政策上令人有盲目附和美国的感觉。就连美国国务院官员肯德尔·迈尔斯(Kendall Myers)也指出布什对待英国首相的态度某程度上使他感到"蒙羞",他认为两人的联盟是单向的,布什没有回报布莱尔,两者之间也不是互惠互利。 =='''政治生涯'''== 布莱尔在1975年加入工党,1982年代表工党在一个传统的保守党选区比肯斯菲尔德(Beaconsfield)参选国会议员失败。在1980年代早期,布莱尔在工党内被认为是“软左派”(soft left)。 1983年他当选为塞奇菲尔德(Sedgefield)选区国会议员,并连任至今。同年7月6日,布莱尔第一次在英国下议院发表他的处女发言。当中他提到:"我是一位社会主义者,我这思想不是从教科书而来,也不是从传统而来。我只不过相信,它的最大好处就是,社会主义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理性和道德的存在。它代表合作而非对抗;代表友谊而非恐惧。它代表了平等。" 工党的党宪一直说明工党是一个信奉民主社会主义,而非信奉社会[[民主主义]]的政党。但后来布莱尔在修改党宪第四款一事的议提上,则宣称工党是一个社会主义政党。 1983年和1987年工党两次在大选中败于撒切尔夫人之后,布莱尔站在党内改革派一边。他与改革派领袖尼尔·基诺克(Neil Kinnock)合作,成为影子内阁的一名成员,将工党改造成一个更温和的政党。当基诺克因1992年工党选举失败而辞职之后,布莱尔继续在约翰·史密斯(John Smith)的影子内阁中任内政大臣。 =='''反对党生涯'''== 当选下院议员后,布莱尔很快受到了重用,在1984年获任为在财政部事务方面的助理发言人,并得以调到议事堂的前座就座。期间,他曾经在1985年10月要求就英伦银行出手挽救庄信万丰银行倒闭一事召开调查外,后来又揭发保守党内有人为欧洲经济共同体撰写报告,抨击英国经济政策,使政府大感尴尬。此外,布莱尔又站到党内金诺克一派,支持对工党进行改革。在1987年大选后,布莱尔获工党进一步重用,到影子贸易及工业队伍中,担当对伦敦市事务的发言人。同时,他又为加入影子内阁参与竞选,后来虽然落选,但他始终成功取得了77票支持。 在1987年10月,英国发生股灾。事后,布莱尔批评有伦敦商人“软弱无能”,部份人“道德备受质疑”,另外他又抨击伦敦股票交易所未有为小股民提供合理的服务,这些言论使他受到了相当的重视。在1988年,布莱尔终于成功进入到影子内阁,出任影子能源大臣,到翌年又改任影子就业大臣。在影子就业大臣任内,布莱尔依从了党内的意愿,在劳工法的事务上支持从欧洲引入“社会宪章”,并放弃提倡雇主所聘雇员必须加入工会的理念。布莱尔在1989年12月宣布这个改变的时候,引起了党内不少左翼人士的不满,但也同时间得到党内不少人,如时任党内通讯总监曼德信(Peter Mandelson)的青睐。在1990年,布莱尔在工党大会中首次发表大型演说。 在1992年大选期间,布莱尔曾着手革新工党的形象,另外又提出实行极具争议性的最低工资政策。然而,工党却在那次大选中落败,党魁金诺克更宣布辞职,由约翰·史密斯接任,而布莱尔则获任影子内务大臣。在当时,工党被普遍认为在关注社区罪恶不足,而布莱尔在任内则设法为工党洗脱这种评价。他曾经建议提升监狱的收容量,又指出1960年代提倡的“[[自由风气]]”使国民缺乏社区责任心。另一方面,布莱尔亦曾支持将同性进行性行为的合法年龄降至16岁,以及主张完全废除死刑。 1994年,工党党魁约翰·史密斯因心脏病突发去世,由副党魁玛格丽特·贝克特接任。未几,工党举行了党魁选举,最终布莱尔击倒另外两名候选人玛格丽特·贝克特和彭仕国,正式出任英国工党党魁。上任后,布莱尔按惯例获聘任为枢密院顾问官,并准许使用“阁下”的称谓。 =='''担任党魁'''== 1994年史密斯心脏病发去世,布莱尔与影子内阁的另一名成员[[戈登·布朗]](Gordon Brown)做成一项政治交易,由布莱尔担任工党领袖,而布朗则将担任未来工党政府的财政大臣。布莱尔与布朗一起改造工党,修改其党章,去除了有关国有化的政策,而更强调自己善于财政议题(当时的保守党政府无法解决经济问题),并将自己称作“[[新工党]]”。 =='''首相生涯'''== 工党本身的改革,加上保守党政府关于欧盟政策的分歧,以及一系列腐败丑闻的影响,“新工党”在1997年的英国大选中获得了一边倒的巨大胜利。布莱尔在1997年大选完结时,他取得了历史上英国首相最高的支持率。 布莱尔在1997年5月2日正式出任英国首相,后来他兼领的职务还包括有第一财政大臣、公务员事务部部长、英国工党党魁、以及英格兰东北部塞奇菲尔德选区议员。作为英国内阁的阁臣,他也是枢密院顾问官。