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天水“半日闲”(林友侨) 的原始碼
←
天水“半日闲”(林友侨)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应3917.jpg|缩略图|[http://uuhy.com/html/25863.html 原图链接]]] '''《天水“半日闲”》'''是当代作家林友侨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天水“半日闲”=== 缘结[[天水]],已过去两年多,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景,常在梦中,让我时时感慨:眼前风物匆匆过,回首美好留心间。尤其是离开天水前难得“半日闲”所历,清晰如昨。 2019年10月,因一场散文笔会,我第一次走进天水,惊叹于其人文底蕴之深厚。“八千年文明看天水,五千年文明看[[西安]]。”不到天水,不知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知道自己枉为读书人,对此方水土,知之甚少。 天水是部大书,莫说华夏人文始祖伏羲、采石补天的[[女娲]]、大地湾文化均诞生于此,莫说麦积山石窟享有“东方雕塑陈列馆”美誉,就说我半日里匆匆走过的纪信祠、李广墓、诗史堂,已叹为观止。 在天水随团活动三天,离去时已是星期一。我预订的是中午12点多返回广州的高铁,上午这“闲”下来的半天,我选择了就近去拜谒[[纪信]]、[[李广]]、[[杜甫]]三位先贤。 正当我收拾行李准备离开住地时,天水作家L打来[[电话]],说正在上班途中,顺道给我带一些[[苹果]]路上吃,我连忙说“不用”。我这人“游手好闲”惯了,出远门向来只带换洗衣物,最怕旅途中大包小包、肩扛手拎的,太累赘。可L的车说到就到,我只好迎出去,接过沉甸甸的一手提袋苹果,口中千恩万谢,心里叫苦不迭。笔会期间得了不少书刊,行囊已显笨重,再加这袋苹果,真要“负重前行”了。 我们站在道旁聊了几句,互道珍重,就挥手告别。我径直步行前往数百米外的纪信祠。祠的正门牌楼巍峨壮观,上悬蓝底金字的“汉忠烈纪将 军祠”,是于右任先生的草书,给“忠烈”平添了几分灵气。进得祠门,两边可见搭了脚手架,工作人员正在为将军祠施工维护。走进庭院, 院中立一巨石,纹路如山川壮丽,底座刻的是“纪信石”。再往前,有一殿,门未开,绕到殿后,一副对联让我驻足沉吟:“救主焚身鹿鸣汉 鼎,封侯拜将犬咽烹笼。”我心里想,纪信因身材、样貌恰似刘邦,在荥阳城危时,自告奋勇假扮刘邦,向西楚诈降,让刘邦得以逃脱,自己 落了个被项羽用火刑处决的结局,是不是有点愚忠的味道? 当我来到祠后“城隍庙”,看到纪信被后人作为天水守护神顶礼膜拜,心中有了答案。自古英雄马革裹尸,将士血染疆场,不都是为了一种信 念,一种使命,一种责任,只不过在古代表现为忠君爱国,在现代体现为爱国护民。果真怀疑纪信赴死的意义,那让后世烈士的牺牲情何以 堪? 望着门楼后方“精神尚在”四字高悬,我深深鞠躬,匆匆离开维护中的纪信祠,拦了辆的士赶往李广墓。 李广墓坐落在天水市区南郊的文山山麓,我到达天水的第一天晚上曾步行数里夜访,在墓园门外陪李广将军默默坐了半天。这次可以说是第二 次拜谒了。进景区大门右侧有间厢房,数名工作人员正在里边办公。我说明来意,将背上的行囊和手上的苹果卸下来,如释重负,托付他们看 管,他们中一个年轻男子二话不说陪我进“飞将佳城”参观。我们拾阶而上,移步观景,赏汉代石马,谒李广将军坐像,来到后方开阔地,在 松柏拥戴中,李广的“衣冠冢”肃穆其中,“汉将军李广之墓”七个楷书落款为“蒋中正题”。记忆中,这是我在国内旅游风景区第一次看到 蒋介石的“墨宝”。 而引起我特别关注的,是诗词走廊里的两首诗。一首后四句曰:“射石惊胡壮虎胆,捍疆却虏著春秋。平生难雪封侯恨,长使英雄涕泗流。” 这首《李广墓怀古》,显然是为[[李广]]“生不侯死不葬”鸣不平,表达了后人对这位“飞将”的普遍感情。另一首则更为豁达:“挽弓飞将守城头,听惯胡儿喝马牛。壮志无非图报国,雄心岂只为封侯?”是啊,自古士人,所求者无非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战功卓著却终生未封侯,固然令人深感遗憾,但捍边卫国更是大事伟业。人生百年,沧海一粟,王侯将相尽烟云,唯有功业耀古今。