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市區重建局 的原始碼
←
市區重建局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市區重建局'''<br><img src="https://www.ura.org.hk/f/front_banner/3658/766c339/TC%20%28MK01%29URA_Web_Front_page.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ura.org.hk/tc/ 圖片來自ura]</small> |} '''市區重建局'''(簡稱:'''市建局''';{{lang-en|'''Urban Renewal Authority'''}})是[[香港]]專門負責處理樓宇重建及復修的[[香港法定機構|法定機構]],前身為於1988年成立的[[土地發展公司]]。鑑於[[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希望加快[[香港市區|市區]][[市區更新|重建]],於2001年通過《市區重建局條例》及成立市區重建局,職責包括加速舊區重建、促進復修樓齡較高樓宇、修葺保育具有歷史或者建築價值的樓宇,並且透過改善舊區的環境促進經濟發展。 == 架構說明 == === 委員會 === 設有多個委員會處理居民的安置及補償、重建規劃及文物保護等事務。 ;董事會主席 *[[劉華森]](2001年5月1日至2005年4月30日) *[[鄭維新]](2005年5月1日至2007年4月30日) *[[張震遠]](2007年5月1日至2013年5月24日) *[[蘇慶和]](2013年6月15日至2019年4月30日) *[[周松崗]](2019年5月1日至今) ;行政總監 *[[麥振芳]](2001年5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 *[[林中麟]](2002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 *[[羅義坤]](2008年3月1日至2013年2月28日) *[[譚小瑩]](2013年3月1日至2015年3月30日) *[[林濬]](2015年6月15日-2016年6月15日) *[[韋志成]](2016年6月15日至今) == 歷史 == === 成立 === 政府為了解決市區老化的問題,並改善舊區居民的居住環境,當局於2000年7月制定《市區重建局條例》(第563章)成為法例。該條例為推行市區更新提供一個新架構。市建局於2001年5月1日成立。<ref>[http://www.devb.gov.hk/filemanager/tc/Content_3/URS_chi_2011.pdf 《市區重建策略》]發展局 2011年2月</ref> 2001年的市區重建策略要求市區重建局以「4'''R'''s」策略為重建策略。分別為︰ *重建發展('''R'''edevelopment) *樓宇復修('''R'''ehabilitation) *文物保育(P'''R'''eservation) *舊區活化('''R'''evitalisation) === 2010至2012年 === 根據市區重建局2010至11年進行的統計,在[[香港市區]]內樓齡逾50年的樓宇有逾4,000幢。在未來十年,這些樓宇的數目更會按年遞增。 2011年2月,市建局提出一系列新政策,建議進行市區重建時應採用「以人為先,地區為本,與民共議」,並要求市區重建局推出由居民申請的重建,以及補償方式要增加樓換樓選項。[http://www.ura.org.hk/tc/pdf/about/URS_chi_2011.pdf 市區重建策略] 2011年3月,市區重建局董事會通過《[http://www.ura.org.hk/tc/media/press-release/2011/20110321.aspx 「樓換樓」先導計劃]》。根據《市區重建策略》,「樓換樓」是給予住宅自住業主現金補償及特惠金以外的另外一個選擇。同年4月,市區重建局開始在市區重建事務中擔當[http://www.ura.org.hk/tc/media/press-release/2011/20110418.aspx 「促進者」]角色的框架。同年5月,市區重建局通過[http://www.ura.org.hk/tc/media/press-release/2011/20110531.aspx 「需求主導」]重建模式的執行框架;該重建模式是香港政府於同年2月公布的新《市區重建策略》的其中一項重要措施;同年8月,通過其[http://www.ura.org.hk/tc/media/press-release/2011/20110801.aspx 藝術文化支援政策]。 市區重建局成立至2012年,推行了56個重建項目,令到3萬4千戶居民受惠,並且為到房屋市場提供約1萬9千個新住宅單位。同年9月3日,市區重建局位於[http://www.ura.org.hk/tc/media/press-release/2012/20120903.aspx 深水埗首個「需求主導」重建項目]取得突破,逾8成業主在60日考慮期屆滿前同意將其物業出售予該局,是該局歷史上首個落實由業主申請重建的項目。同年12月,為了協助增加[[香港土地供應]],市區重建局表示於未來5年將會加快重建步伐。主席張震遠表示,有需要研究將更多的[[工業大廈]]更改作為房屋用途,惟現時市區重建項目的速度太慢,每個項目至少歷時7至8年,大型項目超過10年,他直言需要認真探討各個環節是否有加快的空間。他透露,市區重建局方於未來5年計畫投放250億港元進行重建發展及樓宇復修等,又會逐步接手[[香港房屋協會]]的樓宇復修工作,預計涉及6千7百幢樓宇,惠及約23萬個單位的業主。 === 2015至2020年 === 針對目前多項重建項目均為舊樓重建,不利於整個舊區的重新發展,市區重建局董事會於2015年4月23日開會討論有關於來年的計劃時,非執行董事[[蔣麗芸]]提出未來應該多做「舊區重建」,而非「舊樓重建」。