布莱尔卸任后,首相与党魁之职由其财相布朗接任,而布莱尔则随即获中东问题有关四方委任为中东问题特使。 1998年12月26日布莱尔成为第一位在爱尔兰议会发表演说的[[英国首相]]。 在2001年英国大选中,布莱尔成为第一位赢得第二任的工党首相。 在911事件后,布莱尔宣布与美国站在一起,在阿富汗战争之前他参与了一系列穿梭外交,帮助巩固了国际反恐联盟。 布莱尔是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有关进攻伊拉克计划的坚定支持者,虽然这项计划具有很高的争议性。布莱尔很快成为主战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经常与持坚定反战立场的法国总统希拉克发生摩擦。布莱尔被认为比布什更善于演说,他在战争爆发前发表了多篇演说,强调推翻萨达姆政权的必要性。 虽然萨达姆被指控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美英发动战争的最主要理由,布莱尔也强调萨达姆践踏人权的记录,以此来为战争辩护。在2003年的美伊战争中,英国军队也参与其中。战后至今也没有在伊拉克发现任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因此在英国国内造成了针对首相的很多争议,其中很多是来自工党党内的。 2003年8月1日布莱尔成为历史上任期最长的工党首相。 2004年1月27日和1月28日两天,由于工党内部的反对,他的高等教育法案有可能没有办法通过二读--这是他上任后首次面临此类政治危机。最终,关于调涨大学学费的法案以5票优势获得通过。 在2006年5月, 《每日电讯报》曾报导布莱尔的支持度跌至只有26%,比起当年威尔逊将英镑贬值后,以及卡拉汉在"不满足的冬天"期间所得的支持率还要低,这表示布莱尔成为了战后最不受欢迎的工党英国首相。 布莱尔政府奉行的对美国亦步亦趋的外交政策及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不仅造成工党政府声望和执政能力下降,也使工党内部要求布莱尔早日下台的呼声日趋高涨。因此,布莱尔2007年5月10日宣布辞去工党领袖职务。 布莱尔于2007年6月27日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正式递交辞呈,从而结束自己长达10年的首相生涯,正式离任。 =='''重返政坛'''== 2016年11月,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正式宣布重返英国政坛。他将在英国议会中开设一个新的机构,专门研究脱欧问题的相关政策。布莱尔先后曾担任工党党魁、枢密院成员、议员、中东问题特使等职务,于1997年至2007年曾连续3次连任英国首相。 =='''个人生活'''== '''家庭成员'''<ref>[https://weixin.sogou.com/weixin?query=托尼·布莱尔&ie=utf8&type=2&sourceid=weixinvr 布莱尔],搜狗, 2017-02-13</ref> 1980年,托尼·布莱尔与切丽·布斯结婚,切丽·布斯是一名律师、公众和就业法律专家,英国王室法律顾问。 1985年,托尼·布莱尔与切丽·布斯的长子尤安·布莱尔(Euan Blair)出生。 1987年,托尼·布莱尔与切丽·布斯的二子尼基·布莱尔(Nicky Blair)出生。 1989年,托尼·布莱尔与切丽·布斯的大女儿凯瑟琳·布莱尔(Kathryn Blair)出生。 2000年5月20日,托尼·布莱尔与[[切丽·布斯]]的三子利奥·布莱尔(Leo Blair)出生。 =='''个人财富'''== 2015年6月13日(英国时间),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详细分析显示,托尼·布莱尔的身家现在约为6000万英镑(约合5.8亿元人民币),是他早前所宣称的3倍。 托尼·布莱尔与妻子切丽及三个孩子尤安、尼基和凯瑟琳现在掌控着一个房地产王国,拥有英格兰境内近10处房产,价值超过2500万英镑(1英镑约合9.66元人民币)。 布莱尔夫妇共同拥有海德公园附近一套价值750万英镑、被列为英国二级文物的连排别墅及其后价值170万英镑的马厩楼,以及一个价值800万英镑、被列 布莱尔的妻子切丽和31岁的大儿子尤安还拥有西伦敦玛丽勒本的一套价值440万英镑的连排别墅。 布莱尔夫人和大儿子还拥有斯托克波特和曼彻斯特的24套出租公寓,公寓是以奥尔德伯里住宅有限公司的名义购买的。 