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山芥菊三七 的原始碼
←
山芥菊三七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山芥菊三七.jpg|缩略图|[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14172%2F20151004082222-1917207780.jpg%2F0&refer=http%3A%2F%2Fpic.baike.soso.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15245630&t=8fb419395c461b2a29191143b42cfb40 原图链接]山芥菊三七]] '''山芥菊三七'''是一种高30-80厘米,被黄褐色短柔毛;茎直立或基部稍弯,分枝或不分枝,具沟棱的植物。它叶疏生,稀向上密集,具柄;叶片大头羽裂,长4-12厘米,基部急狭成具裂片的叶柄,叶柄基部具耳,产云南南部等。 * 中文名山芥菊三七 * 学 名Gynura barbareifolia Gagnep.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 纲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 亚 纲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 * 目桔梗目 Campanulales * 科菊科 Compositae * 亚 科管状花亚科 Carduoideae * 族千里光族 Senecioneae * 亚 族千里光亚族 Subtrib. Senecioninae * 属菊三七属 Gynura * 种山芥菊三七 * 分布区域中云南、海南及越南 ==形态特征== 顶生裂片大,三角状卵形,长3-7厘米,宽2-5厘米,顶端渐尖或稍钝,基部截形或近心形,稀楔形,边缘有不规则的锐锯齿或小裂片,侧生裂片通常1-2对,对生或互生,卵状长圆形或长圆形,全缘或具疏齿,长5-10毫米,侧脉3-4对,弧状弯,网脉不明显,干时不变黑色,两面被黑褐色贴生短柔毛,背面和叶柄毛较密;叶耳形同侧裂片。头状花序通常1-3,在茎或枝端排成疏伞房状;花序梗长1-3厘米,被黄褐色短柔毛,有1-3个线形苞片;总苞钟状,长10-15?撩祝??8-12毫米,基部有数个外苞片;总苞片1层,约13个,线状长圆形,长9-12毫米,宽1-1.5毫米,顶端渐尖,边缘干膜质,背面被密或疏短毛,具不明显的3脉。小花黄色,花冠长11-14毫米,管部细,长9-11毫米,上部扩大,裂片5,卵形,顶端渐尖带红色;花药基部钝;花柱分枝钻形,被乳头状毛。瘦果圆柱形,长1.5-2.7毫米,具9-10肋,肋间被微毛。花果期4月。 ==生长环境== 生于林中岩石中。 ==分布范围== 中国分布 产云南南部(蒙自)、海南(定安、琼中)。 世界分布 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植物文化 据文献记载,本种仅见于越南北部和我国海南,在云南首次发现。此种以叶大头羽状分裂,顶生裂片大,三角状卵形,基部截形或近心形,侧生裂片1-2对,两面密被黄褐色贴生短柔毛,与白子菜G.divaricata(L.)DC.有明显的区别。云南蒙自的标本与本种的原始记载、插图以及其在邱园的模式标本相符合,F.Davies(1979)曾此种并入白子菜而作为后者的一个亚种,这是不适宜的。应视作一个独立的种较为合理。 ==下级分类== [[山芥菊三七]] Gynura barbareifolia Gagnep. [[红凤菜]] Gynura bicolor (Roxb. ex Willd.) DC. [[木耳菜]] Gynura cusimbua (D. Don) S. Moore [[白子菜 ]]Gynura divaricata (L.) DC. [[兰屿木耳菜]] Gynura elliptica Yabe [[白凤菜]] Gynura formosana Kitam. [[菊三七]] Gynura japonica (Thunb. ) Juel. [[尼泊尔菊]]三七 Gynura nepalensis DC. [[平卧菊三七]] Gynura procumbens (Lour.) Merr. [[狗头七]] Gynura pseudochina (L.) DC. == 繁殖方法 == === 根茎繁殖 === 每年3月底4月初栽种,选择健壮、无病害的根茎,切成小块,每块根茎上要有芽2-3个;切后将切口晾干或拌上草木灰后栽种。