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岭南山竹子 的原始碼
←
岭南山竹子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岭南山竹子</big> ''' |- | <center><img src=http://img1.iplant.cn/gotoimg/236/343680C3F555C8AF.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www.iplant.cn/info/%E5%B2%AD%E5%8D%97%E5%B1%B1%E7%AB%B9%E5%AD%90?t=p 来自 植物智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岭南山竹子 拉丁学名:Garcinia oblongifolia Champ. ex Benth. 别 称:水竹果、金赏,罗蒙树、 酸桐木、黄牙桔、竹节果、海南山竹子 二名法:Garcinia oblongifolia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侧膜胎座目 亚 目:山茶亚目 科:[[藤黄科]] 亚 科:藤黄亚科 族:藤黄族 属:[[藤黄属]] 种:岭南山竹子 命名者及年代:Champ. ex Benth.,1851 |} '''岭南山竹子'''(lǐng nán shān zhú zǐ),学名:Garcinia oblongifolia Champ. ex Benth.,俗名:'''竹桔、倒卵山竹子、水竹果、金赏,罗蒙树、酸桐木、黄牙桔、竹节果、海南山竹子''',是[[藤黄科]][[藤黄属]]植物,乔木或灌木,高5-15米,胸径可达30厘米;树皮深灰色。老枝通常具断环纹。叶片近革质,长圆形,倒卵状长圆形至倒披针形,长5-10厘米,宽2-3.5厘米;叶柄长约1厘米。花小,直径约3毫米,单性,异株,单生或成伞形状聚伞花序,花梗长3-7毫米。浆果卵球形或圆球形,长2-4厘米,直径2-3.5厘米,基部萼片宿存,顶端承以隆起的柱头。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越南]]北部也有分布。生长于平地、丘陵、沟谷密林或疏林中,海拔200-400(-1200)米。 果可食,种子含油量60.7%,种仁含油量70%,可作工业用油;木材可制家俱和工艺品;树皮含单宁3-8%,供提制栲胶。 它的树皮和果实可供药用,有消炎止痛、收敛生机之效。 <ref>[http://www.iplant.cn/info/%C1%EB%C4%CF%C9%BD%D6%F1%D7%D3 岭南山竹子], 植物智, 2020-01-18</ref> ==岭南山竹子形态特征== 岭南山竹子是乔木或灌木,可高5-15米,胸径可达30厘米;树皮深灰色。老枝通常具断环纹。叶片近革质,长圆形,倒卵状长圆形至倒披针形,长5-10厘米,宽2-3.5厘米,顶端急尖或钝,基部楔形,干时边缘反卷,中脉在上面微隆起,侧脉10-18对;叶柄长约1厘米。 花小,直径约3毫米,单性,异株,单生或成伞形状聚伞花序,花梗长3-7毫米。雄花萼片等大,近圆形,长3-5毫米;花瓣橙黄色或淡黄色,倒卵状长圆形,长7-9毫米;雄蕊多数,合生成1束,花药聚生成头状,无退化雌蕊。雌花的萼片、花瓣与雄花相似;退化雄蕊合生成4束,短于雌蕊;子房卵球形,8-10室,无花柱,柱头盾形,隆起,辐射状分裂,上面具乳头状瘤突。 浆果卵球形或圆球形,长2-4厘米,直径2-3.5厘米,基部萼片宿存,顶端承以隆起的柱头。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岭南山竹子生长环境== 生长于平地、丘陵、沟谷密林或疏林中,海拔200-400(-1200)米 。属阳性树,幼龄稍耐荫,壮龄喜光。天然下种繁殖力强,有萌芽能力。喜微酸性至酸性土壤,对肥力要求不严。 分布区年平均气温20-22℃,最冷月平均气温12-14℃,最热月平均‘气温26-28℃,绝对低温-2℃,年积温7000-8000℃,年降雨量1200-2700毫米。它是热带季雨林和山谷热带雨林的常见树种,常同火果、牛奶果、龙眼、荷木和多花山竹子等混生,未见天然纯钵。 ==岭南山竹子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在两广南部,广西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南宁、玉林、钦州地区和百色、梧州地区南部 。