布莱尔的二儿子尼基是一名足球经纪人,他拥有西伦敦玛丽勒本的一套价值180万英镑的四层连排别墅,而小女儿凯瑟琳的名字则出现在一幢价值120万英镑的马厩楼房契上。 =='''宗教信仰'''== 托尼·布莱尔夫妻与四个孩子都是天主教徒,他在公开场合甚少谈及他的宗教信仰,但他曾被认为是一位盎格鲁-天主教徒(即英国圣公会高教派的成员)。高教派是一个容纳罗马天主教的基督教派别,而布莱尔的妻子切丽·布斯·布莱尔是一位罗马天主教徒。托尼·布莱尔平时在伦敦一般会与家人到天主教的西敏大教堂参与弥撒,但是当地的枢机主教休姆却批评他不是天主教徒,却在弥撒中领圣餐。 =='''感情绯闻'''== 2013年6月12日,默多克法院申请与邓文迪离婚后,美国纽约出现布莱尔与邓文迪的绯闻。 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透过发言人否认其与新闻集团传媒大亨默多克之妻邓文迪的绯闻,并且表示布莱尔不会再公开回应任何有关默多克离婚相关的问题。 =='''人物作品'''== 托尼·布莱尔著有自传《旅程:布莱尔回忆录》、《新英国,我眼中的年轻国家》、《布莱尔演说集》等书。 =='''人物评价'''== 对布莱尔的批评主要集中于他与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的关系,以及他对中东,包括伊拉克战争、2006年以黎冲突和以巴冲突所采的政策。此外他亦被批评以"政治化妆"的手法扭曲新闻,误导国民,布莱尔也是历史上首位遭警察问话的在任英国首相。 乔治·沃克·布什:美国在最近几个星期内对托尼·布莱有了更深的了解,美国方面了解了他是一个言而有信的人,他是一个勇敢的人,一个有远见的人。美国方面为有他这样一个朋友而感到骄傲。 路透社:布莱尔执政十年政绩显著。他执政时期,英国经济增长、失业率下降,教育和医疗经费增加。 戴维·卡梅伦:布莱尔是一位好党首,但不是一位好首相。 若泽·曼努埃尔·杜朗·巴罗佐:布莱尔带领英国融入欧盟,并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建设,他支持建设一个开放、革新和强大的欧洲。他说,布莱尔给欧洲带来了活力和很多新思维,并在欧盟扩大、欧盟共同能源政策、抑制全球气候变化、消除非洲的贫困等领域留下了可观的遗产。 '''杂记''' 在2006年上映的电影《女王》中,托尼·布莱尔一角由迈克尔·辛饰演。 在2005年,托尼·布莱尔曾在动画《辛普森一家》的其中一集内演出。 '''著作''' 2003年:Iraq's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The Assessment of the British GovernmentDiane Publishing, ISBN 0-7567-3102-X 2002年:The Courage of Our Convictions费边社, ISBN 0-7163-0603-4 2000年:Superpower: Not Superstate? (Federal Trust European Essays)Federal Trust for Education & Research, ISBN 1-903403-25-1 1998年:The Third Way: New Politics for the New Century费边社, ISBN 0-7163-0588-7 1998年:Leading the Way: New Vision for Local Government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 ISBN 1-8603 0-075-8 1997年:New Britain: My Vision of a Young CountryBasic Books, ISBN 0-8133-3338-5 1995年:Let Us Face the Future费边社, ISBN 0-7163-0571-2 1994年:What Price Safe Society?费边社, ISBN 0-7163-0562-3 1994年:Socialism费边社, ISBN 0-7163-0565-8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540 社會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布莱尔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