种栽切好后,在整好的畦内按行距35-40厘米开6-10厘米深的沟,按株距20-25厘米将切好的根茎摆放在沟内,芽尖向上,覆土、压平。亦可按上述行距挖坑穴栽。栽后15天左右出苗。天旱时可先向畦内浇水,待水渗下以后再行栽培,以保证其成活率。 === 扦插繁殖 === 6-7月高温多雨季节,选择生长健壮、无病害的枝条,按长10-15厘米截成小段,去掉下端的叶片,上端保留2-4片叶, 微晾,斜插于沙土中,土面以上留约5厘米。扦插后要保持土壤湿润,气温在22-30℃时约2周就能成活,成活后2周即可移栽,移栽行距与根茎繁殖相同。扦插生长的根茎较小,根茎大的可入药,小的下年可作种栽。 === 组织培养 === 组培材料:外植体取茎尖、带腋芽的茎段,用清水冲洗2小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外植体的消毒处理。 培养基:基本培养为MS;按不同处理方案添加不同类型的植物激素,用0.1氢氧化钠+0.1氯化汞,调节pH0.5-6.0,在高压灭菌锅中高温(121℃)灭菌20分种。上述培养基均加3%蔗糖、1%琼脂,培养室温度25C左右,光照13小时/天,光照强度2000勒克斯左右,移栽基质经过灭菌消毒处理,按珍珠岩、草炭、菜园土=1:1:1比例混合。 组培方法:取茎尖、茎段(带芽)和叶为外植体,按下列程序进行消毒:取材→自来水粗洗→5%洗衣粉水溶液漂洗5分种→自来水冲洗30分种→75%乙醇擦冼表面→0.1%氯化汞溶液中消毒5分种→2%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20分种→无菌水冲洗4-6次,然后在无菌工作台中将外植体切成0.5-1.0厘米长的小段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将培养出来的愈伤组织切成小块接种于增殖培养基上;最后将形成不定芽的块段转移至生根培养基上。以培育出完整的小植株,以7天为1周期。 诱芽培养:将外植体接种到培养基中,在茎尖、茎段的愈伤组织诱导中,由MS+6-BA2.0毫克/升+IBM0.5毫克/升+NAA0.2毫克/升的培养基的激素浓度配比中诱芽效果最好,可达80%。该组合下诱导的愈伤组织出芽率高,生长快。 继代增殖:将诱导出来的愈伤组织及芽丛转到新的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将初代培养基的芽丛分离并切割成2厘米的茎段,接种于培养基MS+6-BA2.0毫克/升+NAA0.2毫克/升中。接后给予全天光照,室温20-28℃。3天后基部开始膨大,1周后腋芽开始萌动,且萌蘖生长很快。 生根培养:将诱导成活的丛生芽切割成单芽.转接到1/2MS+IBM1.0毫克/升+NAA2.0毫克/升培养基中,30天后生根率最高达70%。 练苗移栽:移栽定植芽长到3-4厘米时,切取健壮的植株转到生根培养基上,所有的植株都能正常生长培养1周后,即诱导出根,10天后每株可长出3-5条根,根长达4-5厘米,再培养1周,植株健壮。叶色浓绿,然后揭去纸盖练苗。轻轻洗去根部培养基,移到蛭石的小盆中,盖上塑料膜及烧杯,保持较高的温度,10天后揭去塑料膜及烧杯.可移栽到大田,小苗成活率95%。 == 栽培技术 == 整地施肥:选择适宜栽培的土地,每亩施土杂肥3000-5000千克,捣细、撒匀,深耕20厘米,耙细整平,按1米宽做畦,备用。 田间管理:栽种后要按时浇水,防止干旱。苗出齐后要按时中耕除草。在植株生长旺盛期可追施1次人畜粪水或每亩施20千克尿素。雨季要防止地内积水,雨后要及时排水,防止根茎腐烂。 采收加工:栽种当年的10月中、下旬采收。采收时先割去地上部的茎,刨出块根,去除块茎上的木质部,抖净泥土,晒至半干后搓去须根,晒干即可药用。 种栽贮存:菊三七种栽在中国北方最好存储于地窖内,窖温控制在0-5℃。存储时,顶芽向上摆好,一层沙一层根茎,摆4-5层后上面盖沙土。要定期检查,防止发热霉烂。 == 主要价值 == 菊三七的全草入药。具有治跌打损伤、止痛消肿、活血化瘀、消炎止血、抗癌防癌、治妇科诸病的功效。<ref>[http://www.zysj.com.cn/zhongyaocai/yaocai_j/jusanqi.html 菊三七 中医世家]</ref>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 370 植物学总论]] [[Category: 414 中药学]]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山芥菊三七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