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尼爾斯·波耳 的原始碼
←
尼爾斯·波耳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 达维德·玻尔.jpg |thumb|right| [http://pic.gerenjianli.com/mingren_larger/06/06350198.jpg 原圖連結] [http://m.gerenjianli.com/Mingren/05/e2esb06akkb8sls.html「 圖片來源名人簡歷」] ]] '''尼尔斯·亨里克·达维德·玻尔'''({{lang-da|'''Niels Henrik David Bohr'''}},{{bd|1885年|10月7日|1962年|11月18日|catIdx=Bohr, Neils}}),出生在丹麥的首都哥本哈根。玻爾是世界上最受愛戴的科學家之一 丹麦[[物理学家]],1911年他在哥本哈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13年在《哲學雜誌》上發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論文《論原子和分子結構》,發展了自己嶄新的原子結構學說。1920年,就任哥本哈根理論物理學研究所所長。1921年結婚,當時正值他從事偉大科研工作的黃金時代。 1922年因“他對原子結構以及從原子發射出的輻射的研究”而榮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列表#1921年-193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sfn|Cockcroft|1963}}玻尔發展出原子的[[玻尔模型]]。 1940年德國軍隊佔領了丹麥。1943年玻爾設法逃出了被佔領的丹麥來到瑞典。他還幫助許多丹麥籍猶太人潛逃出境,否則他們將會死在希特勒的煤氣爐上。玻爾從瑞典飛到英國,又從英國飛到美國。在美國,玻爾在戰爭時期幫助製造了原子彈。 二戰後,玻爾返回哥本哈根,在那兒領導理論物理所,直到1962年去世時為止。在戰後的年月裡,玻爾為對原子能實行國際性控制進行努力奮鬥,不過沒有取得任何成效。 <ref>[http://m.gerenjianli.com/Mingren/05/e2esb06akkb8sls.html 名入簡歷>他通過引入量子化條件,提出了氫原子模型來解釋氫原子光譜,對二十世紀物理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ref> ==視頻==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jSSIysx3Zs}} 602 波耳的氫原子模型 ==參考資料== [Category:物理學家]] [[Category:丹麥人]] [[Category: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Category:330 物理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D/isYea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B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Date.isM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Harvard citati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Lang-da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Sfn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尼爾斯·波耳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