是故,江山代有才人出,雄心岂只为封侯? 谢过热情为我导游的年轻人和他的同事,我取了行李,走出“李广墓”,恰好有一部的士停在道旁。上了车,发现司机竟是一名青年女子。从 侧面看上去,她脸庞俊朗秀丽,光彩照人,是我到天水以来见过最漂亮的一个女孩!我告知将要去的是南郭寺景区,想要参观的是杜甫的“诗 史堂”。美丽的“的妹”只知南郭寺,并不知“诗史堂”位于何处。 片刻功夫,我们就到了地处天水城南的南郭寺景区牌坊。牌坊后有面墙写的是“天水成纪博物馆”。博物馆大门紧闭,无法入内,也不见有工 作人员可以问询。离坐高铁时间越来越近的我,心里暗暗着急,只好与“的妹”商量,请她开车上山,绕一圈看看“诗史堂”在哪。“的妹” 爽快答应了。我们从右侧上山,边走边看。到了山顶,也不见“诗史堂”的踪影,只好从左侧下山,回到牌坊。 耽误许久,不好意思劳烦“的妹”,我下车步行再往右侧山路走,路上遇到一名环卫工人。她告诉我,南郭寺景区半山腰有一个南郭寺,“诗 史堂”就在寺内,沿山路上去往左还要走一段小道,不远。话说不远,可我背着笨重的行囊,手提一袋苹果,登高爬坡,步步艰难,很快就气 喘吁吁。如此走走歇歇,耗去了约二十分钟,才找到了树木掩映中的南郭寺。累得我将行李搁在售票处一个房间里,自顾匆匆进去,也顾不上 细看古寺风貌,就直奔“诗史堂”。 “诗史堂”在入寺门左侧,占地不大,极清幽安静。堂内古树参天,侧柏苍苍,古塔临风,别有一番韵味。唐乾元年间(公元759年),杜甫避 安史之乱,流寓秦州,曾于此驻足,写下名作《月夜忆舍弟》,读之生悲: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一生,颠簸流离,诗圣之诗,悲秋殊多,常令人愁怀难抑。当我来到庭院深处,见杜甫独卧竹林下,极目远方。大唐的远方,可有他和妻 儿的温饱?他作于此时的《空囊》诗,道尽了离乱生活的艰辛: 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 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囊中留一钱,再怎么看也饱不了肚子。好在秦州(天水)人惜才,留他在南郭寺住了三个多月,让他得以歇息休养。他也为秦州留下了117首诗 作,回报这块华夏文明发祥地。 时间近午,正准备下山,另一名天水作家Y打来电话,得知我刚看完了“诗史堂”,正急于去天水高铁站,遂开车赶来,在南郭寺牌坊接上我, 直奔高铁站,于站内地下通道将我放下。我们连话都没说上几句,就匆匆别过。匆匆别过的,还有打心底喜欢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天水。 Y作家和L作家一样,都是我到天水刚认识的。与其他作家不同的是,开会时我们刚好坐在一块,遂有了认识和交流的机缘。接下来的采风,作 为本地作家的他们并没有参加,但他们都记住了我返粤的时间,以及将有半天的自由赏玩行程。他们周一工作忙碌,却极尽地主之谊,秦州人 的古道热肠,曾让诗圣感动,也让平凡的我感动。 真正的感动,往往来自无意的布施。高铁徐徐驶离天水站,风驰电疾直奔南粤。匆忙中来不及吃午饭的我,肚子咕咕叫唤,我拿起一个苹果洗 干净,一口咬下去,一股又脆又甜的感觉,从口腔直落喉咙。我忽然记起一位媒体朋友提醒我的话:“天水的苹果很好吃!”只是没想到这么 好吃。我平时吃苹果,一次顶多吃半个,这回一连干掉两个,创了纪录。 返粤后,常与人说起天水,说起在天水的所见、所闻、所遇、所感,建议他们“一定要去天水看看”,不看此生留遗憾。有位李姓朋友告诉 我,天水是他们李氏家族的重要发源地,[[李广]]、[[李白]]、[[李渊]]、[[李世民]]均与天水有莫大关系。 “天水还是一个出美女的地方哦!”末了他意味深长的话,让我想起了天水那位貌美心善的“的妹”。她日夜奔走风尘仆仆,却天生丽质难自 弃,该是天水的苹果耤河的水,养育了这方人罢。而天水的厚重天水的神奇,我匆匆所见,不过是雾里看花,难窥堂奥!<ref>[https://vip.chinawriter.com.cn/member/index.php?uid=linyq 中国作家网]</ref> ==作者简介== 林友侨,[[广东]][[汕尾]]人,现居[[佛山]]。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天水“半日闲”(林友侨)
」頁面