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奧西普·曼德爾施塔姆 的原始碼
←
奧西普·曼德爾施塔姆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奧西普·曼德爾施塔姆.jpg|thumb|right| [https://i2.read01.com/SIG=2221fp4/30464a796952354c5276.jpg 原圖連結] [https://read01.com/zh-tw/jQGM4E.html#.XsoAv2gzbv1 「圖片來源 壹讀」] ]] '''奧西普·曼德爾施塔姆''' Photo from Conte d'automne,(1891年1月15日-1938年12月27日),出生在俄羅斯帝國波蘭會議王國-華沙的一個富裕的猶太家庭。蘇聯詩人、評論家,阿克梅派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二十世紀俄羅斯最重要的詩人。<ref>[https://tw.weibo.com/yourlens/4301812490066755 微博 - 奧西普·曼德爾施塔姆]</ref> 從小隨父母遷居聖彼得堡的[[曼德爾施塔姆]],在著名的特尼切夫斯基學校學習,這個學校的校友還包括[[納博科夫]]等蘇聯名人。 這一開始也許就註定了他的生活處境和他的發聲方式, 一個「猶太式」旁觀者闡釋著「即將消亡的時代」的衰敗氣息,貫穿著他的詩歌作品。<ref>[https://cn.nytimes.com/books/20140101/tc01liaoweitang/zh-hant/ 紐約時報中文網 - 極權時代,詩人何為]</ref> 德爾施塔姆命運多舛,只有47 年的生命旅程,其中1934 年和1938 年兩次被捕,以「反革命活動」罪名判處, 長年流放,多次自殺未遂,最終死於遠東的勞改營中轉站。<ref>[http://miniyuan.com/read.php?tid=704 元知 - 奧斯普·曼德爾施塔姆:關於但丁的談話| 詩與詩學]</ref> 1987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布羅茨基]]則認為曼氏是比他更有資格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詩人。<ref>[http://24kbox.com/article/1993019077530?more=%201 時光鏡 - 深度訪談| 談布羅茨基時,我們在談些什麼?]</ref> ==早期== 1907年,他的第一首詩發表於校刊上。 1908年,曼德爾施塔姆決定去巴黎大學學習文學和哲學。 1909年,轉學至德國的海德堡大學。 1911年,進入聖彼得堡大學繼續學業。由於這所學校拒收猶太人,於是在這一年,他改宗衛理公會(但他沒實際活動),同年得以入學,不過他並未正式完成學位。 1911年,他從海德堡大學回來後,組織另外幾個俄國詩人組建了詩人公會,領袖人物是[[尼古拉斯·斯捷潘諾維奇·古米廖夫]]和[[謝爾蓋·戈羅迪茨基]]。這個公會的核心就叫做阿克梅派。 1913年,曼德爾施塔姆為這個新運動起草了宣言:《阿克梅之晨》(出版於1919年)。 1913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詩選《石頭》。在當時抽象的象徵主義盛行的詩壇上,曼德爾施塔姆的詩歌根植於直覺和人道主義視角,直接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他的詩一開始受象徵主義影響,後轉向新古典主義並具有強烈的悲劇色彩。 ==政治破害== 1922年,曼德爾施塔姆夫婦遷居莫斯科。之後的幾年裡他幾乎完全丟下詩歌創作,專注於散文、文學評論和回憶錄。曼德爾施塔姆的反潮流,拒絕歸化的傾向,沒能隱藏得很深。 1933年秋,他寫了著名的《史達林諷刺詩》,在莫斯科的一個小型私人聚會上朗讀。<ref>[http://www.wenxue100.com/baokan/45687.thtml 文學100 - [回憶]斯大林打來的電話-]</ref>這首詩鋒利地抨擊了「克里姆林宮裡的山野村夫」。這首詩有可能是受曼德爾施塔姆當年在克里米亞度假時目睹由集體化導致的大饑荒的影響。<ref>[https://www.mahj.org/en/node/74720 mahj - 被視為詩歌的烈士,寫下一首刻寫斯大林的含蓄詩句而著名]</ref> 1934年春,曼德爾施塔姆被捕。但是,在審問他的詩後,沒有立即被判處死刑或去古拉格,而是流放到烏拉爾地區北部的切爾登,他的妻子一直陪同他前去。在他試圖自殺之後,[[尼古拉·伊萬諾維奇·布哈林]]出面調解,減刑為驅逐出大城市。曼德爾斯坦和他的妻子只能選擇新的居住地點:沃羅涅日。 這被證明是一次暫時的緩刑。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曼德爾施塔姆寫了一本被稱為沃羅涅日筆記本的詩集,其中包括組詩《無名士兵的詩》。