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崇安湍蛙 的原始碼
←
崇安湍蛙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崇安湍蛙</big> ''' |- | [[File:崇安湍蛙1.jpg|缩略图|居中|[https://ss3.bdstatic.com/70cFv8Sh_Q1YnxGkpoWK1HF6hhy/it/u=3317528,1903776007&fm=26&gp=0.jpg 原图链接]]]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崇安湍蛙 拉丁学名:Amolops chunganensi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两栖纲]] 目:[[无尾目]] 科:[[蛙科]] 属:[[湍蛙属]] 分布区域:[[浙江]]、[[福建]]、[[湖南]]、[[广西]]、 [[四川]]、[[贵州]]、[[陕西]]、[[甘肃]]等 |} '''崇安湍蛙'''为无尾目、蛙科、湍蛙属的两栖动物。分布于浙江、福建、湖南、广西、四川、贵州、陕西、甘肃等地。成体体长35~40mm;指、趾末端具吸盘,吸盘边缘有横沟; 有背侧褶。活体背面灰棕色至红棕色。雄性有一对咽侧下外声囊,第一指内侧有深灰色婚垫。 体扁平,后肢细长;趾蹼发达,绝大多数为全蹼,指、趾末端膨大成吸盘状,背面有一横凹痕,腹面呈肉垫状,借以贴附在溪流石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福建崇安。<ref>[http://www.iplant.cn/info/%B3%E7%B0%B2%CD%C4%CD%DC 崇安湍蛙], 植物智, 2020-01-18</ref> ==崇安湍蛙识别特征== 体长39~50mm,头较长,吻钝圆,吻棱显著,鼓膜明显,具犁骨齿;前肢短,指端具吸盘及马蹄形横沟,掌突不显;后肢长,颈跗关:常向前超过吻端,趾具吸盘,满蹼。体背灰棕色,散有不规则的深色斑,体侧绿色具黄棕色斑;四肢背面具褐色横纹;腹面浅黄色。雄性第一指基部有婚垫:具一对咽侧下外声囊。 皮肤较光滑,液浸标本体背、后部有细小痣粒,体侧皮肤有细褶纹,颡褶细或不甚明显,背侧褶较平直,四肢背面横纹处或有疣粒或光滑,腹面光滑。 生活时体色有变化.即使同一种群个体也不完全一致.多数个体背面为灰棕色或棕红色.亦有橄榄绿色的.从吻端经颊、颞部.在背侧褶下体侧部分黑褐色;沿上颌到肩部有一条浅色带斑;其后到前肢肱部为浅棕色;四肢背面棕褐色,有黑褐色横纹。横纹通常窄且规则分布。腹面浅黄色.咽下及前腹或有深浅不等的云斑。 ==崇安湍蛙生物学资料== 该蛙生活于海拔700~1 800 m林木繁茂的山区。非繁殖期间分散栖息于林问,繁殖期进入流溪,入溪时间因地而异,四川为6~8月,浙江在5~6月,此期成蛙大量群集于流溪内配对,雄蛙前肢抱握在雌蛙的腋胸部位,抱对雌雄蛙常顺水漂流而下,每雌蛙产卵278~421粒。蝌蚪用腹吸盘吸附在石头上,在急流中不会被冲走。 ==崇安湍蛙生活习性== 成蛙夜出活动,一般生活于山溪水边或岸边,有的蹲在瀑布下的石头上。4~9月为繁殖季节,这时比较集中。卵产于瀑布下的石隙间或贴在附着物上。 卵径约4毫米,乳白色。蝌蚪吻部低圆,眼位于头背上方,体宽扁,尾肌强,尾鳍低。与蛙属不同湍蛙蝌蚪腹面口后有1马蹄形大吸盘,用以吸附在溪流石上,不致被水冲走,常逆流缓缓向前移动。 ==崇安湍蛙分布== 陕西(周至、太白)、甘肃(文县)、四川(盆地周缘山区)、重庆(城口、江津)、贵州1(雷山)、云南(景洪、孟连)、浙江(江山、泰顺、遂昌、龙泉、庆元)、湖南(张家界、桑植)、福建(武夷山、邵武、德化),广西(龙胜、德保);国外分布于越南。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80 动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崇安湍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