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寿宁 的原始碼
←
寿宁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寿宁县'''隶属于福建省宁德市,地处闽东北部,洞宫山脉南段,东北接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西北靠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庆元县]],东接福建省宁德市下辖福安市,西傍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南邻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位居闽浙两省交界,素有"两省门户,五界通衢"之称。寿宁县温暖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被誉为福建夏季凉爽的避暑胜地。全县辖6镇8乡、203个行政村(社区),土地面积1424平方公里,总人口28万。于明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置县,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曾任寿宁知县,著有《寿宁待志》。 寿宁是中国花菇之乡、"中国名茶之乡";存有较完好的明清时代贯木拱廊桥19座,被誉为"世界木拱廊桥之乡";是福建省重点老区县,上世纪三十年代,曾是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中共闽东特委所在地;有传承三百多年的北路戏,被称为"戏剧孤本",列入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f>[http://chz.wenming.cn/wmzh/201410/t20141022_1410817.html | 寿宁] </ref> ==历史沿革== 据《今县释名》,明景泰初,因歼平矿贼置县,取安宁之义。 明景泰六年(1455)析福安、政和县地置寿宁县,历属建宁府、福宁府、闽海道。1949年7月13日解放,属福安专区、宁德地区、宁德市。 '''地理''' 寿宁县地处鹫峰山脉北端,洞宫山脉东麓。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中山山地,最高峰山羊尖海拔1649米;东南部中低山地,海拔400米~800米的山地多深谷,800米左右地带镶嵌着山间盆地;西南部沿斜滩溪、平溪分布着河谷台地。主要河流有交溪上源的斜滩溪,境内长56.5千米、流域449.9平方千米,支流有长溪、九岭溪、十八曲;后溪,境内长48千米,流域257.5平方千米,支流有犀溪; 还有蟾溪。人工湖有麻竹坪、小托水库。年平均气温15.1℃;1月平均气温4.7℃,7月平均气温22.6℃;极端最高气温35.8℃,极端最低气温-9.8℃;≥10℃的积温4249℃。年降水量2472毫米,无霜期235天。 境内耕地1.06万公顷,有林地13.10万公顷,林木蓄积量196.5万立方米,毛竹619.4万根,森林覆盖率69.4%。草山、草坡地1.47万公顷,天然植被物种丰富,有水杉、银杏、三尖杉、油杉等珍稀树种。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27.65万千瓦,可开发21万千瓦,为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达标县之一。矿藏有磁铁、铁砂、白云石、叶蜡石、石英石、明矾、金、银、钨、锰、高岭土、泥炭、花岗石、紫砂陶土。 '''资源''' 寿宁境内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和森林资源。全县大小溪流17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5条,年平均流量17.81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27万千瓦,可开发量21万千瓦。