他還寫了幾首詩,似乎美化史達林(包括"史達林頌歌")。 1937年,在大清洗運動開始後,俄國文壇開始對曼德爾施塔姆進行批判,先是在當地,不久之後,從莫斯科開始,指控他懷有反蘇的觀點。 ==第二次逮捕和死亡== 1938年年初,曼德爾施塔姆夫婦收到一張去離莫斯科不遠的郊區度假的政府憑證;他們在1938年5月抵達,曼德爾施塔姆於5月5日被捕(1938年10月12日文件,曼德爾施塔姆簽名),並被以從事反革命活動的罪名起訴。 1938年8月2日,被判以5年勞改。他來到遠東地區海參崴附近的第二溪中轉營,設法告訴了他的妻子,讓她送來一些暖和的衣服,但他沒能收到。官方稱他的死因為「未知疾病」。他因寒冷和飢餓而死。後來,瓦爾拉姆·薩拉莫夫地短篇小說《雪莉白蘭地》中描寫了他的死。 曼德爾施塔姆自己的預言得以實現:「只有在俄羅斯,詩歌才受到尊重,它才會讓人喪命。在其他地方,詩歌是謀殺的動機嗎?」娜傑日達·曼德爾施塔姆的回憶錄《Hope against Hope》 (1970年)和 《Hope Abandoned》中記載了她的生活以及與丈夫在一起的時光。她還設法保存了曼德爾施塔姆未發表的作品的很大一部分 ==詩人的感情生活== 他與女詩人[[安娜·安德烈耶芙娜·阿赫玛托娃]]有過風流往事,後者終其一生都在強調她與曼德爾施塔姆的關係是深切的友情,而非愛情。 1910年代,曼德爾施塔姆曾與喬治亞公主,聖彼得堡的社交名媛[[薩洛梅亞·安德羅尼科娃]]秘密地戀愛。 1916年,曼德爾斯塔姆還寫了一首詩《索洛明卡》獻給她。 1922年,曼德爾施塔姆在基輔與[[娜傑日達·哈津]]結婚,她在那裡和家人住在一起。他繼續被其他婦女所吸引,有時還很嚴重。這段婚姻時常受到曼德爾施塔姆的多情的威脅,比如1924~1925年和[[奧爾加·瓦克塞爾]],1933~1934年與[[瑪麗婭·彼得羅維奇]]。 1934–38年,妻子納傑日達陪同他一起流亡。鑑於奧西普詩歌的所有副本都有被毀的真正危險,她努力記住他的全部作品,並隱藏和保存選定的紙質手稿,同時做到避免自己也被捕。 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隨著政治氣候的解凍,她主要負責安排曼德爾施塔姆詩歌秘密再次出版。在曼德爾施塔姆死後的42年中,她一直作為他的遺孀而生活著。她為了使丈夫的詩歌不湮滅,日日夜夜背誦著丈夫的詩句,直到爛熟於心,以致她後來寫作時自然而然地就帶上了曼德爾施塔姆的風格。曼德爾施塔姆死了,他的詩卻在她的心中存活了下來。她為後人留下了一部十分珍貴的回憶錄。 ==平反== 1956年,在赫魯雪夫解凍期間,曼德爾施塔姆獲得平反,撤銷1938年對他的指控。 1972年2月1日,加拿大廣播公司於播出了《對抗希望的希望》(Hope Against Hope),這是一部關於曼德爾施塔姆詩歌的廣播劇,根據納傑日達·曼德爾施塔姆的同名書籍改編。劇本由加拿大學者和評論家[[喬治·沃利]]編寫,廣播由作曲家約翰·里維斯製作。 1977年,蘇聯天文學家[[尼古拉·切爾尼赫]]發現的微型行星,以曼德爾施塔姆的名字命名為「3461曼德爾施塔姆」。 1987年10月28日,在[[米哈伊爾·戈巴契夫]]執政期間,撤銷1934年對曼德爾施塔姆的指控,<ref>[http://tsrus.cn/wenhua/wenyi/2019/03/28/665211 透視俄羅斯 - “最後的俄羅斯知識分子”:詩人曼德爾施塔姆]</ref>至此得到徹底平反。 ==詩作== [[File:林中雪地的寂靜中.jpg|thumb|左| [https://i1.read01.com/SIG=2a5asb1/30464a796952346f5569.jpg 原圖連結] [https://read01.com/zh-tw/jQGM4E.html#.XsoAv2gzbv1 「圖片來源 壹讀」] ]] ===《林中雪地的寂靜中》=== 林中雪地的寂靜中 迴響著你腳步的音樂聲。 就像緩緩飄移的幽靈, 你來到冬日的嚴寒中, 隆冬像暗夜一樣, 將穗狀的雪串掛在樹上。 棲息在樹枝上的渡鴉, 一生見過許多事情。 那翻卷的浪花 漸漸在夢中形成, 它富有靈感而又有忘我精神, 正要打碎剛剛凍結的薄冰。 在寂靜中心靈已經成熟, 這薄冰來自我的心靈。 曼德爾施塔姆 《昨天的太陽被黑色擔架抬走》<ref>[https://read01.com/zh-tw/jQGM4E.html#.XsoAOGgzbv0 壹讀 -曼德爾施塔姆:林中雪地的寂靜中- ]</ref> ==作品== 1922年,第二本詩選,《特里斯提亞》在柏林出版。 1925年,出版散文集《時代的喧囂》、《費奧多西亞》。 1928年,出版散文《埃及郵票》。他6年裡翻譯了19本書,作為他的日常工作。後來他開始在報社供職。 ==代表作== 《石頭》、《悲傷》、《亞美尼亞旅行記》、《第四散文》 ==參考資料== [[Category:詩人]] [[Category:俄羅斯人]]
返回「
奧西普·曼德爾施塔姆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