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巴厘人 的原始碼
←
巴厘人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巴厘人</big> ''' |-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bkimg.cdn.bcebos.com%2Fpic%2F2934349b033b5bb50b469f433cd3d539b700bcfe&refer=http%3A%2F%2Fbkimg.cdn.bcebos.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69364559&t=006fecf049ef3dc3a2e0b307cc2a1471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zy.zwbk.org/index.php?title=%E5%B7%B4%E5%8E%98%E4%BA%BA 来自 携程旅行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本名 巴厘人 外文名 Balinese 旧 译 “峇厘人” 性 质 [[东南亚]] [[印度尼西亚]]民族之一 宗 教 [[印度教]] |} '''巴厘人'''(Balinese)是[[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民族之一。旧译“峇厘人”。 <ref>[http://zy.zwbk.org/index.php?title=%E5%B7%B4%E5%8E%98%E4%BA%BA 巴厘人], 马蜂窝, 2020-01-18</ref> == 简介== 巴厘人(Balinese) 约270万人(1978)﹐主要分布在巴厘岛和龙目岛。属蒙古人种马来类型﹐为新马来人的後裔。使用巴厘语﹐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有用古印度字母书写的巴厘文﹐现通用印度尼西亚语文。信印度教﹐每村至少有两三座印度教寺院﹐全岛共有4600馀座。 此外还保存祖先崇拜(见原始宗教)和巫术信仰。相信灵魂转世﹐认为火葬是解放灵魂的最神圣的安葬方式。1343年被东爪哇麻喏巴歇王国征服。16世纪麻喏巴歇王国被伊斯兰教徒灭亡以後﹐东爪哇的贵族﹑祭司﹑学者﹑文人﹑美术家﹑音乐家﹑舞蹈家多逃至巴厘岛避难﹐约经400年之久创造了巴厘文化﹐并使该岛成为保存印度教信仰和爪哇古老文化的地方。 16世纪以後不断同荷兰殖民者进行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1945年与国内各族人民一起获得国家独立。巴厘人受印度文化影响﹐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4个种姓。每村为一互助合作的自给自足单位﹐多属同一父系氏族(见父系氏族制)。实行种姓内婚。 ==宗教信仰== 虽然文化上深受爪哇人影响,但信奉印度教,这点与其他印度尼西亚人不同。语言属南岛(马来-玻里尼西亚〔Malayo-Polynesia〕)语系。生活以宗教为中心,它是印度湿婆教与佛教的混合体:崇拜祖宗、信仰精灵与巫术等。种姓是存在的,但因多数居民属于最低级的种姓,村民中没有严格的区分。例如在爪哇,不同的说话方式反映了社会地位的差别。主要种植水稻,另有薯蓣、甘薯、木薯和玉蜀黍。 ==生产生活== 巴厘人主要从事农业﹐修筑梯田﹐栽种水稻﹐种稻技术甚高。各村都有统一使用的灌溉设施。此外﹐还种玉米﹑薯类﹑咖啡﹑烟草﹑椰子和茶﹐饲养牛﹑猪等家畜。制陶﹑纺织﹑木雕﹑金属制作﹑编织等手工艺精美。在舞蹈﹑音乐﹑绘画﹑诗歌以及宫室寺庙建筑等方面有卓越才能﹐在各种仪式中能表演富於印度教色彩的音乐与歌舞。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730 亚洲史地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巴厘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