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审美距离 的原始碼
←
审美距离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审美距离</big> ''' |- | [[File:I3JB-hqtwzee7114234.jpg|缩略图|居中|[http://n.sinaimg.cn/front/29/w960h669/20181228/i3JB-hqtwzee7114234.jpg原图链接][http://pic.sogou.com/d?query=%E5%AE%A1%E7%BE%8E%E8%B7%9D%E7%A6%BB&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2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审美距离'''(mental distance in aesthetic activity)是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间的远近关系。包括心理距离和时空距离。前者指两者在心理上的远近关系,包括知识经验、观念、情感和态度等的距离。后者是物理学意义上的距离,指两者之间现实的远近关系。两种距离相互渗透影响的。瑞士审美心理学家布洛指出,心理距离是审美活动的基本前提,审美个体必须和审美客体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才能欣赏美和创造美。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指超越实际人生,忘掉实用功利,用一种纯客观的态度审视审美客体。距离太近,个体容易考虑审美的功利目的,实用功利压倒审美享受,不能进行真正的审美活动。距离太远,则个体与审美客体失去了联系,无法欣赏到真正的美。审美距离必须适当,才能产生审美活动,获得美感。 =='''布洛的审美距离说'''== 布洛的审美距离说指出,在审美中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使得客观现象无从与现实的自我发生钩搭,因而能使它充分显示其本色。比如在航海业尚不发达的时代乘船遇雾,如果不能摆脱现实的利害,抛弃患得患失的心理,由海雾所造成的景象就会成为我们精神上的负担,使我们除了忧虑自身的安危之外,再也顾不了别的。反之,我们如将自身的安危置于度外,尽情观赏海雾所造成的奇观,眼前的奇景便可使我们获得前所未有的美感体验。 =='''事物实用的方面'''== 布洛还指出,在日常的经验之中,事物总是向我们显示其实用的方面,我们也不能弃绝自身的欲望,以纯然不计利害的眼光来静观事物的客观特性。透过距离看事物的方式是特殊的观物方式,不使事物与我们的需求相钩搭,在这种情况下事物才单纯地为我们所观赏。由于一般人缺乏保持距离的能力,极容易达到距离的极限而产生失距的现象,所以他们每每不能像艺术家那样,不起利害不起意欲,但以纯粹无杂的审美眼光来观赏对象。 =='''叔本华'''== 叔本华指出,在审美观照之时,人“自失”于对象之中,“人们忘记了他的个体,忘记了他的意志;他仅仅只是作为纯粹的主体,作为客体的镜子而存在,好像仅仅只有对象的存在而没有知觉这对象的人了……这同时即是整个意识完全为一个单一的直观景象所充满,所占据,……置身于这一直观中的同时也不再是个体的人了,因为个体的人已自失于这种直观之中了。他已经是认识的主体,纯粹的、无意志的、无痛苦的、无时间的主体”。<ref>[https://wenyi.gmw.cn/2020-01/19/content_33489520.htm 乡土气与人情味如何形成了审美距离],光明网2020年1月19日 ,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审美距离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