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天祝白牦牛 的原始碼
←
天祝白牦牛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天祝白牦牛</big> ''' |- | [[File:WKgGMFVc9CeAL1h7AAHzcMsgP4A70 230 230.jpg|缩略图|居中|[https://img.99114.com/group1/M00/40/78/wKgGMFVc9CeAL1h7AAHzcMsgP4A70_230_230.jpeg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pics?ie=utf8&p=40230504&interV=kKIOkrELjboMmLkEkL0TkKIKmbELjb8TkKIMkLELjboImLkElbcTkKILmrELjbgRmLkEkLYTF0aXLzblEkMElKJ8zOkQmaR7zOMTFD%20OA0PQjb0ExeV7yuQGwOVFmTbxFE4ElKJ6wu981qR7zOM%3D_1443018581&query=%E5%A4%A9%E7%A5%9D%E7%99%BD%E7%89%A6%E7%89%9B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白牦牛是中国及世界稀有珍贵的地方类半野生特有种群,白牦牛产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 以该县的西大滩、朵什乡、抓喜秀龙滩(汉语称永丰滩)和阿崐沿沟草原为主要产地。天祝白牦牛 是中国青藏高原型牦牛中的一个珍贵而特异的地方良种。其产区是中国白牦牛毛、绒及尾毛的主要产地, 甚至牦牛尾是重要外贸物资,经济价值高。它生长在高寒缺氧气,枯草期和冰封期长达半年左右的严峻 自然条件下,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牦牛奶是奶中珍品,是生产特优奶粉的原料。 中文名白牦牛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纲哺乳纲 亚 纲真兽亚纲目偶蹄目 亚 目反刍亚目科牛科 亚 科牛亚科属牛属种牦牛 亚 种白牦牛分布区域西藏高原 ==简介== “天下白牦牛,唯独中国有”,白牦牛作为世界稀有的[[牦牛]]地方类群和遗传资源,被单列为不同于高原牦牛 的国家家畜品种,并获得“高原白珍珠”的美誉。其主要分布在大通河流域两岸,门源的仙来、珠固,互助的巴扎、 松多加定和甘肃天祝境内,多生长在高海拔地区,喜食高山草甸草,体形高大壮硕,肌肉发达,毛长耐寒,善爬坡,力气大,可驮载重物。 白牦牛寿命为20-25岁终其一生,对牧民做出的贡献极大。白牦牛几乎全身是宝:牛肉有御寒、增强体质之效; 牛骨汤是壮骨的最佳营养补助品;鲜奶加工制成的奶制品,如酸奶、曲拉、酥油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与黑牦牛一样,白牦牛也是高海拔地区重要的交通工具,西去拉萨、印度、尼泊尔,北上新疆,东进蒙古 南下内地,承担负载驮运的重任,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原之舟” 。 ==物种溯源== 天祝白牦牛,最早是生活在昆仑山至祁连雪山一带的野牦牛,由古代西部羌人驯化而成,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白牦牛终年在高寒缺氧和环境恶劣的条件下生存。由于特殊的生态环境和严酷的自然选择,造就独特的 体质体态结构和生理机制,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耐寒、耐粗饲,在粗放经营条件下,仍能正常地生长繁殖。 1973年6月,在哈溪镇友爱村出土的天祝铜牦牛,是天祝白牦牛体态特征的真实塑造。天祝各族牧民饲牧牦牛 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因此,白牦牛既是经自然选择的产物,也是产区农牧民长期选育而成的地方独特品种。 天祝白牦牛属古老品种,很早以前就开始繁衍,但最初数量极少,因而在古代被认为是山神的化身。 据《西藏王统记》载:约公元前160年,直贡赞普被大臣罗昂达孜所害,“罗昂夺王位,役使王妃为 马牧(牧马人)。一日,妃于牧马处假寐得梦,见雅拉香波山神化一白人,与之缱绻,即醒,则枕籍处有一白牦牛, 倏起而逝……”。史书《莲花生大师本生传》载:749年,天竺邬坚国高僧莲花生应邀来吐蕃传 佛法。“莲花生到先保山沟,先保[[山神]]变成山大的白牦牛”,莲花生最终收服并驯养了白牦牛。 唐代,吐蕃占领甘、青后,华锐部落移居祁连山东端南北麓,以牧养马、牦牛和羊为主。当时, 西部游牧民族向唐廷进献的贡品中就有白牦牛尾。据《宋史》记载:五代至宋初,居住在河西走廊的 回鹘在向五代诸朝及北宋王朝的贡物中就有“红白氂牛、氂牛尾”。宋乾德二年(964年),贡牦牛尾、 玉百团、貂鼠等。次年,遣使以团玉、琥珀和红白牦牛尾为贡。同时,凉州六谷蕃部的贡物中以马和 牦牛为主。元代,游牧民族将白牦牛作为本部落的图腾,大量繁殖白牦牛。明代,在藏传佛经中亦有白色 牦牛的记载。当地老牧民回忆,据祖上相传,白牦牛在天祝马牙雪山周围的草原上放牧已有千年的历史 。 ==外形特征== 白牦牛全身被毛纯白,密长且丰厚,耐严寒。头部发育正常,眼大有神(选留黑眼圈的),有角或无角, 角粗长,黄褐色,角型向外上方或向后上方月牙形伸出,角轮明显,角尖锋利。嘴唇圆而薄,采食灵活。 体型结构紧凑,全身肌肉发育良好,皮肤为粉红色,大多数有黑色素沉着斑点。前躯发达,胸宽而深, 耆甲高,后躯较前躯差,但发育正常,尻部一般较窄。四肢粗短,结实有力。