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尼泊尔佛祖诞生地兰毗尼 的原始碼
←
尼泊尔佛祖诞生地兰毗尼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n.sinaimg.cn/sinacn10110/102/w575h327/20190404/53a7-hvcmeuy4044357.jpg width="320"></center> <small>[https://k.sina.com.cn/article_6487051972_p182a88ec400100ff48.html 来自 新浪网 的图片]</small> |} '''尼泊尔佛祖诞生地兰毗尼'''位于[[尼泊尔]]兰毗尼专区的鲁番德希县,因大名鼎鼎的释迦牟尼,1997年作为[[文化遗产]]<ref>[https://www.sohu.com/a/685807532_100007383 积累丨中国十大世界文化遗产 ],搜狐,2023-06-15 </ref>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 释迦牟尼佛祖于公元前623年诞生于兰毗尼一座著名的[[花园]],后来该处就成为朝圣之地。[[印度]]的阿育王也是朝拜者之一,并在此建立了一个他的纪念碑。这里现在已逐渐成为佛教徒的朝圣中心,以考古遗迹和佛祖诞生地为主要特色。 ==佛教徒朝拜的圣地== 兰毗尼是佛教徒朝拜的圣地。几千年来,兰毗尼吸引着尼泊尔和[[世界]]各地的佛教徒,至今每年仍有成千上万的人,长途跋涉,来到这里寻觅佛迹和参谒佛祖降生地。[[兰毗尼]]每年都在尼历正月释迦牟尼诞辰日举行盛大的庙会,当地人将佛祖像放置在一辆装饰华丽的木轮大车上到处巡游,佛徒们云集在此朝觐。寺庙中经声不绝,香烟缭绕。 兰毗尼,作为释迦牟尼的诞生圣地,与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伊斯兰教圣地麦加一样,享誉世界。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人类文化史上出现了一个“轴心时代”,极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这一时期,世界上的各大文明都涌现了一批重要的思想家:古希腊罗马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国出现了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南亚大陆现尼泊尔境内,则诞生了佛教始祖释迦牟尼。 兰毗尼在[[梵文]]中为“可爱”的意思,为古代天臂国善觉王夫人兰毗尼的花园,此处因此而得名。摩诃摩耶,意为大幻化,大术。摩耶为天臂城释迦族善觉王的女儿嫁给净饭王,成为王后。一般认为,公元前565年,尼泊尔阴历正月的望日,摩耶夫人在回娘家的路上来到兰毗尼花园,她见花园中奇花瑞草,池水香洁,便下车游园。在一株巨大的婆罗双树下休息时,见婆罗双树枝叶繁茂,于是便举手摘花,随后身体有感,生下了[[乔达摩•悉达多]](意为“一切义成就者”),即后来闻名世界的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释迦牟尼诞生刚七天,他母亲摩耶王后就因病去世了。佛经记载:多年后佛祖涅槃时,摩耶的灵魂从天而降,在棺木前涕泪悲泣。佛祖为尽最后孝道,自棺中而起为母留下五句偈语:世间空苦,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释迦牟尼诞生处,建有方形两层的释迦牟尼母亲摩诃摩耶夫人神庙,庄严肃穆。庙内供奉着女神的石雕像<ref>[https://www.sohu.com/a/420953556_120369623 名人主题文化雕像是以古今中外的各种人物为造型的雕塑艺术 ],搜狐,2020-09-26</ref>,右手攀把着婆罗双树的枝干,释迦牟尼的婴儿石像立在近旁的莲台座上。在神庙旁有一口数十米的方形水池,明澈如镜,相传是幼年释迦牟尼沐浴的地方。池边长着一棵婆罗双树,树身围约十三四米,倒影水中,姿态婀娜。原树在东晋高僧法显著作中曾有记载,[[唐玄奘]]来此取经时已“枯悴”。 ==阿育王朝圣之旅== 兰毗尼另一处著名的标志便是“阿育王石柱”。阿育王(意译无忧,故又称无忧王,约前304-前232年)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印度历史上一位非常伟大的君王。据佛教传说,阿育王即位之初,诸多暴虐。后信仰[[佛教]],在全国修建了84000座奉祀佛骨的舍利塔,多次对佛教僧团施舍大量的土地与财物。为了消弭佛教不同教派的争议,阿育王邀请著名高僧并召集1000比丘,在华氏城举行大结集(此为佛教史上第三次大结集),驱除了外道,整理了经典,并编撰了《论事》。因此,传说在阿育王皈依佛教前被称“黑阿育王”,经数年修行从善,后才改称“白阿育王”。 公元前251年,佛陀涅槃二百多年后,阿育王来兰毗尼巡拜佛迹,并于公元前245年建石柱纪念。石柱上刻有阿育王的敕文,主要内容为:天佑慈祥王(阿育王)登基二十年,亲自来兰毗尼恭敬礼拜。证实此处为[[佛陀]]诞生之地后,敕令于此雕凿竖立巨大石柱,并用石栏围护。另特谕减免兰毗尼村税赋,仅缴收入的八分之一。据考古研究,最初建成的阿育王石柱总高约13米,埋入地下2米多,柱顶近3米,中间柱身7米多,周长2米多。柱顶由三部分组成,最下部与柱身连接处为圆柱体,四周雕有条状花瓣;中间为正方体,四周也雕有花纹;顶部雕有一匹[[马]]。这根石柱确定了兰毗尼为佛陀诞生地,意义重大。 ==中尼友好的千年见证== 兰毗尼也是中尼两国人民早期交往的历史见证。早在公元406年,东晋高僧[[法显]]为寻找佛祖降生地,渡流沙,越葱岭,经印度,来到过兰毗尼附近的迦毗罗卫城。公元635年,唐朝高僧玄奘去印度取经,专程来兰毗尼朝敬。《法显传》称兰毗尼为“论民国”,玄奘《大唐西域记》称“腊伐尼林”。正是根据玄奘游记的叙述,[[考古学家]]在1895年发掘出已被霹雳击倒,埋于地下的阿育王石碑,找到了释迦牟尼的诞生地。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有大石柱,上作马像,无忧王之所建也。后为恶龙霹雳,其柱中折仆地。”在此附近,还有一座是中国政府在尼泊尔建立的寺庙——中华寺。占地面积25600平方米,这是中国政府在海外建造的第一座寺庙。 除中国外,各国佛教界也陆续到此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寺院,如[[韩国]]的大圣释迦寺,越南的佛国寺、双林寺,缅甸的大金塔寺、止观禅中心,印度的大菩提寺。 ==参考文献==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返回「
尼泊尔佛祖诞生地兰毗尼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