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守望父母(杨德胜) 的原始碼
←
守望父母(杨德胜)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守望父母'''<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2036442/pexels-photo-12036442.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1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 守望父母'''是[[中国]]当代作家杨德胜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 守望父母=== 如果父母已八十高龄,儿女尽孝,已不是买点吃的喝的穿的用的、跑马观花慰问式口头说说、赔老人拍几个照片那样抽象,而是变得很具体。虽然,父母的物质生活已进入极简状态,需求却很迫切,想吃面糊、米粥、豆腐花、白菜、罗卜、包谷饭、红苕、炕土豆等软体食物,儿女应尽量满足。他们对健康十分看重,而且一听到电视、手机、狗皮膏广告,都想着购药。他们对健康的愿景,很质朴,也很现实,就是想多看看未来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让美好日子无限赓续。 父母这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像晚辈们习以为常。他们,毕一生而孜孜以求。在苦难的旧中国受过压榨、剥削和欺辱,无地位,无受教育的权利,逃过荒,讨过米,住过岩屋草屋,命如草芥纸薄。四九年得解放,上扫盲班、夜校、小学,囫囵认得几个字。五九年度过灾荒,挨过饿,吃过蒿草、黄荆叶、芭蕉蔸,但政治上有地位,在农业社队披星戴月战天斗地有劲头,期盼着过上有米吃有肉逮(土家人指吃)的好日子。七九年,包产到户,按劳分配,一年解决温饱问题。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全面脱贫奔小康,衣食无忧,他们却已进入耋耄之年,虽然满足,却不知足。他们做梦都想着,再活三十年,看到中国“两个一百年”梦圆。 尽孝,就是儿女们将小康生活的温情一件百件、一天百天、一月百月、一年十年传递给父母,传递到了,就是尽了孝。比如父母吃饭,你购了米,要煮成饭,或是粥,饭太干,父母肯定嚼不烂,煮熟后,是加盐,加菜,还是加糖,加牛奶,要问清味口。盛进碗,端着递到老人家手里,喂下,如不需喂,就守着老人家趁热吃下。应常给父母备一些软质易消化的零食,他们返老还童,进入无牙时代,对美食,同样有奢求。多数老人当着儿女说不想吃,可一背着就细嚼慢咽起来。这,不是缺点,而应看作优点。他们为儿女减轻负担,常常会用力撑着做事,以至被摔得鼻青脸肿、残脚跛手,有的会大小便失禁,常污染床被衣物,身上屋里有异味,孩子们要学会包容,勤为他们换洗衣物。便桶,要一天冲洗几次,地要天天拖,否则,老人会生活在臭气熏蒸的世界,就品味不到现代生活的温馨。 孝敬老人必须有耐心恒心,要始终认为是天律地规,日伦月理,责无旁贷。兄弟姐妹多了,容易产生推力,相互指望。当然,经济条件好的,多承受一些父母的需求,是自然的。应当说,当今社会,从经济角度看,尽孝并不是难题。都是父母的骨血,子女承受的孝道应当是均衡的。有传说:女儿是嫁出门的女,泼出门的水,并不是针对尽孝而言的。尽孝是责任义务,也是维系家族血缘的权利。儿子,一般为父母吃喝拉撒用兜底,承担着无限责任。出嫁的女儿,承受有限责任,应该更多地回娘家陪陪父母,做可口的饭端给父母吃,而不是甘于做娘家的客人,要哥嫂弟媳服伺了父母,还要服伺回娘家的姐妹。而且,现在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大多女儿掌握财权,孝敬父母更为理直气壮,女婿们大多不会计较。让养女儿是福的真言落地落细落实。 就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女儿芳龄二十二岁出嫁,正是头等劳力,出嫁时,置一套嫁装,要花费一个农家的老底。女儿出嫁后,可不再为娘家创造资本。父母抚养一出,就指望老来女儿尽孝;农家儿子也是二十多岁脱离父亲抚养,结婚成家,还要为家庭创造资本(家底),承担孝敬父母的无限责任。有出嫁的女儿认为,哥弟们得了父母家产,应到尽无限孝道。可是,四九年前出生的父母这代农村人,有多少家财可供儿子分拨继承?大多可以忽略不计。而现实中,多数子女,却是计较的。这是传统的观念,也是骨子里的东西。在新的社会体制下,尽孝观应当注入新的元素。在社会尽孝机制还不成熟的时候,子女,都应平等尽孝。从全社会来看,女儿孝敬父母、儿媳孝敬娘家父母,尽孝总量平衡,而且大幅提升家庭和美指数,让天下父母颐养天年。 在农村,有儿女住高楼,父母住危房;有的家五个儿子不养爹娘,一个女儿管爹娘;又有的家,五个女儿不管爹娘,一个儿子管爹娘。这,都是孝道失衡。人在做,天在看。我见过一些孝心尽得好的儿女,总会拿自已与他们比,我尽管努了十二分力,却常常看到差距。如果与把父母拒之门外的儿女比,那就看不到差距。有儿女照护父母,五年不出镇,十年不出县。真正贯彻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有母亲瘫痪十年,六个女儿女婿轮流护理,端屎接尿,还有多个儿女轮流护理半年一年的。都让父母在垂暮之年得到安养,续写出现代孝道的经典。 我的父母在清江大坝蓄水后,农田被淹,基本[[丧失]]了生活来源。父亲去逝得早,母亲一直[[跟随]]我们,租屋独居。即或后来有了点农村[[社保]],每年不过一千多元,每天不够两个肉包子钱。我作为唯一的儿子,承受着无限的尽孝责任。每天送三顿饭,喂两顿药,累积起来,十年探望母亲上万次。虽然经济上没有多少压力,每年尽孝给母亲吃、喝、穿、医、水电、住房开销也在两万元以上。还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指望母亲能活到一百岁,将父亲没享到的福,赋予母亲。 为父母尽孝,是人一生的重大责任之一,需要一代一代[[接力]]。父母[[生养]]之恩,只图老来,儿女送他们最后一程。儿女[[尽孝]],[[任重]]而道远。<ref>[https://vip.chinawriter.com.cn/index.html 中国作家网]</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守望父母(杨德胜)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