山地面积11.2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8.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5.2%,木材蓄积量195万立方米,竹类567万根。全县已探明金属和非金属矿产21种,其中,叶腊石、石英石、明矾、白云石储量丰富,开发前景广阔。 寿宁县是花菇的重要产地,特别是近年来寿宁菇农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花菇生产,寿宁已一跃成为华夏花菇生产第一县,被誉为“中国花菇之乡”,全县花菇生产规模达1亿袋,产量达3万吨。在1994年菇市上,寿宁花菇被誉为“菇中之王”,1995年10月在中国食用菌技术展示交流会上,寿宁花菇被评为“优质产品”,1996年寿宁花菇栽培技术通过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的鉴定,该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中国食用菌协会致函寿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ref>[https://new.qq.com/omn/20210602/20210602A0D9EM00.htmll | 历史沿革] </ref> ==交通== 寿宁交通完善。全县通车里程864公里,行政村通路率95%,公路密度居全省前列,主要公路有G4012高速公路(福建福安经寿宁到浙江温州泰顺),双湖二级公路,寿宁至庆元二级公路,寿宁至政和二级公路,县道寿泰线、斜镇线、竹洋线,形成了连接浙江庆元、泰顺、景宁,沟通福安、周宁、政和等地的公路网络。寿宁城关距省城福州260公里,距宁德市政府所在地150公里,有班车直达上海、宁德、福州、邵武、瑞安、义乌等地。 ==文化== 冯梦龙和寿宁县:寿宁虽然是福建的山区小县,但三百七十二年前(1634年)来了一位县令,却不同凡响。他是明代杰出的文学家、戏剧家冯梦龙,其主要作品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通称“三言”),和《古今谭概》、《双雄记》、《平妖记》等。直到今天,说起他的名字来,仍然让人肃然起敬。 冯梦龙当年办公的旧县衙早已不复存在,旧址上矗立着县法院和检察院大楼。我心里想,明朝那时候机构简单,县令集行政与司法于一身,法院与检察院大楼也可算是冯老先生的官邸。只是他老人家办公之余常常走出衙门观赏的那株梅花,早已不见。虽然附近的“戴清亭”还在,但它是近年来的仿古建筑。记得,冯梦龙因为敬佩过去的县令戴镗,修了这个亭子,还附了一首诗:“县在翠微处,浮家似锦棚。三峰南入幕,万树北遮城。地僻人难到,山多云易生。老梅标冷趣,我与尔同清。”这首诗实际上是老先生的自我表白,希望自己也能像戴镗一样,做一个清明廉洁的良吏。平心而论,冯梦龙在他的四年任内,确实努力为寿宁的老百姓做了一些实事好事,不愧是位清官。 县城中心处的蟾溪上,有两座廊桥,“昇平桥”和“仙宫桥”,似彩虹卧波,静静地横跨在溪上。廊桥也称廊屋桥,为过往行人遮风挡雨,又富于民族特色,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寿宁县目前还保存19座各式各样的廊桥,数量为全国之冠。寿宁县正在联络本省和浙江省一些有廊桥的县,准备向联合国申报廊桥为世界文化遗产。我想,老先生知道后肯定会很高兴。“仙宫桥”下,冯老先生当年为了预防蟾溪水患所修的东坝,至今还在发挥作用。 提起冯梦龙在寿宁做的好事,修志不能不提。通常修撰县志都要先成立一个班子,由县官领衔,实际工作交手下的人去做。冯梦龙则不然,他亲自调查,亲自动笔,独立完成。对于一个年过花甲又不懂当地方言的封建官吏来说,这是很不容易的。而且,作为文学家和史家,他所修撰的<寿宁待志>,内容丰富,叙事严谨,语言生动,文情并茂,一扫官修志书的陈腔滥调,是志书中的佼佼者。《寿宁待志》还收录了《禁溺女告示》一文。三百多年前,在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一个县官能出面发布这样的告示,实属难能可贵。