偶蹄,蹄形小而圆,蹄叉闭合良好, 臀端联线以下,包括胸骨的体表部位,以及项脊至颈峰,下颌和垂皮等部位,着生长而光泽的粗毛(或称裙毛) 同尾毛一起围于体侧,胸部、后躯,四肢、颈侧、背侧及尾部,着生较短的粗毛及绒毛。公牦牛头大额宽, 头心毛曲卷,眼大有神,雄性突出,鼻镜小,颈粗,垂皮不发达,耆甲明显隆起,前躯宽阔,胸部发育良好。 睾丸较小,被阴囊紧裹。母牦牛头部清秀,额较窄,有角或无角。外表特征是全身毛长。尤其是额部毛很长, 往往眼睛被覆盖,嘴和鼻孔比公牦牛稍小而瘦凸,颈细薄,耆甲稍高,身躯发育协调,腹大而圆不垂,乳房小, 乳头短,着生均匀,大小相称,发育良好。体高居中,体态结构紧凑,前躯发育良好,鬐甲隆起, 后躯发育较差。两性异形显著。白牦牛成年公牛体高为121厘米,体重为260千克;成年母牛分别为108厘米和190千克。 成年公牛屠宰率为52%,净肉率为36%,骨肉比为1:2.4;母牛分别为52%,40%和1:3.7;阉牛55%,41%,1:4.1。 ==体能体质== 牦牛经过长期驯化锻炼,具有相当强的抗寒本领和耐饥能力,牦牛善走险路和沼泽地,并能避开陷阱择路而行, 在高寒少氧的特殊环境影响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其特殊的生态生理特性:全身被毛丰厚,进入冷季后粗毛间密生绒毛, 形成良好的保温层,不怕冰雪严寒,四肢健壮有力,善爬高山峻坡;嘴唇薄而灵活,齿质坚硬,舌端宽, 舌面丝状乳头发达,对高山草原的低草采食性能很好,鼻孔大,气管短而粗,胸部发育良好。心脏和肺叶发达 呼吸、脉搏快,使白牦牛在正常呼吸外,能获得必需的氧气,以增加血液、肌体组织中的氧容量,对高山草原 严酷的生态环境条件适应性很强,其胸廓发达。在海拔3000多米、最高可爬到6000多米处憩息,喜在山岭或山间 盆地四周活动、气温降至摄氏零下30多度的[[高寒冰山雪原]]上,它驮着200多斤重的货物,可以连续跋涉近30天, 一路上履冰卧雪,风餐露宿,即使雪霜盖身,冰凌结体,依然泰然自若,精神抖擞,昂首阔步,因而被誉为“雪域之舟”。 ==生长繁殖== 白牦牛繁殖性能与当地黑、花牦牛基本无差异,一般母牦牛12月龄第一次发情,初配年龄母牦牛为2.5~3岁, 初配体重160kg,一般4岁才能体成熟。发情季节为6~11月份,个别母牦牛12月份也发情,7~9月为发情旺季。 发情持续期多为12~48h,因年龄、气温、体况及营养等因素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强度比普通牛种弱, 不易辨认。发情周期为22.19±5.49d,具有一次发情受胎率高的特点,平均为76.5%。怀孕期为255d。 多为两年产一犊或三年产二犊,产犊母牛大多当年不再发情,连产母牛占6.07%~15.02%。产后到第一 次发情间隔时间平均为105d。终生可产犊6~9头,最高可达20头。 公牛一般在10~12月龄时,具有明显的性反射,但多数不能发生性行为。在2周岁即具有配种能力,但实际在母牛 群中参与初配的年龄为3~4岁,利用年限为4~5年,8岁以后很少能在大群中交配。均为自交,公母配种比例 为1∶15~1∶25。据试验采精测定,供体种牛射精量为0.5~2mL,精子数8.0~13.4亿/mL,原精活力为0.7~0.9以上。 当地公、母牦牛配种比例为1:15~25,繁值率为56.4%~75.6%。年产奶量400千克,日产奶最高4.0千克,乳脂率为6.8%。 ==生活习性== 野牦牛性情凶猛,人们一般不敢轻易触动它,有时还会把汽车撞翻。 ==栖息环境== 白牦牛生长在海拔3000米一5000米的高寒地区,能耐零下30℃一40℃的严寒,而爬上6400米处的冰川则是牦 牛爬高的极限。牦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 野白牦牛一年四季生活的地方不一样,冬季聚集到湖滨平原,夏秋到高原的雪线附近交配繁殖。 中国牦牛占世界总数的85%,其中多数生长在西藏高原。 ==保护级别== 牦牛是一濒危灭绝品种,在中国被列为一类保护野生动物。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000年,天祝白牦牛被农业部列为78个国家级重点保护畜禽品种之一,并载入《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农业部130号公告)。 ==种群现状== 1、种群组建初见成效, 组建[[天祝白牦牛]]核心群10群700头。选育群60群4000头,扩繁群100群6800头。 天祝白牦牛总数已达3.9 4万头,占全县牦牛总数的4 4%。初步建立起了三级繁育体系。 2、种群结构趋于合理 调查分析,在生产状况下,牛群结构基本趋于合理。从被毛颜色看, 白色个体比例有大幅度提高,达86%。种牛毛色基本为白色,繁殖犊牛的白色比例明显高 于群体平均水平,天祝白牦牛的选育提高及资源保护已初见成效。 ==分布范围== 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在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天祝县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气候寒冷且温度变化剧烈, 日照强。年平均气温在-1摄氏度到-1.3摄氏度左右,为高山草原, 牧草生长密集,水源丰富,这样的环境才适于白牦牛繁衍生息。<ref>[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0252696 天祝白牦牛],搜狗, 2020-12-03</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天祝白牦牛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