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寒热错杂 的原始碼
←
寒热错杂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寒热错杂 </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file.zhuangpeitu.com%2Ffileroot1%2F2020-6%2F28%2Fd2343799-e489-4d47-9647-6755d9495a46%2Fd2343799-e489-4d47-9647-6755d9495a461.gif&refer=http%3A%2F%2Ffile.zhuangpeitu.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52941948&t=cc862bbedd5ccf940f69a5dd23bd235e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zhuangpeitu.com/article/23666625.html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 align= light| |} 寒热错杂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在同一病人身上同时出现[[寒证]]和[[热证]],呈现寒热交错的现象,称为寒热错杂。寒热错杂有上下寒热错杂和表里寒热错杂的不同。 =='''病因病机'''== 阴阳不相顺接,即阴阳不相平衡,表里不相贯通,阳气不能外达四肢。发热则多系弛张热,呈寒热交作之状,当阴寒盛正气虚时则寒,正气来复,正邪相争而发热。 =='''辨证要点'''== 口渴不饮,气上冲心,胸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呕吐或[[吐蛔]],厥逆不利。 =='''治法'''== 上热下寒者,治宜寒热并用,厥阴寒证则宜温里寒,厥阴热证则宜清下热,厥多热少治宜温阳。厥少热多自愈。 =='''方剂'''== 乌梅丸。 =='''常用中药'''== 乌梅肉、黄连、附子、花椒、细辛、黄柏、[[干姜]]、桂枝、人参、当归。 =='''常见证型'''== 1、上下寒热错杂 患者身体上部与下部的寒热性质不同,称为上下寒热错杂。包括上寒下热和上热下寒两种情况。上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以膈为界,则胸为上,腹为下。而腹部本身上腹胃脘又为上,下腹膀胱、大小肠等又属下。 (1) 上寒下热 患者在同一时间内,上部[[表现]]为寒,下部表现为热的证候。例如,胃脘冷痛,[[呕吐]]清涎,同时又兼见尿频、尿痛、小便短赤,此为寒在胃而热在膀胱之证候。此即中焦有寒,下焦有热,就其相对位置而言,中焦在下焦之上。所以属上寒下热的证型。 (2) 上热下寒 患者在同一时间内,上部表现为热,下部表现为寒的证候。例如患者胸中有热,肠中有寒,既见胸中烦热,咽痛口干的上热证,又见腹痛喜暖,大便稀溏的下寒证,就属上热下寒证。 2、表里寒热错杂 患者表里同病而寒热性质不同,称为表里寒热错杂。[[包括]]表寒里热和表热里寒两种情况。 (1) 表寒里热 患者表里同病,寒在表热在里的一种证候。常见于本有[[内热]],又外感[[风寒]],或外邪传里化热而表寒未解的病证。例如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气喘、烦躁、口渴,脉浮紧即是寒在表而热在里的证候。 (2) 表热里寒 患者表里同病,表有热里有寒的一种[[证候]]。常见于素有里寒而复感风热;或表热证未解,误下以致脾胃阳气损伤的病证。如平素脾胃虚寒,又感风热,临床上既能见到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瘤的表热证,又可见到大便溏泄,小便清长,四肢不温的里寒证。 寒热错杂的辨证,除了要辨别上下表里的部位之外,关键在于分清寒热的多少。寒多热少者,应以治寒为主,兼顾热证;热多寒少者,应以治热为主,兼顾寒证。 预防调护 服药期间,忌生冷、滑物、臭食等。 转归 正复邪祛—有向愈之机;阳复太过—发生痈脓、便血、喉痹等热证;阳亡阴竭—预后不良。<ref>[https://www.youlai.cn/yyk/article/591438.html 寒热错杂],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398 各部生理]]
返回「
寒热错杂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