还让人佩服的是,告示用白话写成,说明冯梦龙的良苦用心,因为只有通俗才能易懂。如责问溺女的父母那一段是这样写的:“为父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妻从何而来?为母者你想,若不收女,你身从何而活?况且生男未必孝顺,生女未必忤逆。”如此直白的告示,很容易被老百姓所接受,因而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冯梦龙在《寿宁待志·城隘》中写道:“城囿万山之中,形如釜底,中隔大溪”。大凡去过寿宁的人,都说此番形容非常生动贴切。 寿宁北路戏:北路戏原为“福建乱弹”,是中国的稀有古老剧种之一,仅存于福建省寿宁县北路戏剧团。 历史上“福建乱弹”流布于闽北、闽东各地。明代,闽东北各地的民间戏曲颇为兴盛。崇祯十年,寿宁知县冯梦龙撰写的<寿宁待志>中记载:“西溪人多习戏,然力不能具行头,多往浙合班。大家有庆喜好事者,则于福安迎之演戏。”可见当时这一地区戏曲活动之端倪。到清康熙、乾隆时期,由于清王朝采取了“与民生息”的措施,农业经济得到恢复之时,商品经济也得到发展,使得活跃于民间的“乱弹诸腔”得以繁盛到广泛流行;乱弹班社层出不穷,在当时民间便有了“上路班”、“下路班”、“南路班”、“北路班”之称。由于活动于闽北一带的“北路班”影响最大,其他各班相形见绌,于是都纷纷沿用“北路班”的名号,后在1959年重新整理这一剧种时,才正式定名为北路戏。 北路戏的音乐声腔是以西秦腔、明腔等乱弹腔的基础上演变发展形成的,并吸收了徽调、汉调、江西乱弹以及高腔、滩簧小调等声腔,形成了一个多声腔的剧种。既适宜传统剧目的演出,也适应现代戏的创作。据我省戏剧研究专家叶明生《记寿宁县北路戏剧团<张高谦>创演前后辉煌岁月》一文记载,在1964—1965年间,寿宁县北路戏剧团创作演出的<张高谦>,不仅红遍八闽大地,且于1965年4月开始了为时6个月的赣、湘之行,行程数万里,演出400多场,观众达40多万人次,成为我省迄今为止演出规模最大、演出场次最多、观众阵容最强的一次戏剧演出活动,在福建戏剧改革的历史上都是值得大书一笔的事。 目前,随着各种文化的交锋与冲击,北路戏剧团的生存已成为新时期的一个文化盲点,北路戏剧种的继承和发展问题正引起省内外戏剧界专家和各级政府的关注。相信这一古老稀有剧种定会寻找到与时代相吻合、共发展之路,得以与时俱进,不断繁荣。 寿宁斜滩台阁铁枝:寿宁斜滩台阁铁枝以各种人物神态活灵活现、形象逼真,而深受大众喜爱,流传两百多年,至今仍然散发着民俗文化的光芒。 台阁铁枝表演的<八仙过海> 相传明代后期,寿宁县斜滩民间即有迎春接福的游神民俗活动。据斜滩<卢氏家乘>记载,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农历正月十三至十五元宵节,一元伊始,为祈保风调雨顺、四季平安,斜滩举行规模盛大的“迎奶娘”活动,由当地“铁枝队”艺人扎扮好上装奶娘神,安放在四方台阁上的“神船”,由4至6人抬着行走,并配合锣鼓唢呐乐器、龙伞旗幡队伍,浩浩荡荡周游过市,所到之处,善男信女鸣炮烧香膜拜,热闹异常。此后,年复一年,约定俗成,于每年的正月十三,斜滩都有举行“搬铁枝”、“迎奶娘”的传统民俗活动,成为闽东地区颇有影响的民间节俗活动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停止迎神活动,每年正月十三的“迎神会”被移风易俗,成为盛大的物资交流会。近二十年来,台阁铁枝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娱乐活动的形式,又在境内兴起,只是过去妆扮奶娘的铁枝“神船”改变成妆扮<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智取威虎山》、<八仙过海>之类戏剧内容的台阁铁枝彩车。表演者多为12至14岁的少男少女,身着戏装、化妆脸谱、造型各异,配以灯光、音响、道具、布景等,分别坐、立于台阁铁架之上,安置于汽车上行驶。斜滩台阁铁枝除在本地重大喜庆节日活动外,还多次在参加县文艺会演中获得佳奖,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奇葩。