而另一位非執行董事[[黃遠輝]]指出,在會議上討論了市區重建局的長遠策略定位,例如在舊區集中重建項目,令到舊區更新更快可見成效。 就此,市區重建局就此擬議改變模式,研究於集中重建,以加快更新舊區。而[[土瓜灣]]則為列為新策略的試點;由於九龍城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已經提出優先重建[[九龍城]][[馬頭圍道]][[十三街]]和[[五街]]、[[環字八街]]、[[九龍城道]]及[[落山道]]一帶,故此該三區有望成為區內的大型重建項目<ref>[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50424/00176_065.html 市建局研舊區集中重建] 《東方日報》 2015年4月24日</ref>。 2016年3月4日市區重建局今日啟動九龍城庇利街/榮光街發展項目的法定規劃程序,是局方繼觀塘項目後近年最大規模的重建,預計斥資116億元發展,重建包括馬頭圍道107及109號單號、榮光街2至50號雙號、庇利街3至21號單號、環發街1至19號、環興街1至20號、環樂街1至20號及環達街1至13號,涵蓋103個街號,880個業權,估計有2,000住戶受影響,項目地盤面積達8.65萬平方呎,重建後可提供1,150個4至500平方呎住宅單位,涉及6幢大廈共55,500平方米住宅樓面,料2025至2026年度落成 2017年7月28日市區重建局今日啟動西營盤崇慶里/桂香街項目,項目位於崇慶里1至7號(單數)和2至4D號(雙數)、德輔道西216至218號及桂香街12至16號(雙數),涉及14個街號,樓宇高6層至8層,沒有電梯,於1959年至1978年建成,地盤總面積約1,120平方米,估計涉及98個業權,重建後總樓面達8,700平方米,可提供165個中小型住宅單位,項目預計在2026至2027年完成,初步估計發展成本達13億。 2017年10月24日永泰地產(佔65%)及資本策略地產(佔35%)合組財團Southwater Hong Kong Limited以116.2億港元,奪得市建局卑利街、嘉咸街地盤C項目,地盤位於嘉咸街、結志街及閣麟街, 地盤面積2萬8901平方呎,以項目可建樓面面積43萬3520平方呎面積計算,每方呎樓面地價約2.68萬元, 另外, 提供一個不少於1萬4100平方呎的公眾休憩用地. 2018年3月15日市建局啟動兩個新重建項目,包括上環皇后大道西/賢居里項目及大角咀橡樹街/埃華街項目,項目範圍包括樓齡約50年的皇后大道西129至151號單數門牌號的建築物,及賢居里垃圾收集站和公廁,和李陞街遊樂場內的5人足球場,地盤總面積約2046平方米,大角咀橡樹街/埃華街項目,地盤面積約820平方米,包括橡樹街89至95號單數號及埃華街1至5號,毗鄰杉樹街/橡樹街需求主導重建項目,項目界線內的建築物樓齡由41年至55年,樓高6至10層。 2018年6月21日市區重建局啟動土瓜灣榮光街/崇安街重建項目,涉及土瓜灣銀漢街44號至54號A(雙數)和榮光街72號至118號(雙數),地盤總面積約3016平方米,包括周邊的部分公眾行人路面及政府土地的小巷。重建範圍內的建築物,於1958至1961年間落成,覆蓋36個街號,樓高8層 2017/18年度市建局完成的4個重建項目,合共錄得102.65億元盈餘,當中以灣仔利東街「囍匯」盈餘最高,達88.4億元;另一灣仔項目「尚翹峰/壹環」亦錄得11.17億元盈餘;而大角嘴的「形品‧星寓」項目則錄得4.73億元盈餘。市建局位於旺角波鞋街的項目「Skypark」則錄得1.65億元虧蝕。 2019年2月22日市區重建局啟動九龍城啟德道/沙浦道重建項目KC-015,項目涉及沙浦道31至49號(單數)、沙浦道55至73號(單數),及啟德道24至82號(雙數)內的建築物,地盤總面積約6106平方米,包括兩塊政府土地、一條後巷、部分沙浦道及周邊的部分公眾行人路,覆蓋50個街號,約450個業權,包括670戶家庭及40間地鋪。項目總樓面面積約4.8萬平方米,将提供40100平方米住宅樓面面積,涉及約810個中小型單位,及8000平方米商業/零售樓面面積,當中800平方米可用作社區用途,項目預計8至10年完成 2020年10月16日市區重建局啟動旺角山東街╱地士道街項目重建項目,項目涉及旺角山東街1至27號(單數)、地士道街1至23號(單號)、奶路臣街2L至2M號,覆蓋24個街號,約170個業權,包括280戶家庭及有約20間地鋪。地盤總面積約2790平方米,包括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地士道街休憩花園、一條政府土地上的小巷,及周邊的公眾行人路,重建後會提供約12450平方米的住宅樓面面積,興建約300個中小型私人住宅單位、2850平方米政府社區設施、約2490平方米商業樓面,重置780平方米休憩用地。 2021年3月5日市區重建局啟動土瓜灣土瓜灣道/榮光街發展計劃(KC-016項目),項目涉及土瓜灣道1至15號及17至31號(單數)、馬頭圍道111至127D號(單數)、啟明街1至5號及11至19號(單數)、玉成街1至7號(單數)及2至12號(雙數)、鴻福街2至6號及10至14號(雙數),涉及約53個街號內的建築物,約560個業權,包括830戶家庭及有約90間地鋪。地盤總面積約6590平方米,項目重建後總樓面面積約55460平方米,當中包括4.2萬平方米住宅樓面,可提供約900個約500平方呎的中小型住宅單位;另8,320平方米商業樓面、5,540平方米預留作政府、機構或社區用途,並興建行人天橋接駁至項目對面的港鐵土瓜灣站,估計2032年完工。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0 建築藝術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Lang-e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市區重建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