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岭南山竹子繁殖方法== 岭南山竹子自然开花结实晚,人工种植的最早可4年开花结实。每年9-10月,当果皮由青绿变黄绿时即可采果收种。采回果实后堆沤2-3天,待果肉腐烂后用流水冲或手搓去果肉果皮,可即播或稍阴干后,混细润沙层贮藏,贮藏一般不超过3个月,以免降低发芽率。如有条件可在1月采种,获得种子后即可播种。种子千粒重1500克左右,发芽率可达85%。 苗圃地选择:苗圃应选择坐北向南,地势平坦,空旷,通风良好,光照充足,邻近干净水源和造林地方便的地方。土壤以土层深厚肥沃的沙壤土为宜,红壤及砖红壤均可,忌选粘重土壤和积水地,整理需细致。 育苗容器:岭南山竹子育苗最好先在沙床上催芽,待种子发芽后移入营养容器中培养。容器采用塑料薄膜袋(未打开时宽10-12厘米,高13-15厘米)。 苗床的制作:经铲草、翻土、碎土和除杂后便可筑畦状床,床宽1米,高15-20厘米,步道宽50厘米。为防地下害虫为害,先用20克/升呋喃丹溶液,再用0.3%的马拉硫磷溶液或2毫升/升的敌百虫溶液淋洒床基及其四周。在苗床上开播沟,每隔10-15厘米1条,沟深1.5-2厘米。 播种方法:种子采用沙藏分层催芽,条播育苗。播种密度为150-200株/平方。播后覆土,厚度1.5厘米,上盖芒箕或椰壳保持湿度。因幼苗稍耐荫,所以要适当遮荫。播种后注意地下害虫,如金龟子、竹节虫等,可用90%敌百虫0.5-0.67克/升液或50%辛硫磷0.67-1克/升液喷洒。 苗木分床与管理:当芽苗长出2-3片真叶时,可移苗上杯。营养土按30%火烧土、60%黄心土、10%河沙,加2-3%的磷肥,四者充分混匀堆沤7-10天再装营养杯。移苗应按苗木从大到小分批移植,此时要把好质量关,选择健壮芽苗,淘汰劣势苗。移苗时间宜选阴雨天气或晴天傍晚进行。提前一天将土杯淋透,起苗时注意保持小苗根系完整,移入容器时防止弯根、浅植和“吊颈”等情况。做到即移即植,及时淋水,移完用遮光网覆盖苗床至分床苗木生长稳定后揭开。 袋苗的管理:移苗两周后,苗木生长稳定便可施肥,施肥遵循先稀后浓,薄施勤施的原则,复合肥浓度应掌握在0.1-0.3%之间,施肥后过清水一次。在出圃造林前15天内要停止施肥。苗期防病,可用0.1%托布津、0.5%硫酸亚铁、1%波尔多液交替淋洒。幼苗早期生长较慢,前2个月可适当遮荫,1年生苗高50厘米以上,可出圃上山造林。 苗木出圃:挑选一级壮苗出圃造林,余下苗木集中、调整后继续管理,作补植之用。丛枝、顶端优势不明显、枝缩叶淡、体态纤弱的劣苗应淘汰,不能出圃上山造林。优质苗木高30-40厘米,地径0.3-0.4厘米以上,顶端优势明显、顶芽完好,主干粗壮、根系发达,高径比协调,叶片浓绿,无病虫害。移床苗培育大苗,2年生苗高达1.5米,可带土团出圃定植。 ==岭南山竹子栽培技术== 岭南山竹子山地造林应选在山腰以下较深厚肥沃的土壤,水湿条件也较好。造林前一般采用块状整地。宜用穴植造林,穴规格为50厘米×50厘米×35厘米,秋冬备耕整地,来年春夏3-5月造林。作为热带南亚热带多用途乡土树种。要注意防止病虫害危害。最好不要营造纯林。营造混交林才利于其健康生长。可与杉、松、木荷、海南蒲桃等其它阔叶树混交造林,混交比例为1:3(-4),并采用各树种均匀间隔如三角形配置法。 每穴可施用基肥100-200克,初植密度2米×3米或3米×3米为宜。造林后的3年内,应每年除草松土1-2次,刈除植株周围及株行间的所有杂草,对死亡株及时补植。每年施肥1次,在比较差的立地上,每年每公顷用N肥200-400千克,P肥60千克,K肥100千克,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地可适量减少。对于混交林,应及时将影响岭南山竹子生长的其它树种进行修枝,以防过度遮荫,适时抚育间伐是必要的。幼林郁闭后,可伐除生长势差、过度被遮或受病虫害危害的植株,以保证林分健康。岭南山竹子如作为果树来经营需要控制株高和修枝。 ==岭南山竹子主要价值== 木材为散孔材,纹理直,结构细,材质稍软,容重0.71克/立方厘米,不变形,材色一致,干燥后稍开裂,不耐腐,易受变色菌侵染,可供建筑,家具,工艺品、器具等用材。果甜酸可食用。种子含油率达55%,油为不干性油,比重0.929,折光率1.4690,皂化价216.95,碘价90.26,可供制皂或润滑油,群众多作点灯用。果皮树皮含鞣质,可作栲胶原料。树皮内层有一种黄色素,可作黄色颜料。 树皮和果入药,治烧伤,烫伤和湿疹等。 中国广西的玉林,钦州等地,群众作果树栽培,适宜四旁和庭园绿化,或同其他树种营造混交林。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岭南山竹子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