<ref>[http://www.sc.chinanews.com.cn/zttp/2021-04-26/1 | 文化] </ref> ==旅游== 寿宁县旅游资源丰富。寿宁山青水秀,气候宜人,景点众多,是个旅游度假的好地方。南山风景区位于寿宁南阳,由金鸡山、南山顶、赤陵洋、紫云山、龟湖五个风景区组成,拥有明代古刹龙岩寺,明代文学家、寿宁知县冯梦龙塑像,寿宁革命圣地赤陵洋,闽东第一铁索桥----龟岭索桥,以及众多摩崖石刻,不胜枚举的厅石异洞。千年古刹----三峰寺座落在鳌阳镇西南部,四面峰岫起伏,它首枕后山,状如荷花倒悬,面对峰岳,势成三足鼎立,故得名。该寺系宋初钦命少宗伯陈洪轸捐产创建,经历代重修,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藏经殿、念佛堂、山门亭、钟鼓楼等,整个建筑面积达3500多平方米,现保存着千年历史的宋代大清石香炉、纯铜观音座像珍贵文物,香火旺盛,游人络绎不绝。位于城冶县衙旧址的"冯梦龙宦寿旧址"碑、戴清亭,及冯梦龙在寿宁为官时修复的东门城墙、东坝、升平桥等是研究冯梦龙的重要古迹。现正在建设的三峰公园是县镇两级为民办实事项目,本着"新、绿、雅、趣"的标准,融古今于一炉,集人文自然于一体,是一个可观赏、可游览、可访古、可瞻仰、可朝圣的综合旅游休憩之地。 杨梅州桥:杨梅州隶属福建省寿宁县坑底乡司前行政村,离坑底35华里,离泰顺县城30华里,离两县交界的黄洋隘15华里。杨梅州原名武溪,南宋后期从泰顺县库村迁入,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明末一知县路过此地,正逢杨梅熟时,树上的杨梅被轿顶一碰正巧落入轿内,知县下轿一看,满山遍野尽生长着杨梅,他心血来潮,将此村名改为杨梅州。村庄在背山面水一深长的峡谷中依斜坡而建,由于考虑到山洪的原因,地基离水面约三米高。主姓吴,也有几户姓陈和姓徐,30多户人家,日常讲泰顺方言. 南山风景区:南山风景区地处寿宁县南阳镇南山山脉,由南山顶、金鸡山、葫芦岭、百洞岩、天文台旧址等风景点组成,面积约15平方公里、主峰高1454.4米。这里,山明水秀、石洞雄奇、地貌独特、胜景繁多,是闽东北、浙南一带著名的风景、旅游、避暑胜地。<ref>[https://new.qq.com/omn/20210602/20210602A0D9EM00.htmll | 旅游] </ref> ==特产== 茶叶: 寿宁植茶历史悠久,明景泰八年,茶叶就以大宗土特产品对外销售,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县内生产的红茶,号称“坦洋功夫”,1936年,全县植茶面积就达5.73万亩,年产毛茶1044.5吨。 建国以来,所产“玉记牌银毫”和“凤凰舌”绿茶分别获得世界跨国公司评定的“五星钻石奖”和澳门博览会国际金奖,“茉莉花茶”、“福寿银毫”和“眉珍茶”多次获部、省优质产品奖。寿宁高山乌龙茶,寿宁石井红茶亦是广受消费者的爱戴。 现茶叶已成为寿宁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武曲、斜滩、南阳、凤阳、竹管垅的全部,犀溪、芹洋、平溪大部分地区,自然条件好,集中成片,是寿宁县茶叶的集中地带。规模较大的有龙虎山茶场、南阳茶场、万氏留香茶场 马铃薯:寿宁马铃薯色泽金黄,质地清脆细嫩,营养丰富,淀汾量高,含多种维生素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天然矿物质。具有抗血脂、降血压功效。享誉国内外,远销日本,东南亚与欧美地区。种植马铃薯历史悠久,以长期培育,加上独特的山区气候,特有的土质,种薯产量高,抗病虫力强。是寿宁农业创汇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是地方风味小吃的主料,享有盛名。全席马铃薯素宴是寿宁佛家弟子举行盛大佛事庆典时迎宾的美味佳肴,深受国内外游客的赞誉。<ref>[http://www.sc.chinanews.com.cn/zttp/2021-04-26/1 | 特产]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寿宁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